期刊文献+
共找到6,8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半干旱区山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212
1
作者 何其华 何永华 包维楷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区山地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在这些地区开展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土壤水分测定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中子水分仪和时域反射仪已成为常规测量仪器 ,新型仪器不断出现 ...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区山地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在这些地区开展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土壤水分测定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中子水分仪和时域反射仪已成为常规测量仪器 ,新型仪器不断出现 ,总的趋势是仪器的精度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壤水分有其时空变化规律 ,一方面土壤水分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另一方面土壤水分随土壤深度和水平位置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降水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区山地土壤水分的最重要因素 ,气温、太阳辐射等其它气象因子对土壤含水量也用一定影响。此外 ,坡向、坡度、坡位等地形因子以及土壤特性、地表植被、土地利用情况等对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也有重要影响。总之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是各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研究重点是对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就我国而言 ,宜加强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促进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山地 土壤水分 植物 中子水分仪 时城反射仪
下载PDF
基于TM影像的几种常用水体提取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被引量:97
2
作者 毕海芸 王思远 +3 位作者 曾江源 赵岩 王辉 殷慧 《遥感信息》 CSCD 2012年第5期77-82,共6页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遥感数据来进行水资源的监测、调查和分析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从遥感影像中快速、准确地提取水体信息,是进行水资源调查和监测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目前进行水体提取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选取了常用的3...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遥感数据来进行水资源的监测、调查和分析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从遥感影像中快速、准确地提取水体信息,是进行水资源调查和监测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目前进行水体提取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选取了常用的3种水体提取方法,即单波段阈值法、基于阈值的多波段谱间关系法、基于阈值的水体指数法,然后分别选取典型的武汉平原地区和宜昌山地地区为研究区,以Landsat5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实验来比较和分析这3种水体提取方法分别在平原地区和山地地区的优势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影像 水体提取 阴影 平原 山地
下载PDF
麻竹山地笋用林凋落物发生、分解及养分归还动态 被引量:60
3
作者 邱尔发 陈卓梅 +2 位作者 郑郁善 洪伟 黄宝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1-814,共4页
对福建省漳洲市南靖国有林场山地麻竹笋用林凋落物的养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发生、养分浓度及养分归还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都呈双峰型;分解失重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分解剩余率与分解时间呈明显的负指数相关;凋落物分... 对福建省漳洲市南靖国有林场山地麻竹笋用林凋落物的养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发生、养分浓度及养分归还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都呈双峰型;分解失重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分解剩余率与分解时间呈明显的负指数相关;凋落物分解剩余物N和P浓度呈升-降-升的变化规律,K则在前期流失强烈,中期平缓,后期略有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山地 凋落物养分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的山地农村居民点适宜度评价 被引量:80
4
作者 秦天天 齐伟 +1 位作者 李云强 曲衍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175-5183,共9页
为了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和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运用复合生态位对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栖霞市山地特点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基于生态位理论,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方面选取相关指标,选取地形位、坡向、水源影... 为了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和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运用复合生态位对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栖霞市山地特点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基于生态位理论,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方面选取相关指标,选取地形位、坡向、水源影响度、地质灾害作为生态条件的评价指标;生产条件选取工商业用地比例、工商业用地可达性、耕地和园地面积、耕地和园地可达性作为评价指标;生活条件选取农村居民点规模、城镇中心可达性和道路通达度作为生活条件评价指标。采用可达性测算、聚类分析、适宜性评价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适宜性等级,并与提取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相叠加,将农村居民点分为重点发展型、适度发展型、限制扩建型和优先整治型4种类型,分别占总规模的35.19%、35.10%、20.29%和9.42%。重点发展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完善,建议有序调整内部结构促进集约利用;适度发展型村庄处于起步阶段,受闲散地较多、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的限制,建议盘活存量用地,循环利用旧宅基地和闲置宅基地;限制扩建型受地形复杂、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限制,建议维持现状,引导人口外迁,推动宅基地腾退;优先整治型受地势较高、生态环境脆弱、离水源较远,交通不便,易发灾害限制,建议村庄搬迁。最后结合研究区山地农村居民点特点提出了不同类型居民点相应的调控模式。研究能够揭示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和适宜性,为当前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丰富了生态位理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对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生态位 山地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优化 被引量:77
5
作者 邹利林 王占岐 王建英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77,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国内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优化研究的成果文献,找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总体上,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要比结构优化研究充分;技术方法上,空间布局...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国内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优化研究的成果文献,找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总体上,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要比结构优化研究充分;技术方法上,空间布局是以GIS技术支持下的定量研究为主,结构优化是以整理和规划背景下的定性研究为主。(2)GIS空间分析技术与景观分析方法能较全面地刻画长阳山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长阳农村居民点受海拔、坡度、坡向、河流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公路、农村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距离、居民点用地规模、土地规划等社会经济因素和耕地面积、园地面积等生产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以加权Voronoi图为属性有层次搜寻局部中心,并依此构建的5级村庄等级层次更符合长阳农村居民点的发展规律。研究结论:根据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环境因子的量化关系确定居民点权重,并构建加权Voronoi图分割势力范围,为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量化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农村居民点 空间布局 山区 VORONOI图
下载PDF
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 被引量:73
6
作者 杨子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76,共13页
建设山地城市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十大模式之一。实施"城镇上山"战略,其基础是开展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目前,国内外对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其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技术方法模式等关键... 建设山地城市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十大模式之一。实施"城镇上山"战略,其基础是开展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目前,国内外对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其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技术方法模式等关键技术方法问题需要深入、广泛的探讨和实证研究。论文针对山区城镇建设的特殊性,构建起由7个特殊因子和10个一般因子(其中有5个同时是特殊因子)共同组成的山区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限条件法"与"适宜性指数法"相结合的技术方法,通过确定单项评价因子指数和综合性适宜指数,并运用GIS技术,以第二次土地调查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本图斑为评价单元,分析和评定了云南德宏州山区每一评价单元图斑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及其适宜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在全州山区面积985 787.40 hm2中,其宜建地和不宜建地分别占14.37%和85.63%,一等宜建地、二等宜建地和三等宜建地的构成比例约为12:33:55。评价结果已应用于德宏州各县(市)"城镇上山"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编之中,成效明显,使德宏州"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全州坝区84%以上的优质耕地得到了永久性保护,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比例大幅下降。论文建立的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适用于云南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为云南省乃至国内外类似山区加强坝区(或平原区)优质耕地保护、合理建设山地城镇发展模式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城镇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极限条件法 适宜性指数法 德宏州
原文传递
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黑河山区流域水资源的变化 被引量:60
7
作者 蓝永超 丁永建 +2 位作者 刘进琪 康尔泗 魏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3-868,共6页
利用有关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对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祁连山区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变化特征、成因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各种假定气候情景下黑河山区径流变化的计算模式。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黑河山区水资源对全球气候变暖... 利用有关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对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祁连山区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变化特征、成因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各种假定气候情景下黑河山区径流变化的计算模式。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黑河山区水资源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十分明显,但受其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水资源的变化又有着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总体上,山区的气温和降水随全球增温均呈上升和增加的趋势,且气温上升的幅度大于全球平均水平,山区径流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随着气温升高而逐渐减小,除非遭遇到比较极端的气候情景,如气温升幅与降水减幅同时出现较大值的“暖—干”气候组合或气温降幅与降水增幅的同时出现较大值的“冷—湿”气候组合等。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十年里黑河山区水资源量虽随着降水、气温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但变化相对稳定,其幅度基本在目前出山径流量的±10%左右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山区流域 全球气候变暖 水资源
下载PDF
北京市浅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9
8
作者 俞孔坚 袁弘 +2 位作者 李迪华 王思思 乔青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8,20,共7页
研究目的:重新审视北京市浅山区乃至山区土地利用传统规划思路,走出盲目保护的误区,提出规划新战略。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1)浅山区的资源特征具有一定特殊性,不论从生态保护还是从开发利用的角度,浅山区对北京... 研究目的:重新审视北京市浅山区乃至山区土地利用传统规划思路,走出盲目保护的误区,提出规划新战略。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1)浅山区的资源特征具有一定特殊性,不论从生态保护还是从开发利用的角度,浅山区对北京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2)北京市浅山区生态保护和开发间的矛盾是由不合理和不明确的空间保护战略导致的;(3)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浅山区面临巨大开发压力,其土地利用需从空间格局、利用性质和利用强度三个方面,在总体规划和土地控制性规划两个层面加以明确。研究结论:北京市浅山区应实施"精明保护,高效利用"的土地利用战略,即基于"反规划"指导思想,通过构建浅山区景观安全格局,确立清晰的开发和保护边界,明确开发模式、功能定位和强度,从被动保护走向主动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土地监护和规划管理,实现浅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可持续土地利用 “反规划” 生态安全 浅山区 山区 北京市
下载PDF
山区复杂地形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周远翔 鲁斌 +5 位作者 燕福龙 崔吉峰 李震宇 徐旭 刘亚新 梁曦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49,共5页
绕击是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山区绕击跳闸率计算相对平原更为复杂。为提高山区线路绕击跳闸率的计算精度,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蒙特卡罗法和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研究了山区复杂地形下输电线路的绕击特性,总结出... 绕击是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山区绕击跳闸率计算相对平原更为复杂。为提高山区线路绕击跳闸率的计算精度,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蒙特卡罗法和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研究了山区复杂地形下输电线路的绕击特性,总结出了包括山顶、山谷、沿坡、爬坡、跨沟等各种典型的山区复杂地形下的绕击跳闸率计算模型,并且计算了各种典型地形下,不同坡度、不同沟深、不同杆塔高度的绕击跳闸率变化规律。本研究可为输电线路设计、改造和运行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输电线路 蒙特卡罗 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跳闸 山区
下载PDF
耕地地块细碎程度及其对山区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被引量:48
10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658-2672,共15页
在务农成本持续上涨和省工性技术普及的背景下,山区地块细碎化逐渐成为抑制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厘清山区耕地细碎程度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具有指导价值。基于重庆市武隆区、巫山县和酉阳县的1015份农户调研数据... 在务农成本持续上涨和省工性技术普及的背景下,山区地块细碎化逐渐成为抑制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厘清山区耕地细碎程度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具有指导价值。基于重庆市武隆区、巫山县和酉阳县的1015份农户调研数据,分别从地块权属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测算耕地细碎程度,并采用半对数经济计量模型评估耕地细碎差异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细碎程度严重,辛普森指数和地块距离指数分别为0.71和0.19,户均耕地面积6.19亩、地块数8.89块,地块与家庭平均相距430 m,即呈现出“块数多、规模小和距离短”的特征;耕地细碎程度加剧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当辛普森指数和地块距离指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时,单位产量总成本依次上升33.8%和16.6%;具体到各单项成本,耕地细碎程度加剧显著提高了劳动力、化肥和种子成本,而限制机械及其他要素的使用。分作物的实证显示,耕地细碎化效应存在明显的作物异质性。此外,优质耕地能缓解地块细碎带来的成本上升,同时扩大地块面积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政策启示: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是缓解山区耕地撂荒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建立低成本的农地流转网络,并鼓励农户或村庄之间的土地互换,提高地块规模和减少耕作距离,同时政府还应推广和普及适合山区农业的微耕机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山区 农业成本 撂荒 土地流转
原文传递
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耦合机理 被引量:45
11
作者 苏康传 杨庆媛 +1 位作者 张佰林 张忠训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9-413,共15页
通过山区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的耦合关系分析,可以揭示山区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和机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山区农村人地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小农经济变迁驱动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转型进一步促进小农经济变迁。在阐述... 通过山区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的耦合关系分析,可以揭示山区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和机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山区农村人地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小农经济变迁驱动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转型进一步促进小农经济变迁。在阐述土地利用转型及小农经济变迁内涵和特征基础上,结合实证探讨二者间的耦合机理,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参考。研究表明:①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相互影响,耦合演进。②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重点体现在农村宅基地、耕地及林地三类用地上。③中国小农经济已发生四次变迁,而山区小农经济变迁在第四次中表现较为明显,其阶段特征主要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土地流转频繁,土地规模经营趋势增强。④山区小农经济变迁引发耕地空间形态及功能转型,山区耕地转型进一步促进小农经济变迁。⑤山区小农经济变迁及农户生计策略非农化转变促使农户对宅基地结构及功能的需求发生变化;闲置废弃宅基地综合整治可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促进小农经济变迁。⑥通过云南省砚山县耕地利用转型案例剖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的耦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小农经济变迁 山区 耦合机理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病害防治实践 被引量:42
12
作者 马惠民 吴红刚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4-41,共8页
研究目的:20世纪末高速公路建设开始向山区延伸,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在建设中出现了众多高边坡和滑坡问题,施工开挖后发生了许多边坡变形,既增大了工程投资,又延误了工期,甚至破坏已有工程设施。因此,高边坡工程成为我国山区高速公... 研究目的:20世纪末高速公路建设开始向山区延伸,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在建设中出现了众多高边坡和滑坡问题,施工开挖后发生了许多边坡变形,既增大了工程投资,又延误了工期,甚至破坏已有工程设施。因此,高边坡工程成为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结论:从我国岩土工程高边坡的复杂性及学科的发展角度出发,应倡导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强调地质与工程的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结合、系统思维与不确定思维的结合。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1)地下排水效果的定量评价;(2)多排桩的推力分配,高悬臂桩和埋入式桩;(3)特殊地层大型滑坡的发生发展机理;(4)微型桩的结构形式和计算方法;(5)有限元计算和填方中锚索次应力监测、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高速公路 高边坡病害:治理工程
下载PDF
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景区开发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冯德显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70,共4页
本文通过对山地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认为山地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最重要的资源,我国是多山国家,因而也就成为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与其他地貌类型相比,山地旅游资源具有多样、多面、聚集、复合、脆弱和不可逆等特性,同时又具... 本文通过对山地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认为山地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最重要的资源,我国是多山国家,因而也就成为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与其他地貌类型相比,山地旅游资源具有多样、多面、聚集、复合、脆弱和不可逆等特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在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中,必须重视多角度综合保护性开发,要重视分析游客的心理倾向和景区旅游意境氛围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旅游资源特征 景区开发
下载PDF
中国干旱区的湖泊 被引量:41
14
作者 王亚俊 孙占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2-427,共6页
湖泊作为地表水的重要载体,参与自然系统的水分循环,这在世界干旱地区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应用浏览软件(Google Earth),对2001-2005年中国干旱区湖泊进行判别,并结合有关实地调查资料得知,我国干旱区有大小湖泊近400个,其中,10 km2以... 湖泊作为地表水的重要载体,参与自然系统的水分循环,这在世界干旱地区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应用浏览软件(Google Earth),对2001-2005年中国干旱区湖泊进行判别,并结合有关实地调查资料得知,我国干旱区有大小湖泊近400个,其中,10 km2以上的有29个,10 km2以下的有334个,在我国3大自然地理区域中位居第二。开展干旱区湖泊的研究,对破解干旱区的气候变化和湖泊演变过程、形成特征,以及湖泊水生生物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循环 产流系统 山区 湖泊 干旱区 中国
原文传递
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分析方法 被引量:39
15
作者 赵淳 陈家宏 +2 位作者 谷山强 阮江军 李晓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6-141,共6页
为提高山区输电线路防雷水平,揭示部分已安装塔顶避雷针或避雷线侧针保护失效原因,应加强对雷击点位置的诊断分析。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扫描提取的故障杆塔邻近档距精细地形地貌数据,建立全档距三维全景复现... 为提高山区输电线路防雷水平,揭示部分已安装塔顶避雷针或避雷线侧针保护失效原因,应加强对雷击点位置的诊断分析。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扫描提取的故障杆塔邻近档距精细地形地貌数据,建立全档距三维全景复现防雷性能计算模型,仿真故障时刻状态,分析确定故障性质和雷击点范围,并考虑邻近杆塔绝缘水平差异和防雷措施保护范围的影响校核雷击点区间。运用该方法对发生在山区的典型故障进行三维全景复现,得到的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地与故障情况吻合,并且量化解释了部分现有防雷措施失效的原因,对后续防雷改造具有显著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复杂地形 绕击 输电线路 全档距 故障复现 最大绕击电流
下载PDF
基于DEM的山地日照时数模拟时空特点及应用——以北京西山门头沟区为例 被引量:33
16
作者 陈华 孙丹峰 +1 位作者 段增强 张凤荣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559-563,共5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 (DEM)的山地日照时数模拟方法 ,并以北京西山门头沟区为例进行各月15日日照时数模拟与验证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两个气象站的模拟值与实测值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R2 =0 972 2、0 94 6 9) ;在此基础上... 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 (DEM)的山地日照时数模拟方法 ,并以北京西山门头沟区为例进行各月15日日照时数模拟与验证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两个气象站的模拟值与实测值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R2 =0 972 2、0 94 6 9) ;在此基础上得到该区日照时数的分布时空变化特点 :在时间上 ,夏季最多 ,春秋相当 ,冬季最少 ,全区冬季的变异比夏季更为显著 ;在空间上 ,不同地貌条件下阴阳坡的日照时数表现出显著差异。该方法避免了图解法中遮蔽图获取的大量野外测量工作和克服了经验方程依赖站点数目以及它和解析法对地形遮蔽欠考虑的缺陷 ,但该方法需要有一定精度的DEM支持。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和定量地反映山地日照时数时空分布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山地 数字高程模型 日照时数时空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DEM 地形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山区遥感图像地形校正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35
17
作者 段四波 阎广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2-366,共5页
从经验模型、物理模型、半经验模型3个方面详细叙述了山区遥感图像中消除地形因素影响的主要方法,同时分析了现有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地形校正将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地形校正 遥感图像 山区 模型
下载PDF
湘西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整治战略 被引量:31
18
作者 王克林 章春华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从区域自然景观空间结构、水土资源协调性、土壤形成能力、植物生产状况、生物资源聚集程度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湘西喀斯特斜坡地带生态系统脆弱特征,分析了水土流失与干旱灾害加剧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生态环境综合... 从区域自然景观空间结构、水土资源协调性、土壤形成能力、植物生产状况、生物资源聚集程度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湘西喀斯特斜坡地带生态系统脆弱特征,分析了水土流失与干旱灾害加剧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生态系统 脆弱性 生态环境 综合整治措施
下载PDF
平原和山区县域聚落空间演变对比分析——以河南省延津县和宝丰县为例 被引量:36
19
作者 娄帆 李小建 陈晓燕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8-166,共9页
以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平原县(延津县)和山区县(宝丰县)为例,基于1972、1990、2013年聚落斑块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两县聚落空间演变进行对比分析表明:1两县聚落均呈集聚分布,平原县聚落逐渐趋向随机分布,而山区县集... 以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平原县(延津县)和山区县(宝丰县)为例,基于1972、1990、2013年聚落斑块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两县聚落空间演变进行对比分析表明:1两县聚落均呈集聚分布,平原县聚落逐渐趋向随机分布,而山区县集聚趋势逐渐增强。2景观指数显示两县聚落斑块面积占比变动相似,而平均斑块面积平原县明显大于山区县,且增长程度较大;平原县聚落斑块数量、密度均持续减小,而山区县持续变大;平原县最大斑块指数增加明显,而山区县有所下降;聚落邻近程度均在增强,但山区县表现更突出;1990年代前聚落扩展明显快于1990年代后,这一差异在山区县更为明显。3平原县中间位序聚落较多,聚落规模分布趋于集中,各等级规模聚落扩展差异较小;而山区县聚落规模分布趋于分散,中等规模聚落相对较少。4两县聚落扩展均快于人口增长,但1990年代后山区县两者趋于一致;经济发展不能很好地解释两县聚落扩展的差异;地形直接造成两县聚落分布模式和景观指数的不同;交通对平原县聚落的影响较山区更为显著;乡镇点对山区县聚落的影响更为复杂,其辐射带动作用均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乡村聚落 地区 山区 演变 延津县 宝丰县
原文传递
岩体卸荷与水电工程 被引量:32
20
作者 王兰生 李文纲 孙云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实践,讨论了水电工程建设中岩体卸荷的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问题。文中介绍了我国工程地质界对岩体卸荷现象的认识过程和工程应用实践,提出以卸荷裂隙力学机制类型作为卸荷带划分的参照依据... 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实践,讨论了水电工程建设中岩体卸荷的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问题。文中介绍了我国工程地质界对岩体卸荷现象的认识过程和工程应用实践,提出以卸荷裂隙力学机制类型作为卸荷带划分的参照依据,并以典型实例对岸坡中在正常卸荷带以里出现的深裂缝及深卸荷问题作了探讨,提出我国深裂缝和深卸荷的力学机制基本模式。结合实例,讨论了岩体卸荷在水电工程实践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裂隙 深裂缝 水电工程 西南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