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地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根绪 刘国华 +1 位作者 沈泽昊 王文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67-3981,共15页
山地环境对全球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及其在陆地淡水资源与生物资源方面的巨大影响,推动山地景观生态学迅猛发展。在系统分析2000年以来山地景观生态学文献计量基础上,针对山地景观生态学主要学科方向与科学问题,以山地垂直带谱结构分布模... 山地环境对全球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及其在陆地淡水资源与生物资源方面的巨大影响,推动山地景观生态学迅猛发展。在系统分析2000年以来山地景观生态学文献计量基础上,针对山地景观生态学主要学科方向与科学问题,以山地垂直带谱结构分布模式与形成机制,山地景观生态功能的分布格局与驱动因素,山地景观生态结构与格局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三大领域为重点,综述了自2000年以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新认识,归纳了每个领域现阶段存在的主要前沿问题。围绕上述山地景观生态学重点领域,提出了山地景观生态学未来重点发展的6个研究方向:全球山地环境变化综合观测网络与方法、山地多维景观生态格局与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整合景观生态学方法的林线动态与机制研究、山地生物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变化与模拟、景观生态水碳耦合循环变化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结构理论与模式等,为进一步推动山地景观生态学发展、准确理解山地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其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景观生态格局 山地景观生态功能 山地景观生态结构变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秦巴山地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及其生态防护原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幼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0-65,共6页
秦巴山地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白龙江中游、嘉陵江上游和汉江源头地区滑坡、泥石流均很发育。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除基岩裂解严重,地形陡峻,暴雨频繁外,主要是植被破坏严重,大面积陡坡垦耕等人为原因造成的。当前在陡坡耕地... 秦巴山地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白龙江中游、嘉陵江上游和汉江源头地区滑坡、泥石流均很发育。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除基岩裂解严重,地形陡峻,暴雨频繁外,主要是植被破坏严重,大面积陡坡垦耕等人为原因造成的。当前在陡坡耕地不能完全退耕的情况下,可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以森林为本底,以耕地、道路、沟渠、河流、村庄、塘堰等作为斑块,森林的面积应占到小流域面积的50% ~70% 以上,并将上述各种斑块镶嵌于本底之中,用森林将斑块包围起来。对易受侵蚀部位如山脊、小梁、道路、渠道、河流等的两侧应保留或营造50~250 m 宽的防护林带;在农田四周特别是下部应有100 m 以上的防护林;对坡长较长的坡耕地,可按等高线的方向将其分割成数块,使每块坡耕地的坡长降到20 m 以内,并在农地中间栽植宽度不小于田面宽度三分之一的防护林带;大力提高林分质量,保护好林地枯落物,并配置一定的薪炭林和经济林,以满足群众对能源和提高经济收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景观生态 防护林 水土流失 生态防护
下载PDF
山体三级保护线划定技术探索与实践——以湖北省罗田县和浠水县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星宇 郑段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0-124,共5页
山体是城市的一种不可再生的特色资源,对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和市民生活品质等方面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山体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科学划定各类山体的保护范围,但从目前部分地区的实践看,主要存在保护线的等级体系和管控尺度设置不统一... 山体是城市的一种不可再生的特色资源,对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和市民生活品质等方面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山体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科学划定各类山体的保护范围,但从目前部分地区的实践看,主要存在保护线的等级体系和管控尺度设置不统一、对生态环境的问题考虑较少及部分技术方法与阀值等设定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在综合测绘学、景观生态学及城市规划等有关理论实践的基础上,文章对现有山体保护线划定的技术方法提出3条改进思路,并进一步提出新的山体保护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和浠水县为实验对象进行模拟,以检验技术方法是否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体保护线 城市规划 景观生态学 测绘学 GIS
下载PDF
云南省头塘山地系统侵蚀结构景观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宏伟 李江 《山地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42-46,共5页
对头塘山地系统的侵蚀结构的景观生态学分析,表明H,E,B指数对侵蚀结构的描述是可行和适用的,并对五个集水区的侵蚀结构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头塘山 山地系统 景观生态学 侵蚀结构 土壤侵蚀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micro-climate, snow cover, and soil moisture on ecosystem functioning in high mountains 被引量:1
5
作者 Jorg LOFFLER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1期3-19,共17页
The dynamics of water and energy fluxes in the high mountains of central Norway was studied along micro-spatial topographic gradients in different altitudes and regions of the Scandes. Landscape ecological processes l... The dynamics of water and energy fluxes in the high mountains of central Norway was studied along micro-spatial topographic gradients in different altitudes and regions of the Scandes. Landscape ecological processes like sdow accumulation during winter, snow melting, evaporation, percolation, soil moisture variability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s were quantified. Combining spatio-temporal data on physical environment functioning and vegetation patterns resulted in a process-oriented characterisation of high mountain ecosystems. Extensive data from long-term measurements were synthesised illustrating the influence of micro-climate, snow cover, and soil moisture on high mountain ecosystem functioning.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icro-climatic impact on the vegetation is predominantly determined by snow cover overlaying soil moisture gradients. Water only becomes superior where near-surface water saturation and flooding occur. A lack of soil moisture availability was not found during any time of the year even under driest site conditions. Contrasting literature, the Norwegian mountain vegetation was found to be interpreted by environmental variable constellations excluding drought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ecology mountain research cUmatic change response Norway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文山市面山景观绿道概念规划 被引量:2
6
作者 田芸溪 宋正 +1 位作者 袁西 宋钰红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26-130,共5页
绿道作为一种新的绿地系统形式,对城市景观规划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文山市面山景观规划总占地面积为20.55 km^2,项目以地形地貌、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为重点,引入景观生态学理念开展绿道专项规划,将自然融入都市,改善山体环境,通过建... 绿道作为一种新的绿地系统形式,对城市景观规划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文山市面山景观规划总占地面积为20.55 km^2,项目以地形地貌、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为重点,引入景观生态学理念开展绿道专项规划,将自然融入都市,改善山体环境,通过建立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整合城市面山景观资源,做到集生态、游赏、文化等多重功能于一体,成为文山市的又一代表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山景观 绿道 景观生态学 文山市
下载PDF
望溪山地休闲农场景观生态规划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璐 范水生 +1 位作者 陈婷 林文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5-625,共11页
基于农业生态学原理及景观生态规划的相关方法对位于安溪县东二环路的望溪农场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开展山地型休闲农场的景观生态建设研究及功能区划.利用全站仪绘制CAD地形图和ARCGIS分析调查数据,采用德尔菲法和层... 基于农业生态学原理及景观生态规划的相关方法对位于安溪县东二环路的望溪农场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开展山地型休闲农场的景观生态建设研究及功能区划.利用全站仪绘制CAD地形图和ARCGIS分析调查数据,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分析专家评分,并给出评分建议从而合理区划望溪农场.结果表明:望溪农场海拔基本在69 m以上,相对高差161 m,有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宜人的生态环境和典型的山地自然景观,生态条件成为制约农场建设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各功能区划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做出最优规划方案.针对山地型休闲农场的实际条件和景观生态规划的要求合理规划景观结构和节点布局.场区沿主轴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通各功能分区,并配套建设生态设施以利于生态建设.为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的多功能性,休闲农场的景观生态规划要全面协调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型 休闲农场 景观生态 生态适宜性 生态建设
下载PDF
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施清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4期83-85,共3页
在收集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二类资源建档矢量基本图、2011年小班数据库和1∶10 000地形图基础上,利用ViewGIS、ArcGIS软件绘制南平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斑块分布图。同时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取斑块形状特征指标和景观异质性指标... 在收集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二类资源建档矢量基本图、2011年小班数据库和1∶10 000地形图基础上,利用ViewGIS、ArcGIS软件绘制南平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斑块分布图。同时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取斑块形状特征指标和景观异质性指标,分析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林地景观要素结构功能,探讨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分布格局,为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茫荡山 自然保护区 景观生态 景观格局
下载PDF
山地型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分析
9
作者 马立辉 方文 +2 位作者 张静 何平 王海洋 《中国城市林业》 2012年第4期40-42,共3页
文中基于ArcGIS栅格数据,运用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3.3,提取单个斑块面积(AREA)、斑块周长(PERIM)、形状指数(LSI)等景观指数对重庆市万盛区景观格局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万盛区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体现不同山地型城... 文中基于ArcGIS栅格数据,运用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3.3,提取单个斑块面积(AREA)、斑块周长(PERIM)、形状指数(LSI)等景观指数对重庆市万盛区景观格局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万盛区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体现不同山地型城市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城市森林 景观指数 景观生态 景观格局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理论的山地休闲旅游潜力分析——以惠州市龙门县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慈顺 陈健飞 +2 位作者 张筱林 王卫 张英 《惠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9-23,共5页
以景观生态学及旅游学的理论为指导,以2008年的SPOT 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经过监督分类和人机交互式解译,获得龙门县生态景观分类图,通过景观指数的计算,定量分析研究区内山地休闲旅游资源潜力。结果表明,龙门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性和分... 以景观生态学及旅游学的理论为指导,以2008年的SPOT 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经过监督分类和人机交互式解译,获得龙门县生态景观分类图,通过景观指数的计算,定量分析研究区内山地休闲旅游资源潜力。结果表明,龙门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性和分维度较高,发展山地休闲旅游的空间潜力巨大。因此,在以后的规划发展中,应该注意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县域优势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旅游 山地 景观生态 龙门县
下载PDF
湖南西部山区景观生态建设的探索
11
作者 戴兴安 胡曰利 《林业经济问题》 2004年第4期242-245,共4页
湖南西部山区开发是该区脱贫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持自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如何实现湖南西部山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的双赢,对该区扶贫及今后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的开发,存在着毁林开荒,毁草开荒;森林资源经营不当;生... 湖南西部山区开发是该区脱贫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持自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如何实现湖南西部山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的双赢,对该区扶贫及今后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的开发,存在着毁林开荒,毁草开荒;森林资源经营不当;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认识偏颇;城镇化过程无序;扶贫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可采用景观生态规划先行,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进行生态农业和生态村镇建设,开展山区景观生态建设等景观生态学途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西部山区 生态建设 自然景观 景观生态规划 可持续发展 生态效益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在南方伐区作业规划中的理论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明阳 《森林工程》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南方山地生态系统具有内生脆弱性.现行的伐区作业规划,存在着研究空间范围狭小,方法和手段简单落后的弊端,导致在生产实践中,产生诸多生态后果.南方伐区作业规划,必须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原则,采用生态规划的方法,借助于遥感(KS)、全球... 南方山地生态系统具有内生脆弱性.现行的伐区作业规划,存在着研究空间范围狭小,方法和手段简单落后的弊端,导致在生产实践中,产生诸多生态后果.南方伐区作业规划,必须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原则,采用生态规划的方法,借助于遥感(K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三S”技术,才能实现景观水平上的林业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区 规划 景观生态学 生态规划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与景观生态学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月辉 胡远满 王正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9-256,共8页
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及其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正逐渐开展,需要系统的学科理论支撑,景观生态学作为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科学,能够以其宏观空间理论和技术体系满足这一需求。本文将景观生态学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 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及其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正逐渐开展,需要系统的学科理论支撑,景观生态学作为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科学,能够以其宏观空间理论和技术体系满足这一需求。本文将景观生态学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支撑学科,首先,明确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是镶嵌的异质景观、具有景观的所有特征并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其次,阐述了景观生态建设理论如何应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规划和评价;最后,总结景观生态建设研究的新趋势,提出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论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如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景观生态学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践相结合,将为实现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极为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景观生态学 景观格局和过程 景观生态建设
原文传递
高山冰川前缘地带景观生态的发育与演替──以天山1号冰川前缘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章家恩 胡汉熙 《干旱区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38-43,共6页
高山冰川前缘地带长期处于高寒的冰缘环境背景之下,其生态系统的发育具有原始性和简单性,随着冰川作用时间长短的变化,其冰碛母质、植被和土壤同步演替,并表现为一定的演替模式(植被:微生物→藻类→地农、苔藓→高山亚高山植物;... 高山冰川前缘地带长期处于高寒的冰缘环境背景之下,其生态系统的发育具有原始性和简单性,随着冰川作用时间长短的变化,其冰碛母质、植被和土壤同步演替,并表现为一定的演替模式(植被:微生物→藻类→地农、苔藓→高山亚高山植物;土壤:原始土→新成土→寒冻雏形土);在景观上也呈现出明显的生态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1号冰川 冰缘地带 景观生态 发育 演替
原文传递
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景观生态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筱青 曾洪云 +1 位作者 周晶 李晖 《热带地理》 2007年第3期219-223,共5页
以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的典型区域——福贡县月亮风景区为例,利用1986年和2004年的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在G 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格局指标,对高山峡谷区景观格局多样性、破碎度等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 以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的典型区域——福贡县月亮风景区为例,利用1986年和2004年的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在G 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格局指标,对高山峡谷区景观格局多样性、破碎度等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过去的18年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斑块数增加,破碎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减小,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景观中林地占优势但以针叶林和灌木林居多,农田不是景观类型中的重要组分,居民地所占比例最少;各景观类型相互之间发生了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流域高山峡谷 景观格局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山区景观生态项目建设中的水土保持问题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连兄 李丹雄 +1 位作者 杨之恒 赛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1-235,344,I0001,共7页
[目的]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山区景观生态建设中应遵守的治理原则和适用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为今后山区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保山市东山生态建设工程为例,系统地剖析了山区景观建设及生态建设中的水土... [目的]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山区景观生态建设中应遵守的治理原则和适用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为今后山区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保山市东山生态建设工程为例,系统地剖析了山区景观建设及生态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针对山区项目建设水土流失产生特点,制定出一套从坡面(如拦水埂、梯田整地、水平阶整地和鱼鳞坑整地等)到沟道适用于山区景观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治理常见技术,并初步计算工程实施水土保持技术措施后可减少的年土壤侵蚀量为5 200 t以上。[结论]在山区景观生态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保护优先,安全先行,统筹兼顾为原则,在考虑施工材料经济性和生态性的同时,还要考虑景观美学因素,以制定完整的山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景观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措施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山地景观生态优化途径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惠远 万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69-74,F004,共7页
以防治水土流失和维护景观整体生态优化为目标,选择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地为典型案例,利用遥感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采用适宜性评价与景观整体格局优化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山地景观生态优化的实践途径,在此过程中,... 以防治水土流失和维护景观整体生态优化为目标,选择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地为典型案例,利用遥感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采用适宜性评价与景观整体格局优化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山地景观生态优化的实践途径,在此过程中,山坡地区普遍存在的贫困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得到了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山地景观 生态优化
下载PDF
基于视觉敏感度的太原市周边山体破坏面景观生态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雪琛 郭晋平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0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为了提高太原市周边山体景观质量,解决山体破坏面修复的规划策略问题,结合视觉敏感度和生态适宜性的评价方法,选取了斑块总体坡度、斑块平均坡度、显著程度、出现概率、相对距离、面积和破坏面类型7个评价因子,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 为了提高太原市周边山体景观质量,解决山体破坏面修复的规划策略问题,结合视觉敏感度和生态适宜性的评价方法,选取了斑块总体坡度、斑块平均坡度、显著程度、出现概率、相对距离、面积和破坏面类型7个评价因子,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并用自然断点法将评价结果分为严重、中等和较轻3级。其中严重级别面积最大,占比62.77%,主要破坏原因为取土采石、矿渣堆积等,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安全、美观。按评价等级、地形等因素对破坏面分区后发现各区亦存在不同破坏特征,并提出了稳固边坡、改善土质、水土涵养等对策,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地区安全和景观质量。为后续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规划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周边山体 视觉敏感度分析 景观生态影响评价 山体破坏面 太原市
下载PDF
Design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Five Mining Areas” of the Laoqing Mountain in the Dianchi Lake Basin 被引量:1
19
作者 ZHU Guofei HU Yeqing +2 位作者 LONG Haijun CAI Fang SHE Lihua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2期95-98,103,共5页
Through analyzing basic conditions of the "five mining areas" in the Laoqing Mountain of the Dianchi Lake Basin, in Kunming City, South China,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design of "integrating engineeri... Through analyzing basic conditions of the "five mining areas" in the Laoqing Mountain of the Dianchi Lake Basin, in Kunming City, South China,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design of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otection and biological restoration, building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of the Laoqing Mountain" was proposed.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s, varying engineering measures, greening patterns, and irrigation means were selected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cluding site managem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etc.. Thes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asures will produce favorable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also take landscape effec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o consideration,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five mining area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reference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ve mining areas" of Laoqingshan mountain landscap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ite MANAGEM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下载PDF
济南市南部山区风景旅游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与规划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尚坤 王立红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结合济南市南部山区实际情况,选取了合适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景观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公式,将济南市南部山区划分为理想景观、正常景观和危机景观3个等级,并以此为依据对该区的建设和规划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济南市南部山区 生态适宜性评价 景观生态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