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地文化特性及其对山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陈钊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分析了山地文化的特性和形成机制,并从实例分析入手剖析了山地文化特性对山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山地文化 山地经济 山地区域 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
下载PDF
地缘经济区视角下的行政区边缘山地经济协同发展--以渝黔湘鄂结合部的武陵山区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冯佺光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我国西部主要是山地。山区人-地关系协调机制、战略与可持续管理理论及技术的创新和重大突破等基于山地科学研究,迄今为止缺乏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综合性更强的成果。我国类似武陵山区一样的众多地缘经济区,因受到分属于若干行政经济区微... 我国西部主要是山地。山区人-地关系协调机制、战略与可持续管理理论及技术的创新和重大突破等基于山地科学研究,迄今为止缺乏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综合性更强的成果。我国类似武陵山区一样的众多地缘经济区,因受到分属于若干行政经济区微观利益动机驱使的管制,出现地理空间连续与非市场决策不连续的"行政区经济"现象,派生出经济落后、区域经济行政分割现象突出,经济活动严重的冲突中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各种效益低下的"边缘效应",即"行政区边缘经济"的区域经济运行方式。地缘经济区客观上要求解除原则政治的刚性约束,走区域市场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以利益政治为社会目标的科学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经济区 行政区边缘经济 山地经济 武陵山区 经济协同发展
下载PDF
我国山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冯佺光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6-701,共6页
本文在界定山地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地优化下可持续发展的山地的自然、经济、文化价值;指出山地发展要由区域管理向区域治理转化;并确立山地区域和参与者的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地位:山地经济发展应实现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融合;提... 本文在界定山地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地优化下可持续发展的山地的自然、经济、文化价值;指出山地发展要由区域管理向区域治理转化;并确立山地区域和参与者的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地位:山地经济发展应实现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融合;提出了山地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区域 山地资源综合开发 山地经济 区域治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西部地区基于生态文明的山地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秦成逊 王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2-65,71,共5页
山地经济反映山地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西部地区山地经济以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存在,也存在其自身困境。生态文明背景下,西部地区山地经济迎来了绿色发展新机遇。西部地区要继续以自身资源优势为基础,注重山地经济发展模式的可... 山地经济反映山地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西部地区山地经济以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存在,也存在其自身困境。生态文明背景下,西部地区山地经济迎来了绿色发展新机遇。西部地区要继续以自身资源优势为基础,注重山地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生态平衡性、环境友好性、产业复合性和经济循环开放性。生态农林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加工工业的系统性与可持续发展及其制度建设是西部山区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山地经济 西部地区
下载PDF
山区的山地经济协同开发研究——以重庆市三峡库区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冯佺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8,37,共7页
山区是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集中的区域。以国家有关资源型城市发展、重庆市近年来区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三峡库区治理贯彻实施的大政方针为宏观背景,以三峡库区山地资源系统开发为个案,并将该区域资源状况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分... 山区是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集中的区域。以国家有关资源型城市发展、重庆市近年来区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三峡库区治理贯彻实施的大政方针为宏观背景,以三峡库区山地资源系统开发为个案,并将该区域资源状况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分析综合,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为我国山地资源系统开发与山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整合做了探索性研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山地经济 协同开发 发展模式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测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宏妍 晏富恒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7,共9页
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是保障山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旅游资源及其他要素的总和,是衡量山地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和后续能力的一种综合测度,关系到山地旅游产业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对其进行科学测评,并根据潜力等级、生态位重叠... 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是保障山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旅游资源及其他要素的总和,是衡量山地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和后续能力的一种综合测度,关系到山地旅游产业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对其进行科学测评,并根据潜力等级、生态位重叠度和资源特色等指标,采用生态位协调、生态位扩充、生态位错位、生态位特化等不同的发展路径,可以帮助各旅游地发掘自身资源特色,避免旅游地之间的同质化等低端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产业 山区经济 旅游品牌 生态位
原文传递
瑞士绿色经济对四川秦巴山区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阿周源源 赵巍 +2 位作者 刘影 刘心瑶 蒋强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2期38-42,共5页
瑞士在历史上是个资源匮乏和经济欠发达的农牧业国家。瑞士发展的初期基础与当今中国西南部山区较为类似。对瑞士绿色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剖析瑞士成功经验。结果发现瑞士成功经验包括:高效的循环经济模式、科... 瑞士在历史上是个资源匮乏和经济欠发达的农牧业国家。瑞士发展的初期基础与当今中国西南部山区较为类似。对瑞士绿色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剖析瑞士成功经验。结果发现瑞士成功经验包括:高效的循环经济模式、科学的发展方向指导、有力的政府政策支持和长远的发展目标推进。进一步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通过现有政策梳理、瑞士发展模式研究、比较优势分析等研究手段,形成一套针对区域实况、突出绿色循环、借鉴发展经验、实现发展创新的政策建议。瑞士绿色农业山地成功经验对中国"绿色赶超"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政策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 绿色循环 山地经济 秦巴山区
下载PDF
开发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振兴山区经济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毅功 杨路方 毕淑芹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3期256-259,共4页
我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地主要分布在无污染的山区和半山区。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山区自然资源发展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进一步明确了绿色、有机食品概念和山区开发绿色、有机食品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提... 我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地主要分布在无污染的山区和半山区。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山区自然资源发展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进一步明确了绿色、有机食品概念和山区开发绿色、有机食品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提出了统筹规划建立生产基地;多渠道吸引筹措资金;积极宣传引导生产和消费;发挥各级政府职能作用进行宏观调控等山区开发绿色、有机食品振兴经济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 山区经济 生产基地 资金筹措 政府职能 资源利用
下载PDF
贵州省山地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
9
作者 丰凤 廖小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525-7526,共2页
分析了贵州省山地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和有利条件,提出发展贵州省山地经济的路径选择:树立新的发展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积极发挥政府职能。
关键词 山地经济 路径选择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发展政策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欣莉 赵巍 +2 位作者 阿周源源 刘影 蒋强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2期85-89,共5页
以四川秦巴山区的山地经济区域规划部署政策体系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家及四川省近年来对秦巴山区进行区域规划和部署的相关政策文件,从整体大方向上理清政策思路及基本目标,并结合实际调研走访情况,对现有政策的落实基础进行梳理评估,分... 以四川秦巴山区的山地经济区域规划部署政策体系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家及四川省近年来对秦巴山区进行区域规划和部署的相关政策文件,从整体大方向上理清政策思路及基本目标,并结合实际调研走访情况,对现有政策的落实基础进行梳理评估,分析现存政策与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呼应点及盲点。通过分析当前政策的问题,提出向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并通过向绿色保护政策转变、强化政策保障体系等两方面的研究对现有政策进行优化,对同类地方山区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经济 绿色循环 政策优化 秦巴山区
下载PDF
论我国山地经济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儒国 《中国西部科技》 2011年第7期69-70,共2页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山地经济,消除贫困,概述了目前山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潜在的生态危机,最后,本文就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山地经济 持续发展 对策
下载PDF
少数民族高山经济现代化——以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那诺乡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泓霖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7-31,49,共6页
少数民族高山地带因其独特的区位和地理环境条件,在经济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人情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有着鲜明的民族和区域特色,但是这些特色中的某些方面也会制约当地经济现代化发展。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高山地带经济现代化需要从城镇化、... 少数民族高山地带因其独特的区位和地理环境条件,在经济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人情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有着鲜明的民族和区域特色,但是这些特色中的某些方面也会制约当地经济现代化发展。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高山地带经济现代化需要从城镇化、组织化、科技化、生态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等多方面着手,协抓共管,推动民族地区高山地带经济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山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高山经济 现代化
下载PDF
瑞士“绿色山地经济模式”对贵州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宇 谢春芳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瑞士地处欧洲内陆,历史上是个资源贫瘠、较为落后的农牧业国家。在自然地理条件与产业发展条件上,现阶段的贵州和历史上的瑞士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从自然地理特征和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条件来看,瑞士和贵州在发展第一、二产业上有一定劣... 瑞士地处欧洲内陆,历史上是个资源贫瘠、较为落后的农牧业国家。在自然地理条件与产业发展条件上,现阶段的贵州和历史上的瑞士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从自然地理特征和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条件来看,瑞士和贵州在发展第一、二产业上有一定劣势,在发展第三产业上略有优势,"后发赶超"一直是二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瑞士"绿色山地经济模式"的成功经验是:准确选择主导产业、积极构筑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注重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坚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绿色赶超"是瑞士克服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经济发展劣势,发展成世界上环境最优美、生活最富裕国家的重要路径;瑞士模式对贵州"绿色赶超"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 山地经济 绿色赶超
下载PDF
十堰山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构想
14
作者 柳较乾 杜军 祝移民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0-32,共3页
山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具有多方优势,建设十堰生态经济示范区,要以生态农林型模式、生态旅游型模式和以保护水资源环境为重点,提升生态经济的竞争能力,要处理好科学规划与扶持政策的关系、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旅游开发建设与交... 山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具有多方优势,建设十堰生态经济示范区,要以生态农林型模式、生态旅游型模式和以保护水资源环境为重点,提升生态经济的竞争能力,要处理好科学规划与扶持政策的关系、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旅游开发建设与交通道路的关系、山区土特产生产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山区经济 示范区建设 生态城市
下载PDF
鄂西北山区郧县工业发展研究
15
作者 刘妙龙 李兆华 +1 位作者 董永祥 杨运年 《自然资源》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1-78,共8页
本文回顾了鄂西北山区郧县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工业发展的资源支撑条件,总结了郧县发挥特殊区位优势,坚持"依托"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速发展资源导向型工业,选择最佳工业生长点,优化工业生产组合键,以市场为... 本文回顾了鄂西北山区郧县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工业发展的资源支撑条件,总结了郧县发挥特殊区位优势,坚持"依托"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速发展资源导向型工业,选择最佳工业生长点,优化工业生产组合键,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名优特骨干产品为重要生长点来发展工业。面对郧县工业发展的困境,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工业的设想。作为案例,尝试在理论上探讨山区工业发展和经济振兴的正确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发展 湖北 郧县 研究
原文传递
山区公路工程天然砂砾料场的选址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立泉 方宇光 黄振宏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共2页
结合山区公路工程天然砂砾料场选址的实际,认真分析料场选址的合理性。从料场的安全、料场的经济性、料场地区的水电、气象资料以及料场和施工机械的环保问题这4个方面,总结、归纳了选址必备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 山区公路 砂砾料场 选址
下载PDF
从抵制到接受:清代浙江的玉米种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保宁 朱光涌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与传统的玉米种植史研究范式不同,本文从气候突变、山林经济角度分析清代浙江省玉米种植史料的生成,认为乾隆末年和嘉庆年间的几次洪灾促使地方官员和士绅提出玉米引发水土流失的观点,道光年间降雨量增多又推动其形成更为完整的玉米为... 与传统的玉米种植史研究范式不同,本文从气候突变、山林经济角度分析清代浙江省玉米种植史料的生成,认为乾隆末年和嘉庆年间的几次洪灾促使地方官员和士绅提出玉米引发水土流失的观点,道光年间降雨量增多又推动其形成更为完整的玉米为害表述体系,进而影响地方志的书写。清代江南木材需求量扩大,繁荣了浙江山区的杉木种植业,推动棚民采取刀耕火种法和林粮间作模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玉米也因具有根系发达、穿透力强等特点而取代传统杂粮成为新的"花利"作物,承担起维系劳资双方利益分配机制的功能,但却没有成为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更不会直接促成大规模的人口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气候突变 山林经济 “花利”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以福建南平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翁伯琦 王义祥 +2 位作者 黄毅斌 应朝阳 黄勤楼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6-351,共6页
生态足迹模型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以其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以及方法的普适性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应用。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福建南平地区2000-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 生态足迹模型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以其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以及方法的普适性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应用。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福建南平地区2000-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平地区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1.750hm^2上升到2003年的2.057hm^2。生态赤字由2000年0.465hm^2上升至2003年的0.735hm^2,年均增长速率为16.96%。说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巳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的范围,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生态经济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山区县域经济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海军 胡仪元 《开发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6,共4页
县域经济在中国经济结构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县域经济,特别是山区县域经济的现实困境迫使人们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给予更多的关注,于是人们在实践探索的同时,从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竞争力评价... 县域经济在中国经济结构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县域经济,特别是山区县域经济的现实困境迫使人们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给予更多的关注,于是人们在实践探索的同时,从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竞争力评价和对策等层面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外、历史线索和逻辑归纳三统一的视角,就山区县域经济研究成果进行了理论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山区县域经济 山区发展
下载PDF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plans in the mountain villages of South Korea:Comparis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national surveys 被引量:1
20
作者 Hag Mo KANG Hyun KIM +2 位作者 Chang Heon LEE Chong Kyu LEE Soo Im CHO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8期1473-1489,共17页
Owing to the geographic disadvantages of mountain villages,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mountain villagers are inferior to those of urban dwellers in South Korea. Thus, in 1995, the The government... Owing to the geographic disadvantages of mountain villages,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mountain villagers are inferior to those of urban dwellers in South Korea. Thus, in 1995, the The government of South Korea launched a mountain village development support program to promot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alance national land development, and preserve cultural heritage. The program was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improving the income, population size,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villagers in addition to setting up a system for stabl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However, concerns were raised about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ning, the creation and marketing of specialty brands, facility management/operation, and follow-up support. The government conducted surveys of mountain villagers in 2003 and 2014, obtaining basic data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outcomes of these two surveys, suggesting areas requiring focusedaction, concentrating on village development projects, forest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use, demographic trends, the economy, exchange with urban areas, green tourism, and master planning. We find that despite growth in the forest labor force, forest ownership is diminishing in terms of the number and scale of holdings. Consequently, it is necessary to commercialize forest resources, establish favorable settlement conditions, and expand government support for village-run projects. In addition, systematic forest management for older tree age classes would benefit the public and provide assets for future mountain village development. Our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mountain village development poli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mountain VILLAGE CHANGES mountain VILLAGE economy Support for mountain VILLAGES Urban-rural exchan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