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话语的青秀山风景意象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薇薇 沈守云 +2 位作者 廖秋林 陈翠怡 孙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8-165,共8页
【目的】网络时代催生了数据资源的生产与利用,也推动了风景资源评价朝着数据获取方式更加多源、即时、客观、精细、智能的方向前行。利用网络话语进行风景意象评价有助于完善传统评价方法,并为风景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指导。... 【目的】网络时代催生了数据资源的生产与利用,也推动了风景资源评价朝着数据获取方式更加多源、即时、客观、精细、智能的方向前行。利用网络话语进行风景意象评价有助于完善传统评价方法,并为风景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以2009-2018年青秀山网络评论、游记为对象开展大众风景意象评价,利用Python语言及相关技术手段,通过词频分析、共现分析的方法进行青秀山风景形态感知、风景形象认知评价,并借助话语云、话语网络将结果可视化。【结果】青秀山风景形态感知评价接近巴莱特定律(Pareto’s principle),即20%~30%的词汇占据了80%的词频,其中植物型要素、植物型景点、文化型景点敏感度较高,热力指数分别为7.188、3.519、3.252;总体风景形象认知中"风景优美""值得""面积很大"形成了普遍共识,热力指数分别为1.964、0.792、0.693;风景形象认知网络呈多组团结构,植物、空气、树木组团占据网络核心位置,其中对"空气-好""空气-清新"的认知最强烈,热力指数分别为0.961、0.479。【结论】研究证明大众风景意象在具备离散性的同时呈现趋同性;青秀山植物型风景获得了大众的普遍认可,人文型风景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大众倾向从直觉与价值层面理解风景;网络话语具有自由性、丰富性的特点,客观地反映出大众风景意象,话语评价方法及技术灵敏度、准确性、效率较高,客观地总结了评价内容;网络话语风景意象评价为进一步的风景话语情绪评价奠定了基础,为大众参与风景资源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话语 风景意象 风景评价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