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对比研究——一项基于语料的调查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雪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39-42,共4页
本文以Talmy提出的移动动词类型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语料调查,对英汉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英汉样本中移动动词的使用频率、类型及方式状语的使用三个方面的调查和对比,本文阐明了汉语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类型,并对Ta... 本文以Talmy提出的移动动词类型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语料调查,对英汉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英汉样本中移动动词的使用频率、类型及方式状语的使用三个方面的调查和对比,本文阐明了汉语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类型,并对Talmy移动动词类型学理论中有关汉语的观点提出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动词 语料调查 词汇化模式类型
下载PDF
论动作型动词的概念隐喻类型及机制 被引量:14
2
作者 葛建民 赵芳芳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6,共4页
动作型动词是描述人类基本行为动作的核心动词,动作型动词的隐喻意义具有广泛性:包括单字动词和短语动词的多种隐喻用法。单字动作型动词的隐喻意义是由该动词与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的非常规搭配所造成的语义冲突形成的。由动作型动词和... 动作型动词是描述人类基本行为动作的核心动词,动作型动词的隐喻意义具有广泛性:包括单字动词和短语动词的多种隐喻用法。单字动作型动词的隐喻意义是由该动词与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的非常规搭配所造成的语义冲突形成的。由动作型动词和介词或副词等小品词组成的短语动词的隐喻性是由动词或小品词的隐喻意义构建的或由两者共同构建的。动作型动词的隐喻意义所体现的概念隐喻投射类型,即从表人类基本行为活动域向人类抽象思维活动域及客观事物活动域的隐喻映射进一步验证了人类思维的隐喻性和隐喻的体验动因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型动词 语义冲突 隐喻性 体验动因
原文传递
“移动样态动词+处所宾语”的认知模式 被引量:3
3
作者 徐靖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88,共7页
本文的目的是解释"移动样态动词+处所宾语"结构的语义动因。首先通过与介词结构的比较,区别了两种结构的认知模式;其次分析了两种结构中场所名词的性质,阐述了核心受事宾语向外围的处所宾语的投射情况;最后指出,移动和某些处... 本文的目的是解释"移动样态动词+处所宾语"结构的语义动因。首先通过与介词结构的比较,区别了两种结构的认知模式;其次分析了两种结构中场所名词的性质,阐述了核心受事宾语向外围的处所宾语的投射情况;最后指出,移动和某些处所的"规约性"联系是处所宾语结构从介词结构中发展出来并取得"事类"语义身份的根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动词 处所宾语 事类 语义动因 规约性
原文传递
“移动样态动词+处所宾语”的语义功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靖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3,共7页
本文重点探讨"移动样态动词+处所宾语"的语义功能。当场所指代其"内容物"时,移动的目标就是场所中的"内容物"。主体通过移动达到目标,实现移动的目的(如"逛商场")。当场所是某一路径时,主体从... 本文重点探讨"移动样态动词+处所宾语"的语义功能。当场所指代其"内容物"时,移动的目标就是场所中的"内容物"。主体通过移动达到目标,实现移动的目的(如"逛商场")。当场所是某一路径时,主体从一系列移动路径的选项中选出一项,作为移动的方式、手段(如"走小路")。介词结构的主要功能是限定移动发生的场所或经过的地点,此场所或地点往往也是后续行为发生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动词 处所宾语 语义功能 介词结构
下载PDF
现代维吾尔语位移类二价动词的配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吾买尔江·库尔班 阿里甫·库尔班 吐尔根·依不拉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维吾尔语位移类二价动词都表示某个位移主体的位移,刻画了一个位移方向,因而位移类二价动词构成的事件结构中动词必定会涉及两个参与者。但由于动词在其"常量"上仍然存在细微的差别,因而位移类二价动词所支配的两个参与者在... 维吾尔语位移类二价动词都表示某个位移主体的位移,刻画了一个位移方向,因而位移类二价动词构成的事件结构中动词必定会涉及两个参与者。但由于动词在其"常量"上仍然存在细微的差别,因而位移类二价动词所支配的两个参与者在语言层面表现为不同的论元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语 配价 位移动词
下载PDF
日语“自主/致使”位移动词的自他接辞形态及其语义特征——基于位移事件表达的类型学视角
6
作者 姚艳玲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3-79,109,共8页
日语以自他动词接辞形态转换的形式区分路径要素相同的自移事件和致移事件。这种接辞形态转换可以划分为他动化、非他动化及中立化三种类型。自移与致移的形态标记在语义上表现出自移动词具有较高的“意志性”;致移动词具有较高的“受... 日语以自他动词接辞形态转换的形式区分路径要素相同的自移事件和致移事件。这种接辞形态转换可以划分为他动化、非他动化及中立化三种类型。自移与致移的形态标记在语义上表现出自移动词具有较高的“意志性”;致移动词具有较高的“受影响性”。在路径要素的编码方式上自移动词既有完全融入型编码,也会有不完全融入型编码;而致移动词则较多呈现出完全融入型的编码方式。考察不同位移事件类型中同一路径要素编码方式的差异性,可以为我们以形态标记的有标性探讨位移事件的语言类型学特征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动词 自移 致移 路径 接辞
下载PDF
无前缀俄语运动动词的分类与应用
7
作者 李燕 《黑河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4-28,共5页
无前缀俄语运动动词与汉语有较大差别,一般可分为定向和不定向运动动词,在运动次数、方向、时态上均有不同。其在语言中的应用属于不同的句式,代表不同的意义,并在转义时指向不同。通过不同的实例诠释不同的用法,是指导无前缀运动动词... 无前缀俄语运动动词与汉语有较大差别,一般可分为定向和不定向运动动词,在运动次数、方向、时态上均有不同。其在语言中的应用属于不同的句式,代表不同的意义,并在转义时指向不同。通过不同的实例诠释不同的用法,是指导无前缀运动动词应用的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 动词 运动动词
下载PDF
英汉运动动词语义合并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莉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38-141,共4页
运动动词的语义合并指词根动词除了包含"运动"或"处所"等内容外,还表现原因、方式、路径等要素。英汉两种语言有共同的语义合并模式,即"动作+伴随事件(Co-vent)";同时,"动作+方式"和"动作... 运动动词的语义合并指词根动词除了包含"运动"或"处所"等内容外,还表现原因、方式、路径等要素。英汉两种语言有共同的语义合并模式,即"动作+伴随事件(Co-vent)";同时,"动作+方式"和"动作+原因"这两种模式在某些动词中可以共存。二者的差异在于,英语倾向于采用综合式表达,更多的体现了语义合并;而汉语则更倾向于分析式,即借助于副词、介词等辅助成分来表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二者的共性和差异学习英语运动动词,有助于他们掌握地道的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动词 语义合并 英汉对比
下载PDF
维吾尔语位移动词学习偏误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阿依努尔·亚生 林青 《喀什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83-89,共7页
位移动词是根据[+位移]这一语义特征从动词里区分出来的一类动词,主要编码位移事件核心因素中的“位移”要素。维吾尔语言专业学生在学习位移动词时总是出现大量的学习偏误。本文以迁移理论为基础,采用偏误分析法,归纳了维吾尔语言专业... 位移动词是根据[+位移]这一语义特征从动词里区分出来的一类动词,主要编码位移事件核心因素中的“位移”要素。维吾尔语言专业学生在学习位移动词时总是出现大量的学习偏误。本文以迁移理论为基础,采用偏误分析法,归纳了维吾尔语言专业学生位移动词学习存在的四种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成因,探讨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语 位移动词 偏误 成因 对策
下载PDF
英汉虚构位移结构分析
10
作者 李亚培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2-74,共3页
虚构位移表达是对静态场景的一种动态表征形式。在虚构位移结构中,位移词用来描述并不发生实际运动的静态实体,在语言表层凸显静态实体的某种物理运动。利用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射体(trajector)、路标(landm ark)来分析虚构位移的语... 虚构位移表达是对静态场景的一种动态表征形式。在虚构位移结构中,位移词用来描述并不发生实际运动的静态实体,在语言表层凸显静态实体的某种物理运动。利用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射体(trajector)、路标(landm ark)来分析虚构位移的语言结构特点,可以发现隐现在语言结构中的观察者或其视线发生了位移,其中观察者采用顺序扫描来建构语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位移 位移动词 顺序扫描
下载PDF
运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
11
作者 王国光 林岷江 单红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7-38,共2页
运动动词是所有英语动词中最具动词特征的词。对运动动词的研究有利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和人类认知奥秘。本文基于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化模式类型学理论,探讨英语和汉语中运动动词和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和差异。
关键词 运动动词 运动事件框架理论 词汇化模式
下载PDF
先秦趋向动词的非宾格性探讨
12
作者 杨作玲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8-20,24,共4页
先秦趋向动词的句法表现复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必须带处所宾语;二是是否有使动交替形式。根据这两方面的表现以及非宾格动词的判断式,趋向动词中的一部分可归为非宾格动词,一部分归入及物动词或非作格动词,少数动词还... 先秦趋向动词的句法表现复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必须带处所宾语;二是是否有使动交替形式。根据这两方面的表现以及非宾格动词的判断式,趋向动词中的一部分可归为非宾格动词,一部分归入及物动词或非作格动词,少数动词还可以两属。先秦趋向动词并不是典型的非宾格动词语义类,影响非宾格性的主要因素为客体论元在语义上是接近施事还是接近受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向动词 非宾格性 客体
下载PDF
古汉语典型位移动词的词法分化
13
作者 周北南 兰小云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3-56,共4页
古汉语典型位移动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派生出不同的词法特征,如名词性、形容词性、介词性、助词性、连词性等。这不仅仅是历时语法化,历时语法化只是它们分化的方向之一。通过考察,文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是古汉语典型位移动... 古汉语典型位移动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派生出不同的词法特征,如名词性、形容词性、介词性、助词性、连词性等。这不仅仅是历时语法化,历时语法化只是它们分化的方向之一。通过考察,文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是古汉语典型位移动词的词法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动词 分化 认知
下载PDF
英汉运动动词的图式结构比较
14
作者 江桂英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5-77,共3页
对运动句式的分析表明"始源—路径—目标"图式可表达移动者的动作。英、汉两种语言都可以用动词和介词两种语法形式表示空间关系的图式信息,即表明移动者位置的改变,同时还可以表达其他信息。
关键词 意象图式 运动动词 基元意象图式
下载PDF
英汉移动动词的对比研究——移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 被引量:38
15
作者 李雪 白解红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0,共5页
本文以Talmy所提出的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基本类型为基础,探讨英汉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的共性与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英汉方式动词的共性表现为: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动词。英汉方式动词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汉语方式动... 本文以Talmy所提出的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基本类型为基础,探讨英汉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的共性与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英汉方式动词的共性表现为: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动词。英汉方式动词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汉语方式动词的类型远没有英语丰富,这是由英汉对“方式”的概念化和词汇化方式不同所决定的。研究还表明,英汉路径动词之间虽然在语义上表现出相似性,但是在来源及用法上却表现出一些差异,其差异也是由英汉民族对“路径”的概念化和词汇化方式不同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移动动词 词汇化模式类型 方式动词 路径动词 概念化 词汇化
原文传递
英汉运动动词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国光 林岷江 单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5-97,共3页
以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化模式类型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汉方式运动动词和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和差异。英汉方式运动动词的共性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运动动词;差异表现为,汉语方式运动动词的数量没有... 以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化模式类型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汉方式运动动词和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和差异。英汉方式运动动词的共性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运动动词;差异表现为,汉语方式运动动词的数量没有英语丰富,在表达运动方式时,英语采用综合式表达法,而汉语常常使用分析式表达法。英汉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也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路径动词,但二者的用法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事件框架理论 方式运动动词 路径运动动词
下载PDF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自我位移构式研究
17
作者 刘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60-64,共5页
该研究以不同时期知名作家的代表作为语料来源自建语料库,语料考察发现汉语自我位移构式主要涉及方式动词类和路径动词类。方式动词共4类,包括:动体+方式动词+卫星词+处所;动体+方式动词+处所宾语;动体+介词+处所+方式动词;动体+介词+处... 该研究以不同时期知名作家的代表作为语料来源自建语料库,语料考察发现汉语自我位移构式主要涉及方式动词类和路径动词类。方式动词共4类,包括:动体+方式动词+卫星词+处所;动体+方式动词+处所宾语;动体+介词+处所+方式动词;动体+介词+处所+方式动词+卫星词。路径动词同样共4类,包括:动体+路径动词+卫星词+处所;动体+路径动词+处所宾语;动体+路径动词+处所宾语+去;动体+介词+处所+路径动词。基于考察与分析,汉语兼有卫星框架语和动词框架语的特征,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充当构式主动词的机会基本均等,因此汉语更倾向于是对等框架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学 自我位移 方式动词 路径动词
下载PDF
汉英日移动动词跨语言多义变体类型学考察
18
作者 赵玲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0,共8页
词汇语义学的各种主流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词义的非隐喻扩展致因,而鲍查德的语言符号理论却能阐述跨语言视角下语义不对称的机理,并且提供函数模式化分析框架。根据语言符号理论,一种语言的多义词与其跨语言对等词的词义无法完全重叠,原... 词汇语义学的各种主流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词义的非隐喻扩展致因,而鲍查德的语言符号理论却能阐述跨语言视角下语义不对称的机理,并且提供函数模式化分析框架。根据语言符号理论,一种语言的多义词与其跨语言对等词的词义无法完全重叠,原因有二:其一,从核心意义来讲,跨语言多义对等词仅有单一抽象的概念原语;其二,从互动接口来看,语言的符号属性是知觉—运动系统与概念—意象系统交互的结果,在跨语言表征时必会受到外部非语言系统的制约。本文借用鲍查德语言符号理论中表示原语的一组函数,解构6个英、汉、日移动动词多义变体的本源以及词义差异描写元素,将其表示为左向、左/右向、右向的3种类型。籍此分析移动动词的跨语言变体类别,构建符号模型,从而拓展语言符号理论在跨语言情境下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动词 多义词 跨语言变体 非隐喻扩展 类型学
原文传递
参与构成移动事件的“非移动动词+趋向词”格式——以“‘割’+趋”为个案
19
作者 周领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103,共7页
非移动动词进入"[-移动]动+趋"格式后可以参与构成移动事件,但由于非移动动词的特殊性,以往排斥在移动域之外,这是移动域的特别之处。移动事件归属移动域,"[-移动]动+趋向词"格式参与构成的移动事件也不例外,这是... 非移动动词进入"[-移动]动+趋"格式后可以参与构成移动事件,但由于非移动动词的特殊性,以往排斥在移动域之外,这是移动域的特别之处。移动事件归属移动域,"[-移动]动+趋向词"格式参与构成的移动事件也不例外,这是应信息处理工作准确提取有关语义信息的需要考虑的。以"‘割’+趋"格式为个案,通过与"‘切’+趋"格式语义差异的对比,讨论非移动动词参与构成移动事件的认知原理,建议将[+移动]趋向词归为移动域,并根据汉语趋向词的实际将表示移动的趋向词称为"趋向小品词",将[-移动]趋向词称为"强势小品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移动动词 “[-移动]动+趋”格式 “'割’+趋” 移动域
下载PDF
英汉方式位移动词差异及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
20
作者 刘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4-78,共5页
英汉位移动词层次范畴具有不同规律:描述具体运动属性的英语下位层方式位移动词要远远丰富于汉语。这是位移事件的英汉词汇化模式差异在词汇上的体现。由于英语方式位移动词语义的繁杂以及对应汉语的词汇缺位,英语方式位移动词的掌握和... 英汉位移动词层次范畴具有不同规律:描述具体运动属性的英语下位层方式位移动词要远远丰富于汉语。这是位移事件的英汉词汇化模式差异在词汇上的体现。由于英语方式位移动词语义的繁杂以及对应汉语的词汇缺位,英语方式位移动词的掌握和运用是中国学生词汇教学的难点。本研究认为在课堂上除文字描述外,有必要通过其他辅助教学手段比如象似性手势教学、多模态教学以及语料库驱动教学来尽可能准确、全面地还原方式位移动词表述的位移事件,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其语义和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化模式 方式位移动词 二语习得 英语词汇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