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庭院空间的心理原型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林志森 关瑞明 《建筑师》 2006年第6期83-87,共5页
本文通过对“大母神”原型与“原型的崩溃”的阐述,分析中国古代穴居模式对先民原始空间意识的影响,并渗透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成为先民空间营造的集体无意识。指出中国传统建筑中庭院的空间原型源自“大母神”原型的象... 本文通过对“大母神”原型与“原型的崩溃”的阐述,分析中国古代穴居模式对先民原始空间意识的影响,并渗透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成为先民空间营造的集体无意识。指出中国传统建筑中庭院的空间原型源自“大母神”原型的象征性意象,庭院型制的发展是空间原型分化后相关象征群的意义表达。并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阐述庭院型制的兴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 庭院 大母神 原型 象征
下载PDF
"苦难与知识分子"的再解读——"新时期"初期"文革"小说文化原型的知识分子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景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7-91,共5页
本文以20世纪70、80年代之交知识分子视角中"文革"题材小说为再解读对象,试图发掘作品背后的叙事逻辑和文化原型。这些在思想解放背景下的反思文学的优秀文本,普遍呈现出对一系列整体概念的"母与子"式的情感模式和... 本文以20世纪70、80年代之交知识分子视角中"文革"题材小说为再解读对象,试图发掘作品背后的叙事逻辑和文化原型。这些在思想解放背景下的反思文学的优秀文本,普遍呈现出对一系列整体概念的"母与子"式的情感模式和与传统文化难以剥离的文化原型。这种情感模式和文化原型,在当时却成为知识分子所能寻找到的合法有效的政治批判资源,对它们的理想化的理解与信仰也是对文革极端荒谬的政治面貌的映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文化原型 知识分子 “文革”题材 中国 文学 叙事模式
下载PDF
《黑骏马》的原始主义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淑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原始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原始批判现代文明。作家以艺术的笔触深入到历史深层和民族文化的内核,去探究民族文化的审美价值、精神特质和人文理想。
关键词 黑骏马 原始主义 生命意识 母亲原型
下载PDF
沈从文小说中的大地母亲与智慧老人原型 被引量:3
4
作者 潘浩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5-68,75,共5页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不仅是因为他对于湘西文化的描写和对人性美的追求,还在于他的作品中所蕴藏的人类共通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即荣格所定义的原型。大地母亲和智慧老人就是沈从文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两个重要原型。
关键词 沈从文 大地母亲 智慧老人 原型 荣格
下载PDF
电视广告中母亲形象的原型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潆檑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98-101,共4页
与文学和影视作品多样化母亲形象不同,当代电视广告中的母亲形象通常表现为完美的、理想化的形象,并通过母爱仪式和劳动仪式两种方式来呈现。实际上,这样的呈现有着深植于中国远古神话和传统文化的根基,并体现出集体无意识的作用,成为... 与文学和影视作品多样化母亲形象不同,当代电视广告中的母亲形象通常表现为完美的、理想化的形象,并通过母爱仪式和劳动仪式两种方式来呈现。实际上,这样的呈现有着深植于中国远古神话和传统文化的根基,并体现出集体无意识的作用,成为一种传递象征意义的符号,有着特定的指向性,进而潜移默化影响着广告创作者和消费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广告 母亲 原型
下载PDF
在饥饿中沿着“母亲”寻找母亲——《饥饿的女儿》母亲原型双重意象的探讨
6
作者 徐红 罗漫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2期55-59,共5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饥饿的女儿》中"母亲"原型的社会和自然双重意象的解读,来探索六六寻找身世、寻求安慰的表层结构下的深层结构——沿着长江寻找母亲,以此来理解小说中所蕴含的对于母爱的渴望和坚守的普遍情感,并揭示其背后... 本文旨在通过对《饥饿的女儿》中"母亲"原型的社会和自然双重意象的解读,来探索六六寻找身世、寻求安慰的表层结构下的深层结构——沿着长江寻找母亲,以此来理解小说中所蕴含的对于母爱的渴望和坚守的普遍情感,并揭示其背后所隐藏的主旨虽然人类的生存如此艰辛,但坚韧深厚的母爱给予人类以永恒的信心,整个人类的精神也在对母爱的坚守和追逐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母亲原型 社会母亲 自然母亲 寻找 回归
下载PDF
德庆龙母祖庙民间宗教祭祀文化及原型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文一峰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1期81-87,共7页
西江龙母祖庙是西江人民的圣殿,是西江人民一种原生态的祭祀文化现象。宗教是前工业社会的基础,祭祀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龙是水神,也由此是统摄自然力量的象征。文章阐释了"祭祀"的含义、"龙"文化及其意义;并结合... 西江龙母祖庙是西江人民的圣殿,是西江人民一种原生态的祭祀文化现象。宗教是前工业社会的基础,祭祀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龙是水神,也由此是统摄自然力量的象征。文章阐释了"祭祀"的含义、"龙"文化及其意义;并结合荣格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分析了西江龙母既是与龙文化相关的水神,也是一种大母神心理原型。龙母祖庙是西江人民原生态文化生命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母祖庙 龙母 民间宗教 祭祀 原型
下载PDF
伟大的母亲 永恒的家园——析《女勇士》之“乡村医生”中的“母亲”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孟月兰 孟月明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女勇士》是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这部妇女文学的经典力著,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和青睐。其第三章“乡村医生”着重描述了母亲“勇兰”的故事。纵观国内外评论界,尚未有人从原型批评,尤其是从母亲原型这一角度分析过该作品。本... 《女勇士》是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这部妇女文学的经典力著,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和青睐。其第三章“乡村医生”着重描述了母亲“勇兰”的故事。纵观国内外评论界,尚未有人从原型批评,尤其是从母亲原型这一角度分析过该作品。本文用原型批评的角度剖析了这位身份独特的美籍华裔母亲形象。通过梳理和还原,发现母亲“勇兰”所折射的是“大地母亲”原型的肯定方面——天下慈母皆怀有伟大的母爱,是子女永恒的家园。这一具有人类共通性的母亲原型对中美乃至世界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具有启发性,并为之做出了乐观的预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家园 集体无意识 原型
原文传递
还原一个真实的奥尼尔——奥尼尔不是男权主义的作家 被引量:1
9
作者 卫岭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3-90,285-286,共8页
本世纪初国内学界对奥尼尔进行女权主义的批评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方的女权主义思想登陆中国并产生影响;二是国外的同类研究传播使得国内学者进行同质的研究。但文章认为将奥尼尔视为男权主义的作家缺乏客观性和精准性。其一,剧作的男女... 本世纪初国内学界对奥尼尔进行女权主义的批评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方的女权主义思想登陆中国并产生影响;二是国外的同类研究传播使得国内学者进行同质的研究。但文章认为将奥尼尔视为男权主义的作家缺乏客观性和精准性。其一,剧作的男女人数比例不是判断剧作性质的依据;其二,应辩证看待女性人物隐身或在场问题,因为这与性别取向无直接关联;其三,以故事的结局判断男权主义是站不住脚的。文章通过深入奥尼尔的传记和他剧作中的地母原型证明奥尼尔是一位同情女性、跨越了性别差异的伟大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尔 女权主义批评 男权主义 地母原型
下载PDF
寻找母亲:解读《拯救溺水鱼》的大母神原型
10
作者 章燕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10,共5页
神话—原型理论认为大母神是一切母亲形象的来源,这里的母亲具有本位和隐喻双重意义。《拯救溺水鱼》有丰富的大母神意象,其中幽灵之旅和探险之旅两条情节主线都融会于寻找母亲的主题。一方面,谭恩美通过血、乌罗伯洛斯、月亮等表征母... 神话—原型理论认为大母神是一切母亲形象的来源,这里的母亲具有本位和隐喻双重意义。《拯救溺水鱼》有丰富的大母神意象,其中幽灵之旅和探险之旅两条情节主线都融会于寻找母亲的主题。一方面,谭恩美通过血、乌罗伯洛斯、月亮等表征母亲的原型意象刻画叙述者寻找母亲的历程;另一方面,母亲也象征着华裔的精神家园,通过解读子宫洞、无名之地的原型意象,能体会出精神家园对华裔的意义,理解异质文化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溺水鱼》 母亲 谭恩美 原型 大母神
下载PDF
强大的依附者——美狄亚形象新论
11
作者 高畅 《镇江高专学报》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以史前大母神为原型塑造的美狄亚在已打上父权文化烙印的希腊神话里格外引人注目。占据古希腊主流意识形态的英雄主义人生价值观和妇女观巧妙地将美狄亚排除、放逐在社会之外:对她的顶礼膜拜实则是做"非人化"的处理。美狄亚... 以史前大母神为原型塑造的美狄亚在已打上父权文化烙印的希腊神话里格外引人注目。占据古希腊主流意识形态的英雄主义人生价值观和妇女观巧妙地将美狄亚排除、放逐在社会之外:对她的顶礼膜拜实则是做"非人化"的处理。美狄亚的遭弃揭示了女性一种尴尬可笑的生存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既支配着依附于她的男人,同时又依附于他,成为一个强大的依附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狄亚 大母神 原型
下载PDF
电视剧《美丽的事》中何美丽形象的审美意味
12
作者 黄媛媛 吴迪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年第1期59-62,共4页
电视剧《美丽的事》塑造了一个"鲜明"的母亲形象。母亲是每个民族文艺创作不可割舍的母题,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母亲母题代表了大众不同的审美需求。本文旨在从这一形象的母亲原型、圣母情怀、女性主义回应等方面论述电视剧中... 电视剧《美丽的事》塑造了一个"鲜明"的母亲形象。母亲是每个民族文艺创作不可割舍的母题,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母亲母题代表了大众不同的审美需求。本文旨在从这一形象的母亲原型、圣母情怀、女性主义回应等方面论述电视剧中何美丽形象的审美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原型 圣母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女性生命意识的封闭与放纵——原型视角下的《永远有多远》
13
作者 蒲伊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3-66,共4页
"原型"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心理,因而作家在创作时总是会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原型。在《永远有多远》中,铁凝将母亲原型和"狐狸精"原型运用到作品中,塑造出性格上截然对立的两类女性,并将她们放在同一环境下进行... "原型"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心理,因而作家在创作时总是会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原型。在《永远有多远》中,铁凝将母亲原型和"狐狸精"原型运用到作品中,塑造出性格上截然对立的两类女性,并将她们放在同一环境下进行比较,从而使白大省的善、西单小六的媚以及小玢的蛮都更加鲜明。铁凝从时代角度出发,对男权社会下女性生存境遇的深切观照,展现女性对当下自身生存状态和更深层次的生命体验的思考与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批评 母亲原型 “狐狸精”原型 女性生命意识
下载PDF
双性合体与母亲的性别——《弗兰肯斯坦》原型分析
14
作者 张宇光 刘占荣 《学周刊(下旬)》 2009年第10期39-41,共3页
《弗兰肯斯坦》中普罗米修斯等原型说明,玛丽·雪莱在生育问题上所体现的反本质主义的女性主义思想。通过辨证的否定.间接表达对双性合体的理解;通过反驳男权意义上的双性合体思想,拓宽母亲的含义,对母性作更深层透视,让读者... 《弗兰肯斯坦》中普罗米修斯等原型说明,玛丽·雪莱在生育问题上所体现的反本质主义的女性主义思想。通过辨证的否定.间接表达对双性合体的理解;通过反驳男权意义上的双性合体思想,拓宽母亲的含义,对母性作更深层透视,让读者重新思考西方哲学中将两性特质二元对立思维方法的可信度:在母亲和双性舍体方面具有超越性、先在性和预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合体 母亲 《弗兰肯斯坦》 原型
下载PDF
The Role of the Matemal Archetype in the Work of Flannery O'Connor
15
作者 Natalie Ales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6年第11期700-710,共11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otivations behind the behaviors of characters in the work of renowned southern writer, Flannery O'Connor, and displays that these characters behave the way that they do because of their rela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otivations behind the behaviors of characters in the work of renowned southern writer, Flannery O'Connor, and displays that these characters behave the way that they do because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mothers. Herein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Attachment Theory, a theory regarding the human need to connect with caregivers and nurturers in childhood, and--through a psychological lens--how this principle influences the grown characters in O'Connor's work. In an examination of the prevalent archetype of "The Great Mother" in her stories, namely "The Lame Shall Enter First", "The Enduring Chill", and "Parker's Back", we can see the effects of secure---or confident, warm and reliable--parent-child attachment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insecure---unstable and unreliable--attachment. These different attachment styles contribute to the lifelong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behaviors and even personalities in the characters of Norton, Asbury, and O.E. Parker. In the cases above mentio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and their maternal figures contribute not only to the plot of the story, but also to the fate of the characters--driving them to do things that are often extreme and climactically catalytic. It proves that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have lasting psychological effects, and, in the case of O'Connor's work, spiritual ones as well. O'Connor is well known for the religious morals of her works, and in this study it is ultimately evident tha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aracters and their maternal figures reflect and influence each character's relationship with and attitude towards De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her family maternal archetype ATTACHMENT Flannery O'Connor PSYCHOLOGY child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s
下载PDF
性别文化视域下的原型传承:藏族当代诗歌的父亲与母亲形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美恒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族当代诗歌在逐渐深化的民族身份确认创作思潮背景下,显示出日益鲜明的民族文化品质,不仅以特有的意象丰富了中华诗坛,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再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性别文化的角度观察,藏族当代诗歌中大量存在... 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族当代诗歌在逐渐深化的民族身份确认创作思潮背景下,显示出日益鲜明的民族文化品质,不仅以特有的意象丰富了中华诗坛,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再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性别文化的角度观察,藏族当代诗歌中大量存在的父亲、母亲意象,是在古老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展现,诗作中对父亲形象的无意识精神偶像指认背后带有明显的"猕猴崇拜"的原型传承,在父亲形象和母亲形象对举的诗篇中,以父为主和以母为次的关系呈现也折射出"猕猴和罗刹女"神话的原型影响。藏族诗人对乡土观念和家园意识的坚守,彰显了宝贵的田园诗意价值,是对人类原初的温情的守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当代诗歌 父亲与母亲形象 性别想象原型
下载PDF
论木心散文中的“母亲”
17
作者 骆俊彦 《嘉兴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8-32,共5页
"母亲"是木心散文中形象鲜明的人物,其言语和行为无不闪耀着智慧之光。以"母亲"这个人物为论述主轴,探讨她在个别篇章中具有什么象征意义,以及在木心散文的整体中具有什么功能。通过对《童年随之而去》《战后嘉年... "母亲"是木心散文中形象鲜明的人物,其言语和行为无不闪耀着智慧之光。以"母亲"这个人物为论述主轴,探讨她在个别篇章中具有什么象征意义,以及在木心散文的整体中具有什么功能。通过对《童年随之而去》《战后嘉年华》《夏明珠》《第一个美国朋友》四个文本的分析,来论证"母亲"对于木心散文叙述者的主体精神之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心 母亲 智者原型 罪感
下载PDF
类型、结构与“地母”原型:《汪洋中的一条船》
18
作者 孙萌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3期9-14,共6页
《汪洋中的一条船》是李行乡土写实电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首部在中国大陆放映的台湾电影。本文从电影类型、电影结构与女性形象塑造三个方面对影片进行了分析。作为一部励志的、关于残疾人的传记故事片,《汪洋中的一条船》有着家国与个... 《汪洋中的一条船》是李行乡土写实电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首部在中国大陆放映的台湾电影。本文从电影类型、电影结构与女性形象塑造三个方面对影片进行了分析。作为一部励志的、关于残疾人的传记故事片,《汪洋中的一条船》有着家国与个人双重寓意,"文化中国"和"乡土中国"的意象贯穿影片始终,在电影精神上与中华传统文化、民族伦理道德一脉相承,在电影结构上对中国早期电影"影戏"传统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围绕戏剧性场面采取时空交错式结构,并成功塑造了吴继钊这一"地母"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 励志 影戏传统 时空交错 地母原型 乡土写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