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德树人”目标下外语教育的新定位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被引量:60
1
作者 姜锋 李岩松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31,共5页
外语课程思政赋予外语教育以宏伟的政治内涵,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具备参与全球不同领域治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在民族国家史逐渐演进为世界史、科... 外语课程思政赋予外语教育以宏伟的政治内涵,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具备参与全球不同领域治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在民族国家史逐渐演进为世界史、科技资源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的进程中,语言能力对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外语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汲取隐含于不同语言中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国家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发挥新时代国际化高级外语人才的全球话语能力,恰当表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是实现人类永久和平,共商、共建、共享人类未来的必要条件。基于此目标,外语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系统认识和重新确定外语教育在新时期的任务和定位,需要改变对传统外语教育观念的认识,需要革新外语教育的既有学科范式;外语教育的实践探索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外语教育的组织管理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全球治理人才 外语教育
原文传递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体系构建 被引量:51
2
作者 王颖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56,共10页
英语教育是能力、知识与人格塑造相结合的全人教育。课程思政就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产出导向法(POA)也是契合教学需求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教育教学理论。该体系构建运用POA理论框架,从驱动、促成和评... 英语教育是能力、知识与人格塑造相结合的全人教育。课程思政就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产出导向法(POA)也是契合教学需求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教育教学理论。该体系构建运用POA理论框架,从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方面,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一次实践,最终使思政教育与英语写作教学协调同步,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在英语写作表达中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而且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具备明辨是非、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课程思政 英语专业写作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新闻传播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建设目标 被引量:3
3
作者 郑亚楠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2年第1期27-38,共12页
新文科与新闻传播课程思政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们既是对党又红又专教育思想的历史继承,又是融入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国答案。为此,新闻传播课程思政的内涵是: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增强理想信念;拥有家国情怀;发... 新文科与新闻传播课程思政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们既是对党又红又专教育思想的历史继承,又是融入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国答案。为此,新闻传播课程思政的内涵是: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增强理想信念;拥有家国情怀;发扬人文精神;做好品德修为;追求公平正义;自觉使命担当;对人诚信友善;恪守职业道德。而实现新闻传播课程思政的目标必须抓住两个关键要素:课堂和教师。课堂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新闻传播 课程思政 又红又专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立德树人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 被引量:4
4
作者 何庆庆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在现阶段,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肩负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应当全面理解立德树人和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正确处理好立德树人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深入把握立德树人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肩负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应当全面理解立德树人和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正确处理好立德树人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深入把握立德树人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建强立德树人的主力军、培育立德树人中的道德自觉性和弘扬立德树人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使意识形态建设贯穿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 意识形态 重要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