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规范的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41
1
作者 凌文辁 郑晓明 方俐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6-254,共9页
对中、日、美三国的社会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被试为北京1434人,大阪608人,洛杉矶1409人。在3方共同研讨基础上编制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共67个项目。采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解析。结果表明:(1)三国国民的社会规范的基本... 对中、日、美三国的社会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被试为北京1434人,大阪608人,洛杉矶1409人。在3方共同研讨基础上编制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共67个项目。采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解析。结果表明:(1)三国国民的社会规范的基本维度是一致的,包括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4个维度。其中,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组成内控规范,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组成外控规范。(2)中日两国的社会规范都是以内控规范为主,外控规范为辅。中国人在内控规范中,以伦理道德为主,价值取向为次;在外控规范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辅。而日本人的内控规范中却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3)美国人的社会规范以外控为主,内控为辅。在外控的两大维度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次;在内控规范中,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尽管三国之间有着相同的规范维度,但组成各规范维度的具体规范,既有超越特定文化的共同规范,又存在着依存于特定文化的特殊规范。社会规范的文化差异是导致管理冲突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规范 伦理道德 价值取向 法律规章 社会习俗
下载PDF
参与体育与人的道德发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魏丕勇 于涛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8-141,共4页
“体育与人道德发展关系”已日益成为国际体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进展。建议国内体育理论界应对“体育与人道德发展关系”研究引起足够重视,开展我国文化背景下的类似研究。
关键词 体育 道德发展 伦理价值 道德定向 情景因素
下载PDF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诉求与践行向度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艳 赵富学 《体育教育学刊》 2022年第6期8-15,F0002,共9页
明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诉求是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向度,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诉求进行阐释与解析,认为协同“高校—学院—专业—教师”多方力量,寓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 明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诉求是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向度,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诉求进行阐释与解析,认为协同“高校—学院—专业—教师”多方力量,寓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课程教学、运动训练、学术研讨、赛事组织等育人渠道中,符合现阶段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改革指南,有助于筑牢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主阵地”,畅通全过程育人“主渠道”。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整合教学案例、拓展场地设施、完善督评机制,革新体育课程教学要素,有助于为深化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创设更好的育人环境,助推其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程思政 体育教学 立德树人 践行向度
下载PDF
差序公正与差序关怀:论中国人道德取向中的集体偏见 被引量:19
4
作者 燕良轼 周路平 曾练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8-1175,共8页
在中国传统的道德取向中,既有皮亚杰、科尔伯格的"道德公正",也有吉利根、诺丁斯的"道德关怀",但是,这两种道德取向在中国社会是以"差序格局"的样态运作的,即以"差序公正"和"差序关怀&qu... 在中国传统的道德取向中,既有皮亚杰、科尔伯格的"道德公正",也有吉利根、诺丁斯的"道德关怀",但是,这两种道德取向在中国社会是以"差序格局"的样态运作的,即以"差序公正"和"差序关怀"的形式存在于中国人的道德判断中。"差序公正"和"差序关怀"的概念准确地表征了中国人道德取向的集体偏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现代化层次不断提高,这种集体偏见正在逐渐得到克服和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取向 差序公正 差序关怀 面子道德
下载PDF
生活化:高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大健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6-79,92,共5页
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大学生完成其对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构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化的德育格局是高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意义世界里,生活本身就是德育的源泉。故丰富生活化德育内容、完... 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大学生完成其对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构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化的德育格局是高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意义世界里,生活本身就是德育的源泉。故丰富生活化德育内容、完善生活化德育手段是高校德育生活化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高等学校 生活化 人本性
原文传递
德育生态:学校德育价值的新取向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事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5-137,共3页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低效问题突出,究其原因,从生态意义上看,在于德育生态的失调。将生态学原理渗透到学校德育中,用生态的世界观及方法论来定位学校德育,需要把握主体原则、和谐原则、整体原则和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德育的自然生...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低效问题突出,究其原因,从生态意义上看,在于德育生态的失调。将生态学原理渗透到学校德育中,用生态的世界观及方法论来定位学校德育,需要把握主体原则、和谐原则、整体原则和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德育的自然生态,关注自然与人的和睦相处;优化德育的社会生态,满足学生道德生长的内在需求;优化德育的文化生态,实现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的融洽;优化德育的心理生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健康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德育 生态 价值 取向
下载PDF
政府道德责任的内涵、特征及价值取向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元庆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6-18,共3页
政府道德责任具有三个特征 :政治性与社会公众性的统一 ;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自律性与强制性的统一。政府道德责任应体现廉洁、诚信、公正、正义、人权与民主等价值取向。
关键词 政府 道德责任 内涵 特征 价值取向
下载PDF
生态人格培育与道德教育价值定位 被引量:13
8
作者 唐本钰 侯晓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0-133,共4页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人格,生态精神培育也是生态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对道德教育提出的挑战。道德教育走向成功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全球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价值应定位于实现和提升人的价值、开发道德智慧、培养道德学习能力和终身道...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人格,生态精神培育也是生态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对道德教育提出的挑战。道德教育走向成功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全球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价值应定位于实现和提升人的价值、开发道德智慧、培养道德学习能力和终身道德学习意识、培育生态精神;生态人格培育应成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格 道德教育 价值定位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好孩子”:一个需要反思的道德取向 被引量:14
9
作者 袁宗金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2,共5页
"坏孩子"现象日益增多并日趋严重,中国传统文化对"好孩子"的狂热和迷信最终无法续展"完人"的道德梦想。既存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旨趣,使我们长期忽略探询德育本体存在的重要意义。要从根本上理解德育的价值... "坏孩子"现象日益增多并日趋严重,中国传统文化对"好孩子"的狂热和迷信最终无法续展"完人"的道德梦想。既存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旨趣,使我们长期忽略探询德育本体存在的重要意义。要从根本上理解德育的价值,必须将思维延伸到儿童自我的主体存在,促进其心灵与智慧的完善和发展。在当今社会,应将"好孩子"的道德取向转换为对"好公民"的培养与追求,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建构自己对世界、对生活的新认识,在分裂中恢复完整,超越有限走向无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孩子 道德教育 道德取向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元龙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设置一个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目标定位的有关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设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最强的向心力、...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设置一个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目标定位的有关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设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最强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最佳的激励效果。本文探讨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有关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目标 定位规律 导向性规律 层次性规律 复合性规律 系统性规律 有效性规律
下载PDF
论学生社团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其作用发挥途径 被引量:11
11
作者 钟国芳 王健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24-126,共3页
学生社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活动开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应通过规范社团管理、树立典型、展示社员个性以及优化育人氛围等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德育中的思想教育、团结凝聚、示范导向... 学生社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活动开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应通过规范社团管理、树立典型、展示社员个性以及优化育人氛围等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德育中的思想教育、团结凝聚、示范导向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社团 高校德育 功能定位
下载PDF
员工为什么“先好”而“后坏”?——基于道德许可的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关涛 康海华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113,共16页
目前主流的基于行为一致性动机的自我知觉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登门槛效应,以及违背一致性动机的道德净化效应、道德推脱理论等都无法解释工作场所中同一员工"先好导致后坏"的矛盾现象。道德许可理论源自伦理学,认为人们以前... 目前主流的基于行为一致性动机的自我知觉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登门槛效应,以及违背一致性动机的道德净化效应、道德推脱理论等都无法解释工作场所中同一员工"先好导致后坏"的矛盾现象。道德许可理论源自伦理学,认为人们以前的道德行为是其后续不道德行为的诱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探讨了道德许可的概念内涵,然后以员工在工作场所和个人生活领域的既往善行,如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关爱、见义勇为等作为道德许可的前因,推导出道德许可发生后,可能引起的包含以道德边界和可观察性为标准而区分的四类偏差行为,并讨论了个人价值认同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构建了完整的工作场所道德许可发生过程的理论分析框架。这对于解释员工"先好导致后坏"的矛盾现象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思路,该框架包含了善行与偏差行为的诸多概念或变量,为后续实证建模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 道德许可 偏差行为 个人身份导向
原文传递
新时期高等教育中科技伦理教育定位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范春萍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7,共7页
新科技革命、危机时代,科技伦理视域下,道德成为一种能力要求,科技伦理教育成为复杂、紧迫、艰巨的任务,现行科技伦理教育难以承担这样的使命。从“培养目标和教育对象”、“价值取向和内容取舍”、“学科和课程”三个角度对科技伦理教... 新科技革命、危机时代,科技伦理视域下,道德成为一种能力要求,科技伦理教育成为复杂、紧迫、艰巨的任务,现行科技伦理教育难以承担这样的使命。从“培养目标和教育对象”、“价值取向和内容取舍”、“学科和课程”三个角度对科技伦理教育进行定位研究,提出科技伦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伦理觉悟启蒙和道德能力培养”、科技伦理教育对象应该包括所有各专业学生;价值取向应该置于有利于“地球共同体”和子孙后代可持续的未来,并以此进行教育内容取舍。认为科技伦理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界的大事情、重要事情,事关科技向善和人类命运,提出了从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课程建设到学科设置的科技伦理教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高等教育 科技伦理 道德能力 教育定位
原文传递
制度伦理学:新学理典范的创制及其实践介入性品格——现代社会“道德人”理想诉求何以可能的否思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祖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71,共9页
伦理观念是特定历史文化传统与制度组织中,相对自足的人性"社会化规训"的自我设计、自我实现方式。伦理学思想史中充满着对道德观念是否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相对主义和怀疑论性质的追问。当代制度伦理学的兴起,一开始就表现... 伦理观念是特定历史文化传统与制度组织中,相对自足的人性"社会化规训"的自我设计、自我实现方式。伦理学思想史中充满着对道德观念是否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相对主义和怀疑论性质的追问。当代制度伦理学的兴起,一开始就表现出直面伦理困境、勇于范式变革的创制性实践品质和智慧。在制度伦理学的视域内,现代道德叙述所包含的问题与"他向性"的认同密切相关。道德生活不再是"自向性"的,而是社会制度规范及其纪律(规训)的一种形式,换言之,道德叙述本身成为一种知识的政治。道德不再是个人的内在要求,不是个人生存中自我雕琢自我的那个维度,而是一种秩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伦理学 道德人 自向性 他向性
下载PDF
道德调节:和谐社会的伦理支撑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海林 石娉婷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1-55,共5页
道德调节作为社会调节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以推动人们的行为和关系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化为目标,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导向;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重要价值取向,属于"应然"的基本价值判断,... 道德调节作为社会调节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以推动人们的行为和关系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化为目标,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导向;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重要价值取向,属于"应然"的基本价值判断,本身也是一种伦理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道德调节可以而且应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社会道德赏罚、评价、教育等方式,广泛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关系,为实现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制度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化、为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提供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调节 和谐社会 价值导向 伦理要求 伦理支撑
下载PDF
概念加工深度影响道德概念水平方位隐喻联结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丛兴 马建平 +2 位作者 邓珏 杨众望 叶一舵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6-439,共14页
通过6个实验探究了不同概念加工深度下道德概念与水平方位的隐喻联结。实验1采用迫选任务范式,实验2、实验3和实验4均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实验5和实验6均采用启动范式。结果发现:(1)在思维迫选中存在道德与左、不道德与右的隐喻联结;(2... 通过6个实验探究了不同概念加工深度下道德概念与水平方位的隐喻联结。实验1采用迫选任务范式,实验2、实验3和实验4均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实验5和实验6均采用启动范式。结果发现:(1)在思维迫选中存在道德与左、不道德与右的隐喻联结;(2)在较深、中等概念加工深度下发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在较浅概念加工深度下未发现这种效应;(3)在较浅概念加工深度下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均不存在,即未在启动范式中发现隐喻联结。结果表明:道德概念与水平方位存在隐喻联结,这种隐喻联结中左表征道德、右表征不道德,并同时受到始源域和目标域加工深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隐喻 水平方位 映射 概念加工深度
下载PDF
道德教育的理念更新:论积极取向道德教育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围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积极取向道德教育针对传统和当代消极取向道德教育的问题和弊端,倡导从受教育者的积极道德品质、道德发展愿望与潜能出发,采用以肯定、鼓励、欣赏、强化等积极、正面为主的道德教育方法,营造充满尊重、真诚、理解、关爱、信任、公正的... 积极取向道德教育针对传统和当代消极取向道德教育的问题和弊端,倡导从受教育者的积极道德品质、道德发展愿望与潜能出发,采用以肯定、鼓励、欣赏、强化等积极、正面为主的道德教育方法,营造充满尊重、真诚、理解、关爱、信任、公正的道德的教育关系,以增进受教育者的积极情绪体验为教育契机与途径,激发受教育者道德发展的愿望和潜能,促成受教育者积极道德品质的培养,并在积极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消除不良的道德品质,预防恶习的萌芽与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积极取向 消极取向
下载PDF
论现代教育伦理的市场化向度 被引量:7
18
作者 严玉萍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32,共6页
现代社会的市场化转型必然要求教育伦理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操作蕴涵市场化的原则与规律。在现代市场语境下,教育的"是"与教育的"应当"等问题的研究就相应地被广泛地推到理论研究的前沿。探讨现代教育伦理的市场化向... 现代社会的市场化转型必然要求教育伦理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操作蕴涵市场化的原则与规律。在现代市场语境下,教育的"是"与教育的"应当"等问题的研究就相应地被广泛地推到理论研究的前沿。探讨现代教育伦理的市场化向度有利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更科学地建构现代教育人伦结构和伦理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伦理 道德语言 市场化向度
下载PDF
试论主体性德育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华 《唐都学刊》 200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当代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传统德育陷入困境 ,在把握德育宏观目标的同时 ,强调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通过主体品德能力的提升、提高认知与辨识能力、提高移情与内化能力、加强学生在德育中的自我教育作用、注重道德践行、... 当代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传统德育陷入困境 ,在把握德育宏观目标的同时 ,强调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通过主体品德能力的提升、提高认知与辨识能力、提高移情与内化能力、加强学生在德育中的自我教育作用、注重道德践行、培养创新能力等措施 ,突出发挥德育的主体性作用 ,是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现实需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德育 学校 价值取向 学生 个体发展 人格 人的发展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道德教育的空间向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永刚 张琳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2,共8页
道德教育葆有显著的空间属性,空间因素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变量。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道德教育空间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进了道德教育空间环境变化与智能社会空间的深度融合,促进了道德教育空间资源配置与协同育人空间的... 道德教育葆有显著的空间属性,空间因素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变量。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道德教育空间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进了道德教育空间环境变化与智能社会空间的深度融合,促进了道德教育空间资源配置与协同育人空间的和合共生,助力于道德教育空间拓展与无限空间演绎的彼此交织。然而,由于道德教育空间发展还没有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同频共振,尚存在空间理论研究浅显、空间伦理风险和空间创生困境等桎梏,阻抑了道德教育空间的良性发展。为此,必须转变空间思维,匡正空间伦理,重塑空间结构,稳步提升智能时代道德教育空间建设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道德教育 空间向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