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情绪:道德行为的中介调节 被引量:42
1
作者 任俊 高肖肖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24-1232,共9页
道德情绪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道德情绪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是一种复合情绪,主要包括厌恶、移情、内疚,羞耻等。道德情绪影响下人类会产生某些典型行为,这主要包括... 道德情绪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道德情绪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是一种复合情绪,主要包括厌恶、移情、内疚,羞耻等。道德情绪影响下人类会产生某些典型行为,这主要包括道德洁净行为和道德补偿行为。心理学研究道德情绪的实验范式很多,主要有行为回忆范式、实物或图片刺激范式、情境设置范式等。有关道德情绪的未来研究主要应注重于探讨正性道德情绪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探讨道德情绪对群体行为的影响,以及探讨道德情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绪 洁净行为 补偿行为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17
2
作者 尹志科 严谨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29,32,共3页
心脏死亡供体作为增加器官来源的重要途径,已受到世界移植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特殊的移植环境中,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开展有其优势,但也面临着伦理、技术及社会方面的困境。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新观念外,还应培训器官捐献协调员,建... 心脏死亡供体作为增加器官来源的重要途径,已受到世界移植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特殊的移植环境中,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开展有其优势,但也面临着伦理、技术及社会方面的困境。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新观念外,还应培训器官捐献协调员,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树立医院良好形象,促进器官捐献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伦理困境 补偿机制
下载PDF
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研究——基于补偿政策变动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4
3
作者 向辉 杜创 彭晓博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127,共18页
本文利用中国东部某相邻两县基本医疗保险由县区统筹向市级统筹转变过程中,补偿政策调整差异的"准实验",基于全样本的微观住院支出与医保报销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和估计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医保补偿比... 本文利用中国东部某相邻两县基本医疗保险由县区统筹向市级统筹转变过程中,补偿政策调整差异的"准实验",基于全样本的微观住院支出与医保报销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和估计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医保补偿比率提高导致住院费用显著上涨,抵消了报销费用提高的部分,使患者自付支出并未显著降低。医保目录内外费用结构、医疗机构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异质性分析表明,乡镇级、县级、市级等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费用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乡镇级费用效应最强,其次为县级和市级。从需方角度看,需求价格弹性的非线性特征、就医交通成本、年龄分布差异等均有助于解释上述异质性。从供方角度看,提高保险补偿比率后,医保目录内外费用结构的变化、县内和县外、慢性病和非慢性病之间的费用效应差异均揭示了供方道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险 道德风险 补偿政策 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我国医疗卫生费用增长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彭海艳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8,共5页
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从医疗卫生费用产生的整个链条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费用增长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政府是导致医疗卫生费用不合理增长的主体因素。
关键词 医疗卫生费用 供求 诱导需求 道德风险 补偿机制 垄断性
下载PDF
论精神损害赔偿在国家赔偿中的定位与司法适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赵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11-118,共8页
精神损害表现为被侵权人所产生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压力,具有不可度量性、主观感受性、不可逆性和附属性等特征。在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功能、惩戒功能和补充功能。现行国家赔偿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述内容,但法律本身并未... 精神损害表现为被侵权人所产生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压力,具有不可度量性、主观感受性、不可逆性和附属性等特征。在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功能、惩戒功能和补充功能。现行国家赔偿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述内容,但法律本身并未将精神损害及其赔偿界定清晰。欲发挥精神损害赔偿在国家赔偿中的作用,需要借助相关的私法资源,并结合国家赔偿法整体结构,尽快出台可行的相关司法解释,从而明确精神损害赔偿条款中的侵权情形、精神损害、严重后果以及抚慰金性质。同时,可期待的司法解释还应规定确定抚慰金的参照因素,甚至制定抚慰金指导表,以便更好地指引精神损害国家赔偿的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 国家赔偿 抚慰金 非财产性 附属性 司法解释 私法
下载PDF
论人身伤害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6
作者 李阳春 曹艳芝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对人身伤害中的精神损害应否赔偿,我国立法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民法理论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法学对人权关注程度的改变及对生命、健康、身体内在价值的认同。我们就人身伤害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予以探讨,对实践中大... 对人身伤害中的精神损害应否赔偿,我国立法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民法理论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法学对人权关注程度的改变及对生命、健康、身体内在价值的认同。我们就人身伤害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予以探讨,对实践中大量涉及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处理具有指导作用。另外,鉴于我国与精神损害赔偿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不多且不全面,建议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侵权行为法,规范精神损害赔偿标准,规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伤害 精神损害赔偿 赔偿数额 侵权行为法 立法 民法理论 构成要件 精神损害事实
下载PDF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唐明琴 沈福喜 郑尊信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7-30,共4页
国外存款保险制度的实践表明 :存款保险制度对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等方面 ,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也存在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等负面影响。近 2 0年来有 5 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存款保险制度 ,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放松金... 国外存款保险制度的实践表明 :存款保险制度对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等方面 ,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也存在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等负面影响。近 2 0年来有 5 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存款保险制度 ,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放松金融管制的背景下 ,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国建立强制参保方式、具有层次性的监管 -理赔型部分存款保险制度 ,有利于加强金融监管和健全金融体系 ,是我国银行业应对加入 WTO挑战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保险制度 中国 对策
下载PDF
环境责任保险的负面效应及其规避 被引量:6
8
作者 贾爱玲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7-790,共4页
环境责任保险除了具有分散损失和强化环境管理的功能外,还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如环境责任保险会淡化被保险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引发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削弱民事责任制度的惩戒功能。分析了环境责任保险引发的道德风险的实质,并提出了相应... 环境责任保险除了具有分散损失和强化环境管理的功能外,还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如环境责任保险会淡化被保险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引发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削弱民事责任制度的惩戒功能。分析了环境责任保险引发的道德风险的实质,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如加强保险公司的监管,限定承保范围,采取差别保险费率和最高限额赔偿等制度,以求抑制环境责任保险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责任保险 道德风险 差别保险费率 限额赔偿
下载PDF
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明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131,共11页
国际公法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悠久历史,但在国际投资法领域,精神损害赔偿则是一个新兴话题。鉴于投资条约的特殊建构,投资者固为投资者-国家仲裁体制中的申诉者,因此,申诉者成为国际投资仲裁中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最常见主体。但这并... 国际公法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悠久历史,但在国际投资法领域,精神损害赔偿则是一个新兴话题。鉴于投资条约的特殊建构,投资者固为投资者-国家仲裁体制中的申诉者,因此,申诉者成为国际投资仲裁中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最常见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固为被申诉方的国家没有寻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能性。晚近以来的国际投资仲裁实践均表明,这两种类型的精神损害赔偿均有发生的可能,为此,有必要结合已有案例,研究国际投资仲裁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合法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未决问题进行尝试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仲裁 精神损害 赔偿 DLP案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国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8-20,共3页
不能因为民事诉讼问题附带于刑事诉讼过程解决就忽视民事诉讼的应有本质。一味坚持“先刑后民”原则可能阻碍被害人的利益保护。检察机关作为原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难以找到法理依据。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请求赔偿的时效应该从“可以行... 不能因为民事诉讼问题附带于刑事诉讼过程解决就忽视民事诉讼的应有本质。一味坚持“先刑后民”原则可能阻碍被害人的利益保护。检察机关作为原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难以找到法理依据。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请求赔偿的时效应该从“可以行使请求权之日”起计算,被害人所获赔偿应既包括物质损失赔偿,也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 物质损失 精神损害 赔偿
下载PDF
更道德抑或更社会:绿色消费的自我建构机制
11
作者 柴民权 刘可欣 靳菲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6-1735,共10页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不仅出于环境关切的目的,还兼具构建自我身份的功能导向。本文通过梳理绿色消费动机的相关研究,发现个体通过绿色消费进行自我建构的双重机制:发挥道德补偿作用,消弭道德失调状态,重塑个体的内在道德身份;充当社会...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不仅出于环境关切的目的,还兼具构建自我身份的功能导向。本文通过梳理绿色消费动机的相关研究,发现个体通过绿色消费进行自我建构的双重机制:发挥道德补偿作用,消弭道德失调状态,重塑个体的内在道德身份;充当社会地位、权力、声望和财富的信号表征体系,彰显个体的外在社会身份。本文进而基于自我建构的理论视角,提出了绿色消费心理动力机制的整合模型。未来研究可从绿色消费自我建构的路径模式、关系机制、研究领域和对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消费 自我建构 道德补偿 信号表征
下载PDF
保险欺诈及其防范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祖晓青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3年第2期61-63,共3页
本文从我国目前保险欺诈存在的形式入手,分析了保险欺诈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危害性,在此基础上从七个方面探讨了有效防范保险欺诈的对策。
关键词 保险欺诈 防范对策 中国 社会 危害性 形式 基础
下载PDF
社会代偿的失灵:医疗转型中的道义悖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婧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5-136,共12页
医疗力量有限,生命奥义无穷。如何应对这种局限和无限之间的张力,正是医疗与社会关系形态的核心体现。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伴随中西医学相交错、碰撞,原本融于社会的医疗走向了专属领域,以往由社会应对生命无限性、向医疗予之代偿... 医疗力量有限,生命奥义无穷。如何应对这种局限和无限之间的张力,正是医疗与社会关系形态的核心体现。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伴随中西医学相交错、碰撞,原本融于社会的医疗走向了专属领域,以往由社会应对生命无限性、向医疗予之代偿的机制随之失灵。这使得生命的无限责任逐步施加于有限的医疗资源。社会参与虽仍可见于医疗实践,却难发挥代偿作用。不仅社会对医者的道德评价模棱两可,医者也时常陷入自相矛盾。因此,唯有厘清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医疗背后的生命观念,基于一致的价值来浚通医疗与社会背后的道义根源,才能走出道义悸论,守护医者的崇高、医道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 医患 转型 道义悖论 社会代偿
原文传递
论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14
作者 赵斌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2-76,共5页
行政权的膨胀造成行政侵权案件的增多,行政侵权给相对人带来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而我国至今尚未有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有违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本文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对建立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出分析。
关键词 行政侵权 物质损害 精神损害 赔偿
下载PDF
国家赔偿与人格尊严
15
作者 姜裕富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78-80,共3页
人格尊严是公民最基本的宪法权利,人应该得到尊重。国家赔偿中包括对人格尊严侵害的精神赔偿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对人格尊严的保护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要改变现状,必须在赔偿范围和赔偿方式上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国家赔偿 人格尊严 精神赔偿
下载PDF
精神损害赔偿浅论
16
作者 张立锋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475-478,514,共5页
随着人权保护理念的不断强化 ,社会对公民个体权利的日益尊重 ,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尤其是侵权案件中 ,精神损害赔偿诉求越来越多。然而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却十分单薄 ,不具明确性。针对这一现状 ,本文就精神损害赔偿的有关问题作... 随着人权保护理念的不断强化 ,社会对公民个体权利的日益尊重 ,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尤其是侵权案件中 ,精神损害赔偿诉求越来越多。然而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却十分单薄 ,不具明确性。针对这一现状 ,本文就精神损害赔偿的有关问题作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法 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性质 赔偿范围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爱兵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6-29,45,共5页
保护公民的精神权利不受侵害是我国法律的神圣职责,我国的民事法律对精神损害予以认可和支持,但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却不允许受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我国目前精神损害赔偿存在受害人权益无法保证与加害人责任过重之间的矛盾。在... 保护公民的精神权利不受侵害是我国法律的神圣职责,我国的民事法律对精神损害予以认可和支持,但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却不允许受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我国目前精神损害赔偿存在受害人权益无法保证与加害人责任过重之间的矛盾。在司法实践中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额,需要了解被害人在案件中具体受到伤害的程度和加害人的情况。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需要对现行的司法解释做出相关修改,给予被害人程序选择的权利,建立健全国家赔偿制度,为被害人提供更加可靠、更加人性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受害人 精神损害赔偿
下载PDF
论道德公正及其维护
18
作者 覃青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90,共5页
道德公正是指个人或组织履行道德时得到他人和社会给予的与其道德上付出相适宜的善意对待和回报,它主要涉及道德活动中给予与回报、付出与补偿之间的对等与平衡问题。与法律公正、分配公正等相比,道德公正有着自己的性质与特点,它主要... 道德公正是指个人或组织履行道德时得到他人和社会给予的与其道德上付出相适宜的善意对待和回报,它主要涉及道德活动中给予与回报、付出与补偿之间的对等与平衡问题。与法律公正、分配公正等相比,道德公正有着自己的性质与特点,它主要依据的是道德上"以善报善"的公正原则。近年来,我国社会不时发生一些道德不公现象,包括"做好事反遭陷害""英雄流血又流泪""道德意义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等。道德不公,一方面,会降低人们履行道德的热情,导致道德冷漠;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成为一些人掩盖其不道德行为的幌子,即通过制造道德不公假象来隐瞒自己的不道德行为。维护道德公正,要对道德行为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嘉奖;对道德履行中导致的损失进行补偿;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公正 功利主义 道德补偿
下载PDF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19
作者 牛乐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5期90-92,共3页
运行至今14年的《国家赔偿法》,自2008年10月28日至11月30日修正案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法学界的修订建议不断,多位专家表示,若不进行系统性修正,从长远看势必影响法律的尊严与长期适用性,其中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对与物质损害赔偿... 运行至今14年的《国家赔偿法》,自2008年10月28日至11月30日修正案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法学界的修订建议不断,多位专家表示,若不进行系统性修正,从长远看势必影响法律的尊严与长期适用性,其中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对与物质损害赔偿制度相适应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甚少,存在诸多缺漏。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法律对人权的关注和保障,是社会正义和效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 国家赔偿 赔偿范围
下载PDF
试论精神损害赔偿
20
作者 段莹 《湖南农机(学术版)》 2008年第6期117-119,共3页
文章从精神损害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出发,本着广义说的原则对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范围和客体范围等进行了阐述。我国已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及它的赔偿范围,但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论述了对精神损害赔偿的估算原则。
关键词 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 精神损害赔偿估算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