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葵籽活性单体的分离及其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柳雷 熊常健 +2 位作者 朱岳麟 周洪文 马胜东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83,共6页
通过乙醇浸提、乙酸乙酯萃取、减压蒸馏得到蒲葵籽乙酸乙酯相,经过硅胶色谱柱及TLC分离、结晶及重结晶等方法,获得7种主要的单体化合物,质谱表征结果显示分别为豆甾醇、薯蓣皂苷元、棕榈酸乙酯、小麦黄素、芹菜素、β-胡萝卜苷和正十六... 通过乙醇浸提、乙酸乙酯萃取、减压蒸馏得到蒲葵籽乙酸乙酯相,经过硅胶色谱柱及TLC分离、结晶及重结晶等方法,获得7种主要的单体化合物,质谱表征结果显示分别为豆甾醇、薯蓣皂苷元、棕榈酸乙酯、小麦黄素、芹菜素、β-胡萝卜苷和正十六酸,其中薯蓣皂苷元首次从蒲葵籽乙酸乙酯相中获得。对分离出的单体化合物进行MTT法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薯蓣皂苷元及β-胡萝卜苷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宫颈癌细胞株Hela及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蒲葵籽抑制癌细胞功能的主要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葵籽 单体化合物 MTT法 抗癌活性
原文传递
天然药物及活性化合物治疗心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欣怡 万静静 刘霞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3期94-100,共7页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天然药物一直用于治疗心衰,且效果显著。对国家专利数据库中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进行数据挖掘,选出临床治疗心衰的常见中药,并对其含有的经典单一活性成分进行分析...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天然药物一直用于治疗心衰,且效果显著。对国家专利数据库中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进行数据挖掘,选出临床治疗心衰的常见中药,并对其含有的经典单一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为开发治疗心衰的天然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 天然药物 单体化合物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洁 顿文亮 《江苏科技信息》 2016年第26期35-38,共4页
全球有4.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90%以上为Ⅱ型糖尿病。糖尿病和心脑血管、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三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Ⅱ型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发病主要受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表现为胰岛素... 全球有4.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90%以上为Ⅱ型糖尿病。糖尿病和心脑血管、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三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Ⅱ型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发病主要受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中药因其多途径、多靶点、副作用小的特点,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要完全阐明其作用机制十分困难,因此,明确其中单体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十分重要,也能为此类新药的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依据。文章对主要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成分 Ⅱ型糖尿病 机制 单体化合物
下载PDF
中药单体化合物治疗癫痫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廖煜雄 何乾超 +2 位作者 高玉广 刘琦琦 莫穷泽 《大众科技》 2021年第11期75-79,共5页
癫痫的基本病理特征为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化合物在治疗癫痫方面取得不错成绩,文章选取近年来研究次数较为频繁的几味中药,如人参、全蝎、大黄、天麻等中药单体... 癫痫的基本病理特征为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化合物在治疗癫痫方面取得不错成绩,文章选取近年来研究次数较为频繁的几味中药,如人参、全蝎、大黄、天麻等中药单体化合物,从调控离子通道、抗氧化应激、保护神经元细胞、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因子等方面综述国内外期刊报道的中药单体化合物抗癫痫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为癫痫的新药研发提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单体化合物 癫痫
下载PDF
龙须藤叶粗提物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宗理 吴清来 +3 位作者 柯健 黄冠 杜晓英 李俊凯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86-893,共8页
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植物源农药,拓宽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的生物活性研究,探索其不同组分潜在的杀菌和除草活性,该研究通过常温冷浸提取法提取、真空浓缩得到甲醇提取物。结果表明: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经TLC检识和碘缸显色... 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植物源农药,拓宽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的生物活性研究,探索其不同组分潜在的杀菌和除草活性,该研究通过常温冷浸提取法提取、真空浓缩得到甲醇提取物。结果表明: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经TLC检识和碘缸显色后整合得到9个组分。反复重结晶7号和8号组分中析出的物质,经TLC检识和测熔点,得到1个纯化合物,编为33号,经波谱数据分析与molbase库对照,鉴定该化合物为(1R,2S,3S,4S,5S,6S)-6-甲氧基-1,2,3,4,5-环己烷五醇,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杀菌和除草活性试验结果显示,粗提物在1 000μg·m L^(-1)时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为(40.84±1.00)%,对稗草根的抑制率为(49.18±2.33)%;各组分在500μg·m L^(-1)时,4号组分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到(44.19±0.76)%,2号和3号组分对稗草根的抑制率分别为(88.92±1.31)%和(90.99±1.45)%,3号和6号组分对马齿苋根的抑制率分别为(72.06±1.31)%和(89.92±1.73)%。这表明龙须藤叶提取物对水稻稻瘟病菌、稗草根和马齿苋根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进一步分离2号、3号、4号、6号组分,以获得高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藤 生物活性 甲醇提取物 分离纯化 单体化合物
下载PDF
新疆药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贵会 王贺 杨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以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制备液相从药桑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黄酮单体化合物,并采用1,1-二苯基-2-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氧化... 以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制备液相从药桑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黄酮单体化合物,并采用1,1-二苯基-2-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化合物Ⅰ、化合物Ⅱ、化合物Ⅲ、化合物Ⅳ,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04 4 mg/m L、0.003 7 mg/m L、0.003 0 mg/m L、0.078 0 mg/m L,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IC50分别为0.021 mg/m L、0.014 mg/m L、0.012 mg/m L、0.087 mg/m L。4个单体化合物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顺序化合物Ⅲ>化合物Ⅱ>化合物Ⅰ>化合物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桑叶 黄酮单体化合物 DPPH自由基 ABTS自由基
下载PDF
以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为受体挖掘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潜在中药单体化合物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乾胜 曹灿 +3 位作者 李玲玲 冯静 巫晓慧 崔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15-425,共11页
目的: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为受体探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及作用机制。方法:以“C-C motif chemokine 2”为检索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作用于CCL2受体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并收集其作... 目的: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为受体探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及作用机制。方法:以“C-C motif chemokine 2”为检索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作用于CCL2受体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并收集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中以“fever”“cough”“pneumonia”“coronavirus”为检索词收集相应靶点,并添加“木瓜样蛋白酶(PLP)”“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合并作为COVID-19相关靶点。UniProt数据库标化靶点基因名,取中药单体化合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运行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单体化合物-交集靶点网络,用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借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而预测中药单体化合物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然后将所有中药单体化合物与CCL2、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中药单体成分-靶点网络中包含单体成分2个,交集靶点153个,PPI网络分析显示关键靶点涉及AKT1、IL6、VEGFA等。GO功能富集所得GO条目115个,其中涉及CCL2条目有10个,KEGG通路富集所得信号通路97条,其中涉及CCL2有9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汉黄芩素与CCL2、SARS-CoV-23CL水解酶和ACE2的亲和力与推荐化药相近。结论:槲皮素、汉黄芩素可与CCL2结合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查加斯病(美国锥虫病)、甲型流感信号通路,从而可能发挥抗COVID-19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槲皮素 汉黄芩素 中药单体化合物 靶点
下载PDF
胶陀螺光敏毒性成分 被引量:7
8
作者 包海鹰 李志军 +5 位作者 杨树东 马伟才 白璐 王新斌 图力古尔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食用未经碱处理过的胶陀螺子实体,会出现嘴巴肿胀、暴露在日光下的皮肤灼痛等过敏症状,一直以来困扰着长白山当地居民对这一美食的需求。本文旨在找到胶陀螺Bulgaria inquinans中光敏活性成分。将胶陀螺子实体粉末用丙酮回流提取,浓缩... 食用未经碱处理过的胶陀螺子实体,会出现嘴巴肿胀、暴露在日光下的皮肤灼痛等过敏症状,一直以来困扰着长白山当地居民对这一美食的需求。本文旨在找到胶陀螺Bulgaria inquinans中光敏活性成分。将胶陀螺子实体粉末用丙酮回流提取,浓缩得到浸膏,加吐温-80溶解后灌胃昆明种小鼠,进行光敏活性试验。把出现光敏反应的小鼠处死后,取下红肿的小鼠耳朵用甲醇索式提取得活性组分,进行薄层色谱层析和柱层析,得到一种活性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和电子轰击质谱波谱综合解析鉴定该化合物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结果表明DiBP就是引起胶陀螺光敏中毒反应的活性成分,且经碱水降解后毒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陀螺 光敏毒性 单体化合物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原文传递
7种茵陈单体化合物对黄疸大鼠血清培养的hiHep细胞中水通道蛋白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芳红 王文 +2 位作者 刘晓姿 苗鹏坤 张晓菊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2期2209-2214,2233,共7页
目的:探究具有保肝利胆作用的7种茵陈单体化合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羟基苯乙酮、绿原酸、咖啡酸、茵陈色原酮、东莨菪内酯和茵陈黄酮)对黄疸大鼠血清培养的hiHep细胞中水通道蛋白8(AQP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 目的:探究具有保肝利胆作用的7种茵陈单体化合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羟基苯乙酮、绿原酸、咖啡酸、茵陈色原酮、东莨菪内酯和茵陈黄酮)对黄疸大鼠血清培养的hiHep细胞中水通道蛋白8(AQP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通过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构建黄疸大鼠模型。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将人源诱导型肝样细胞(hiHep)随机分为9组:对照组、黄疸血清组(JS组)、黄疸血清+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组(JS+DME组)、黄疸血清+对羟基苯乙酮组(JS+4-HYD组)、黄疸血清+绿原酸组(JS+CHA组)、黄疸血清+咖啡酸组(JS+CAA组)、黄疸血清+茵陈色原酮组(JS+CAP组)、黄疸血清+东莨菪内酯组(JS+SCO组)和黄疸血清+茵陈黄酮组(JS+ARC组)。对照组细胞使用含10%正常大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其他组细胞均使用含10%黄疸大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对照组和JS组细胞不做药物处理,其他组细胞均分别使用20 mg/L的相应药物培养48 h。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活力。检测各组细胞的蛋白质渗透压反射系数σ。通过qRT-PCR检测细胞中AQP8的m 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QP8、环磷酸腺苷(cAMP)和蛋白激酶A(PK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P、ALT、AST和TBI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85,P=0.391)。与对照组比较,JS组细胞的σ值降低(P<0.05),与JS组比较,JS+DME组、JS+4-HYD组、JS+CHA组、JS+CAA组、JS+CAP组、JS+SCO组和JS+ARC组细胞的σ值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JS组细胞AQP8的m 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cAMP和PKA的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JS组比较,JS+DME组、JS+4-HYD组、JS+CHA组和JS+CAP组细胞AQP8的m 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cAMP和P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茵陈 水通道蛋白8 单体化合物
原文传递
基于析因设计的丹红注射液活性物质配伍抗神经元损伤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玉 温伟为 +5 位作者 张宇燕 杨洁红 赵涛 付巍 邢攀科 万海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中中药单体丹酚酸B(Sal B)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小复方对神经元糖氧剥夺(OGD)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自由基损伤的交互作用,优化配比组合。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考虑A(是否OGD造模)、B(Sal B,25,50,75μ...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中中药单体丹酚酸B(Sal B)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小复方对神经元糖氧剥夺(OGD)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自由基损伤的交互作用,优化配比组合。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考虑A(是否OGD造模)、B(Sal B,25,50,75μmol·L-1)及C(HSYA,20,40,60μmol·L-1)3个因素,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2×3×3析因设计,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A,B,C三因素均对SOD活性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且B,C及A,B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以Sal B 75μmol·L-1,HSYA 60μmol·L-1时,SOD活力最高。结论:Sal B与HSYA合用在抗自由基损伤方面对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的海马神经元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小复方 丹酚酸B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海马神经元 析因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证治代谢组学”假说探讨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实践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恒和 王苗森 +3 位作者 吕双宏 张寒芳 赵梦竹 占思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2,共6页
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运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很难诠释其多靶点、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整合调节作用。课题组提出的"证治代谢组学"假说理论指出,不同的证候存在"... 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运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很难诠释其多靶点、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整合调节作用。课题组提出的"证治代谢组学"假说理论指出,不同的证候存在"证相关代谢谱群"和"证相关生物标志物",这可能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所在,辨证论治后偏离的代谢网络功能呈现回归趋势。基于"证治代谢组学"假说开展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这将为阐释中药(单体/复方)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科学内涵及其对疾病个体的整合调节作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冠心病为研究载体、气阴虚血瘀证为切入点、活血保心丸为干预措施,就该研究思路的内涵与总体模式、提出的背景与依据、实践的方式与可行性、创新与特色及其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复方) 药效物质基础 证治代谢组学 整合调节 冠心病 活血保心丸
下载PDF
中药单体及复方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晓阳 孙爽 +3 位作者 李响 赵启腾 郭钟秀 朴圣爱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65-69,共5页
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指过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量饮酒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大量研究证实中药单体及复方在治疗在ALD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指过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量饮酒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大量研究证实中药单体及复方在治疗在ALD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论述了中药单体及复方治疗ALD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期望能进一步对ALD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损伤 中药单体及复方 作用机制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中药对肺癌细胞凋亡诱导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明明 吴勉华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5期142-145,共4页
从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基因、中药单体及复方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相关进展方面入手探讨目前以细胞凋亡为研究手段,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浸润转移、治疗手段及肿瘤细胞的抗药性等问题进行的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关键词 肺癌 细胞凋亡 凋亡基因 中药单体及复方
下载PDF
中西医调控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治疗卵巢早衰研究进展
14
作者 代雅婷 李晶 +4 位作者 张怡 王蓉 水蓉枝 李新梅 王新斌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1期247-250,共4页
卵巢早衰是一种原发性卵巢缺陷的异质性疾病。因其病因不明,该病的治疗也成为一大难点。随着医学的发展,西医治疗卵巢早衰可采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方法,为卵巢早衰治疗提供了新前景。同时研究发现中药单体或复方可通过多途径、多... 卵巢早衰是一种原发性卵巢缺陷的异质性疾病。因其病因不明,该病的治疗也成为一大难点。随着医学的发展,西医治疗卵巢早衰可采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方法,为卵巢早衰治疗提供了新前景。同时研究发现中药单体或复方可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对卵巢早衰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基于目前对卵巢早衰的研究现状,阐述卵巢早衰与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的关系,并基于该关系总结归纳了中西医对卵巢早衰的干预机制及功效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治疗卵巢早衰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PI3K/AKT/FOXO3a 中药单体或复方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在聚合物共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迪 《河南科技》 2016年第15期121-122,共2页
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具有很高的强度、高长径比、偶联性能良好的有益连接两种不同材料或者复合物性能的单体硅复合化合物。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将少量的硅烷偶联剂引入到聚合物中,能够给予材料优异的性能,比如力学性能和阻断性能。... 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具有很高的强度、高长径比、偶联性能良好的有益连接两种不同材料或者复合物性能的单体硅复合化合物。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将少量的硅烷偶联剂引入到聚合物中,能够给予材料优异的性能,比如力学性能和阻断性能。基于此,开展硅烷偶联剂在聚合物共混中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单体硅化合物 聚合物共混 偶联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