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7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73
1
作者 李国刚 赵岑 陈传忠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共5页
在环境监测市场化内涵辨析的基础上,界定了环境监测市场化包括非公共服务属性的环境监测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公共服务属性的环境监测引入市场机制两层涵义,分析了环境监测市场化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和定位,提出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市场... 在环境监测市场化内涵辨析的基础上,界定了环境监测市场化包括非公共服务属性的环境监测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公共服务属性的环境监测引入市场机制两层涵义,分析了环境监测市场化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和定位,提出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市场机制需要重点研究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市场机制 政府购买服务 优先领域
下载PDF
基于TM和MODIS数据的水旱地冬小麦面积提取和长势监测 被引量:43
2
作者 冯美臣 杨武德 +3 位作者 张东彦 曹亮亮 王慧芳 王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09,313,共8页
采用Mahalanobis Distance分类法提取了冬小麦种植面积,通过搭建决策树结构进行了不同灌溉类型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通过两个年份不同生育时期MODIS-NDVI的比较,分析了NDVI时间曲线与冬小麦长势的响应规律和水旱地冬小麦年同期长势。... 采用Mahalanobis Distance分类法提取了冬小麦种植面积,通过搭建决策树结构进行了不同灌溉类型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通过两个年份不同生育时期MODIS-NDVI的比较,分析了NDVI时间曲线与冬小麦长势的响应规律和水旱地冬小麦年同期长势。结果表明:2007年临汾地区冬小麦总种植面积为234778.5hm2,提取精度为96.96%,其中水地种植面积为107488.3hm2,提取精度为86.15%,旱地冬小麦为127290.2hm2,提取精度为86.16%。生育期内,水地冬小麦整体长势好于旱地冬小麦,通过NDVI变化斜率比较,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水地冬小麦NDVI达到峰值前的上升速度远大于旱地冬小麦,峰值后水地冬小麦NDVI下降速度小于旱地冬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测 冬小麦 面积提取 长势 目视解译 决策树
下载PDF
基于GIS的岩溶地区水土流失遥感定量监测研究——以贵州省(原)安顺市为例 被引量:29
3
作者 周斌 杨柏林 +1 位作者 洪业汤 何延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21,共9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GIS的水土流失定量评价模型的组成、各参数因子的算式算法 ,以及该模型在贵州省 (原 )安顺市的应用结果。模型是以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RUSLE)为核心 ,在GIS中建立模型各因子空间数据 ,并通过PAMAP对它们进行综...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GIS的水土流失定量评价模型的组成、各参数因子的算式算法 ,以及该模型在贵州省 (原 )安顺市的应用结果。模型是以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RUSLE)为核心 ,在GIS中建立模型各因子空间数据 ,并通过PAMAP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原 )安顺市年平均土壤流失总量为 86777吨 ,平均侵蚀模数为 4 0 9.4t/km2 ·a;轻度以上侵蚀面积 72 .7km2 ,强度以上侵蚀面积 53 .2km2 (含剧烈侵蚀面积 3 0 .9km2 )。其平均侵蚀模数与以往实测调查结果相比有 97.5%的一致性 ,表明该方法在贵州省岩溶地区的水土流失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定量监测 岩溶地区
下载PDF
地球信息科学技术与矿区环境监测和治理 被引量:25
4
作者 金学林 郭达志 盛业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0-374,共5页
近10a来以遥感、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主体的地球信息科学发展迅速,并已走向实用化.介绍了它的发展现状、优越性及其在矿区环境保护中实际应用的成果和体会.
关键词 地球信息学 环境监测 环境治理 矿区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的水电站地下厂房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伯虎 邓建辉 +3 位作者 高明忠 周志辉 吴基昌 吴思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7-944,共8页
将微震监测系统引入水电厂房,在塌空区域建立精度较高的ISS微震系统,通过互联网实施远程控制。对获得的大量微震监测进行数据处理,采用不同方法对塌空区和整个地下厂房进行稳定性分析。从微震事件的时空和能级分布规律对塌空区进行稳定... 将微震监测系统引入水电厂房,在塌空区域建立精度较高的ISS微震系统,通过互联网实施远程控制。对获得的大量微震监测进行数据处理,采用不同方法对塌空区和整个地下厂房进行稳定性分析。从微震事件的时空和能级分布规律对塌空区进行稳定性判断;采用能量指数法、能量指数与累积视体积法、施密特数与累积视体积法对地下厂房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价;针对已有监测数据对厂房进行微震震级预测,建立基于微震监测的水电工程地下厂房安全评价方法。监测结果表明,厂房下部区域出现的微震较为活跃,但微震事件震级较小,离厂房距离也较远;塌空区进行喷锚加固后,微震事件较少,震级也小,因此地下厂房和塌空区整体是安全的,其安全性评价方法能对水电工程地下厂房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微震监测 地下厂房 塌空区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基于NDVI加权指数的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监测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利民 刘佳 +3 位作者 杨玲波 杨福刚 滕飞 王小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27-135,共9页
该文针对农业信息服务中冬小麦种植面积调查业务的现状与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NDVI(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间序列的冬小麦NDVI加权指数(WNDVI,weighted NDVI index)影像算法,可在训练样本、验证样本选择的基础上实现冬... 该文针对农业信息服务中冬小麦种植面积调查业务的现状与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NDVI(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间序列的冬小麦NDVI加权指数(WNDVI,weighted NDVI index)影像算法,可在训练样本、验证样本选择的基础上实现冬小麦面积的自动提取,并以河北省安平县及周边地区2013-2014年度冬小麦面积提取为例,采用GF-1/WFV(wide field view)数据进行了算法实现。算法的主要思路是在时序影像基础上,通过冬小麦NDVI加权指数影像的构建,扩大冬小麦地类与其他地类的差异,结合自适应的阈值获取方法,区分冬小麦地类,获取冬小麦作物面积。算法包括冬小麦时间序列影像的获取、基于网格的样本点设置、构建冬小麦NDVI加权指数影像、迭代确定冬小麦NDVI加权指数提取阈值、精度验证这5个部分。影像的获取根据冬小麦的生长时间确定,保证每月1景GF-1/WFV无云影像,并进行预处理及NDVI计算;同时将研究区划分为一定数量的网格,每个网格再等分为2×2个子网格,根据目视解译、专家知识、实地调查等方法,确定左上网格中心点及右下网格中心点的地物类型。统计该期所有左上网格点冬小麦及其他地物的NDVI均值,冬小麦NDVI大于其他地物的将该期影像的权值设置为1,否则设置为-1,将所有时相NDVI影像进行加权平均,即可获取冬小麦NDVI加权指数影像。获取冬小麦NDVI加权指数影像后,还需设置合适的阈值提取冬小麦。该文选用右下网格点目视解译分类结果作为阈值提取依据,具体方法是将冬小麦指数从小到大按照一定间隔划分,作为冬小麦NDVI加权指数提取阈值,将各阈值二值法运用,与右下网格点的冬小麦提取的目视解译结果对比,精度最高的就是最优冬小麦NDVI加权指数分割阈值。在所有网格中,以初始识别获取的冬小麦面积为准,等概率选择10个样方作为精度验证样方进行验证。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监测 种植面积 冬小麦 GF-1 NDVI 多时相 NDVI加权指数
下载PDF
乡镇尺度的玉米种植面积遥感监测 被引量:28
7
作者 郭伟 赵春江 +4 位作者 顾晓鹤 黄文江 马智宏 王慧芳 王大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9-74,I0003,共7页
以快速、准确提取玉米种植面积为目标,以多时相HJ-1A/1B CCD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为信息源,选取吉林省长春市为试验区,将试验区种植结构、物候特征、地形特征、光谱特征及植被指数等多元信息引入决策树分类模型,构建基于决策树分层... 以快速、准确提取玉米种植面积为目标,以多时相HJ-1A/1B CCD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为信息源,选取吉林省长春市为试验区,将试验区种植结构、物候特征、地形特征、光谱特征及植被指数等多元信息引入决策树分类模型,构建基于决策树分层分类的玉米种植面积遥感估算模型,并将空间化的农业普查数据作为参考值,以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对玉米种植面积遥感测量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研究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玉米识别精度,满足作物种植面积估算大范围、多时相的需求,有助于解决作物种植面积遥感估算业务运行时空分辨率的矛盾,乡镇尺度的玉米种植面积总量提取精度可达9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测 模型 地物光谱特征 玉米 种植面积 乡镇尺度 分层决策树
下载PDF
新疆干旱区湿地景观格局遥感动态监测与时空变异 被引量:24
8
作者 朱长明 李均力 +2 位作者 常存 张新 骆剑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29-238,F0003,共11页
为了解和掌握全球变化环境下中国干旱区湿地的分布现状、变化过程和时空格局特征,该文通过多源遥感技术手段,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完成了干旱区湿地信息的多期监测,实现了新疆地区2000、2005和2010年的湿地分布制图,... 为了解和掌握全球变化环境下中国干旱区湿地的分布现状、变化过程和时空格局特征,该文通过多源遥感技术手段,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完成了干旱区湿地信息的多期监测,实现了新疆地区2000、2005和2010年的湿地分布制图,并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地统计方法计算了近10 a时空变化情况,分析了湿地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近10 a来全疆干旱区湿地约增加了10.1%,2010年新疆湿地总面积达到22 438 km2,较2000年约增加了2 065 km2;2)在类型构成上,2010年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所占比例分别为42.73%、29.43%、17.98%、8.92%和0.94%;3)在空间分布上,南北疆呈现不均衡,南疆湿地约占总体的76%,北疆湿地仅占24%;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流域,以河流湿地为主,空间分布差异显著;4)新疆湿地面积总体上呈增多的趋势,不同类型的湿地面积变化幅度差异较大。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动态度分别为:2.58%、2.43%,河流湿地与湖泊湿地的动态度为:0.59%、0.43%;净增量最大的是沼泽湿地和河流湿地,分别增加了827.92和531.86 km2,占湿地净增量的65.85%。在变化原因上,全球变暖、新疆区域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是湿地近年来增加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的干扰,加剧了湿地变化的复杂性和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以及湿地资源的保护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和结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遥感 监测 时空变化 新疆 干旱区
下载PDF
Google Earth影像辅助的农作物面积地面样方调查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佳 王利民 +3 位作者 滕飞 李丹丹 王小龙 曹怀堂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49-154,共6页
地面样方调查是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的重要环节,一般采用差分GPS(DGPS,differential GPS)实地测量的方式实现,是一项耗时、耗力的业务工作。该文利用经DGPS实测点校正后的Google Earth影像,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地面样方调查是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的重要环节,一般采用差分GPS(DGPS,differential GPS)实地测量的方式实现,是一项耗时、耗力的业务工作。该文利用经DGPS实测点校正后的Google Earth影像,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及周边地区范围(3.1 km×2.0 km)为研究区域,探索了基于Google Earth影像辅助的农作物面积地面样方调查,比较了该方法与完全采用GPS实地测量在调查精度和效率方面的差异。针对不同的GE影像来源,文中定义基于GE客户端COM API编程下载后的影像为A级影像、经在线GE影像校正后的影像为B级影像、经DGPS实测点校正后的影像为C级影像。与实测的检查点相比,0.5 m以上空间分辨率的A级影像X、Y 2个方向中误差232.7 m,B级影像中误差5.4 m,C级影像中误差1.0 m。B级影像中误差符合《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1:25000平地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8.75 m的要求,C级影像中误差符合1:10000平地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3.5 m的要求。在测区内选择结构组成简单、中等和较为复杂的3个样方类型,量算B和C级影像的面积量算精度,与DGPS实测面积比较,平均误差仅有0.108%和0.018%。从样方相对位置确定、地块和农田边界的修正3个方面用于地面样方的辅助测量,在业务工作中进行了初步应用,陕西省2015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地面样方调查的实际效果表明,GE影像辅助调查比GPS实测方法在时间方面减少了64.2%,路程节约82.5%,调查效率提高了73.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遥感 监测 地面样方 面积 GOOGLE EARTH 差分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降水对北麓河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影响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明礼 温智 +2 位作者 薛珂 陈良致 李德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9-164,共6页
青藏高原降水变化影响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地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为研究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降雨特征及其对活动层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北麓河冻土工程与环境综合观测站2003至2013气象监测数据和活动层水热数据为基础,... 青藏高原降水变化影响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地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为研究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降雨特征及其对活动层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北麓河冻土工程与环境综合观测站2003至2013气象监测数据和活动层水热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北麓河地区降水特征及降水与地表水热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北麓河地区降水以5月至9月降雨为主,近10a来降水和气温呈增加趋势;2)夏季高频率、小量降雨事件有减少地表净辐射、增加地表蒸发潜热、降低土壤表层温度的作用;3)在降雨增加背景下冻土活动层含水量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地表蒸发潜热和水汽运移对活动层能量平衡作用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能量平衡 现场监测 降水 北麓河 降雨入渗
原文传递
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德卿 尤彦彬 赵志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6期27-30,共4页
通过监测手段,了解曙一区超稠油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对吸汽、产液剖面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曙一区超稠油油层总体纵向动用程度较差。采用分注、选注、调剖、分段射孔等工艺措施,可改善油层动用程度,提高油井吞吐效果。
关键词 曙-区 超稠油 蒸汽吞吐 油层 纵向动用程度 辽河油田 监测
下载PDF
基于地块尺度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 被引量:22
12
作者 邓刘洋 沈占锋 +1 位作者 柯映明 许泽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57-164,共8页
针对仅利用单一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农作物信息精度不够问题,该文选择冬小麦主产地河南省兰考县乡镇作为研究区,以2017年多时相中分辨率Landsat8 OLI影像和Google earth上下载的亚米级高分影像为遥感数据源,结合光谱差异和农田地块信息实... 针对仅利用单一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农作物信息精度不够问题,该文选择冬小麦主产地河南省兰考县乡镇作为研究区,以2017年多时相中分辨率Landsat8 OLI影像和Google earth上下载的亚米级高分影像为遥感数据源,结合光谱差异和农田地块信息实现冬小麦的精确提取。该算法首先构建不同时相决策树模型,分别实现2个时相的冬小麦区域初步提取;其次通过将对高分影像多尺度分割产生的地块信息分别与2个时相冬小麦播种面积初步区域相互叠加,完成地块单元控制下的冬小麦播种面积分地块统计,并通过设定不同统计阈值,分析落在每一地块单元下的冬小麦区域,生成基于地块单元的冬小麦播种面积分布图;最后通过多时相交叉验证,获取最终冬小麦播种区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加准确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保持较低的误判率(1.3%)水平下,得到较高的提取正确率(95.9%),较通过对比单一Googleearth高分辨率影像获取冬小麦精度(85.6%)高,该研究对通过融合多源多时相影像数据获取农作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监测 冬小麦 播种面积 地块分类
下载PDF
2014年-2016年合浦县农村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林烨 何本莲 +1 位作者 雷璇 付秋霞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496-1498,共3页
目的了解合浦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2016年对合浦县县城和12个乡镇的农村集中性供水进行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出厂水和末梢水采样,按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2014年-2016年共采集... 目的了解合浦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2016年对合浦县县城和12个乡镇的农村集中性供水进行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出厂水和末梢水采样,按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2014年-2016年共采集408份水样,其中合格水样234份,总合格率为57%,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3年总合格率分别为62%和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58;χ~2=29.18;χ~2=16.66,P均<0.01)。其中pH值超标率为28%,铝超标率为12%,菌落总数超标率为11%,总大肠菌群超标率为5%。结论合浦县农村水水质虽然合格率逐年上升,但总体合格率不高,pH值、铝、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比较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建议改善水质净化和消毒技术,加强水管网的维护和改造,保证饮用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监测 农村
原文传递
西部风沙区不同采煤沉陷区位土壤水分中子仪监测 被引量:16
14
作者 台晓丽 胡振琪 陈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25-231,共7页
为探究西部风沙区采煤沉陷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选取大柳塔某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子仪法,对沉陷盆地的盆底区、边缘区和未受开采影响的未开采区2 m以内土壤含水量进行为期2 a的定位动态监测(包括采前—采中—采后0.5 a—采后1 a—采后... 为探究西部风沙区采煤沉陷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选取大柳塔某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子仪法,对沉陷盆地的盆底区、边缘区和未受开采影响的未开采区2 m以内土壤含水量进行为期2 a的定位动态监测(包括采前—采中—采后0.5 a—采后1 a—采后1.5 a—采后2 a)。研究表明:1)研究区2 m内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在10~60 cm内含水量呈线性增加,〉60~200 cm内基本稳定;2)采煤沉陷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层特征,使盆底区土壤含水量在10~130 cm内减小,〉130~200 cm内含水量增加,使边缘区含水量在2 m内均减小;整体而言,对边缘区的影响大于盆底区;3)采后盆底区土壤含水量呈现自我恢复现象,采后1 a土壤含水量便可恢复到采前水平,采后1.5 a和2 a,表现出高于未开采区的特点;边缘区含水量自我恢复效果不明显,采后2 a 10~130 cm土层内仍没达到未开采区的水平。因此,在对西部风沙区采煤沉陷地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时,要分区治理,盆底区要充分依靠土壤水分的自我恢复能力,对边缘区要施以人工修复措施,使含水量及时恢复,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样尽量依靠自然的力量,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治理,既可以减小人工修复带来二次扰动的可能性,又可以减少生态修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监测 采煤 沉陷地 风沙区 中子仪 分区治理
下载PDF
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中缅边界7.3级地震中短临预报及前兆特征(2)——云南强震活动特征及孟连7.3级地震前的地震学异常 被引量:15
15
作者 付虹 陈立德 +5 位作者 罗平 蔡静观 范杨 马殿军 雷素华 龙晓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9-258,共10页
研究讨论了云南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指出区内M≥68级地震呈现活跃与平静;主体活动区东西交替及时空轮回迁移等特征。据此指出1988年云南地区进入了M≥68级地震强震活跃期,主体地区在云南西部,1995—1997年存... 研究讨论了云南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指出区内M≥68级地震呈现活跃与平静;主体活动区东西交替及时空轮回迁移等特征。据此指出1988年云南地区进入了M≥68级地震强震活跃期,主体地区在云南西部,1995—1997年存在发生6—7甚至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同时讨论了孟连73级地震前相关区地震活动,滇西北、滇西南有关b值、小震频度、调制比异常等8种地震学异常的空间分布、时间进程等特征。特别指出了1994年9月至1995年5月滇西南地区M≥47级地震形成的时空密集现象,及其在短临阶段对震级及地点方面判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短临预报 地震前兆 震级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态变化对极端天气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林婧婧 张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59-1665,共7页
中国西北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西北地区1961—2013年气候变化趋势,分为Ⅰ态(1961—1990年)、Ⅱ态(1971—2000年)、Ⅲ态(1981—2010年)和Ⅳ态(1961—2013年)等4个气候态。利用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日最高气温极值和... 中国西北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西北地区1961—2013年气候变化趋势,分为Ⅰ态(1961—1990年)、Ⅱ态(1971—2000年)、Ⅲ态(1981—2010年)和Ⅳ态(1961—2013年)等4个气候态。利用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日最高气温极值和日最大降水量极值资料,基于两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定义,分析了气候态变化对极端天气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变化受气候态改变的影响较年降水量更为明显。在Ⅰ态和Ⅱ态下进行气温要素评价分析,会突出气温升高的现象,在Ⅲ态下会出现气温降低,气候态改变对降水量等级影响很小。Ⅰ态、Ⅱ态和Ⅲ态下,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以来的两个时段内,日极端高温和日极端降水事件均出现增多,其中Ⅰ态增多幅度最大,Ⅲ态的影响最小。在空间分布上,西北地区受气候态影响的敏感区域,主要是新疆北部、青海北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夏大部和陕西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态 极值监测 敏感区 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Frequent and prolonged nocturnal occupation of port areas by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s (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Forced choice for feeding? 被引量:13
17
作者 Zhitao WANG Tomonari AKAMATSU +4 位作者 Zhigang MEI Lijun DONG Tomohito IMAIZUMI Kexiong WANG Ding WANG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During the Yangtze Freshwater Dolphin Expedition 2012,Yangtze finless porpoises(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were acoustically monitored in 9 port areas at night.During 6566 min of nocturnal monitoring,porpoise sonar w... During the Yangtze Freshwater Dolphin Expedition 2012,Yangtze finless porpoises(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were acoustically monitored in 9 port areas at night.During 6566 min of nocturnal monitoring,porpoise sonar was detected for 488 min(7.43%of the total time).Of all 81 encounters,the longest echolocation span obtained was 102.9 min,suggesting frequent and prolonged porpoise occupation of the port areas.A combined total of 2091 click trains were recorded,with 129(6.2%)containing minimum inter-click intervals(ICIs)below 10 ms(termed a buzz).Buzzes with a decrease in ICIs and search and approach phases that resembled feeding echolocation signals accounted for 44.2%(N=52)of all buzzes.Buzzes with an increase in ICIs,suggesting a mirrored prey capture phase,accounted for 20.2%(N=26)and could reflect attempts to locate escaped prey because they were followed by approach-phase feeding buzzes.Anecdotal evidence of porpoises fleeing the proximity of vessels was observed.The recordings indicating clusters of porpoises feeding near the port areas suggest a forced choice for feeding due to the relatively higher prey availability in the port areas compared to other areas in the Yangtze River that are probably overf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ing behavior NOCTURNAL passive acoustic monitoring port area prey availability
原文传递
贵州交通站资料应用于山区高速公路低能见度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唐延婧 裴兴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0-288,共9页
在6个高速公路沿线的新建交通站夏半年资料中挑出13个低能见度天气过程,过程都发生在春末、秋初,降温降雨天气背景下;都是局地甚至单点的,集中在贵都高速地势相对较高处,是锋面雾、地形雾和低云接地成雾与地形影响相互结合的结果。将低... 在6个高速公路沿线的新建交通站夏半年资料中挑出13个低能见度天气过程,过程都发生在春末、秋初,降温降雨天气背景下;都是局地甚至单点的,集中在贵都高速地势相对较高处,是锋面雾、地形雾和低云接地成雾与地形影响相互结合的结果。将低能见度过程分为长过程和短过程:长过程有"象鼻"和缓慢下降的前期形态。过程期间能见度震荡幅度大,变化快,反复时间长,影响大。短过程即"山区团雾"占多数,能见度呈"突降"形态,其范围小,强度大,发生突然,影响时间有限,但很难提前预判。从各要素变化特征来看:低能见度过程前湿度往往已达100%,较一般的雾要求更高;温度变化平稳;长过程期间多有弱降水;风速与能见度有负相关,短过程中更明显,反映"山区团雾"与低云有直接关系,一定的风速是其发生的必要条件。山区低能见度过程形成复杂,相邻站点临近时段的两个低能见度过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分别为锋面雾和低云接地成雾。交通站监测和气象资料背景场分析结合,才能提高山区低能见度的监测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见度 监测 交通站 山区 团雾
下载PDF
C20块蒸汽驱试验区的地震监测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于世焕 赵殿栋 +2 位作者 张振宇 韩文功 刘俊胜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对C2 0块蒸汽驱试验区地震监测野外采集方法和室内处理技术的研究 ,以及监测地震资料在油气开发中的解释应用 ,分析了地震监测的野外观测系统及施工工艺方法 ,采用了特殊的资料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等四维地震资料处理手段 ,成功地监... 通过对C2 0块蒸汽驱试验区地震监测野外采集方法和室内处理技术的研究 ,以及监测地震资料在油气开发中的解释应用 ,分析了地震监测的野外观测系统及施工工艺方法 ,采用了特殊的资料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等四维地震资料处理手段 ,成功地监测到了注入蒸汽的波及前缘成像 ,指出了注入蒸汽在河流相地层的运移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驱 地震监测 剩余油 热力驱油 注蒸汽 稠油
下载PDF
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区划定及监测点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魏巍 廖丽君 余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641-4642,4646,共3页
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工作是提升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全面地布置监测网络系统及布控监测点,是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技术的关键。该研究基于ArcGIS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划定监测控制区及布设监测样点,其结果符... 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工作是提升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全面地布置监测网络系统及布控监测点,是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技术的关键。该研究基于ArcGIS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划定监测控制区及布设监测样点,其结果符合耕地等级变化监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监测 监测控制区 监测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