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熵指数监测用于老年患者纤支镜检查喉罩全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论 朱小兵 +1 位作者 王冲 彭学强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熵指数(EI)监测麻醉深度对老年纤支镜检查患者喉罩全麻质量及麻醉用药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择期行纤支镜检查老年患者64例,男性29例,女性35例,年龄≥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EI监... 目的探讨熵指数(EI)监测麻醉深度对老年纤支镜检查患者喉罩全麻质量及麻醉用药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择期行纤支镜检查老年患者64例,男性29例,女性35例,年龄≥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EI监测组,每组32例。对照组根据传统麻醉深度监测指导用药,EI监测组根据EI指导麻醉用药,麻醉方式均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观察术中各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检查时间、睁眼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和清醒时间;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躁动及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进行患者满意度和纤支镜检查医师评分。结果相比对照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睁眼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和清醒时间缩短;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及纤支镜检查医师评分增高(P<0.05)。结论EI监测能够提高老年纤支镜检查患者喉罩全麻的麻醉质量,节省麻醉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指数 麻醉深度 全凭静脉麻醉 麻醉质量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仪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巩晶 高成杰 +2 位作者 刘健 王建 王惠霞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第5期254-257,共4页
目的观察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仪在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甲状腺手术全身麻醉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达芬奇甲状腺手术中应用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仪,B组传统腔镜甲状腺手术,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T0),插管时(T... 目的观察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仪在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甲状腺手术全身麻醉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达芬奇甲状腺手术中应用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仪,B组传统腔镜甲状腺手术,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T0),插管时(T1),切皮时(T2),开始使用CO2腔镜时(T3),分离瘤体时(T4),撤离CO2腔镜时(T5),拔管时(T6)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术中用药量,患者的清醒、拔管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麻醉情况。结果 (1)除T3外,其他时间点两组HR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时间点两组MAP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A组T1、T3、T5的HR平均值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B组除T3外,其他时间点与T0的HR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除T3外,A组其他时间点与T0的MAP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B组各时间点与T0的MAP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4)A组的丙泊酚、阿曲库铵用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瑞芬太尼的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于B组,A组苏醒、拔管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达芬奇甲状腺手术中采用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仪进行监测,能够有效监测患者HR、MAP,减少全身麻醉用药总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安全性高,能较好地监测麻醉深度和肌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甲状腺手术
下载PDF
国内外麻醉深度脑电监测设备的现状与发展展望
3
作者 任红 郭永馨 曹江北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6期105-112,共8页
介绍了国内外麻醉深度脑电监测设备的分类、原理及发展现状,分析了麻醉深度脑电监测设备的应用情况及其优缺点,指出了利用多模态监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患者舒适性和安全性、实现数据共享和跨学科合作等是麻醉深度脑电监测设备未... 介绍了国内外麻醉深度脑电监测设备的分类、原理及发展现状,分析了麻醉深度脑电监测设备的应用情况及其优缺点,指出了利用多模态监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患者舒适性和安全性、实现数据共享和跨学科合作等是麻醉深度脑电监测设备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脑电监测设备 麻醉深度 麻醉深度监测 脑电图监测 多模态监测
下载PDF
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潘严 栾春梅 任震晴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924-926,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监护在全麻患者苏醒期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112例老年全麻患者,术毕进入麻醉恢复室后随机分为A组(54例)和B组(58例),采用Pearlcare脑电图系统监测麻醉意识指数(Ai,0-100)值。B组拔管指征:自主呼吸频率<20次/分、潮...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监护在全麻患者苏醒期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112例老年全麻患者,术毕进入麻醉恢复室后随机分为A组(54例)和B组(58例),采用Pearlcare脑电图系统监测麻醉意识指数(Ai,0-100)值。B组拔管指征:自主呼吸频率<20次/分、潮气量>6ml/kg,脱机后SpO2>95%持续5min;A组拔管指征增加Ai值>95。比较两组拔管时间和苏醒过程。结果A组术毕拔管时间长于B组[(29.2±4.5)min vs.(25.8±3.4)min](P<0.05),拔管时Ai值大于B组(96.2±2.6vs.87.3±3.1)(P<0.05);A组拔管后呼吸遗忘和低氧血症发生例次少于B组(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在麻醉深度监护下气管拔管能降低老年患者呼吸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监测 全身麻醉 气管拔管
原文传递
探究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宇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期120-124,共5页
目的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自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基于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主观评价,观察组应用肌... 目的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自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基于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主观评价,观察组应用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两组各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其有无躁动、呼吸抑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前、拔管时、拔管后15min、拔管后30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分等均呈良好趋势,且优于对照组,组间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生躁动、呼吸抑制等反应的概率较低,相比之下对照组情况则较高,组间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行全凭静脉麻醉下手术患者而言,在苏醒过程实施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肌松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 全麻苏醒过程
下载PDF
BIS监测技术指导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任远 毛鑫 吕红杰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技术指导下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技术指导下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常规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则在BIS监测技术指导下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应激反应指标等。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T_(1))、插管后1 min(T_(2))、建立气腹时(T_(3))、手术结束时(T_(4)),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麻醉诱导前(T_(0)),但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术前,肾上腺素(E)水平高于术前,且观察组Cor、NE水平低于对照组,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技术指导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可有效减少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提高麻醉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根治术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靶控输注方式 丙泊酚
下载PDF
动物实验中微透析技术在全麻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贺赛琳 郭宝琛 岳云 《当代医学》 2000年第7期28-31,共4页
脑内微透析技术 (brain microdialy-sis)是一种新型的研究神经递质活动的在体方法,可精细测定动物在清醒状态或麻醉状态下的特定脑区内的神经递质浓度变化情况,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实验中全麻深度监测的研究。作者认为微透析效率... 脑内微透析技术 (brain microdialy-sis)是一种新型的研究神经递质活动的在体方法,可精细测定动物在清醒状态或麻醉状态下的特定脑区内的神经递质浓度变化情况,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实验中全麻深度监测的研究。作者认为微透析效率主要与灌流速度、灌流时间、温度及透析灌流液的成分等因素有关,此外动物的意识变化及麻醉深度的变化对此也有很大的影响。微透析技术的应用使神经递质与全麻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微透析 全麻深度 全身麻醉 监测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