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蒙古地区的“买卖城”及其商业特点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祁美琴 王丹林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74,共12页
清代蒙古社会的变迁体现在各个方面,尤其是清廷在制度建设、宗教倡导、移民开发、交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蒙古地区的社会面貌。全面总结不同领域所发生的变化,是我们认识清代蒙古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清代蒙古社会的... 清代蒙古社会的变迁体现在各个方面,尤其是清廷在制度建设、宗教倡导、移民开发、交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蒙古地区的社会面貌。全面总结不同领域所发生的变化,是我们认识清代蒙古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清代蒙古社会的新生事物——蒙古城镇——这一"特定区域"为考察对象,选取这一"区域"中最具特色的商业区——"买卖城"——作为突破口,揭示清代蒙古地区城镇建设的状况和商贸活动的特点。文章由"买卖城"的特征与布局、"买卖城"的商业特点、"买卖城"的管理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对"买卖城"的概念、性质、规模、布局、市场特色、交易方式、商业群体、市镇管理、行业管理等问题的研究,探讨清代蒙古地区"买卖城"的形成及其商业特色和商业地位,以期能对深化清代蒙古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蒙古地区 买卖城
原文传递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数学情感态度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内蒙古地区13所初中学校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钟志勇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68,90,共4页
借鉴TIMSS2007年的学生问卷,对内蒙古地区13所初级中学的1152名初二学生进行了数学情感与态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调查,分析了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内蒙古地区初中生具有较为正向的数学情感与态... 借鉴TIMSS2007年的学生问卷,对内蒙古地区13所初级中学的1152名初二学生进行了数学情感与态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调查,分析了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内蒙古地区初中生具有较为正向的数学情感与态度;传统教学方法与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并存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并占主导地位;不同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地区 初中生 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情感与态度
下载PDF
长爪沙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长龙 卢领群 +3 位作者 郭红刚 柯贤福 戴方伟 萨晓婴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0-45,共6页
目的对长爪沙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鉴定及进化分析。方法根据长爪沙鼠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产物测序法,对所得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结合已公布啮齿类动物D-loop区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并基于... 目的对长爪沙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鉴定及进化分析。方法根据长爪沙鼠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产物测序法,对所得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结合已公布啮齿类动物D-loop区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并基于最小进化法和UPGMA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获得长爪沙鼠D-loop区序列,其与家鼠、小家鼠和仓鼠平均同源性为58%;碱基组成分析显示,长爪沙鼠与啮齿类动物有相似的碱基组成和碱基偏离,其A-skew和G-skew分别为0.0047和-0.28。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长爪沙鼠与家鼠(0.35)、黑家鼠(0.38)和仓鼠(0.39)具有较近的遗传距离,其分化顺序为跳鼠、蔗鼠、长爪沙鼠、仓鼠、家鼠和小家鼠。结论本研究获得长爪沙鼠D-loop区全序列,确定了长爪沙鼠与仓鼠、家鼠、小家鼠及其它啮齿动物的进化关系,为长爪沙鼠进化研究、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D-LOOP区 序列测定 进化分析
下载PDF
回流作用对江淮地区两次浮尘天气过程影响的差异研究
4
作者 王蓓元 谢真珍 +2 位作者 安礼政 宋昊冬 肖晨 《气象科学》 2024年第2期338-348,共11页
本文以2021年3月16、28日两次沙尘天气为例,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象再分析资料,结合气溶胶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HYSPLIT模型等分析了影响江淮地区的两次沙尘天气发生时天气系统、颗粒物浓度、气溶胶光学特性和边界层气象条件... 本文以2021年3月16、28日两次沙尘天气为例,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象再分析资料,结合气溶胶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HYSPLIT模型等分析了影响江淮地区的两次沙尘天气发生时天气系统、颗粒物浓度、气溶胶光学特性和边界层气象条件变化等特征,特别探讨了回流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均为浮尘天气,与暖区新生类蒙古气旋的活动有关。对江淮地区的影响分为冷锋后部污染物影响和高压后部污染物回流影响。前者容易引发单峰型2~4 h污染物爆发性增长,后者对应多峰型7~9 h污染物持续增长,最终产生1000μg·m^(-3)以上的严重污染。污染物均来源于蒙古和贝加尔湖,经过华北后传输高度降低至1 km以下,回流阶段的传输高度较低,仅为0.3 km左右。传输层风速加强至8~14 m·s^(-1)有利于污染物在地面的长时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尘 PM_(10)爆发性增长 蒙古气旋 回流 江淮地区
下载PDF
蒙古牛mtDNA D-loop高变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雷初朝 陈宏 +2 位作者 杨公社 刘小林 宋林生 《黄牛杂志》 2002年第3期6-7,共2页
本文对蒙古牛线粒体DNA D—loop高变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蒙古牛D-loop高变区的核苷酸变异率约为0.40%,其核苷酸变异类型只有转换1种形式。
关键词 蒙古 序列分析 线粒体DNA D-LOOP 高变区
下载PDF
古代蒙古地区疫病史考 被引量:6
6
作者 杨青海 宝音图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56-158,共3页
蒙古地区自古以来是疫病多发地区,其中危害性较大、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主要为鼠疫、天花、黄热病等.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揭示古代蒙古地区疫病流行史以及预防诊疗措施.
关键词 蒙古地区 传染病 疫病 预防
下载PDF
基于眼动实验蒙古族服饰特征差异及分类研究
7
作者 郭晓芳 赵伟慧 张金滨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4,共11页
为更好传承蒙古族服饰文化,揭示内蒙古地区现存28个蒙古族部落服饰特征差异并进行科学精准的系统分类研究,文章首先根据地方标准DB15/T 506—2012选取不同部落典型蒙古族女装服饰28个样本,然后通过眼动实验获得六个兴趣区内首次注视持... 为更好传承蒙古族服饰文化,揭示内蒙古地区现存28个蒙古族部落服饰特征差异并进行科学精准的系统分类研究,文章首先根据地方标准DB15/T 506—2012选取不同部落典型蒙古族女装服饰28个样本,然后通过眼动实验获得六个兴趣区内首次注视持续时间、注视总时间、注视次数及热点图等指标。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28个部落服饰六个兴趣区的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多因素方差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8个蒙古族部落服饰的兴趣区主效应显著,三大地域服饰分类之间无显著差异,门襟、腰部与袖子兴趣区的民族和性别交互作用显著,不同兴趣区受不同因素显著影响,所有部落服饰最终可聚为集中感知、整体感知和头饰感知三大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服饰 特征差异 眼动实验 兴趣区 分类研究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明朝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模式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啸 《西藏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15-26,共12页
文章运用政治互动的概念与模式,对明代中央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的状态重新进行剖析与解释,认为明朝与蒙古之间形成了武力对抗的互动模式,与藏区形成了政治招抚的互动模式,并对这些模式产生的背景、双方的动因、互动的内容进行了探究... 文章运用政治互动的概念与模式,对明代中央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的状态重新进行剖析与解释,认为明朝与蒙古之间形成了武力对抗的互动模式,与藏区形成了政治招抚的互动模式,并对这些模式产生的背景、双方的动因、互动的内容进行了探究,尤其注意蒙古和西藏方面对中央政府治理蒙藏政策的反应与回应,以期探查相关政策实施的效果,探索和总结明代治理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成败与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央政府 蒙古地区 藏区 政治互动模式 蒙藏关系
下载PDF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的过程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伦玉敏 刘勇 王萌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4-48,共5页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文章以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的基本过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传播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性特点。
关键词 藏传佛教 蒙古族地区 阶段性 区域性
下载PDF
Origin of the spatial consistency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between the Mongolian Plateau and the mid-latitud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region 被引量:4
10
作者 Jie CHEN Wei HUANG +1 位作者 Qiong ZHANG Song F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1199-1208,共10页
The Mongolian Plateau(MP)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arid Central Asia(ACA). Climatically, much of the MP is dominated by the westerly circulation and has an arid and semi-arid climate;however, the eastern part... The Mongolian Plateau(MP)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arid Central Asia(ACA). Climatically, much of the MP is dominated by the westerly circulation and has an arid and semi-arid climate;however,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MP i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 and has a humid and semi-humid climate.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in the MP differs from that in western ACA but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in the EASM region. Here we use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for 1979–2016 to characterize and determine the origin of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of the MP and the EASM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P and the mid-latitude EASM region exhibit a consistent pattern of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on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timescales;specifically, the consistent regions are the MP and North and Northeast China. We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sistent interdecadal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between the MP and the mid-latitude EASM region, and found that the mid-latitude wave train over Eurasia, with positive(negative)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ies over the North Atlantic and ACA and negative(positive)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ies over Europe and the MP, is the key factor responsible for the consistency of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in the MP and the mid-latitude EASM region. The positive anomalies over the North Atlantic and ACA and negative anomalies over Europe and the MP would enhance the transport of westerly and monsoon moisture to the MP and North and Northeast China. They c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Northeast Asian low, enhance the EASM, and trigger the anomalous ascending motion over the MP which promotes precipitation in the MP and in the mid-latitude EASM region. Overall, our results help explain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paleo-precipitation/humidity reconstructions in East Asia and clarify the reasons for the consistency of the regional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golian Plateau Mid-latitude EASM region Summer precipitation DECADAL Consistent variability
原文传递
清代北方边疆建置研究——以蒙古地区扎萨克制度为中心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瑞轩 费驰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6-30,共5页
当前民族大融合的建置体系,得益于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置,包括蒙古地区的扎萨克制度。清政府通过扎萨克制度将蒙古各部分为内扎萨克蒙古及外扎萨克蒙古等。扎萨克制度的实行,使清政府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有效统治,迎合... 当前民族大融合的建置体系,得益于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置,包括蒙古地区的扎萨克制度。清政府通过扎萨克制度将蒙古各部分为内扎萨克蒙古及外扎萨克蒙古等。扎萨克制度的实行,使清政府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有效统治,迎合了清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蒙古各部成为抵御沙俄入侵的屏障,维护了清朝北方边疆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北方边疆 蒙古地区 扎萨克制度
下载PDF
从档案史料看清代喀喇沁左翼旗的乞求地 被引量:2
12
作者 格日乐其其格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109,215,共14页
清代前期,在土地开垦中,喀喇沁地区最早成为农业半农业区。从清代喀喇沁左翼旗蒙古文档案中发现,至迟从清康熙末年开始这里存在一种土地买卖,被称作“乞求地”。通过分析,文章认为“乞求地”并不是简单的取得土地的手段,而是以乞求地的... 清代前期,在土地开垦中,喀喇沁地区最早成为农业半农业区。从清代喀喇沁左翼旗蒙古文档案中发现,至迟从清康熙末年开始这里存在一种土地买卖,被称作“乞求地”。通过分析,文章认为“乞求地”并不是简单的取得土地的手段,而是以乞求地的名义进行的土地买卖的隐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地区 清代喀喇沁左翼旗 乞求地 土地买卖 贫困化
原文传递
蒙古族地区城市广场策划研究
13
作者 武侠 邹广天 《低温建筑技术》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蒙古族地区城市在现代文化影响下,原本独特的民族文化被同化,城市广场作为最主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人们各种活动行为,反映至广场空间形态设计上也应有所不同。文中引入建筑人类学视角深入剖析蒙古族生活状态由游牧到定居的演化过程... 蒙古族地区城市在现代文化影响下,原本独特的民族文化被同化,城市广场作为最主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人们各种活动行为,反映至广场空间形态设计上也应有所不同。文中引入建筑人类学视角深入剖析蒙古族生活状态由游牧到定居的演化过程中广场文化的溯源与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蒙古族地区城市广场的策划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地区 城市广场 空间策划 建筑人类学 文化趋同
下载PDF
清代典型蒙古宗教聚落空间结构解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娟 刘玮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明清时期,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寺庙的广泛创建与迅猛发展促进了草原建筑文明从游牧文化向定居文化方向的转变。文章以清代典型蒙古宗教聚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国内外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归纳清代典型蒙古宗教聚落空间结构形态特征,解析其空间... 明清时期,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寺庙的广泛创建与迅猛发展促进了草原建筑文明从游牧文化向定居文化方向的转变。文章以清代典型蒙古宗教聚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国内外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归纳清代典型蒙古宗教聚落空间结构形态特征,解析其空间形态结构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地域 藏传佛教 聚落 空间结构
下载PDF
论唐卡艺术在蒙古族地区的本土化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志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2-36,共5页
唐卡艺术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而逐步本土化,融入了蒙古族文化的一些要素,表现了蒙古族民众的宗教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现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对唐卡艺术在蒙古族地区本土化发展中体现的内在逻辑进行探讨。
关键词 唐卡艺术 蒙古族地区 本土化
下载PDF
流沙西域 饯日东边:论“二太子”察合台 被引量:1
16
作者 咸成海 《兰台世界》 2017年第10期94-98,共5页
察合台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汗国的开创者,其汗国立国于包括我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四子中,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的《元史》唯独未给次子察合台立传。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察合台的研究亦相当薄弱,国内尚无专门系统研究察合台的论文... 察合台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汗国的开创者,其汗国立国于包括我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四子中,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的《元史》唯独未给次子察合台立传。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察合台的研究亦相当薄弱,国内尚无专门系统研究察合台的论文,通过对察合台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知中亚史、新疆史、西北少数民族史、西北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关系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合台 大蒙古国 察合台汗国 西域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古族服饰数据库设计
17
作者 陈航 陈东露 左夏云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6年第1期38-41,61,共5页
目前,蒙古族服饰相关文化多以文献、图片、书籍、影视等形式存在,且记录不全面,以电子形式全面存在的几乎没有,因此建立一个可以不断更新、不断补充完善的电子数据库,对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据库 蒙古族 东部地区 服饰
下载PDF
“一带一路”文化纽带视角下的《金光明经》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及文化影响
18
作者 乌力吉套格套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8-21,共4页
《金光明经》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文,是"一带一路"文化纽带作用下印度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成果体现。蒙古文《金光明经》在蒙古地区的广泛流传不仅使蒙古族成为虔诚的佛教信徒,而且对蒙古族的宗教信仰、政治意识、伦理... 《金光明经》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文,是"一带一路"文化纽带作用下印度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成果体现。蒙古文《金光明经》在蒙古地区的广泛流传不仅使蒙古族成为虔诚的佛教信徒,而且对蒙古族的宗教信仰、政治意识、伦理道德、语言文字、蒙医药与行医道德等诸方面产生了广泛的文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文化纽带 《金光明经》 蒙古地区
下载PDF
蒙古族地区糖缺失转铁蛋白的参考值范围的确定
19
作者 曾显坤 孙成山 孙迪迪 《中外医疗》 2018年第5期92-93,96,共3页
目的调查蒙古族地区(内蒙古通辽地区)健康人群血清糖缺失转铁蛋白(CDT)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的健康人群共计711名,对其按年龄进行分组,共分6组,采用西门子公司测定仪以乳胶... 目的调查蒙古族地区(内蒙古通辽地区)健康人群血清糖缺失转铁蛋白(CDT)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的健康人群共计711名,对其按年龄进行分组,共分6组,采用西门子公司测定仪以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糖缺失转铁蛋白蛋白水平,并利用百分位数法(P2.5~P97.5)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结果正常男性各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女性各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女性有必要按年龄分组分别确定的医学参考值:18~29岁为39.05(21.03~74.19)mg/L,30~39岁为40.00(22.64~85.66)mg/L,40~49岁为38.80(21.79~66.88)mg/L,50~59岁为33.25(21.38~68.55)mg/L,60~69岁为34.00(21.40~77.59)mg/L,70岁以上为32.70(22.40~64.90)mg/L。结论对于男性患者不需要按年龄划分来分别确定CDT的参考值范围,对于女性患者按年龄划分区间,不同年龄段对应的医学参考值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此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缺失转铁蛋白 医学参考值 蒙古族地区
下载PDF
中国蒙古马与国外纯血马mtDNA D-Loop高变区序列比较 被引量:15
20
作者 芒来 李金莲 石有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4,共4页
比较分析了4匹中国蒙古马和4匹国外纯血马的线立体DNA(mtDNA)D Loop高变区400bp核苷酸序列的变异情况。结果发现,4匹中国蒙古马mtDNAD Loop高变区的平均核苷酸变异率为3 69%,而纯血马的为4 00%,其核苷酸变异类型均包括转换、颠换和缺失... 比较分析了4匹中国蒙古马和4匹国外纯血马的线立体DNA(mtDNA)D Loop高变区400bp核苷酸序列的变异情况。结果发现,4匹中国蒙古马mtDNAD Loop高变区的平均核苷酸变异率为3 69%,而纯血马的为4 00%,其核苷酸变异类型均包括转换、颠换和缺失3种形式,其中以转换最为常见。核苷酸变异基因座多,并且存在长度变异,不同变异在个体之间差异也很大,因此说明中国蒙古马和国外纯血马的mtDNAD Loop高变区都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蒙古马 国外纯血马 MTDNA D-LOOP 高变区 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