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荀子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2-65,共4页
荀子之“礼”荡去了孔孟治世思想中的理想主义色彩,具备了严谨性、外律性的特点,成为其思想体系的支点。“隆礼重法”、“礼”“法”并存的精神贯彻在他的全部政治思想中。荀子维护君权,倡导专制主义,顺应了中国封建统治意识的形成和发... 荀子之“礼”荡去了孔孟治世思想中的理想主义色彩,具备了严谨性、外律性的特点,成为其思想体系的支点。“隆礼重法”、“礼”“法”并存的精神贯彻在他的全部政治思想中。荀子维护君权,倡导专制主义,顺应了中国封建统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方向。荀子的君权思想和礼法观可谓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礼法观 君权思想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下载PDF
春秋时期的嬖臣
2
作者 韩益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90-97,共8页
春秋时期 ,国君们与世卿争夺权力的斗争十分激烈。逐渐失势的国君利用各种力量与强势的世卿抗衡 ,嬖臣是国君为了维护君权所依赖的重要力量之一。嬖臣的出身来源比较复杂 ,社会地位较低 ,依附于君主。他们的出现 ,是周代宗法制和分封制... 春秋时期 ,国君们与世卿争夺权力的斗争十分激烈。逐渐失势的国君利用各种力量与强势的世卿抗衡 ,嬖臣是国君为了维护君权所依赖的重要力量之一。嬖臣的出身来源比较复杂 ,社会地位较低 ,依附于君主。他们的出现 ,是周代宗法制和分封制松动乃至混乱的结果 ,也是下层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表现。嬖臣自身的局限性和国君力量的孱弱 ,最终导致他们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嬖臣 宗法制度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作为政治合法性理念的“天人合一”思想 被引量:9
3
作者 徐春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3-37,共5页
中国古代作为政治合法性理念的"天人合一"思想,常被统治者视为"法天而治"、"敬德保民"的"仁民"政治路线。倘若统治者无道无德无心无能保民,便实质上丧失了继续统治的权利。这一思想尽管在历史... 中国古代作为政治合法性理念的"天人合一"思想,常被统治者视为"法天而治"、"敬德保民"的"仁民"政治路线。倘若统治者无道无德无心无能保民,便实质上丧失了继续统治的权利。这一思想尽管在历史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反思诸多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政治合法性 君权天授 天命靡常 惟德是辅
下载PDF
天命、君权与民心的纠缠——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观念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邓曦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87,共12页
政治合法性针对的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认可问题,它是每个政权都必须面对的永恒问题。虽然中西都有悠久的政治合法性成文史,但政治合法性理论直到近代才兴起,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缺乏相应维度。古代世界的政治合法性建构的基本模式... 政治合法性针对的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认可问题,它是每个政权都必须面对的永恒问题。虽然中西都有悠久的政治合法性成文史,但政治合法性理论直到近代才兴起,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缺乏相应维度。古代世界的政治合法性建构的基本模式是君权神授。这表现在中国古代,则有中国形式及其理想状态,其中有三个要素:天命、君权和民心。天是源动力,民是目的,君是中介。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理想的合法性结构,且天与民对君权也能产生有限制约,但实际上,由于君权垄断了天命的解释权,架空了天命,致使古代政治合法性建构无法实现其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合法性 天命 君权 民心 君权神授
下载PDF
英国都铎王朝的财政结构及王权和议会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均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9-53,共5页
都铎王朝财政收入结构由普通收入和非常收入两部分组成。从都铎王权财政收入结构看,王权对议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突出体现在关税和议会税在财政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上。这种依赖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王权和议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都铎王朝财政收入结构由普通收入和非常收入两部分组成。从都铎王权财政收入结构看,王权对议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突出体现在关税和议会税在财政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上。这种依赖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王权和议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王在议会"和"议会至上"原则萌芽以及王权有限性和议会权力增长等方面。这种独特的关系对英国政治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结构 英国都铎王朝 依赖性 王权 议会
下载PDF
浅析戊戌时期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菊素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1年第2期60-64,共5页
民权思想是戊戌时期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是西方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现实结合的产物。他的民权思想包含着对君权的尊重。梁启超认为,在中国,欲兴民权,必先兴绅权、重君权。他由此设计了在中国兴民权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 梁启超 民权 君权 绅权 戊戌时期
下载PDF
“钺”考 被引量:5
7
作者 阎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6-88,共3页
"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器。它在各种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其形状与斧相似,却并非与斧一物。它的制作材料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它的形制与功用均体现出浓厚的文化色彩,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它不但是劈砍的... "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器。它在各种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其形状与斧相似,却并非与斧一物。它的制作材料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它的形制与功用均体现出浓厚的文化色彩,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它不但是劈砍的兵器,砍头的刑具,还是汉代以来官员乘舆的重要仪仗,也是王权的象征,古代将帅常常是仗钺征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钺” 形制 功用 君权
下载PDF
论北宋真宗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8
作者 鲁洋 周少川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6-89,共4页
北宋真宗朝的君权与相权,在真宗执政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君相关系。由于宰相对宋真宗顺利即位有较大帮助,且澶渊之盟中宋真宗需要倚仗宰相进行决策,因此真宗朝前期宰相权力比太祖、太宗时有所加强。但看似强横的相权依然被君权加... 北宋真宗朝的君权与相权,在真宗执政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君相关系。由于宰相对宋真宗顺利即位有较大帮助,且澶渊之盟中宋真宗需要倚仗宰相进行决策,因此真宗朝前期宰相权力比太祖、太宗时有所加强。但看似强横的相权依然被君权加以诸多限制,君主牢牢把握着朝政最终决策权和官员任免权。因此澶渊之盟后真宗朝的相权实际上更多体现为君权的附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真宗 澶渊之盟 君权 相权
下载PDF
君权、皇族与中晚唐政治 被引量:3
9
作者 雷艳红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唐代君权与皇族地位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高祖、太宗朝,君主通过提高皇族地位来巩固政权、加强君权;高宗至玄宗朝,君权与皇族地位之间出现裂痕,皇族地位的提高会影响、甚至威胁君权。为了加强君权,君主采取措施限制皇族... 唐代君权与皇族地位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高祖、太宗朝,君主通过提高皇族地位来巩固政权、加强君权;高宗至玄宗朝,君权与皇族地位之间出现裂痕,皇族地位的提高会影响、甚至威胁君权。为了加强君权,君主采取措施限制皇族的发展,导致皇族地位的降低。中唐时期,君主为保证自身权力继续削弱皇族,加强了对皇族、尤其是储君的监控。讽刺的是,君主倚重身边的宦官实现对朝政的控制,最终却导致权力的失控。主要表现为:储位之争发生了重大变化,储君废立由君主家事逐渐变为禁中事;君权由扩张转向衰微,皇族也更加衰落,对中晚唐政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权 皇族地位 中晚唐 政治
原文传递
从《盘庚》看商代中期的王权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玲玲 《殷都学刊》 2002年第2期12-16,共5页
有商一代 ,王权在与神权和族权的相互利用和不断斗争中逐渐加强已是一个不争之事实。本文仅就《盘庚》篇所体现的王权在迁都中的功能和作用浅析商代王权在这一时期的特点。经过商代前期近三百年的发展 ,到盘庚时期商代王权已得到了极大... 有商一代 ,王权在与神权和族权的相互利用和不断斗争中逐渐加强已是一个不争之事实。本文仅就《盘庚》篇所体现的王权在迁都中的功能和作用浅析商代王权在这一时期的特点。经过商代前期近三百年的发展 ,到盘庚时期商代王权已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基本控制了族权 ,并且控制了部分神权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权 功能 族权 神权 尚书 盘庚
下载PDF
道家思想与汉初政治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斌 《唐都学刊》 2006年第2期5-9,共5页
道家思想主导了汉初“过秦”的思想论争。陆贾、贾谊和司马迁等人提出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来统领治国思想的主张。道家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取代了法家思想成为西汉初年主导的治国理念。汉初提倡把道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代... 道家思想主导了汉初“过秦”的思想论争。陆贾、贾谊和司马迁等人提出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来统领治国思想的主张。道家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取代了法家思想成为西汉初年主导的治国理念。汉初提倡把道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代表人物对于道家思想如何运用到解决汉初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这一理论创新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和解释,也体现了汉初道家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与传统道家的一致性。在道家无为而治政治理念的指导下,与民休息政策的得以实践。但是,随着汉政权君主专制集权的发展,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与君主专制集权的发展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性,表现出与君主专制集权的目的和方向、君主集天下权力于一身的个人特征相矛盾。最终,道家没有完成君权神化的历史使命,走下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汉初政治 君权神化
下载PDF
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选制度探析
12
作者 张卫杰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89,共7页
清末留学毕业生考选仿照科举制。即便在科举废止后,留学毕业生考选表面上参酌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具体措施仍大多仿照殿试成例。经由君主亲自操控擢用之权,通过殿试的留学毕业生成为天子门生。在政治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民国初期留... 清末留学毕业生考选仿照科举制。即便在科举废止后,留学毕业生考选表面上参酌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具体措施仍大多仿照殿试成例。经由君主亲自操控擢用之权,通过殿试的留学毕业生成为天子门生。在政治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民国初期留学毕业生考选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考选章程及其实施仍仿清末旧制。通过政事堂考试,袁世凯选拔留学毕业生为总统门生。揽才揽权是君权思想在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选中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选 科举制 殿试 君权
下载PDF
晋国的郤氏家族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东升 《邯郸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98-102,共5页
郤氏家族是晋国的公族,自郤叔虎始见经传到最后灭亡,这个家族始终在晋国的政治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这个家族灭亡较早,没有参与到后来的六卿专政乃至三家分晋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去。所以这个家族历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郤氏... 郤氏家族是晋国的公族,自郤叔虎始见经传到最后灭亡,这个家族始终在晋国的政治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这个家族灭亡较早,没有参与到后来的六卿专政乃至三家分晋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去。所以这个家族历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郤氏家族的兴起正值晋国国力逐渐增强并直接参与争霸中原之时;而他的灭亡也正是春秋中期列国普遍出现的大夫专权、君卿斗争激化的标志性事件。"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本文拟以春秋前中期郤氏家族的兴衰这一个案切入,来呈现春秋时期大夫阶层从弱到强进而专国主政和君卿斗争的这一大的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郤氏家族 采邑 君权
下载PDF
天道观念下中国君权的合法性建构——基于礼的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燕斌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1-26,共6页
古代中国人就产生对"天"的信仰和依赖,因而中国古代君权"天"授的政治传统正是基于对这种民间合法性信仰的精准回应。但"天"本身是抽象而不可触摸的,于是盛行在古代世界的各种名目繁多的祭天之礼参与了这... 古代中国人就产生对"天"的信仰和依赖,因而中国古代君权"天"授的政治传统正是基于对这种民间合法性信仰的精准回应。但"天"本身是抽象而不可触摸的,于是盛行在古代世界的各种名目繁多的祭天之礼参与了这一合法性的构建:礼仪通过不断把天子是天和臣民中介人的观念灌输给民众,由此建构了一种虚拟的天地君的秩序,并又通过庄严的典礼向世人展示了这种秩序的永恒性与神圣性,从而使君主成为神在人间的代表,他的合法性得到天地等超世俗权威的认可,从而成为上承天命的合法领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道 君权 合法性
下载PDF
韩非“忠”思想研究
15
作者 王成 张旭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88,共5页
韩非基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条件,对前人“忠”思想做了批判总结,并从法家立场出发,对“忠”规范做了新的界定,使得原本内涵相当丰富的“忠”规范在他这里几乎完全归结于“忠君”,而且,他还将“忠”规范纳入“法”的轨道,强调重视“忠”,但... 韩非基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条件,对前人“忠”思想做了批判总结,并从法家立场出发,对“忠”规范做了新的界定,使得原本内涵相当丰富的“忠”规范在他这里几乎完全归结于“忠君”,而且,他还将“忠”规范纳入“法”的轨道,强调重视“忠”,但更应“明法”,“忠”“法”并举思想对秦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君本论“忠”思想一提出,立即得到统治阶级热烈欢迎,在中国推行了两千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君本
下载PDF
唐玄宗的孝治实践及功能分析
16
作者 商爱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50,共4页
以孝治天下是唐玄宗的治国原则和施政特点。唐玄宗亲注《孝经》,阐释"孝治"思想,并将其付诸政治实践,以天子身份行孝垂范,以孝驭官、以孝化民。其提倡孝道、推行孝治的目的,不仅是为其统治权力披上合法外衣,而且也想通过孝道... 以孝治天下是唐玄宗的治国原则和施政特点。唐玄宗亲注《孝经》,阐释"孝治"思想,并将其付诸政治实践,以天子身份行孝垂范,以孝驭官、以孝化民。其提倡孝道、推行孝治的目的,不仅是为其统治权力披上合法外衣,而且也想通过孝道有效地控制庞大的官僚系统,安定社会秩序,实现王权对社会的有效"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玄宗 王权 合法性
下载PDF
君主与化身的奥秘:从孔飞力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出发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宇凡 《社会学评论》 2016年第6期76-93,共18页
孔飞力的《叫魂》尝试回答了中华帝国专制统治之动力问题,但却未留意到其中的时间性维度与文法学问题。本文在阐释国家过程与权力时间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在专断权力时间中,君主既是国家的化身,也是政治的化身,能够对诸官僚施以私仆化的作... 孔飞力的《叫魂》尝试回答了中华帝国专制统治之动力问题,但却未留意到其中的时间性维度与文法学问题。本文在阐释国家过程与权力时间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在专断权力时间中,君主既是国家的化身,也是政治的化身,能够对诸官僚施以私仆化的作用,而在常规权力时间中,诸官僚通过团伙化来实现将君主"去化身"的可能。将这样的化身理论放置在中西方历史上君主化身的案例比较的语境下,能够看出叫魂案中的弘历化身在其类型学与后果效应上既具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主 化身的奥秘 道成肉身 专断权力
原文传递
中世纪的王权与教权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慧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80-82,共3页
公元5—15世纪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这一千年是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中世纪西欧的王权和教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中世纪西欧历史重要的内容。这一时期,西欧世俗王权与教会是并存的两大政治力量,二者时而勾结合作,时... 公元5—15世纪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这一千年是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中世纪西欧的王权和教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中世纪西欧历史重要的内容。这一时期,西欧世俗王权与教会是并存的两大政治力量,二者时而勾结合作,时而冲突。封建社会确立初期,教会依附并支持世俗政权。自10世纪开始,教会实力不断增强,教皇开始与世俗君主争夺西欧最高统治权的斗争。13世纪教权达到顶峰。中世纪后期,教权在与强大起来的英法王权斗争中失败,教权最终从属于王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权 王权 中世纪 教会 教皇 基督教
下载PDF
东晋君权与士族强权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森鑫 《运城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随着西晋的灭亡,大批北方士族与西晋皇室残余势力南渡,他们与南方士族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被继续侵犯下去,被迫形成默契,拥立一个共主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但其中一些强权门阀内心并不情愿接受晋室的统治,当南北局势稳定、军事力量又强... 随着西晋的灭亡,大批北方士族与西晋皇室残余势力南渡,他们与南方士族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被继续侵犯下去,被迫形成默契,拥立一个共主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但其中一些强权门阀内心并不情愿接受晋室的统治,当南北局势稳定、军事力量又强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而晋室为了保持自己名义上的统治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来保证士族的剥削地位,当危及自身统治的士族出现时,便依靠其他士族来制约。总之,终东晋一朝,君权与强权之间既有联合又有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权 强权 联合 对抗
下载PDF
董仲舒的“规约君权”理念:“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新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济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7-21,共5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法源自新文化运动时期易白沙所作《孔子评议》。《汉书》中班固用"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来概括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用"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来赞美汉武帝的政治决策。从"罢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法源自新文化运动时期易白沙所作《孔子评议》。《汉书》中班固用"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来概括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用"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来赞美汉武帝的政治决策。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经历了一个汉武帝吸纳"儒术"治国的程度由弱变强的转变。前者是汉武帝"建元新政"中对博士官的"儒家化"政策,后者是元光元年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的要旨。"推明孔氏"是为了树立孔子的"素王"地位,确立儒家为汉代的意识形态。"抑黜百家"是为了纯化官员团体,让国家的行政团体用儒家思想治国。而通过"兴太学"推贤进士正是董仲舒"抑黜百家""提议"的制度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规约君权 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