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崔寔政治思想述论 被引量:3
1
作者 杜洪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96-98,共3页
崔从君臣关系入手 ,提出崇尚明君贤臣的君臣观 ;在用人问题上要辨贤重禄 ,以防贪污腐败 ;政治统治政策要因时而变 ,富于改革精神 ;治国方面则应以严刑峻法为主 ,以“闭民欲” ,绝“三患”。他的政治思想体现了务实精神 。
关键词 崔Shi 政治思想 君臣观 改革精神 法治观 务实精神 用人观
下载PDF
论叶名琛的对外交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双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3-109,共7页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英法两国和清朝政府都把战争的责任归咎于叶名琛办事不力。但在事实上,叶名琛忠实地执行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受到清政府的褒扬。清廷之所以将广州失陷的责任归咎于叶名琛,一是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英法两国和清朝政府都把战争的责任归咎于叶名琛办事不力。但在事实上,叶名琛忠实地执行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受到清政府的褒扬。清廷之所以将广州失陷的责任归咎于叶名琛,一是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只有没用的臣子,没有昏庸的君主;二是清廷想设法以此转圜。而英法两国对叶名琛的责难则是想以此为武装侵略中国的借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名琛 宗藩关系体制 英法联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下载PDF
《春秋公羊传》君臣观念探析
3
作者 王若菡 于筱丁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0期131-134,共4页
君臣观念是《春秋公羊传》中重要的政治思想内容,其认为君主制度之本在于君尊臣卑,君王居于政治架构之首,臣下必须保持对君王的尊崇与顺从,不可任意僭越;君臣在治国过程中要各行其是,各尽其责,方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同时认为,君臣之间... 君臣观念是《春秋公羊传》中重要的政治思想内容,其认为君主制度之本在于君尊臣卑,君王居于政治架构之首,臣下必须保持对君王的尊崇与顺从,不可任意僭越;君臣在治国过程中要各行其是,各尽其责,方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同时认为,君臣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牢不可破,而是需要以道义作为基础来维系。另外,《春秋公羊传》从现实出发,认为臣下可以采取变通的手段,在特殊情况下权宜行事,以达到安国家、利社稷的良好目的,体现了公羊学派特有的“任其权变”的思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公羊传》 君主 君臣关系
下载PDF
赵匡胤与酒
4
作者 傅金才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8-81,共4页
宋太祖赵匡胤在建国、集权和统一三件大事中 ,充分利用酒的作用 ,使自己的主张得到实施 ,将政权更迭的破坏力降至最低点 ,改变了五代以来的君臣关系模式。赵匡胤对酒的偏好还影响到北宋城市经济的发展 。
关键词 赵匡胤 北宋政权 君臣关系 畸形经济 理学兴起
下载PDF
宋代望京楼与宋人望京诗文
5
作者 李德辉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1-94,共4页
望京楼是繁盛于宋代的一种建筑 ,它的修建是宋人表达忠节的一种方式 ,体现出他们对君臣关系的重视。望京还与国运兴衰、民族存亡紧相关连。望京现象也反映了宋人对贬谪的惧怕 ,对京职的留恋 。
关键词 宋代 望京楼 建筑 君臣关系 望京现象 诗歌 散文
下载PDF
忠孝难两全?——从忠孝关系看中国传统政治的伦理基础
6
作者 李松涛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6-256,共21页
中国传统政治的构造由伦理关系生发而来。本于人性的伦理引导、规范着具体的政治实践,构成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深层基础。父子关系是亲属伦理的核心,君臣关系是政治伦理的核心,两种伦理的安排关系到传统政治秩序的性质和社会结构的基础。... 中国传统政治的构造由伦理关系生发而来。本于人性的伦理引导、规范着具体的政治实践,构成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深层基础。父子关系是亲属伦理的核心,君臣关系是政治伦理的核心,两种伦理的安排关系到传统政治秩序的性质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依据儒家对自然人性的理解,孝是仁最本源的体现,忠是孝的必然要求,但忠又有其独立的情感基础,忠与孝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产生张力。儒家礼制通过对亲亲与尊尊、爱与敬等内在情感的安置,化解二者之间的张力。但历史上如果君或臣执着于从权力出发处理政治关系,则会使政治运作堕落为脱离自然人性的利益博弈,给人心风俗带来极大伤害,进而导致政治秩序的变质乃至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孝 君臣 父子 政治秩序 伦理
原文传递
中国男性文人气质柔化的社会心理渊源及其文学表现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雨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结构导致了两性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同化——"柔化"。士大夫性格的"柔化"或曰"女性化"尤其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温柔敦厚"气质的形成以及男性...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结构导致了两性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同化——"柔化"。士大夫性格的"柔化"或曰"女性化"尤其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温柔敦厚"气质的形成以及男性文人经常"作闺音"或为女性"代言"的文学现象上:这就是以"弃妇"和"妻妾"心态自拟的以男女比君臣的创作手法。这一现象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因素,其根源就在于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维持这一结构的支柱便是严密的等级秩序。理解了中国血缘纽带下的宗法制社会结构,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强调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关系的社会/家国结构中,对男性的性别角色期望与对女性的期望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要求处于弱势伦理关系中的臣子、儿子、妻子(妾)绝对服从其君、父和夫,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属于女性的弃妇情结与妻妾情结往往会出现在男性文人的诗文中,并成为男性文人作品一道婉约而优美的风景,进而成为中国文学有史以来最独特的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气质柔化 以男女比君臣
下载PDF
从文献谈“君臣佐使”概念与应用原则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今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3-65,共3页
考察历代相关的代表性文献 ,笔者认为依“三品”而确定的“君臣佐使”现在看来并不完全适用于养生保健 ,在临证用药处方中 ,更不宜机械套用 ,使药物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足够的适当剂量。处方中针对病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且用量最大、剂量足... 考察历代相关的代表性文献 ,笔者认为依“三品”而确定的“君臣佐使”现在看来并不完全适用于养生保健 ,在临证用药处方中 ,更不宜机械套用 ,使药物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足够的适当剂量。处方中针对病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且用量最大、剂量足够、药力最强的药物为“君”药 ,引导诸药达到患病脏腑及相关经络、病位的药物为“使”药 ,“臣、佐”药则从正反两个角度辅助“君”药。组方时还要注意“君臣佐使”的数量、奇偶、配比及方剂大小 ,提倡大“使”药观点 ,即处方中不仅有“君臣佐使” ,而且全方作用都要如“使”药那样能够达到患病脏腑及相关经络、患病部位 ,切合病证的病位、病因、病机和病变性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 处方 方剂 中医
下载PDF
张之洞政治思想初探——以《劝学篇》为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石文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14,共9页
"君臣之纲"、"民权"、"议院"是《劝学篇》中体现张之洞政治思想的三大核心概念,张之洞以"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何必袭议院之名哉"阐明了他的政治立场,然而也给学界... "君臣之纲"、"民权"、"议院"是《劝学篇》中体现张之洞政治思想的三大核心概念,张之洞以"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何必袭议院之名哉"阐明了他的政治立场,然而也给学界留下了解读的难题,多年来聚讼纷纭。本文以《劝学篇》为基础,通过对这三个核心概念的研究,认为张之洞的政治思想尽管是以君臣之纲为基石的德治主义,但并不影响张之洞在事实层面上对民权事业的实质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君臣之纲 秩序 民权 议院
下载PDF
试释北邙元魏墓志中的辟除制度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军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5年第4期55-59,共5页
辟除本指高级官员自行任命幕僚的授职方式,是主吏间缔构君臣之义,保持紧密依附关系的媒介。北朝伴随官僚制度的发展,对辟除旧制进行彻底改造,全面整合皇帝臣工和长官僚属二维君臣体系,其含义涵盖皇帝征拜和长官启除,二者的相通之处在于... 辟除本指高级官员自行任命幕僚的授职方式,是主吏间缔构君臣之义,保持紧密依附关系的媒介。北朝伴随官僚制度的发展,对辟除旧制进行彻底改造,全面整合皇帝臣工和长官僚属二维君臣体系,其含义涵盖皇帝征拜和长官启除,二者的相通之处在于根据名望举荐贤才。北邙元魏墓志集中反映了这一全新动向,为探讨中古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素材。由于专制皇权的强势干预,辟除蕴含的君臣之义大为逊色,僚属由长官的附庸逐渐转变为独立的上下级,封闭的利益团队土崩瓦解。元魏辟除异质,组织人事渗透皇权意志,有益于统治秩序的维护,为隋唐中央任命幕僚的官僚政体之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邙墓志 元魏 辟除 君臣之义 中央集权 官僚政体
下载PDF
仁不屈法:清代法外施仁的特质及成因
11
作者 龚珊珊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4-102,共9页
仁不屈法是清代法外施仁的特质。清代法外施仁案件存在数量少,且司法过程谨慎。为顾及官员想法,清代皇帝法外施仁时强调,所施之仁不违法并在程序与实体上都要求合情理。受功利性的经济因素、政治需求及高度成熟的君臣博弈机制的影响,清... 仁不屈法是清代法外施仁的特质。清代法外施仁案件存在数量少,且司法过程谨慎。为顾及官员想法,清代皇帝法外施仁时强调,所施之仁不违法并在程序与实体上都要求合情理。受功利性的经济因素、政治需求及高度成熟的君臣博弈机制的影响,清代法外施仁具有存在的必要性。清代法外施仁案件相较前朝明显减少的特质,在立法上表现为皇帝要求官员守文并不断加重相关追责制度;在司法上表现为皇帝对不合圣意的法外施仁案件的审办官员处罚严厉,官员依靠法律的屏障作用主动规避追责制度。因此,清代法外施仁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对残缺、僵硬的法律规范具有一定的补充、矫正作用,但最重要的还是发挥了皇帝为了避免自身官僚化的工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外施仁 清代 仁不屈法 君臣博弈 法律工具化
下载PDF
论秦汉时期“君臣”称谓的社会内涵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秦汉王朝是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初创时期。在此时代背景下 ,君臣称谓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
关键词 君臣称谓 多元格局 宗法制度 秦汉王朝 社会根源
下载PDF
中华法律文化精神中的六个重要传统 被引量:4
13
作者 武树臣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21期50-57,共8页
法律文化是地域性、民族性的知识和经验组成的体系。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应当从古代法律传统中汲取营养。中华法律文化成果中有六个传统和精神值得总结和借鉴:一是国家政体上的共和传统,二是国家管理上的贤哲传统,三是"法... 法律文化是地域性、民族性的知识和经验组成的体系。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应当从古代法律传统中汲取营养。中华法律文化成果中有六个传统和精神值得总结和借鉴:一是国家政体上的共和传统,二是国家管理上的贤哲传统,三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吏治传统,四是司法上忠于法律的"劲士"传统,五是注重法律实践经验总结和研究的法学传统,六是法律样式上的"混合法"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律文化 共和 法治 德治 吏治 混合法
下载PDF
论韩非的君臣观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旭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41-43,共3页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韩非对君与臣的关系进行了很深入的思考,对以往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探讨,达到了当时最高的理论水平。从君与臣关系的实质、君对臣的控制、君与臣的矛盾等三个方面对韩非的君臣观进行考察,可以揭示其君臣观...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韩非对君与臣的关系进行了很深入的思考,对以往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探讨,达到了当时最高的理论水平。从君与臣关系的实质、君对臣的控制、君与臣的矛盾等三个方面对韩非的君臣观进行考察,可以揭示其君臣观的实质和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君臣关系 君臣观
下载PDF
秦汉时期君臣关系性格的演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立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4-115,共12页
秦末山东地区的起事表明,将民间“私性”的伦理关系彻底排斥净尽的官僚制度,极高明但不中庸,根本不可行。汉朝统治者有鉴于秦朝速亡的教训,遂“通古今之变”,既在整体上沿袭秦帝国的总体政治规模,又吸取周代宗法政治的遗意,在政治实践... 秦末山东地区的起事表明,将民间“私性”的伦理关系彻底排斥净尽的官僚制度,极高明但不中庸,根本不可行。汉朝统治者有鉴于秦朝速亡的教训,遂“通古今之变”,既在整体上沿袭秦帝国的总体政治规模,又吸取周代宗法政治的遗意,在政治实践中尽量将帝国官僚制度的“抽象性”“公共性”与中国社会民间大量具体的“私性”关系融为一体,较好地处理了帝国时代的政治难题,保证了帝国的统一和施政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君臣关系 演化
下载PDF
论先秦诸子的君臣关系模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亚玲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21-523,共3页
针对先秦诸子君臣关系模式对中国古代君臣文化研究及思想家对政治领域的影响研究的重要意义,却存在一直没有系统的加以总结和论述的问题。从君臣道义论、君臣惠忠论、君臣逸劳论、君臣尊抑论四方面分别阐述了先秦主要思想流派儒、墨、... 针对先秦诸子君臣关系模式对中国古代君臣文化研究及思想家对政治领域的影响研究的重要意义,却存在一直没有系统的加以总结和论述的问题。从君臣道义论、君臣惠忠论、君臣逸劳论、君臣尊抑论四方面分别阐述了先秦主要思想流派儒、墨、道、法四家各自确立的君臣关系模式,试图对先秦君臣文化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诸子 君臣关系模式
下载PDF
对抗与合作:孟子对君臣关系的新建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海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2-29,共8页
孟子对君臣关系的新建构,一方面经由手足—腹心、犬马—国人、土芥—寇雠的论述,凸显了对抗的一面,土芥—寇雠之论又最让统治者胆战心惊;另一方面通过师、友、事的评析,显示了合作的一面,师友之论又最让士阶层心往神驰。既对抗又合作的... 孟子对君臣关系的新建构,一方面经由手足—腹心、犬马—国人、土芥—寇雠的论述,凸显了对抗的一面,土芥—寇雠之论又最让统治者胆战心惊;另一方面通过师、友、事的评析,显示了合作的一面,师友之论又最让士阶层心往神驰。既对抗又合作的复杂关联,现实地展开于士阶层参与政治的具体实践之中。孟子器重师道,强调智识分子以道尊于势的理想来应对势强于道的现实,从外王转向了内圣。这实质上是孟子的义仕派立场以及王道政治学遭遇现实困顿之后的必然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君臣关系 对抗 合作 王道政治学
下载PDF
曹操与谋士关系新论——《三国演义》君臣关系管窥之三 被引量:3
18
作者 关四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9,共9页
曹操与谋士的关系,是《三国演义》君臣关系的一个层面,在魏、蜀、吴三方中表现最为复杂,其文化内涵也比较丰厚。整体可视之为君臣关系的扭曲形态,但也有前后期的差异。前期是君臣关系的常态为主,扭曲为辅;后期则演变为扭曲为主,甚至大... 曹操与谋士的关系,是《三国演义》君臣关系的一个层面,在魏、蜀、吴三方中表现最为复杂,其文化内涵也比较丰厚。整体可视之为君臣关系的扭曲形态,但也有前后期的差异。前期是君臣关系的常态为主,扭曲为辅;后期则演变为扭曲为主,甚至大开杀戒。其演化轨迹是扭曲趋势愈演愈烈,光彩渐失。其关系恶化的深层原因,有政治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还有人性的因素。在封建专制政体制约下,曹操与谋士关系的实质是主奴有别,谋士们无法摆脱其人身依附关系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曹操 谋士 君臣关系 仕宦题材
下载PDF
三国历史的诗意化——唐代咏三国诗与士人心态 被引量:3
19
作者 关四平 陈默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6-51,共6页
唐代咏三国诗是中国咏史诗中的奇葩 ,也是三国题材演化史上的一环 ,其中寓含着丰厚的文化意蕴 ,从中可透视有唐一代士人群体的时代文化心态。士人们以三国英雄为楷模 ,将其人生理想寄寓其中 ,强烈地表达出他们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对君臣... 唐代咏三国诗是中国咏史诗中的奇葩 ,也是三国题材演化史上的一环 ,其中寓含着丰厚的文化意蕴 ,从中可透视有唐一代士人群体的时代文化心态。士人们以三国英雄为楷模 ,将其人生理想寄寓其中 ,强烈地表达出他们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对君臣遇合的企盼 ,对时势命运的叹惋等深层心理。唐代咏三国诗中所蕴涵的君臣观、贤才观、英雄观、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等文化观念 ,对后代士人的心态及三国题材的创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咏三国诗 士人心态 建功立业 君臣遇合 文化观念
下载PDF
以“德”抗“位”的回归——论孟子、赵岐和朱熹的君臣观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5,共6页
在君臣关系上,先秦孟子主张德高于位,东汉赵岐虽未能继承孟子衣钵以德抗位,却也守道不违,守住了人臣的基本原则。而至南宋朱熹在吸纳与反省宋代《孟子》议题的时候,再次开掘和彰显仁义道德本真,以德抗位的人臣之本也自东汉赵岐之后得以... 在君臣关系上,先秦孟子主张德高于位,东汉赵岐虽未能继承孟子衣钵以德抗位,却也守道不违,守住了人臣的基本原则。而至南宋朱熹在吸纳与反省宋代《孟子》议题的时候,再次开掘和彰显仁义道德本真,以德抗位的人臣之本也自东汉赵岐之后得以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赵岐 朱熹 君臣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