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创5S稻瘟病抗性和镉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湘桂 降好宇 +2 位作者 张菊萍 唐伟 肖应辉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了培育抗稻瘟病且籽粒镉低积累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利用谷梅4号、天津野生稻和魔王谷为稻瘟病抗源,Cd14030(日本晴的衍生系)为稻米镉低积累基因OsHMA3的供体亲本,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逐步聚合的方法,创制了基于创5S(C5S)背景... 为了培育抗稻瘟病且籽粒镉低积累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利用谷梅4号、天津野生稻和魔王谷为稻瘟病抗源,Cd14030(日本晴的衍生系)为稻米镉低积累基因OsHMA3的供体亲本,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逐步聚合的方法,创制了基于创5S(C5S)背景的包含抗病双基因和镉低积累基因的三基因聚合系。三基因聚合系的苗瘟感病级别为1.5~2.1级,与抗病双基因聚合系无显著差异,但三基因聚合改良株系的糙米镉含量因亲本来源而异,其中,基因型为C5S(Pi49+Pigm+OsHMA3)的改良系糙米镉含量为0.051~0.067 mg/kg,与日本晴(0.051 mg/kg)相当,较C5S(0.118mg/kg)下降43.2%~56.8%,较好地将稻瘟病抗性与镉低积累特性聚合于两用核不育系创5S中。此外,三基因聚合改良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大多与C5S相近,其中有一些株系甚至在每穗总粒数与一次枝梗数上还得到了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稻瘟病 镉低积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聚合
原文传递
小麦HMW-GS基因及其AS-PCR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宪印 吴科 +2 位作者 钱兆国 米勇 李斯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24,共4页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与小麦品质性状,尤其是沉降值性状显著相关。利用其做分子标记选育聚合优质亚基的品种,具有快速、简单、实用、有效的特点。目前,普通小麦基因组中已有15个已命名Glu-1基因被克隆和测序,这使设计引物序...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与小麦品质性状,尤其是沉降值性状显著相关。利用其做分子标记选育聚合优质亚基的品种,具有快速、简单、实用、有效的特点。目前,普通小麦基因组中已有15个已命名Glu-1基因被克隆和测序,这使设计引物序列、进行等位基因的特异性扩增成为可能。对普通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组成特点及分子标记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国内利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分子标记 辅助育种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两系不育系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111
3
作者 柳武革 王丰 +8 位作者 金素娟 朱小源 李金华 刘振荣 廖亦龙 朱满山 黄慧君 符福鸿 刘宜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8-1136,共9页
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BL122为供体,温敏核不育系GD-7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Pi-2基因导入温敏核不育系GD-7S中,获得5个携带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不育株系。利用34个广东代表性稻... 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BL122为供体,温敏核不育系GD-7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Pi-2基因导入温敏核不育系GD-7S中,获得5个携带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不育株系。利用34个广东代表性稻瘟病菌株接种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为94.12%-97.06%,而对照GD-7S抗性频率仅为17.65%;自然病圃诱发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叶瘟和穗颈瘟均为0级,表现高抗。经自然条件和人工气候箱育性鉴定,改良株系与对照均为无或少花粉败育类型,自交结实率为0,说明不育起点温度与对照基本一致。统计分析表明,除剑叶长和每株穗数外,改良株系与对照在其他农艺性状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与恢复系L38杂交,改良株系的杂种F1与对照的F1大多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说明改良株系基本保持了GD-7S的农艺性状和配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聚合 Pi-1 Pi-2 两系不育系 稻瘟病抗性
下载PDF
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78
4
作者 许勇 张海英 +2 位作者 康国斌 王永健 陈杭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将西瓜野生种质PI296341抗枯萎病生理小种1的抗性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OPP01/700进行克隆、测序,Southern杂交证明此标记为1个单拷贝,并转化为SCAR标记,简化了SCAR扩增产物的检测技术。上述技... 将西瓜野生种质PI296341抗枯萎病生理小种1的抗性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OPP01/700进行克隆、测序,Southern杂交证明此标记为1个单拷贝,并转化为SCAR标记,简化了SCAR扩增产物的检测技术。上述技术在抗病转育后代选择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初步建立了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枯萎病 RAPD SCAR 抗病育种
下载PDF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量:100
5
作者 李进波 夏明元 +3 位作者 戚华雄 何光存 万丙良 查中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32-2137,共6页
【目的】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利用新的抗性基因和通过基因聚合培育抗性品种是目前防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方法】由药用野生稻衍生来的水稻品系B5对褐飞虱生物型1和2具有高度抗性,B5携带的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 【目的】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利用新的抗性基因和通过基因聚合培育抗性品种是目前防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方法】由药用野生稻衍生来的水稻品系B5对褐飞虱生物型1和2具有高度抗性,B5携带的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分别被定位在第3和第4染色体上,本研究以B5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亲本,通过复交和回交,分别利用与Bph14和Bph15紧密连锁的SSR标记MRG2329和MS5在分离群体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苗期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结果】最终获得一系列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优良的稳定株系。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技术,对其中的38份重点株系进行了抗虫鉴定,在26份Bph14单基因纯合株系中,除2份为中感外,92.31%的材料抗性水平在中抗以上,6份Bph15单基因纯合株系全为抗或高抗,聚合有Bph14和Bph15双基因的6份株系抗性都达到了高抗水平,抗性强于Bph14或Bph15单基因纯合株系。【结论】研究表明在育种进程中利用与Bph14和Bph15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开展抗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褐飞虱
下载PDF
用于筛选直链淀粉含量为中等的籼稻品种的分子标记 被引量:88
6
作者 蔡秀玲 刘巧泉 +2 位作者 汤述翥 顾铭洪 王宗阳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用PCR AccⅠ分子标记检测方法 ,检测了来自不同地区的 6 3个栽培水稻品种 (系 )蜡质基因第 1内含子剪接供体 +1位碱基是G或是T。另外 ,还测定了这些水稻成熟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结果显示该位置是G碱基的水稻品系成熟种子中直链淀粉含... 用PCR AccⅠ分子标记检测方法 ,检测了来自不同地区的 6 3个栽培水稻品种 (系 )蜡质基因第 1内含子剪接供体 +1位碱基是G或是T。另外 ,还测定了这些水稻成熟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结果显示该位置是G碱基的水稻品系成熟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均高于 2 0 % ,该位置是T的均低于 18%。在杂交育种过程中 ,这一分子标记可用于预测水稻植株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对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亲本与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亲本之间 5个籼型杂交组合F2 群体的分析表明 ,蜡质基因第 1内含子 +1位碱基是G或是T与水稻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的高或低是紧密连锁 ,共同分离的。这些结果表明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 籼稻 品种 分子标记 食用品质 蜡质基因
下载PDF
抗稻瘟病基因Pi9的STS连锁标记开发及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7
作者 殷得所 夏明元 +4 位作者 李进波 万丙良 査中萍 杜雪树 戚华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0,共6页
利用带有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籼稻品系75-1-127作为抗病基因供体亲本,用于扬稻6号和R6547抗病性的回交育种。通过比较75-1-127、扬稻6号和日本晴的Pi9基因位点的DNA序列,开发出了与Pi9基因紧密连锁的共显性STS(序列标记位点)标记PB9-1... 利用带有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籼稻品系75-1-127作为抗病基因供体亲本,用于扬稻6号和R6547抗病性的回交育种。通过比较75-1-127、扬稻6号和日本晴的Pi9基因位点的DNA序列,开发出了与Pi9基因紧密连锁的共显性STS(序列标记位点)标记PB9-1,用于Pi9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田间农艺性状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出8个Pi9基因纯合的回交后代株系。其中,具有扬稻6号和R6547遗传背景的株系各4个。经湖北恩施和宜昌的病圃鉴定,携带有抗病基因株系的稻瘟病抗性水平较受体品种扬稻6号和R6547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具有R6547遗传背景的株系08C893配制的杂交组合在上述病区的抗性表现也明显优于对照品种扬两优6号。上述结果说明,共显性标记PB9-1在Pi9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具有应用价值,并且Pi9基因作为稻瘟病抗源之一可以在湖北稻区进行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序列标记位点 抗性基因 育种 水稻
下载PDF
利用高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建立水稻单片段代换系 被引量:52
8
作者 何风华 席章营 +2 位作者 曾瑞珍 Akshay Talukdar 张桂权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25-831,共7页
以水稻品种华粳籼74为受体,以6个水稻品种为供体,通过高代回交和微卫星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水稻的一个单片段代换系群体。该群体由86个单片段代换系组成,其中52个在BC3F2中获得,34个在BC3F3中获得。每个单片段代换系只含有... 以水稻品种华粳籼74为受体,以6个水稻品种为供体,通过高代回交和微卫星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水稻的一个单片段代换系群体。该群体由86个单片段代换系组成,其中52个在BC3F2中获得,34个在BC3F3中获得。每个单片段代换系只含有来自一个供体的一个染色体代换片段,而遗传背景与华粳籼74相同。这些单片段代换系的代换片段分布于水稻的12条染色体,代换片段的长度为1.5~56.3cM,平均长度为23.0cM。全部代换片段在水稻基因组上的覆盖率为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微卫星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单片段代换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特青及其杂交稻米的蒸煮与食味品质刘巧泉 被引量:53
9
作者 刘巧泉 蔡秀玲 +6 位作者 李钱峰 汤述翥 龚志云 于恒秀 严长杰 王宗阳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9,共6页
特青是我国育成的一个超高产籼稻常规品种,同时也可作为两系杂交稻的重要亲本,但其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与食味品质较差。采用水稻蜡质基因内的一个分子标记(称为PCR-AccⅠ)进行辅助选择育种,经回交转育向特青品种导入来自中等直链淀... 特青是我国育成的一个超高产籼稻常规品种,同时也可作为两系杂交稻的重要亲本,但其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与食味品质较差。采用水稻蜡质基因内的一个分子标记(称为PCR-AccⅠ)进行辅助选择育种,经回交转育向特青品种导入来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优质籼稻的Wx基因,选育了仍保持原有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3个优质品系特青TT-1、特青TT-2和特青TT-3。改良品系胚乳中Wx基因表达量较改良前明显下降,直链淀粉合成大幅减少,由改良前的28.5%成功下调至15%左右的中等偏低水平。用改良品系与培矮64S所配两系杂交组合仍能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及其他优异农艺性状,而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明显改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后对亲本及杂种稻米中胶稠度等其他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也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直链淀粉含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蒸煮与食味品质 两系杂交稻
下载PDF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白叶枯病光敏核不育系3418S 被引量:39
10
作者 罗彦长 王守海 +3 位作者 李成荃 王德正 吴爽 杜士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2-407,共6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因其对目标基因的快速准确选择为回交育种提供有效工具。本研究以回交转育为基础 ,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 X a2 1,在保持光敏核不育系 3418S原有优良性状和稳定育性的基础上 ,增强其抗白叶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因其对目标基因的快速准确选择为回交育种提供有效工具。本研究以回交转育为基础 ,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 X a2 1,在保持光敏核不育系 3418S原有优良性状和稳定育性的基础上 ,增强其抗白叶枯病的能力。育成抗白叶枯病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 3418S。其抗性达到了 IRBB2 1的抗性水平 ,且保持了 3418S的优良经济性状和明显的光敏核不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培育 抗稻白叶枯病 光敏核不育系3418S 水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程式华 庄杰云 +5 位作者 曹立勇 陈深广 彭应财 樊叶杨 占小登 郑康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7-383,共7页
结合作者开展的研究工作 ,特别是近年来在水稻籼粳特异性DNA标记筛选与应用、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抗病育种等研究上取得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超级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取得的重要成果。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分子育种 DNA标记 数量性状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抗病育种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高抗白叶枯病恢复系 被引量:41
12
作者 邓其明 王世全 +2 位作者 郑爱萍 张红宇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通过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已将来自IRBB24的2个抗白叶枯病基用,Xa21和Xa4,聚合到感病的杂交稻恢复系绵恢725中。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目标基因和亲本遗传背景差异分析快速获得了4个高机白叶枯病的恢复系姊妹系R207-1、R... 通过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已将来自IRBB24的2个抗白叶枯病基用,Xa21和Xa4,聚合到感病的杂交稻恢复系绵恢725中。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目标基因和亲本遗传背景差异分析快速获得了4个高机白叶枯病的恢复系姊妹系R207-1、R2072、R207—3和R207~4。采用与目标抗性基凼相应的菲律宾菌系P1、P6和7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CⅠ~CⅦ)对4个姊妹系及其杂交组合进行田间接种。结果表明,这些姊妹系及所配制的杂交组合抗病性强、抗谱广,其中杂交组合G46A/R207—2具有良好的产量潜力,将R2072定名为蜀恢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抗性 基因聚合 杂交水稻 恢复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培育杂交稻抗白叶枯病恢复系 被引量:43
13
作者 李进波 王春连 +5 位作者 夏明元 赵开军 戚华雄 万丙良 查中萍 卢兴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23-1429,共7页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抗谱广、抗性强,被定位在第11染色体上。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CBB23为抗源,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复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抗谱广、抗性强,被定位在第11染色体上。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CBB23为抗源,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复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苗期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获得160份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株系。使用鉴别菌系P6,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法,在苗期和孕穗期对21份重点株系进行了抗性鉴定,所有株系在苗期和孕穗期都表现抗病。同时对3个不育系与其中5个株系配制的15个杂交组合进行了抗性鉴定,所有组合在苗期表现抗或中抗,在孕穗期表现抗。对其中6个杂交组合进行了品比试验,2个组合产量略低于对照两优培九,其余4个组合的产量均高于两优培九,用于测配的3个株系C6201、C6271和C6351有望作为杂交稻恢复系在生产中应用。研究表明在育种进程中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白叶枯病
下载PDF
利用Fhb1基因功能标记选择提高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 被引量:44
14
作者 张宏军 宿振起 +10 位作者 柏贵华 张旭 马鸿翔 李腾 邓云 买春艳 于立强 刘宏伟 杨丽 李洪杰 周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511,共7页
赤霉病已上升为黄淮冬麦区的主要病害,提高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成为该麦区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宁麦9号、生选6号、建阳798、建阳84、苏麦3号和宁麦13均携带Fhb1基因,对赤霉病表现中抗水平以上。本研究以这6个品种(系)为供体,分别与... 赤霉病已上升为黄淮冬麦区的主要病害,提高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成为该麦区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宁麦9号、生选6号、建阳798、建阳84、苏麦3号和宁麦13均携带Fhb1基因,对赤霉病表现中抗水平以上。本研究以这6个品种(系)为供体,分别与高感赤霉病的周麦16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杂交和回交,构建6个回交群体。利用Fhb1基因的KASP标记在回交后代中进行基因型分析,分别选择携带和不携带Fhb1基因的可育株,对后代株系进行单花滴注接种鉴定和田间病圃自然鉴定。回交后代携带Fhb1家系整体抗性达到中感,比不携带Fhb1家系的平均病小穗数低4.2(P<0.01),平均病情指数低4.0,比轮回亲本周麦16的平均病小穗数和病情指数分别低8.1(P<0.01)和28.4(P<0.01)。不同供体品种(系)回交后代在赤霉病抗性上表现出明显差异,以生选6号为供体的回交后代家系抗性表现最好。本研究表明,利用Fhb1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抗性 Fhb1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降低籼稻057的直链淀粉含量 被引量:30
15
作者 张士陆 倪大虎 +4 位作者 易成新 李莉 汪秀峰 王宗阳 杨剑波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7-470,共4页
以4种低直链淀粉含量(AC)的籼稻品种(R367、91499、盐恢559、恢527)作优质基因的供体,以产量配合力较强的三系籼稻恢复系057为受体轮回亲本,对高AC值的057进行回交改良.在回交改良中利用分子标记对控制AC值的基因型进行选择,并对分子标... 以4种低直链淀粉含量(AC)的籼稻品种(R367、91499、盐恢559、恢527)作优质基因的供体,以产量配合力较强的三系籼稻恢复系057为受体轮回亲本,对高AC值的057进行回交改良.在回交改良中利用分子标记对控制AC值的基因型进行选择,并对分子标记鉴定的Wx基因3种表达类型(GG、TT、GT)植株稻米的AC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GG型植株的稻米AC值高于20%;GT型的变化较大,为17.71%~28.48%;TT型的小于18%.经最小显著差数法(LSR)检验,3种基因型间AC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这种分子标记对稻米AC值的辅助选择是可靠有效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效降低了057的A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籼稻 直链淀粉含量 育种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稻白叶枯病基因在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上的应用 被引量:30
16
作者 罗彦长 王守海 +3 位作者 李成荃 吴爽 王德正 杜士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以IRBB21为Xa21 基因供体,广亲和恢复系4183为受体,进行1次杂交并回交3次,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 ,在保持广亲和恢复系4183优良经济性状的基础上,增强其抗白叶枯病的能力,育成抗白叶枯病的广亲和恢复系抗41... 以IRBB21为Xa21 基因供体,广亲和恢复系4183为受体,进行1次杂交并回交3次,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 ,在保持广亲和恢复系4183优良经济性状的基础上,增强其抗白叶枯病的能力,育成抗白叶枯病的广亲和恢复系抗4183,其抗性达到了IRBB21的抗性水平,且保持了 4183 的广亲和性、恢复性及优良的经济性状。并就杂交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改良及育种对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抗病育种 广亲和恢复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蜀恢527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被引量:29
17
作者 黄廷友 李仕贵 +1 位作者 王玉平 黎汉云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以含抗性基因Xa2 1和Xa4的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IRBB6 0为供体亲本 ,以不抗白叶枯病强恢复系蜀恢5 2 7为轮回受体亲本 ,连续回交 3代 ,自交 1代 ,在分离世代用分别与Xa2 1和Xa4紧密连锁的标记pTA2 48和MP12对目标基因Xa2 1和Xa4进行辅... 以含抗性基因Xa2 1和Xa4的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IRBB6 0为供体亲本 ,以不抗白叶枯病强恢复系蜀恢5 2 7为轮回受体亲本 ,连续回交 3代 ,自交 1代 ,在分离世代用分别与Xa2 1和Xa4紧密连锁的标记pTA2 48和MP12对目标基因Xa2 1和Xa4进行辅助选择 ,直至BC3F2 。在BC3F2 中选出株型、粒型、播抽期等农艺性状与蜀恢 5 2 7相似且pTA2 48和MP12的扩增带型纯合的 10个单株 ,用 10 0个RAPD和 12 0对SSR引物进行背景选择 ,决选出 5个单株 ,作为改良的蜀恢 5 2 7。抗性分析表明 ,这些改良的蜀恢 5 2 7株系对我国菌系CⅠ CⅦ和来自菲律宾的P1 和P6 均表现抗性 ,说明抗性基因已成功导入蜀恢 5 2 7中并表达。同时对pTA2 48和MP12在亲本间的多态性和选择的准确性也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这两个标记在亲本间的多态性明显 ,共显性 ;选择的准确率分别在 97%和 83%以上 ,可以用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白叶枯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性鉴定 水稻 白叶枯病 选育
下载PDF
野生稻高产QTL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杨益善 邓启云 +3 位作者 陈立云 邓化冰 庄文 熊跃东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共5页
1995年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在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两个主效高产QTLyld1.1和yld2.1。随后将野生稻高产QTL导入优良晚稻恢复系测64-7及中稻恢复系9311和明恢63中,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田间选... 1995年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在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两个主效高产QTLyld1.1和yld2.1。随后将野生稻高产QTL导入优良晚稻恢复系测64-7及中稻恢复系9311和明恢63中,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田间选择相结合,育成了Q611等携带野生稻高产QTLyld1.1和yld2.1的新恢复系。经测交鉴定,Q611所配组合表现出强大的产量优势,说明野生稻高产QTL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和重要的育种价值,同时也表明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对数量性状进行遗传改良同样具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野生稻高产QTL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育种效果 超高产育种
下载PDF
我国生物技术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6
19
作者 康乐 王海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3,共8页
生物育种是现代农业史上应用推广最迅速的技术,并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然而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品种选育仍停留在以表型选择为主的传统育种模式。这种经验育种不仅周期长而且品种改良进度缓慢,难以满足我... 生物育种是现代农业史上应用推广最迅速的技术,并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然而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品种选育仍停留在以表型选择为主的传统育种模式。这种经验育种不仅周期长而且品种改良进度缓慢,难以满足我国强劲的经济发展需求。而生物育种技术突破了传统育种技术的种种局限,使农作物育种变得更精确、更高效、更可控且可预见,可促进实现中国主要作物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的战略性转变,有利于加速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广适的作物新品种。着重介绍了转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设计和智能不育这四种生物技术在水稻和玉米两大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为我国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生物技术工作者、育种家和种业企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育种 转基因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分子设计育种 智能不育杂交制种技术
原文传递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温敏核不育系GD-8S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31
20
作者 金素娟 柳武革 +7 位作者 朱小源 王丰 李金华 刘振荣 廖亦龙 朱满山 黄慧君 刘宜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9-604,共6页
以含有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的籼稻材料BL122为供体,优质感病温敏核不育系GD-8S为受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Pi-1基因导入GD-8S中。综合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育性镜检、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以及遗传背景... 以含有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的籼稻材料BL122为供体,优质感病温敏核不育系GD-8S为受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Pi-1基因导入GD-8S中。综合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育性镜检、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以及遗传背景的回复率,筛选获得5个改良株系RGD8S-1、RGD8S-2、RGD8S-3、RGD8S-4和RGD8S-5。采用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33个菌株进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为75.76%~100.00%,而对照仅为9.09%。农艺性状分析表明,除剑叶长和每株穗数外,其余性状改良株系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这些改良株系可用于进一步测配选育高抗稻瘟病杂交稻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 温敏核不育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