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材料的分子模拟模型(Ⅰ):单分子链的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曾凡林 孙毅 周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5-99,共5页
为了解决有机物分子模拟中的模型问题,提出一种有机材料单分子链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可以分成两部分:"随机行走"法和"定向行走"法.采用"随机行走"法构建具有开环结构的有机单分子链模型;采用"定... 为了解决有机物分子模拟中的模型问题,提出一种有机材料单分子链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可以分成两部分:"随机行走"法和"定向行走"法.采用"随机行走"法构建具有开环结构的有机单分子链模型;采用"定向行走"法构建具有闭环结构的有机单分子或官能团模型;且采用"随机行走"法和"定向行走"法结合来构建具有这两种结构的有机单分子链模型;采用分子模拟方法来得到合理的分子构型.通过典型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简单方便并且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分子模拟 分子模型 “随机行走” “定向行走”
下载PDF
机械划割至体外培养神经元创伤性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卫东 刘晓斌 +1 位作者 张越林 费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探讨在细胞水平建立可靠、简便易行的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及神经系统损伤的分子病理学。方法:将大鼠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d,通过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培养的神经元。以微量移液器塑料枪头划割细胞,造成神经元机械性损... 目的:探讨在细胞水平建立可靠、简便易行的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及神经系统损伤的分子病理学。方法:将大鼠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d,通过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培养的神经元。以微量移液器塑料枪头划割细胞,造成神经元机械性损伤。研究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细胞存活率和培养液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阐明神经元机械性损伤的效果。结果:神经元体外培养7d,光镜及电镜检测符合神经元特点。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阳性率达90%;机械性划割后可见神经元立即坏死和伤后6h的细胞凋亡,以及伤后72h神经元损伤修复现象。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细胞存活率下降,伤后30min起,各损伤组较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伤后1~24h,中﹑重型损伤组细胞存活率较轻型损伤组明显下降(P<0.05)。伤后30min起,各损伤组较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升高;伤后12~24h重型损伤组乳酸脱氢酶活性高于轻型损伤组(P<0.05)。结论:胎鼠脑皮层体外原代培养生成的神经元纯化率较高;划割损伤对神经元有确切的致伤作用,依据划割范围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损伤 神经元/病理生理学 神经元/超微结构 模型 分子 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anti-oxidation of tocopherol with molecular orbit theory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珊林 潘家祜 +4 位作者 施冬云 陈凯先 王沁泌 陈士明 严小敏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513-518,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分子结构的生育酚和一些酚类化合物所具抗氧化作用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不同分子的电子结构与抗氧化活性关系.结果:生育酚的抗氧化活性与易释放活泼氢有关,活性大小与O... 目的:探索不同分子结构的生育酚和一些酚类化合物所具抗氧化作用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不同分子的电子结构与抗氧化活性关系.结果:生育酚的抗氧化活性与易释放活泼氢有关,活性大小与OH间电子集居数、前线轨道能级及反应终态能量下降值有关,各种生育酚模型分子的羟基OH间电子集居数排列顺序α<γ≤β<δ,与文献报道抗氧化活性的结论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抗氧化剂 自由基 分子模型 结构-活性
原文传递
聚合物流动分子水平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方建农 范毓润 +1 位作者 范西俊 戴志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4-269,共6页
提出一种新的聚合物流动分子水平的模拟方法,即将流线有限元与分子模型的Brown动力学模拟相结合,求解聚合物复杂流动问题。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成功地对平行平板间的绕圆柱流进行了模拟。研究的流体介质为Oldroyd-B流体,该流体对应虎... 提出一种新的聚合物流动分子水平的模拟方法,即将流线有限元与分子模型的Brown动力学模拟相结合,求解聚合物复杂流动问题。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成功地对平行平板间的绕圆柱流进行了模拟。研究的流体介质为Oldroyd-B流体,该流体对应虎克哑铃分子模型的牛顿溶剂稀溶液。通过和采用本构方程的计算结果对比,对这一新方法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型 动力学 高聚物溶液 流体力学 数字模拟
下载PDF
mPD-1/mPD-L1体外分子结合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覃晓琳 刘朝奇 +1 位作者 杨凡 郑兰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建立小鼠PD-1/PD-L1(mPD-1/mPD-L1)体外分子结合模型,为研究PD-1/PD-L1生物学活性及建立高通量药物筛选分子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重组质粒在原核细胞表达mPD-1和mPD-L1蛋白,利用亲和层析及切胶方法纯化相应蛋白;应用ELISA和GSTPull-d... 目的建立小鼠PD-1/PD-L1(mPD-1/mPD-L1)体外分子结合模型,为研究PD-1/PD-L1生物学活性及建立高通量药物筛选分子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重组质粒在原核细胞表达mPD-1和mPD-L1蛋白,利用亲和层析及切胶方法纯化相应蛋白;应用ELISA和GSTPull-down方法验证mPD-1与其配体mPD-L1蛋白的结合活性;以Alamar blue法检测纯化mPD-1和mPD-L1蛋白混合物对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SDS-PAGE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与预期基本一致,经过亲和层析和切胶、复性等方式获得了纯化的mPD-1和mPD-L1蛋白。ELISA和GSTpull-down结果表明,mPD-1和mPD-L1蛋白具有体外结合的活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进一步说明两蛋白的结合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单独蛋白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P<0.05)。结论利用原核细胞高效表达并纯化的mPD-1、mPD-L1蛋白成功建立体外mPD-1/mPD-L1分子结合模型,为高通量药物初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D-1 mPD-L1 分子模型 淋巴细胞增殖
下载PDF
Molecular modeling of μ opioid receptor and receptor-ligand interaction 被引量:1
6
作者 戎锁宝 朱友成 +5 位作者 蒋华良 赵善荣 王沁泌 池志强 陈凯先 嵇汝运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构建μ阿片受体(μOR)的三维结构模型并研究它与芬太尼衍生物的相互作用.方法:以细菌视紫红质为模板,模拟μOR的三维结构;然后,将芬太尼衍生物对接到μOR的七个α螺旋束之内,并计算结合能.结果:(1)得到受体-... 目的:构建μ阿片受体(μOR)的三维结构模型并研究它与芬太尼衍生物的相互作用.方法:以细菌视紫红质为模板,模拟μOR的三维结构;然后,将芬太尼衍生物对接到μOR的七个α螺旋束之内,并计算结合能.结果:(1)得到受体-配基作用模型.(2)模型中,基本结合位点可能是Asp147和His297.Asp147与配基的正电性铵基形成强的静电和氢键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在His297和配基的羰基O原子之间较弱.受体、配基间还存在某些π-π相互作用.(3)受体配基结合能与芬太尼衍生物的镇痛活性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模型有助于理解受体配基的相互作用和设计新的阿片μ选择性配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阿片受体 分子模型 配基 结合位点 芬太尼
原文传递
μ阿片受体及其与羟甲芬太尼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英文)
7
作者 唐赟 陈凯先 +3 位作者 蒋华良 王智贤 嵇汝运 池志强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建立μ阿片受体的结构模型,并结合模型研究羟甲芬太尼对该受体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细菌视紫红质的三维结构为模板,在计算机上建立μ阿片受体模型,然后将羟甲芬太尼对接到假想的受体结合部位。结果:得到了良好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模... 目的:建立μ阿片受体的结构模型,并结合模型研究羟甲芬太尼对该受体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细菌视紫红质的三维结构为模板,在计算机上建立μ阿片受体模型,然后将羟甲芬太尼对接到假想的受体结合部位。结果:得到了良好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模型,发现残基Asp147与His319为可能的结合位点。配体质子化N原子与Asp147形成强的静电和氢键相互作用,羰基O原子与His319形成弱的静电和氢键相互作用,两个苯环分别与周围的芳香残基形成π-π相互作用。结论:该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模型有助于合理设计新型镇痛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型 Μ阿片受体 羟甲芬太尼 镇痛药
原文传递
δ阿片受体与异硫氰基3-甲基芬太尼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英文)
8
作者 戎锁宝 蒋华良 +3 位作者 池志强 陈凯先 朱友成 嵇汝运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19-224,共6页
目的:构建δ阿片受体(δOR)结构模型并研究它与异硫氰基3-甲基芬太尼(SuperFIT)的相互作用.方法:以细菌视紫红质为模板,模拟δOR的结构,并将SuperFIT对接于其内.结果:得到δOR-(3R,4S)-SuperFIT作用模型;其中,重要结合位点可能是Asp128,... 目的:构建δ阿片受体(δOR)结构模型并研究它与异硫氰基3-甲基芬太尼(SuperFIT)的相互作用.方法:以细菌视紫红质为模板,模拟δOR的结构,并将SuperFIT对接于其内.结果:得到δOR-(3R,4S)-SuperFIT作用模型;其中,重要结合位点可能是Asp128,Ser106,Phe104,Tyr308及Pro315.Asp128与配基哌啶环上质子化氮原子形成强的静电和氢键相互作用;Ser106与配基异硫氰基N原子形成静电作用;Phe104,Tyr308及Pro315与异硫氰基S原子形成疏水作用.结论:Phe104,Tyr308,Pro315及Ser106对配基的δ选择性极重要,这将有利于设计新的δ选择性配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 分子模型 配基 芬太尼
原文传递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研究青蒿素醚类和酯类衍生物的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英文)
9
作者 蒋华良 陈凯先 +3 位作者 王红武 唐赟 陈建忠 嵇汝运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481-487,共7页
运用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分析方法—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研究了青蒿素醚类和酯类衍生物的理化性质与抗疟活性的关系。选用的四种分子重叠模型,其计算结果均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其中模型B得到的分子立体场分布与Avery等的实验结... 运用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分析方法—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研究了青蒿素醚类和酯类衍生物的理化性质与抗疟活性的关系。选用的四种分子重叠模型,其计算结果均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其中模型B得到的分子立体场分布与Avery等的实验结果一致;模型A、B和C的静电场分布计算结果与我们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一致;模型D的预测结果表明,—C_6-O_2-O_1-C_(10)-O_3-C_7-O_4-C_(12)-O_5-和C_(16)是抗疟活性的重要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抗疟药 分子模型 COMFA
原文传递
Molecular modeling of 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 pore
10
作者 赵善荣 陈凯先 +3 位作者 王蔚 顾健德 胡增建 嵇汝运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23-330,共8页
目的:建立和验证电压门控型钾通道的结构模型.方法:(1)从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中提取结构约束条件;(2)建立满足这些约束条件的初始结构模型,并进一步用限制性分子力学优化;(3)根据模型能否成功地解释通道功能分子机制和许... 目的:建立和验证电压门控型钾通道的结构模型.方法:(1)从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中提取结构约束条件;(2)建立满足这些约束条件的初始结构模型,并进一步用限制性分子力学优化;(3)根据模型能否成功地解释通道功能分子机制和许多实验事实来判断其合理性.结果:(1)建立了一个孔区模型,其中信号序列残基(对应Shaker439-446)以非周期性构象嵌入膜中并形成孔区比较窄的部分,而孔区域的其它残基构成孔区外口;(2)通道离子选择性在445,447位置处分别通过阳离子π轨道作用机理和氧笼机理来实现;(3)CTX和AgTx2与孔区的不同结合方式导致了它们通道亲和力的差异;(4)孔区内侧静电势主要为负.结论:构建的模型与从实验结果导出的限制信息是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型 钾通道 蛋白质构象 离子运输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physostigmine analogs
11
作者 胡增建 蒋华良 +2 位作者 陈建忠 陈凯先 嵇汝运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22-326,共5页
AnalysisofelectronicstructuresofphysostigmineanalogsHUZengJian,JIANGHuaLiang,CHENJianZhong,CHENKaiXian1,... AnalysisofelectronicstructuresofphysostigmineanalogsHUZengJian,JIANGHuaLiang,CHENJianZhong,CHENKaiXian1,JIRuYun(Shangh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抑制 毒扁豆碱 电子结构 分子模型
原文传递
Molecular modeling on kappa opioid receptor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nonpeptide kappa opioid agonists
12
作者 刘东祥 蒋华良 +4 位作者 沈敬山 朱维良 赵磊 陈凯先 嵇汝运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研究κ阿片受体及其与非肽类激动剂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细菌视紫红质为模板,模建κ阿片受体七个跨膜区的三维结构;将五个高活性非肽类激动剂对接到螺旋区内,研究作用机制.结果:(1)四氢吡咯环氮原子与Asp138羧基成... 目的:研究κ阿片受体及其与非肽类激动剂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细菌视紫红质为模板,模建κ阿片受体七个跨膜区的三维结构;将五个高活性非肽类激动剂对接到螺旋区内,研究作用机制.结果:(1)四氢吡咯环氮原子与Asp138羧基成氢键;(2)乙酰胺羰基氧与受体Ser187间存在氢键作用;(3)与乙酰胺相连的疏水基团处于由Val239、Val236、Phe235、Val232、Leu186和Trp183构成的疏水区域内;(4)激动剂的四氢吡咯环为Ile290、Asp138、Ile194、Ile135和Cys131残基包围.结论:模型将有助于设计新型高效安全的κ阿片受体激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型 药效基因 Κ阿片受体 镇痛药 配位体
原文传递
四氢原小檗碱类与多巴胺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英文)
13
作者 唐赟 陈凯先 +2 位作者 蒋华良 金国章 嵇汝运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建立多巴胺受体三维结构模型,结合受体模型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四氢原小檗碱类(THPB)对多巴胺受体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细菌视紫红质的三维结构为模板,在计算机上建立多巴胺D_1和D_2受体的三维结构模型,选择左旋千金藤立定作为THPB的... 目的:建立多巴胺受体三维结构模型,结合受体模型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四氢原小檗碱类(THPB)对多巴胺受体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细菌视紫红质的三维结构为模板,在计算机上建立多巴胺D_1和D_2受体的三维结构模型,选择左旋千金藤立定作为THPB的先导化合物,将它分别对接到D_1和D_2受体的结合位点。结果:得到了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模型,提出了THPB对多巴胺受体可能的作用机制,即配体上质子化N原子与受体第三个跨膜结构的Asp残基形成静电和氢键作用,配体D环上两个取代基与受体第五个跨膜结构的两个Ser残基分别形成氢键作用,配体上芳香环与围绕配体的芳香残基形成π—π相互作用。结论:该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模型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将有助于设计作用更强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原小檗碱 多巴胺受体 受体模型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肝癌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琳 楚慧款 杨玲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781-784,788,共5页
目的:肝细胞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和保守治疗,疗效均不理想。近期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胆汁酸代谢、模式识别受体、短链脂肪酸和胆碱代谢及内源性酒... 目的:肝细胞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和保守治疗,疗效均不理想。近期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胆汁酸代谢、模式识别受体、短链脂肪酸和胆碱代谢及内源性酒精产生等途径而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在肝癌早期即有明显特异性,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而益生菌、抗生素、粪便微生物抑制等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对肝癌的辅助治疗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将综述肠道菌群对肝癌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并讨论靶向生物治疗在肝癌辅助治疗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肠道菌群 胆汁酸 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 短链脂肪酸 胆碱 益生菌 粪便微生物抑制
下载PDF
Similarity-Based 3-D Atmospheric Nucleation Data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15
作者 Kai Zhu Yanrui Liu +2 位作者 Aseda Gyeke Aboagye Huaguang Song Jinzhu Gao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137-144,共8页
Atmospheric nucleation is a process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which serve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any atmospheric and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To simulate atmospheric nucleation activities, certain molecular models wit... Atmospheric nucleation is a process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which serve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any atmospheric and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To simulate atmospheric nucleation activities, certain molecular models with three-dimensional (3-D) structures are generated. Analyzing these 3-D molecular models can help promote understanding of nucleation processes. Unfortunately,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tmospheric nucleation processes is greatly restricted due to lack of efficient visual data exploration tool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data visualization solution to visualize and classify 3-D molecular crystals. We developed a novel algorithm for calculating similarity between the 3-D molecular crystals, and further improved the overall system performance with GPU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accel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nucleation similarity calculation GPU 3-D molecular models
原文传递
Molecular modeling of the octacoordinated tetracarbonato-Nd(III), [Nd(CO_3)_4]^(5-), complex and its nonacoordinated fluoro- and aquo-adducts
16
作者 S. P. Sinha Alfredo M. Simas Gustavo L. C. Moura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47-853,共7页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tructures of the octacoordinated [Nd(CO3)4]5-and the nonacoordinated [Nd(CO3)4.OH2]5-complexes, using the SPARKLE parameters of the lanthanides within MOPAC, revealed that they posses...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tructures of the octacoordinated [Nd(CO3)4]5-and the nonacoordinated [Nd(CO3)4.OH2]5-complexes, using the SPARKLE parameters of the lanthanides within MOPAC, revealed that they possessed dodecahedral and square antiprismatic structures respectively with an average Nd-O distance of 0.249 nm. These structures and the Nd-O distances agreed well with those experimentally found in the crystal structures. Replacing the water molecule with a fluoride ion or a mondentatecarbonato ligand resulted in a nonacoordinated distorted square antiprismatic structures where the trans-carbonato groups were twisted. The corresponding decacoordinated structures with two fluoride ions or a bidentatecarbonato group, [Nd(CO3)4·F2]7-and [Nd(CO3)5]7-, were also investigated. In both cases considerable twisting of the transcarbonato groups was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THANIDES theoretical molecular models octacoordination carbonato complexes ADDUCTS MOPAC SPARKLE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3dsMAX5制作有机分子模型的研究
17
作者 吕晶 张冬暖 +1 位作者 刘卉闵 朱亚涛 《现代电子技术》 2004年第16期5-6,9,共3页
简要介绍了利用 3 ds MA X5制作立体有机分子模型的一般步骤。
关键词 3ds MAX 5 有机分子模型 课件 研究
下载PDF
陕西凤县高煤级煤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17
18
作者 马汝嘉 张帅 +3 位作者 侯丹丹 刘琬玥 袁亮 刘钦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7-1835,共9页
分子模拟可从分子尺度探究高煤级煤石墨化过程中微晶结构的演化,对煤系石墨的成矿机理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高煤级煤的分子结构模型是对其进行分子模拟的基础。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傅里叶变换红外... 分子模拟可从分子尺度探究高煤级煤石墨化过程中微晶结构的演化,对煤系石墨的成矿机理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高煤级煤的分子结构模型是对其进行分子模拟的基础。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陕西凤县地区赋存于石炭系草凉驿组含煤地层中的高煤级无烟煤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凤县无烟煤的芳香结构以萘、蒽和菲为主;脂肪碳以亚甲基、次甲基、脂肪侧链和环烷烃的形式存在,其中脂肪侧链以短链为主;含氧官能团以酚羟基和醚氧基为主,还含有少量的羰基;吡咯型氮是氮元素的主要赋存形态;硫元素的主要赋存形式是硫醇硫酚。依此构建了其大分子平均结构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退火动力学模拟。经退火动力学模拟后,模型的总能量明显降低,模型中的芳香片层趋于规整的平行排列。在最终模型的能量构成中,非键结势能大于键结势能,是保持煤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范德华能在非键结势能中占主导地位,归因于高煤级煤中芳环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该作用是保持高煤级煤结构稳定的主要能量来源。本研究对凤县高煤级煤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为从分子尺度研究高煤级煤石墨化的微晶结构演化提供了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煤级煤 分子结构 分子模型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国产重油组成的表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龚剑洪 陆善祥 +1 位作者 崔建 贺彩霞 《石油炼制与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48-53,共6页
将化学分析和核磁共振波谱结合 ,通过模型混合物试验 ,建立了较完整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的谱带归属指定以及系统的结构基团分析方法 ,并分别估计出齐鲁蜡油、大庆蜡油和大庆常压渣油 13种结构基团的摩尔质量 ,以及相应的结构参数。采用... 将化学分析和核磁共振波谱结合 ,通过模型混合物试验 ,建立了较完整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的谱带归属指定以及系统的结构基团分析方法 ,并分别估计出齐鲁蜡油、大庆蜡油和大庆常压渣油 13种结构基团的摩尔质量 ,以及相应的结构参数。采用MonteCarlo算法 ,并考虑国产重油中有正构烷烃的存在 ,建立了重油分子构造规则和计算程序 ,进一步完善了等效分子系综法。验证结果表明 ,除个别结构基团的摩尔质量误差较大外 ,构建分子系综中沸点、统计结构基团的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环和侧链分布均与实测值相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基团分析 分子模型 重油 表征 国产重油
下载PDF
Interaction of APT with BSA or HSA 被引量:9
20
作者 CUI Fengling CUI Yanrui +3 位作者 LUO Hongxia YAO Xiaojun FAN Jing LU Y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18期2201-2207,共7页
In this work, N-n-amyl-N’-(sodium p- aminobenzenesulfonate) thiourea (APT) containing saturated fatty hydrocarbon group was synthesized. Fluorescence quenching methods in combination with UV absorption spectra and mo... In this work, N-n-amyl-N’-(sodium p- aminobenzenesulfonate) thiourea (APT) containing saturated fatty hydrocarbon group was synthesized. Fluorescence quenching methods in combination with UV absorption spectra and molecule modeling method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PT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or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The binding constants of APT with BSA or HSA were determ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results. The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APT and BSA or HSA were reported and the binding sites were obtained. The binding mode was suggested to be mainly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molecular modeling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T BSA 脂肪族烃 牛血清蛋白 HSA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分子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