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害产生机理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明泉 张虎元 +2 位作者 曾正中 李最雄 王旭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6-101,共6页
通过对莫高窟壁画地仗层和洞窟围岩中盐分的分析与对比,揭示了壁画酥碱病害的成因及形成机理,研究认为,在水分运移的同时,围岩及地仗层中的易溶盐发生水化、离子交换和重结晶作用,引起盐分向地仗层迁移和积累,盐分的积累导致地仗... 通过对莫高窟壁画地仗层和洞窟围岩中盐分的分析与对比,揭示了壁画酥碱病害的成因及形成机理,研究认为,在水分运移的同时,围岩及地仗层中的易溶盐发生水化、离子交换和重结晶作用,引起盐分向地仗层迁移和积累,盐分的积累导致地仗土颗粒间距增大,粒间连结力降低,从而使壁画发生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 酥碱 易溶盐 调窟病害 地球化学 莫高窟
下载PDF
文化科技融合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以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为例 被引量:41
2
作者 陈振旺 樊锦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7,共8页
文化与科技历来如影随形,彼此潜移默化地相互渗透。文章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结合文化科技融合的时代背景,阐述文化科技融合在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价值,以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保护和展示为例,探讨文化科技融合的具体运用,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 文化与科技历来如影随形,彼此潜移默化地相互渗透。文章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结合文化科技融合的时代背景,阐述文化科技融合在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价值,以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保护和展示为例,探讨文化科技融合的具体运用,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提出文化科技融合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科技融合 遗产保护 莫高窟 数字化 路径
下载PDF
敦煌经变画 被引量:40
3
作者 施萍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125-129,共13页
本文分析了敦煌经变画的意义和内涵,并以敦煌壁画经变画的代表作为例,通过对照佛经及相关文献,指出各类经变画的特征与辨识的依据,着重分析了内容较丰富的经变的画面特征。
关键词 敦煌 莫高窟 经变 佛教 禅宗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洞窟围岩的工程特性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旭东 张明泉 +3 位作者 张虎元 曾正中 姚增 周仲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6-761,共6页
通过现场调查将莫高窟洞窟地层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岩组 ,并对这四个岩组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测试 ;同时还对洞窟围岩的结构面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弹性波测试 ,结果表明
关键词 莫高窟 洞窟围岩 工程特性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崖体中水分分布初步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杨善龙 王旭东 +2 位作者 郭青林 赵林毅 蔺青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97,共4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受到水盐运移影响而产生酥碱、空鼓等病害。为探究这些病害根源,本文首次在莫高窟开挖探井并取样,采用烘干法测试莫高窟崖顶以下20m内地层的含水量。测试结果表明:莫高窟崖体砂砾中平均含水量为1.6%,砂砾中水分分布较均... 敦煌莫高窟壁画受到水盐运移影响而产生酥碱、空鼓等病害。为探究这些病害根源,本文首次在莫高窟开挖探井并取样,采用烘干法测试莫高窟崖顶以下20m内地层的含水量。测试结果表明:莫高窟崖体砂砾中平均含水量为1.6%,砂砾中水分分布较均匀。崖体中局部夹有粉质粘土和粉细砂透镜体,粉质粘土层含水量高达24%,粉细砂中含水量为3.6%。崖体砂砾中水分分布的首次确定将为研究壁画病害和莫高窟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崖体 砂砾岩 含水量 水分分布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顶尼龙网栅栏防护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汪万福 王涛 +4 位作者 樊锦诗 张伟民 屈建军 AGNEWN 林博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0-648,共9页
野外监测和风洞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度为20%~25%的尼龙网栅栏,其保护范围达23.5H^29.5H,栅栏前后的积沙范围主要集中在2H(栏前)~3H(栏后)。砂砾质戈壁区尼龙网栅栏直接阻止了偏西风向洞窟搬运沙量的80%以上,但其侧导能力微弱,外围栅... 野外监测和风洞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度为20%~25%的尼龙网栅栏,其保护范围达23.5H^29.5H,栅栏前后的积沙范围主要集中在2H(栏前)~3H(栏后)。砂砾质戈壁区尼龙网栅栏直接阻止了偏西风向洞窟搬运沙量的80%以上,但其侧导能力微弱,外围栅栏对来自主风向的外侧积沙的侧导率平均达到35%;对其内侧的侧导作用,在偏东风时为57.51%,偏西风时平均为15.89%,反映了防护效益的季节变化特征。在网后1H处,20cm、50cm、100cm和150cm高处的风速分别降到网前3H的48.6%、38.6%、40.7%和66%。在NW风作用下,网后10m、2m的输沙量分别是网前10m、2m的1/29和1/43,并受栅栏设置等因素的影响。流沙区尼龙网栅栏的防沙效益亦表现出在三组不同风向上的差异。栅栏的阻沙效益与沙源供给关系密切,沙源充足时以风积为主,相反,则出现较强的风蚀作用。3~5月间,对比分析前方沙源充足(1992年)、基本控制(2002年)和较好控制(2003年)3种情况,窟前栈道不同部位洞前积沙分别减少39.4%~83.3%、75.4%~95.2%和94.0%~98.7%。尼龙网栅栏是比其他材料更优的一种防沙材料,不仅价格便宜,施工简单,而且在沙障被埋后容易移动重设,在阻止沙丘前移和防止过境风沙流具有优势。目前在网栅周围形成的局部积沙,在综合防护体系逐渐建立,前方沙源截留的前提下,利用窟顶输沙能力的季节变化特别是偏东方的反向搬运功能,局部积沙可以得到较好的输导。同时建议维护调整现有砂砾质戈壁区尼龙网栅栏防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尼龙网栅栏 防沙效应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探讨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伟民 王涛 +3 位作者 薛娴 汪万福 郭迎胜 刘金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9-414,共6页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防沙历史的综合总结和分析 ,认为莫高窟作为我国乃至世界古代灿烂文化艺术的瑰宝 ,是甘肃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之一 ,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地之一。单纯的消极人工清沙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和旅游业...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防沙历史的综合总结和分析 ,认为莫高窟作为我国乃至世界古代灿烂文化艺术的瑰宝 ,是甘肃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之一 ,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地之一。单纯的消极人工清沙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和旅游业作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基本点的要求。那么 ,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及文物保护工作环境 ,不仅有利于整个窟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且其示范效应将带动本地区乃至整个河西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根据风沙环境特征 ,提出了莫高窟防护体系建立的主导思想是 :以防治西北、西南主害风为主 ,根据鸣沙山、砂 (砾 )质戈壁、窟顶崖面等不同地带的具体风沙运动规律 ,采取以固为主 ,固、阻、输、导相结合的防护原则 ,以切断或削弱鸣沙山沙源和固定流沙 ,并消除沙砾质戈壁面的就地起沙为目的 ,建立一个由工程、生物、化学措施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 ,从根本上消除风沙活动对莫高窟的危害。同时对莫高窟综合防护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及防护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护体系 风沙危害 敦煌莫高窟 风沙环境
下载PDF
论敦煌莫高窟的若干风沙问题 被引量:16
8
作者 屈建军 张伟民 +3 位作者 彭期龙 凌裕泉 李云鹤 江万福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18-425,共8页
本文根据莫高窟风沙活动规律和风沙危害方式对以往的防沙工程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治沙的必要性和长久性,建议在窟顶沙山前沿应采取以阻沙为先导,以窟顶戈壁输沙及崖体固沙为两翼的"六带一体"的防护体系。
关键词 莫高窟 风沙 灾害 敦煌莫高窟 戈壁输沙
下载PDF
敦煌近56a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巴金 王秀琴 《干旱气象》 2010年第3期304-308,共5页
利用1954~2009年敦煌国家基准气候站56a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敦煌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初步探讨了敦煌干旱化气候特征以及对敦煌莫高窟文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变化逐年升高,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利用1954~2009年敦煌国家基准气候站56a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敦煌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初步探讨了敦煌干旱化气候特征以及对敦煌莫高窟文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变化逐年升高,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变化相对稳定且略有增多趋势。虽然降水有所增多,但温度上升、日照增多导致蒸发增大,干旱化趋势明显。干旱气候变化有利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干旱气候 莫高窟保护
下载PDF
莫高窟窟顶戈壁防护带阻截和输导功能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涛 张伟民 +1 位作者 汪万福 屈建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多风信条件下,沙砾质戈壁与鸣沙山进行着往复式的能量交换及物质运动。部分沙物质在砾石的保护下,形成阻沙。部分沙物质在跃移沙粒的激化下形成戈壁风沙流并对洞窟产生危害。戈壁风沙流是造成沙砾质戈壁从稳定向不稳定状态演化的主要动... 多风信条件下,沙砾质戈壁与鸣沙山进行着往复式的能量交换及物质运动。部分沙物质在砾石的保护下,形成阻沙。部分沙物质在跃移沙粒的激化下形成戈壁风沙流并对洞窟产生危害。戈壁风沙流是造成沙砾质戈壁从稳定向不稳定状态演化的主要动力因素;而上风向沙源的供给状况又是决定砾石床面阻沙和导沙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戈壁防护带应首先控制来自鸣沙山的沙源,采取以阻断或减少外来沙源,通过固定和覆盖沙砾质戈壁地表以及增加下垫面粗糙度等,来造成一种既利于沙子堆积的条件,又能促进形成天然戈壁输沙场,从而为偏东风反向搬运创造一个适宜场。因此,如何因势利导,使窟顶流场与风沙地貌达到一种动力平衡,是莫高窟综合防护体系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这与以往单风向或双风向条件下所探讨的防护体系效应有着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防护带 动力平衡 阻沙 输沙 风沙地貌 莫高窟
下载PDF
敦煌飞天造型艺术赏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天一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60,66,共6页
梳理与解读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艺术造型形式,分析了敦煌飞天在中国的衍变、发展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人文艺术环境等因素。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艺术环境中,敦煌飞天形成了其不同的艺术造型风格特点,并从造型手法和审美特点两方面进... 梳理与解读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艺术造型形式,分析了敦煌飞天在中国的衍变、发展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人文艺术环境等因素。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艺术环境中,敦煌飞天形成了其不同的艺术造型风格特点,并从造型手法和审美特点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试图挖掘出敦煌画中飞天的艺术影响力和审美价值。敦煌飞天艺术从引入、吸纳古印度佛教和古希腊神话两大源头的文化滋养,到融汇中国本土的宗教人文思想进入融合时期,经过中国历代艺术家的不断努力,创造出了具有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卓越艺术珍品。敦煌飞天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无穷的智慧。敦煌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汉文化艺术的相互吸纳兼容创新的完美形象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飞天艺术 美学思想 造型设计 艺术形式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设计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汪万福 王涛 +3 位作者 张伟民 张国彬 邱飞 詹红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4-620,共7页
风沙危害是敦煌莫高窟保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建立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的防沙治沙试验工程防护效应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设计进行了讨论。根据... 风沙危害是敦煌莫高窟保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建立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的防沙治沙试验工程防护效应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设计进行了讨论。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固为主,固、阻、输、导相结合;以工程和生物措施为主,兼顾化学固沙;高新技术与常规治理技术相结合;重点治理,分阶段实施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设计原则,认为根据不同地貌特征及地表组成物质,依次建立鸣沙山前缘流动沙丘和平坦沙地阻固区、窟顶戈壁防护区、洞体崖面固结区、石窟对面流动沙丘固定区、窟区防护林带建设区及天然植被封育保护区,可使危害莫高窟的风沙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并达到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风沙危害 防沙治沙 综合防护体系
下载PDF
复杂风况条件下戈壁输沙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伟民 王涛 +3 位作者 汪万福 张国彬 邱飞 詹鸿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3-549,共7页
戈壁输沙量与输沙势的定量关系一直是风沙地貌及风沙工程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莫高窟顶戈壁输沙量的长期监测(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结果表明,窟顶戈壁输沙势为129VU,窟顶北侧的总输沙量约905kg.m-1左右。其中,偏东风输沙量达500 kg.m... 戈壁输沙量与输沙势的定量关系一直是风沙地貌及风沙工程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莫高窟顶戈壁输沙量的长期监测(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结果表明,窟顶戈壁输沙势为129VU,窟顶北侧的总输沙量约905kg.m-1左右。其中,偏东风输沙量达500 kg.m-1,偏西风输沙量达320 kg.m-1。当风速大于11 m.s-1时,戈壁风沙发生长距离的输送,偏西风可将265 kg.m-1的沙量输送到窟区,偏东风可将410 kg.m-1的沙量吹回到鸣沙山。根据本区偏东风强盛,且偏东风戈壁输沙量大于偏西风输沙量的特点,提出了以固为主,输导结合的莫高窟风沙防治的主导思路。认为在窟顶构建一个既能阻截沙物质,又能对阻截的沙物质进行输导的人工戈壁床面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量 输沙势 多风信 戈壁 莫高窟
原文传递
不同砾石盖度戈壁床面动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克存 张伟民 +2 位作者 屈建军 安志山 谭立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7-1082,共6页
利用野外车载移动式风洞,对莫高窟顶不同砾石盖度戈壁床面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实地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砾石盖度直接决定戈壁床面的粗糙元数量和分布状况,进而影响近地表风速廓线、摩阻速度、床面粗糙度和剪切力;随着风洞进口指示风速的... 利用野外车载移动式风洞,对莫高窟顶不同砾石盖度戈壁床面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实地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砾石盖度直接决定戈壁床面的粗糙元数量和分布状况,进而影响近地表风速廓线、摩阻速度、床面粗糙度和剪切力;随着风洞进口指示风速的增加,摩阻速度呈线性递增,而动力学粗糙度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相同高度,随着砾石盖度的增加,近地表风速逐渐降低,而摩阻速度、动力学粗糙度和剪切力呈线性增加;当床面盖度增加至35%时,动力学粗糙度达到0.30 cm,摩阻速度相应提高到0.93 cm/s,床面剪切力增加至1.11 N/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 砾石盖度 风速廓线 摩阻速度 莫高窟
原文传递
金字塔沙丘粒度变化及表面过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伟民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5-1621,共7页
莫高窟顶金字塔沙丘粒径集中分布在2.44~2.94圣,属细砂。标准差介于0.24~0.65之间,偏度在0.03~0.31,属于正偏级。峰度在0.78~1.72,介于宽峰态至尖峰态。沙粒粒径级配是风况、地貌与沙物质相互均衡作用的结果。金字塔沙... 莫高窟顶金字塔沙丘粒径集中分布在2.44~2.94圣,属细砂。标准差介于0.24~0.65之间,偏度在0.03~0.31,属于正偏级。峰度在0.78~1.72,介于宽峰态至尖峰态。沙粒粒径级配是风况、地貌与沙物质相互均衡作用的结果。金字塔沙丘存在着沙臂顶部沙最细或最粗两种粒度模式。金字塔沙丘沙丘主臂(WNW--ESE)属于在双向风环境作用下,类似于横向沙丘粒度变化模式,两坡下部以风蚀为主,丘顶附近以堆积过程为主,导致沙臂两坡粒径与分选性由下而上变细与变好。频率高、风速不大的局地气流,可将大量细沙物质搬运到金字塔沙丘主臂,造成丘底到丘顶的粒度变化不大。副臂(SW)受较强Nw风力作用,具有横向及纵向沙丘粒度变化模式,整个坡面处于风蚀状态,沙臂顶部风蚀最为强烈,导致从底部到顶部的粒度逐渐由细变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金字塔沙丘 主臂 副臂 粒度 表面过程
原文传递
沙质地表与砾质戈壁风沙运动对比研究——以敦煌莫高窟窟顶风沙运动为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翠华 王涛 +1 位作者 张伟民 李爱敏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6-562,共7页
通过野外观测资料分析,阐明在沙质地表下,风速相当时不同风向风沙流的结构不同,即含沙量影响风沙流结构。一般随着含沙量的增大,各层的绝对输沙量相应增加,相对输沙量在下层增加,上层减少。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本次野外观测就出现了下... 通过野外观测资料分析,阐明在沙质地表下,风速相当时不同风向风沙流的结构不同,即含沙量影响风沙流结构。一般随着含沙量的增大,各层的绝对输沙量相应增加,相对输沙量在下层增加,上层减少。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本次野外观测就出现了下层减少上层增加的情况。戈壁风沙流结构与沙质地表显著不同,其风沙流结构呈独特的"象鼻"效应,即在一定高度有一个最大输沙量,且这个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西北风作用下,自鸣沙山至窟顶输沙量逐渐减少。戈壁具有一定的阻沙效应,风速为7.7 m/s时,每100 m阻沙率达10%左右。沙山前沿固沙带对输沙量起着重要作用,有防护措施与无防护设施相比较,西北风的输沙量可减少95%左右。偏东北风在缺少沙源的情况下,主要以输送为主,偏南风实际输沙量明显小于偏西北风,输沙量由沙源地到窟区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地表 砾质戈壁 风沙运动 阻沙效应 莫高窟 敦煌
原文传递
探地雷达在莫高窟窟区树木根系探测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贺东鹏 武发思 +2 位作者 徐瑞红 刘左军 汪万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91,共6页
为研究莫高窟窟前林带内大型乔木根系的生长状况以及可能对石窟文物造成的威胁,使用SIR-3000型便携式探地雷达对莫高窟第88窟前的银白杨(Populus alba)根系进行了无损探测。通过400MHz天线扫描银白杨树干周围3.4m×8.0m的长方形区域... 为研究莫高窟窟前林带内大型乔木根系的生长状况以及可能对石窟文物造成的威胁,使用SIR-3000型便携式探地雷达对莫高窟第88窟前的银白杨(Populus alba)根系进行了无损探测。通过400MHz天线扫描银白杨树干周围3.4m×8.0m的长方形区域后,用GPR-SLICE v7.0软件处理扫描数据得到二维及三维图像。分析结果表明:探测范围内的根系分布呈现出东侧、南侧与北侧密集,西侧稀少的特征,部分直径大于50cm的根系向洞窟方向延伸。实验证明,探地雷达能够在不破坏遗产地固有形貌的前提下探测出其本体内及周围树木根系的大小、分布深度与范围,进而为研究树木根系对遗产地影响程度的等级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根系 探地雷达 无损探测 文物保护 莫高窟
原文传递
敦煌莫高窟保护工程施工振动对洞窟文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明泉 温玲丽 +2 位作者 王旭东 郭青林 石玉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762-3768,共7页
为保护敦煌莫高窟文物,消除不安全隐患,拟对崖体进行加固,对栈道进行修缮改造,同时对风沙危害进行综合防治。崖体加固中的锚孔钻进振动必然对石窟文物产生影响。为弄清施工振动的传播及其对石窟文物的影响程度,在莫高窟进行洞窟岩体动... 为保护敦煌莫高窟文物,消除不安全隐患,拟对崖体进行加固,对栈道进行修缮改造,同时对风沙危害进行综合防治。崖体加固中的锚孔钻进振动必然对石窟文物产生影响。为弄清施工振动的传播及其对石窟文物的影响程度,在莫高窟进行洞窟岩体动力学参数测试和锚孔钻进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莫高窟洞窟围岩的纵波速度为1100~1930m/s;(2)岩体共振频率为75~90Hz;(3)波速受洞窟空间分布的影响很大;(4)距锚孔钻进1,2,3m处所测的振动峰值速度大多为0.1~1.0mm/s;(5)钻头高压冲击最大振动速度达6.01mm/s。如果选取0.1mm/s的洞窟文物防护标准来衡量,锚孔钻进振动有可能对洞窟文物产生不良影响。只有采用0.8~0.9MPa低气压和≤0.4m/min的慢速钻进,并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才能减缓或消除锚孔钻进施工振动带来的不良影响,避免石窟文物遭受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石窟保护 施工振动 锚孔钻进 机械振动 石窟文物 莫高窟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洞窟内外空气中微生物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马燕天 汪万福 +4 位作者 马旭 武发思 马晓军 安黎哲 冯虎元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年第1期13-18,共6页
环境空气中微生物会引起文物的损坏,因此开展针对文物保护的空气微生物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Anderson FA-I型空气采样器在莫高窟封闭洞窟(常年不开放)中和洞窟外(检票口)采样,研究了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果表明,洞窟内... 环境空气中微生物会引起文物的损坏,因此开展针对文物保护的空气微生物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Anderson FA-I型空气采样器在莫高窟封闭洞窟(常年不开放)中和洞窟外(检票口)采样,研究了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果表明,洞窟内的细菌数量远远高于洞窟外,而洞窟内外的真菌数量相差不大。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但夏季洞窟外环境中真菌数量最高,冬季洞窟内环境细菌数量较多。洞窟外环境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与环境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地表温度以及风速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窟外环境空气中的真菌数量与游客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空气中的细菌主要分布在采样器的第一、三、四级中,而真菌分布以第二、三、四级为主。研究还表明,敦煌莫高窟空气中的主要真菌为枝孢属,无孢菌,青霉属,链格孢属和曲霉属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文物保护 空气微生物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顶几种典型床面蚀积量变化过程的初步观测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伟民 汪万福 李志刚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9-1044,共6页
通过对莫高窟窟顶自然和人工床面的风蚀、输导及堆积沙量变化的野外监测,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在偏西风作用下,自然状况下的戈壁床面阻截了来自鸣沙山40%的沙量,其余60%的沙量进入窟区;而偏东风又可将偏西风、偏南风作用下沉积于窟顶90%的... 通过对莫高窟窟顶自然和人工床面的风蚀、输导及堆积沙量变化的野外监测,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在偏西风作用下,自然状况下的戈壁床面阻截了来自鸣沙山40%的沙量,其余60%的沙量进入窟区;而偏东风又可将偏西风、偏南风作用下沉积于窟顶90%的沙量吹回到鸣沙山边缘。床面阻、输性质与沙源供给状况密切相关。沙源丰富时,风沙流以较饱和形式输送,易形成输沙床面性质;沙源匮乏时,风沙流多以不饱和形式输送,形成阻沙-输沙床面性质。砾石直径较大(>4cm)的床面主要呈现堆积性质,对偏西的风沙流阻滞功效比较明显,每100m阻沙率可达45%;偏东风作用下,每100m阻沙率可达19%;而砾石直径较小(1cm)的床面,主要以风沙输沙功能为主,是一个非堆积搬运床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多风信 砾石床面 积沙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