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改性沥青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0
1
作者 金鑫 郭乃胜 +1 位作者 尤占平 谭忆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686-3694,共9页
聚合物改性沥青自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其功能性和制备工艺不断得到优化,在改善行车舒适度、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尽管它的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当前传统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在生产、贮存以及性能上仍不尽人... 聚合物改性沥青自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其功能性和制备工艺不断得到优化,在改善行车舒适度、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尽管它的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当前传统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在生产、贮存以及性能上仍不尽人意。因此,亟须寻求一种可有效弥补上述缺陷的新型沥青改性剂。聚氨酯(Polyurethane, PU)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在涂料、密封胶、弹性体等领域。聚氨酯自身结构优势突出,使其有别于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聚合物沥青改性剂。遗憾的是将聚氨酯应用于沥青改性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如何进一步发掘其优点并加以充分利用,以弥补当前对高性能沥青路面的迫切需求,是道路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然而,近1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重点均集中于聚氨酯改性沥青制备工艺优化与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尽管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并未对其宏观性能与微细观结构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从2016年开始,部分研究者开始尝试利用生物基聚氨酯或热塑性聚氨酯再生材料对沥青进行改性,但其路用性能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值得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种类的沥青均适宜采用同一种改性剂和制备工艺以达到理想的改性效果,因此聚氨酯改性剂在使用前需要充分地分析其成分。此外,聚氨酯改性沥青尚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截至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聚氨酯中的异氰酸根可改善沥青的硬度及弹性;(2)聚氨酯与传统聚合物改性剂或纳米材料复配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为剪切共混法,剪切时间与剪切速率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较小,剪切温度对聚氨酯改性沥青高温、低温性能与弹性恢复的影响较大;(3)从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两个角度解释了聚氨酯改性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聚氨酯 聚合物 弹性体
下载PDF
环氧树脂用KH550开环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黎兵 王焕 许戈文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由于环氧树脂中环氧基团的存在,在合成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和后扩链过程中,会消耗部分—NCO、胺类扩链剂,对整个合成的配方设计造成影响,重现性也差。通过KH550中的伯胺先打开环氧基团,然后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作为大分子扩链剂... 由于环氧树脂中环氧基团的存在,在合成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和后扩链过程中,会消耗部分—NCO、胺类扩链剂,对整个合成的配方设计造成影响,重现性也差。通过KH550中的伯胺先打开环氧基团,然后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作为大分子扩链剂接到水性聚氨酯预聚体中,成功制备了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KH550成功打开了环氧基团,并且树脂接上了有机硅类功能性材料,使得合成的树脂接触角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KH550 改性 水性聚氨酯 性能
下载PDF
改性聚氨酯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修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邓剑涛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5,共3页
通过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产生开裂的原因分析,研究了一种对沥青和水泥混凝土都具有粘结强度,并且具有高延展、防水性能的改性聚氨酯材料。介绍了一种操作方便、工期短、对交通影响小的施工方法,达到了有效、方便、快速修复高速公路沥青... 通过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产生开裂的原因分析,研究了一种对沥青和水泥混凝土都具有粘结强度,并且具有高延展、防水性能的改性聚氨酯材料。介绍了一种操作方便、工期短、对交通影响小的施工方法,达到了有效、方便、快速修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裂缝 改性聚氨酯 封闭加固
下载PDF
纳米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金玲 王宝辉 +6 位作者 李莉 张钢强 盖翠萍 杨雪凤 邵丽英 隋欣 董晶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72,79,共4页
综述了纳米SiO2、纳米TiO2、纳米蒙脱土、纳米CaCO3在水性聚氨酯树脂及其涂料中的应用研究和特点,展望了今后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方向。
关键词 纳米改性 水性聚氨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纸/塑复合用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艳飞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4,共4页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改性纳米Si O2(二氧化硅);然后将其引入至PU(聚氨酯)胶粘剂中,制备了纸/塑软包装复合用无溶剂PU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50)...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改性纳米Si O2(二氧化硅);然后将其引入至PU(聚氨酯)胶粘剂中,制备了纸/塑软包装复合用无溶剂PU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50)已成功接入至纳米Si O2结构中,改性纳米Si O2的单分散性良好且粒径分布在100~200 nm范围内;当w(改性纳米Si O2)=0.8%(相对于胶粘剂总质量而言)时,胶粘剂的剥离强度(为420 N/m)相对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纳米二氧化硅 胶粘剂 聚氨酯
下载PDF
提高聚氨酯涂料防腐性能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月 黄微波 +2 位作者 吕平 马明亮 张春艳 《聚氨酯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35,共4页
介绍了对聚氨酯涂料进行改性以增强其防腐性能的方法,包括添加颜料助剂、石墨烯、纳米材料等物理改性方法,与环氧树脂、有机硅、聚苯胺反应等化学改性方法以及物理/化学双重改性方法。简述了使用这些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展望... 介绍了对聚氨酯涂料进行改性以增强其防腐性能的方法,包括添加颜料助剂、石墨烯、纳米材料等物理改性方法,与环氧树脂、有机硅、聚苯胺反应等化学改性方法以及物理/化学双重改性方法。简述了使用这些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展望了聚氨酯涂料增进防腐性能时的改性研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氨酯 涂层防护 防腐性能 改性方法
下载PDF
蓖麻油基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夏磊 张海燕 +1 位作者 曹东伟 郭燕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8,共6页
为开发一种新型改性沥青及其制备工艺,以绿色可再生的蓖麻油代替石油基多元醇,先制成含油沥青,在沥青体系中再缓慢滴加第二单体液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边剪切边制成蓖麻油基聚氨酯改性沥青。通过异氰酸酯指数R(-NCO/-OH)=1... 为开发一种新型改性沥青及其制备工艺,以绿色可再生的蓖麻油代替石油基多元醇,先制成含油沥青,在沥青体系中再缓慢滴加第二单体液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边剪切边制成蓖麻油基聚氨酯改性沥青。通过异氰酸酯指数R(-NCO/-OH)=1.8,按10%~30%总体改性剂掺量,计算出蓖麻油及第二单体MDI的用量,分别制备10%~30%的蓖麻油基聚氨酯改性沥青。通过常规试验对改性沥青性能进行相关表征,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剂在沥青中分散均匀,蓖麻油基聚氨酯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均有所提升,尤其是高温性能。通过原样及薄膜老化后样品高温分级试验确定沥青高温等级,在高温等级温度上,采用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MSCR)对比分析和评价了老化后不同沥青的高温性能。结果表明,改性沥青的蠕变柔量比基质沥青较大幅度降低,恢复率增大明显,有效地达到了增弹、加劲作用;随着改性剂掺量的增大,蠕变柔量降低,恢复率增大,改性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改性沥青 DSR 聚氨酯 蠕变恢复 流变性能 蓖麻油
原文传递
含氟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强涛涛 唐华 任龙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28-9131,9137,共5页
为提高水性聚氨酯薄膜的耐水性能,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四氢呋喃(Mn=2 000)为主要原料,含氟二元醇Rf(OH)2为改性剂,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单体,合成含氟水性聚氨酯。探讨了改性剂Rf(OH)_2用量对聚氨酯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 为提高水性聚氨酯薄膜的耐水性能,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四氢呋喃(Mn=2 000)为主要原料,含氟二元醇Rf(OH)2为改性剂,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单体,合成含氟水性聚氨酯。探讨了改性剂Rf(OH)_2用量对聚氨酯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XRD)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研究了聚合体系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随着Rf(OH)_2用量增加,胶膜水接触角由80.72°增加至99.35°,吸水率降低了6.6%,耐水性得到明显改善;乳液粒径先增加后减小,当Rf(OH)_2用量为3%时,乳液粒径最大,达到147nm。XRD、AFM及DSC测试表明,胶膜的结晶度增加,结晶形式发生了微小程度的转变;聚合物存在不均匀的多相结构;改性后胶膜耐热性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氟 改性 水性聚氨酯 含氟水性聚氨酯 耐水性
下载PDF
聚氨酯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安秋凤 窦蓓蕾 +1 位作者 胡应燕 孙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5,共3页
将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丙烯酸羟丙酯(Hp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聚氨酯预聚体中进行聚丙烯酸酯自由基聚合,然后用丁酮肟(EtAO)进行完全封端,制得新型易去污整理剂聚氨酯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FPUA)。FPUA附着在纤维表面... 将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丙烯酸羟丙酯(Hp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聚氨酯预聚体中进行聚丙烯酸酯自由基聚合,然后用丁酮肟(EtAO)进行完全封端,制得新型易去污整理剂聚氨酯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FPUA)。FPUA附着在纤维表面时纤维与空气的界面上富集着疏水的含氟链段,能使整理后棉织物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46.5°,与油的接触角达到132°;当FPUA用量为1.5g/100mLH2O,使用100℃烘5min后180℃高温焙烘2min的工艺时,疏水性达到95分,疏油等级6级,易去污可达到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改性 氟代聚丙烯酸酯 疏水 疏油 易去污
下载PDF
聚硅氧烷接枝与嵌段改性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宗建平 张庆思 +4 位作者 李俊英 孙海峰 于一涛 王世杰 刘蕴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6,共5页
以α-丁基-ω-{3-[2-羟基-3-(N-甲基-N-羟乙胺基)丙氧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α,ω-双[3-(1-甲氧基-2-羟基-丙氧基)丙基]聚硅氧烷为原料,合成了聚硅氧烷接枝和嵌段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考察了改性方法及加料顺序对水性聚氨酯胶膜性能... 以α-丁基-ω-{3-[2-羟基-3-(N-甲基-N-羟乙胺基)丙氧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α,ω-双[3-(1-甲氧基-2-羟基-丙氧基)丙基]聚硅氧烷为原料,合成了聚硅氧烷接枝和嵌段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考察了改性方法及加料顺序对水性聚氨酯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硅氧烷含量相同的条件下,胶膜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接枝改性试样优于嵌段改性的试样,前加料方式的试样优于后加料的试样。透射电镜显示水分散体中分散相颗粒的形状随聚硅氧烷用量的增加变得更不规则,扫描电镜图片表明,接枝改性的试样相分离程度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接枝 嵌段 改性 聚氨酯水分散体
下载PDF
聚氨酯/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颜停博 冉旭 陈正雄 《公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4-219,共6页
以聚氨酯和废胶粉作为改性剂,通过高速剪切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聚氨酯掺量的新型聚氨酯/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并通过常规物理试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弯曲梁流变试验、旋转薄膜老化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及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对复合改... 以聚氨酯和废胶粉作为改性剂,通过高速剪切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聚氨酯掺量的新型聚氨酯/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并通过常规物理试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弯曲梁流变试验、旋转薄膜老化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及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对复合改性沥青的基本物理性能、高低温性能、耐老化性能和老化机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聚氨酯掺量的增大,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与低温抗开裂性能均得到显著提升;在经历老化试验后,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评价因子Gratio值最低,表明聚氨酯能有效改善废胶粉改性沥青的耐老化性能;通过分析老化前后改性沥青的官能团变化,可知在复合改性沥青的热氧老化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化学反应及氧化反应,而聚氨酯的掺入能够对沥青老化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聚氨酯 废胶粉 高低温性能 老化
原文传递
脉冲激光改性聚氨酯表面无钯化学镀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平玉清 江开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在改性聚氨酯(PUR)材料表面进行金属化的方法。以掺杂了铜基金属复合物粉末的PUR浆料为基体,采用SPI光纤激光器(波长1 064 nm)对PUR表面进行刻蚀改性,达到传统化学镀铜中粗化和活化的目的,最后进行化学镀铜。对铜镀层进行了... 提出了一种在改性聚氨酯(PUR)材料表面进行金属化的方法。以掺杂了铜基金属复合物粉末的PUR浆料为基体,采用SPI光纤激光器(波长1 064 nm)对PUR表面进行刻蚀改性,达到传统化学镀铜中粗化和活化的目的,最后进行化学镀铜。对铜镀层进行了结合力、导电性以及延展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铜镀层光亮、致密、结合力强、导电性好、延展性优良。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和俄歇电子能谱(XAES)分析对经过激光刻蚀改性的基体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探讨了激光刻蚀改性材料表面后,基体表面上铜元素的价态,分析XPS图谱和XAES图谱发现,激光刻蚀改性后的基体表面上铜元素以Cu+形式存在。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对刻蚀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通过胶带拉力实验验证了基体表面形貌与镀层结合强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用功率为7 W的激光刻蚀基体表面时,材料表面粗糙度值最大,并且其镀层结合力也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氨酯 激光刻蚀改性 化学镀铜 结合力
下载PDF
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显色基团的结构、机理与表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春凤 李伯耿 +1 位作者 姚明 孙小英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以聚醚二元醇(PE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端羟基硅油(GY-23)为主要原料,经共聚反应,当N-甲基二乙醇胺(ZC-10)用量质量比为5.87%时,制得中位粒径0.72μm的羟基硅油改性嵌段阳离子聚氨酯(GRK)稳定的棕色乳液,胶膜呈浅棕色不透明。经FT-I... 以聚醚二元醇(PE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端羟基硅油(GY-23)为主要原料,经共聚反应,当N-甲基二乙醇胺(ZC-10)用量质量比为5.87%时,制得中位粒径0.72μm的羟基硅油改性嵌段阳离子聚氨酯(GRK)稳定的棕色乳液,胶膜呈浅棕色不透明。经FT-IR、1H-NMR对产物进行表征,确认GRK分子结构中含-C6H3(CH3)-NH-COO-(Si(CH3)2-O-)n-结构单元(Ⅰ)。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分析表明结构单元(Ⅰ)是显色基团,在波长325.2nm处有强吸收,摩尔吸收系数lgε=0.425。在结构单元(Ⅰ)中的-ArNHCOO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相连,硅的电负性比碳小,是σ-给电子基,能明显地降低碳基的电离势,提高了非键轨道n轨道的能量,同时硅原子的d轨道与氧原子的p轨道重叠,降低了π*轨道的能量,因而降低了激发能级,提高了聚合物对光吸收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改性聚氨酯 显色机理 涂料
下载PDF
环氧E-51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37-39,46,共4页
以1,4-丁二醇为扩链剂,二羟甲基丙酸为亲水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为交联剂,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催化作用下,用E-51将聚氨酯改性,得到一种新型的聚醚型的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乳液。当二羟甲基丙酸质量分数为10%,三羟甲基丙烷质量分数为3%... 以1,4-丁二醇为扩链剂,二羟甲基丙酸为亲水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为交联剂,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催化作用下,用E-51将聚氨酯改性,得到一种新型的聚醚型的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乳液。当二羟甲基丙酸质量分数为10%,三羟甲基丙烷质量分数为3%,环氧树脂E-51质量分数为4%时,改性产物的性能最佳。以环氧树脂E-51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具有耐水性好、拉伸强度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E-51 改性 水性聚氨酯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磺酸/羧酸型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发兴 卫晓利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4,共3页
以聚醚多元醇(N-210)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以自制的磺酸型亲水单体1,2-二羟基-3-丙磺酸钠(DHPA)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扩链剂,采用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纯水性聚氨酯(WPU)进行改性,并对有机硅改... 以聚醚多元醇(N-210)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以自制的磺酸型亲水单体1,2-二羟基-3-丙磺酸钠(DHPA)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扩链剂,采用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纯水性聚氨酯(WPU)进行改性,并对有机硅改性WPU胶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PU分别经两种不同结构的有机硅改性后,其胶膜的力学性能略高于未改性WPU,但耐水性和耐热性则明显高于未改性WP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改性 磺酸型 羧酸型 水性聚氨酯
下载PDF
氟代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疏水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安秋凤 窦蓓蕾 孙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0,34,共4页
为了提高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将聚氨酯溶液作为反应介质,以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和丙烯酸羟丙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溶液中进行聚丙烯酸酯自由基聚合,然后用N-甲基二乙醇胺进行亲水基扩链,通过溶液... 为了提高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将聚氨酯溶液作为反应介质,以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和丙烯酸羟丙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溶液中进行聚丙烯酸酯自由基聚合,然后用N-甲基二乙醇胺进行亲水基扩链,通过溶液聚合相转化法制得新型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复合乳液。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光电子能谱仪和接触角测定仪分别对复合乳液的结构、乳胶粒形态、膜表面的化学元素组成及疏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氟链段成功接入了大分子链中,乳液形成稳定的核-壳结构,在膜材料表面形成了主要由含氟丙烯酸酯链段组成的界面,FA的引入可使复合乳液胶膜与水的接触角(PUA膜与水的接触角)由65°提高至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聚丙烯酸酯 改性聚氨酯 核-壳结构
下载PDF
氯化镧与聚氨酯相互作用的FTIR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智 刘新海 +4 位作者 曹赤诚 孙贤育 翁诗甫 徐端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6-538,共3页
将LaCl3 掺入PU制得LaCl3 /PU复合体系。DSC的结果显示LaCl3 的加入使得PU体系的相转变行为发生了变化 ,位于 11 5 8℃的吸热峰消失。通过FTIR研究表明 :La3 + 与PU体系内的羰基发生了络合配位作用 ,使得PU的氢键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 将LaCl3 掺入PU制得LaCl3 /PU复合体系。DSC的结果显示LaCl3 的加入使得PU体系的相转变行为发生了变化 ,位于 11 5 8℃的吸热峰消失。通过FTIR研究表明 :La3 + 与PU体系内的羰基发生了络合配位作用 ,使得PU的氢键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峰位分别由 16 33和 3311cm-1蓝移至 16 4 7和 335 5cm-1。远红外光谱的中 2 0 0cm-1峰的出现也进一步证明了La—O键的形成。这为PU与氯化镧的络合作用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镧 聚氨酯 相互作用 红外光谱 示差扫描量热仪 络合作用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改性聚氨酯乳液性能初探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坚 许然 姚超 《中国胶粘剂》 CAS 2005年第5期6-9,共4页
主要讨论了纳米二氧化钛对聚氨酯乳液的改性。首先讨论了在二氧化钛纳米分散液中制备聚氨酯乳液的可行性,分别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的芳香族聚氨酯和脂肪族聚氨酯乳液,得到了稳定乳液。通过紫外光谱分析,发现脂肪族聚氨酯与纳米二氧... 主要讨论了纳米二氧化钛对聚氨酯乳液的改性。首先讨论了在二氧化钛纳米分散液中制备聚氨酯乳液的可行性,分别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的芳香族聚氨酯和脂肪族聚氨酯乳液,得到了稳定乳液。通过紫外光谱分析,发现脂肪族聚氨酯与纳米二氧化钛共聚乳液薄膜在紫外区域400-200nm区域出现很明显的吸收峰。纳米二氧化钛的加入使芳香族聚氨酯乳液胶膜的拉伸强度增强,断裂伸长率下降。此外,对试样进行了DSC分析,发现共聚物在136-145℃出现明显的新的吸热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 聚氨酯乳液 纳米二氧化钛 改性
下载PDF
硅烷改性聚合物密封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豪博 熊联明 龙海青 《粘接》 CAS 2021年第5期1-4,8,共5页
硅烷改性聚合物密封胶综合了各类密封胶的优点,并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应用极为广泛,国内发展迅速。为更进一步了解硅烷改性密封胶,综述了制备方法、固化机理、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类产品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硅烷改性 密封胶 聚氨酯 聚醚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研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陶响娥 胡斌 +7 位作者 刘珠 冼文琪 刘国聪 卢明 强娜 罗青宏 刘晓非 林立忠 《有机硅材料》 CAS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以二氧化碳基二元醇(PPC)、聚丙二醇、聚酯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 792)、三乙胺为主要原料,制得有机硅改性聚氨酯(Si-WPU)乳液。研究了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物质的量之比(R值)、软段种类... 以二氧化碳基二元醇(PPC)、聚丙二醇、聚酯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 792)、三乙胺为主要原料,制得有机硅改性聚氨酯(Si-WPU)乳液。研究了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物质的量之比(R值)、软段种类与含量、KH 792用量对Si-WPU外观、粒径、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Si-WPU固化后胶膜的力学强度、附着力、吸水率、水接触角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值为1.67、PPC为软段且含量为75%、KH 792用量为3.5%时,制得的Si-WPU乳液外观为泛蓝乳液状且稳定性较佳,黏度为313 mPa·s,粒径为213 nm;该条件下Si-WPU固化膜的综合性能较佳,硬度为2H、拉伸强度为53.83 MPa、断裂伸长率为1465%、附着力等级为4B、水接触角为93.5°、吸水率为2.65%。可为高性能环保水性聚氨酯涂层提供一条新的制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 水性聚氨酯 乳液 二氧化碳基二元醇 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