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泻黄散加味配合排便训练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芳 李海华 +2 位作者 马远新 代志新 曹国云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5,10,共6页
目的:研究探讨泻黄散加味配合排便训练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进行治疗的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患儿10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的住院号编号,奇数尾号为观察组共52例,偶数尾号为对照组共51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探讨泻黄散加味配合排便训练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进行治疗的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患儿10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的住院号编号,奇数尾号为观察组共52例,偶数尾号为对照组共51例。对照组以排便训练治疗,观察组以泻黄散加味配合排便训练治疗。对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评分、胃肠激素水平、血清学指标水平、治疗安全性、随访期间复发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48/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43%(40/5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便秘患儿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包括粪便性状、直肠症状、腹部症状等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肠激素包括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饥饿素(G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高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8%(8/52)、9.80%(5/5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组便秘复发率为5.77%(3/52),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1.57%(11/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黄散加味配合排便训练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儿的便秘症状和胃肠激素水平,改善患儿的神经传导递质水平,治疗安全性较好,可以在小儿便秘患儿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便秘 脾胃积热 排便训练 泻黄散加味 临床疗效 胃肠激素
原文传递
加味泻黄散联合盐酸硫必利片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胃积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厚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9期30-33,共4页
目的 探讨加味泻黄散联合盐酸硫必利片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胃积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胃积热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泻黄散联合盐酸硫必利片治疗,对照组采用... 目的 探讨加味泻黄散联合盐酸硫必利片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胃积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胃积热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泻黄散联合盐酸硫必利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硫必利片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西医临床效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西医临床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口干口臭、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口干口臭、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评分分别为(1.0±0.4)、(1.1±0.3)、(1.3±0.4)、(1.6±0.6)、(1.5±0.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0.5)、(2.0±0.4)、(2.2±0.2)、(2.5±0.4)、(2.2±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进行血尿大便常规,结果并未出现异常,对照组患儿发生1例嗜睡,减少药物用量后症状缓解。结论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胃积热证)选择加味泻黄散联合盐酸硫必利片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用药具有安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硫必利片 加味泻黄散 多发性抽动症 脾胃积热证
下载PDF
加味泻黄散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心脾积热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扬 杨晓荣 慕江然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3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心脾积热型)治疗中应用加味泻黄散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2例疱疹性咽峡炎(心脾积热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 目的分析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心脾积热型)治疗中应用加味泻黄散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2例疱疹性咽峡炎(心脾积热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西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加味泻黄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咽痛、疱疹、吞咽受限及头身疼痛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咽痛、疱疹、吞咽受限及头身疼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泻黄散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心脾积热型)的临床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泻黄散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心脾积热型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口腔溃疡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美玲 胡军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口腔溃疡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维生素B片口服及康复新液含漱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味泻黄散口服,中药涌泉穴外敷;2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比较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口腔溃疡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维生素B片口服及康复新液含漱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味泻黄散口服,中药涌泉穴外敷;2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痊愈时间、复发率等。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痊愈时间、复发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2组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口腔溃疡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痊愈时间,降低复发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口腔溃疡 中西医结合疗法 加味泻黄散
原文传递
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武宏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8期65-66,共2页
目的:研究加味泻黄散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则在常规疗法... 目的:研究加味泻黄散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则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加味泻黄散,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①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患者为93.10%(27/29),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②复发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随访,发现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6.90%(2/29),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味泻黄散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规模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加味泻黄散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泻黄散加味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疗效及对证候积分的影响
6
作者 王芳 曹国云 +3 位作者 付峰 刘兴岳 何佳明 潘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69-173,共5页
目的研究泻黄散加味与排便训练联合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疗效以及对证候积分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7月共101例脾胃积热型便秘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研究泻黄散加味与排便训练联合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疗效以及对证候积分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7月共101例脾胃积热型便秘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和排便训练,而观察组采用泻黄散加味颗粒和排便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患儿用药前后便秘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差异,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饥饿素(GHR)]、血清学指标水平[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一氧化氮(NO)],统计2组不良反应以及半年内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2组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各项评分、大便干结、腹胀、舌红苔黄、口干口臭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MTL、GAS、GHR、SP、VIP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NO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治疗2个月均已治愈,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便秘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黄散加味与排便训练联合治疗脾胃积热型患儿便秘表现出显著效果,使患儿便秘症状和胃肠激素表达均得到可观改善,纠正其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机制,有利于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便秘 脾胃积热 排便训练 泻黄散加味 疗效 证候积分
下载PDF
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在小儿便秘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芳 曹国云 +4 位作者 付峰 刘兴岳 何佳明 纪栎 李海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71,共4页
目的分析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在小儿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2023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便秘患儿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研究组采用泻... 目的分析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在小儿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2023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便秘患儿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研究组采用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7 d为1个疗程),并于治疗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及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溏消化等症状改善时间更短;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主症积分、次症总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血清生长抑制素(somatostatin,SS)水平降低,两组间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更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LT)、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升高,两组间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更高;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随访期间研究组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应用于小儿便秘中有助于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调节胃肠道激素表达,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小儿 排便训练 泻黄散加味 胃肠道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