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对花岗岩微结构及渗透性演化机制影响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邓申缘 姜清辉 +2 位作者 商开卫 井向阳 熊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01-1611,共11页
高温会使岩石产生热破裂现象,从而影响岩石的渗透性能。为了探寻温度对岩石微结构及渗透性能的影响,对50~800℃高温热处理后花岗岩开展了气体渗透率试验,并结合CT扫描技术,对高温热处理后花岗岩内部的微结构进行三维重构及特征分析,深... 高温会使岩石产生热破裂现象,从而影响岩石的渗透性能。为了探寻温度对岩石微结构及渗透性能的影响,对50~800℃高温热处理后花岗岩开展了气体渗透率试验,并结合CT扫描技术,对高温热处理后花岗岩内部的微结构进行三维重构及特征分析,深入讨论了花岗岩受热后微结构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Kozeny-Carman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在高温下的适用性进行讨论与验证,最后结合孔隙分形模型提出了高温后花岗岩温度-渗透率模型。结果表明:(1)温度升高过程中,花岗岩内部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在400℃之前,矿物热膨胀性不均,岩石颗粒之间产生微小孔隙,构成了孔隙结构;而随着温度继续增加,孔隙端部产生裂纹并迅速扩展、连通,形成孔隙-裂隙网络结构。(2)当热处理温度不高于600℃时,花岗岩内部微结构形状因子概率分布曲线基本保持一致;当温度高于600℃时峰值对应的形状因子左移明显,其平均形状因子降低较大。(3)在孔隙结构阶段,花岗岩的渗透率变化不大,约为10^(-18) m^(2);在孔隙-裂隙网络结构阶段,花岗岩的渗透率随着裂隙的扩展而呈指数型增长,800℃时的花岗岩渗透率是常温下的8×10^(4)倍。(4)在应用4种孔隙率-渗透率模型对50~800℃孔隙率和渗透率的拟合结果中,Bayles模型和Costa模型描述高温后花岗岩更合理,拟合结果较K-C模型和S-R模型更高。(5)在温度低于600℃时,花岗岩内部微结构的形状基本没有变化,可以认为K-C形状系数保持为常数,说明对于花岗岩,Bayles模型和Costa模型在温度低于600℃时是适用的。(6)在Costa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高温后花岗岩孔隙分形特征,得到了高温后花岗岩温度-渗透率模型。将50~600℃的试验数据代入新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拟合度较好,达到0.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花岗岩 三维微结构 渗透率 孔隙率 kozeny-carman改进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