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对MFC胃癌荷瘤小鼠瘤组织Toll样受体通路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海龙 王勇 +5 位作者 翟宇 程小丽 安霞 李红亮 康万荣 吴红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4-59,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对MFC胃癌荷瘤小鼠瘤组织Toll样受体(TLR2、TLR4、TLR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髓分化因子88(My D88)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MFC胃癌荷瘤小鼠模型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将...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对MFC胃癌荷瘤小鼠瘤组织Toll样受体(TLR2、TLR4、TLR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髓分化因子88(My D88)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MFC胃癌荷瘤小鼠模型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将筛选合格的48只MFC胃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顺铂组),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高剂量组(当高组)、低剂量组(当低组)和顺铂联合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高剂量组(顺高组)、低剂量组(顺低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14 d,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一般情况、肿瘤大体标本及HE染色后组织形态;RT-q 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肿瘤组织TLR2、TLR4、TLR6、TRAF6和My D88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肿瘤细胞丰富,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大、核大深染、异型明显,可见小灶性坏死,间质血管丰富;各给药组肿瘤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疏松、细胞体积明显缩小、核固缩,细胞坏死明显增加,间质血管数量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其中以顺低组、顺高组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LR2、TLR4、TLR6、TRAF6和My D88 m 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顺低组、顺高组TLR2、TLR4、TLR6、TRAF6和My D88蛋白着色变浅,呈弱阳性表达,较顺铂组、当高组、当低组蛋白改变更加明显。结论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可能通过下调荷瘤小鼠肿瘤组织TLR2、TLR4、TLR6、TRAF6和My D88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 胃癌 Toll样受体通路 小鼠
下载PDF
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对H22肝癌荷瘤小鼠抑瘤及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晓洁 刘犇 +4 位作者 王磊 李海龙 李亚玲 李长天 舍雅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6,共10页
目的:探讨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对H22肝癌荷瘤小鼠抑瘤及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为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联合免疫检查点抗体治疗肝癌提供依据。方法: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低、中、高剂量组(4、8... 目的:探讨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对H22肝癌荷瘤小鼠抑瘤及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为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联合免疫检查点抗体治疗肝癌提供依据。方法: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低、中、高剂量组(4、8、16 g·kg^(-1)·d^(-1)),连续给药14 d,第15天处死小鼠。给药第0、4、8、12、15天测量肿瘤体积;称取瘤重、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将脾脏淋巴细胞与H22肝癌细胞共培养,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脾脏和肿瘤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脾脏和肿瘤组织中CD4^(+)、CD8^(+)T细胞数量及PD-1、LAG-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给药后第8天,各给药组肿瘤体积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第15天肿瘤体积和瘤重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其中顺铂组下降最为明显。与模型组、顺铂组比较,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中、高剂量组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脾脏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P<0.01),其中顺铂组升高最为显著;与模型组、顺铂组比较,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各组脾脏、肿瘤组织中CD4^(+)、CD8^(+)T细胞数量和肿瘤细胞杀伤率均显著增高(P<0.01),LAG-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PD-1 mRNA表达较模型组、顺铂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可能通过下调LAG-3表达,促进H22肝癌荷瘤小鼠CD4^(+)、CD8^(+)T细胞的增殖并向肿瘤微环境浸润,从而改善T细胞免疫活性、抑制肿瘤生长,为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与免疫检查点抗体联用治疗肝癌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 肝癌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药效实验探究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作用机理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桂敏 汤轶波 +7 位作者 于淑俊 佟科锦 王帅强 沈真如 刘丹 刘柘君 唐田 刘振权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1,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加以药效实验探究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文献挖掘获得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活性成分;运用SwissTargetP...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加以药效实验探究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文献挖掘获得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活性成分;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活性成分靶点预测,同时对TCMSP数据库成分已有靶点加以补充;运用在线孟德尔人类遗传数据库(OMIM)、GeneCards数据库、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收集CP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进行生信分析,构建靶点蛋白-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图,运用CytoNCA筛选核心靶点,并用Cytoscape进行可视化网络展示;运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Tools、Vina对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通过Western Blot法验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筛选出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活性成分67个,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天竺葵素、等重要成分,对应靶点411个,疾病靶点806个,药物与疾病的共有靶点155个;筛选出的核心靶点包括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MAPK14、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39个关键蛋白;GO富集分析得到凋亡过程的负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MAP激酶活性的正调控、MAPK级联、核内NF-κB输入等369个生物过程,胞浆、细胞质、线粒体、蛋白质复合物等30个细胞组分,蛋白质结合、酶结合、一氧化氮合酶调节活性、MAP激酶活性、NF-κB结合等57个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得到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93条;分子对接显示β-谷甾醇与丝裂原活化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 慢性前列腺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实验验证
原文传递
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对胃癌荷瘤鼠肿瘤组织VEGFA、MMP13和TGF-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樊晓明 翟宇 +2 位作者 安霞 吴红彦 李海龙 《中医药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研究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方对MFC胃癌荷瘤小鼠瘤组织VEGFA、MMP13和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MFC胃癌荷瘤小鼠模型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将筛选合格的48只MFC胃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阳性对照组、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高、... 目的:研究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方对MFC胃癌荷瘤小鼠瘤组织VEGFA、MMP13和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MFC胃癌荷瘤小鼠模型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将筛选合格的48只MFC胃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阳性对照组、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高、低剂量组、顺铂联合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高、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RT-q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A、MMP13和TGF-β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中VEGFA、MMP13和TGF-β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VEGFA、MMP13和TGF-β在联合组中蛋白着色变浅,呈弱阳性表达,联合用药组较顺铂组、当高、低组蛋白表达量降低。结论: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方可以下调荷瘤小鼠肿瘤组织VEGFA、MMP13和TGF-β的表达,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 胃癌 MMP13 TGF-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