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药创制刍议
1
作者 郭宗儒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研发小分子药物可分为两类:首创性药物和模拟创新药物,虽然涵盖的内容相同,但涉及的生物学深度不同。首创性药物靶标有发现和确证的可药性过程,贯穿于研发过程的始终;模拟创新药物则无需确证靶标,而且可以有许多参考和借鉴。模拟创新药... 研发小分子药物可分为两类:首创性药物和模拟创新药物,虽然涵盖的内容相同,但涉及的生物学深度不同。首创性药物靶标有发现和确证的可药性过程,贯穿于研发过程的始终;模拟创新药物则无需确证靶标,而且可以有许多参考和借鉴。模拟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市场空间日渐缩小,风险加大。以天然产物为先导物的新药创制,应重视有机合成技术的提高和药物化学理念的加强。超小分子药物的复兴是新药研发的一个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创性药物 模拟创新药物 天然产物改造 超小分子药物
原文传递
氨基酸取代的苯基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2
作者 向进 罗新宇 +2 位作者 张文轩 潘卫东 吴松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6,共11页
目的设计合成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寻找广谱、高效、安全的新化合物。方法以天然产物截短侧耳素为起始原料,合成3个氨基苯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和8个氨基酸取代的苯基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并进行活性测试、初步成药性评价以及分子对接研... 目的设计合成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寻找广谱、高效、安全的新化合物。方法以天然产物截短侧耳素为起始原料,合成3个氨基苯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和8个氨基酸取代的苯基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并进行活性测试、初步成药性评价以及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设计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其结构经核磁、ESI-MS和HRMS确证。大多数化合物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均优于lefamulin,并且其细胞毒活性低(IC50>10μmol/L),理化性质预测良好。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侧链连接的氨基苯醚与氨基酸能够与结合空腔的核苷酸形成更多的氢键相互作用。结论氨基苯酚以及氨基酸的修饰有助于提高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和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短侧耳素 天然产物结构修饰 抗菌活性 分子对接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氮杂香豆雌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3
3
作者 董见生 袁静梅 +2 位作者 何国学 潘成学 苏桂发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6年第9期774-779,共6页
以间苯二甲醚为原料,经碘代、偶联、胺解、分子内环化及脱甲醚环化共5步反应,合成9个氮杂香豆雌酚衍生物(6a^6i),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APCI-MS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6对Hela、SKOV3、BEL-7404、Hep G2及A-549等癌细胞的体外生长抑... 以间苯二甲醚为原料,经碘代、偶联、胺解、分子内环化及脱甲醚环化共5步反应,合成9个氮杂香豆雌酚衍生物(6a^6i),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APCI-MS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6对Hela、SKOV3、BEL-7404、Hep G2及A-549等癌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结果表明:6h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最高,其IC50值为81.58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雌酚 天然产物结构改造 合成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一种茚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欣 李想 +3 位作者 曹治兴 韩波 黄维 彭成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08-1314,共7页
目的:制备新型茚酮衍生物,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水合茚三酮、反式β-硝基苯乙烯和戊烯醛为原料,用仲胺催化的MBH-麦克加成-环化"一锅法"反应和后续的碘关环反应制备茚酮骨架与呋喃并吡喃骨架桥接的茚酮衍生物;用四甲基... 目的:制备新型茚酮衍生物,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水合茚三酮、反式β-硝基苯乙烯和戊烯醛为原料,用仲胺催化的MBH-麦克加成-环化"一锅法"反应和后续的碘关环反应制备茚酮骨架与呋喃并吡喃骨架桥接的茚酮衍生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新型茚酮衍生物对人肿瘤细胞株MV4-11,THP-1,U87,H1975,A549,Lncap,DU145,Huh-7,Raji,HCT116,MDA-MB-231,MKN45,Capan-2,A2780,A2780/Taxol,A2780/CP,MCF7/ADR的增殖抑制作用;用人急性髓性白血病MV4-11细胞和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皮下注射小鼠建立小鼠肿瘤模型,考察新型茚酮衍生物对肿瘤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得到结构确证的茚酮骨架与呋喃并吡喃骨架桥接的产物;能抑制MV4-11,THP-1,U87,H1975,A549,Lncap,DU145,Huh-7,Raji,HCT116,MDA-MB-231,MKN45,Capan-2和A2780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1,3.23,3.88,3.23,3.46,2.57,2.86,4.17,4.34,4.18,4.63,3.25和3.26 mmol·L-1;能抑制耐药肿瘤细胞A2780/Taxol,A2780/CP,MCF7/ADR增殖,IC50分别为4.62,4.33和3.71 mmol·L-1;体内抗肿瘤研究中,茚酮衍生物抑制MV4-11(12.5,25和50 mg·kg^(-1),ig)和HCT116(12.5,25和50 mg·kg^(-1),ig)模型小鼠肿瘤生长,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结论:新型茚酮衍生物((3S,3aR,4S,5S,7a S)-3-碘-2,2-二甲基-5-硝基-苯基-2H,3H,3a H,4H,5H,7a H-螺[呋喃[2,3-b]吡喃-6,2'-茚]-1',3'-二酮)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可作为新的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酮衍生物 螺环化合物 天然产物结构修饰 抗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