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4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现代化2.0的中国版本 被引量:61
1
作者 禇宏启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17,共9页
21世纪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2.0的中国版本,既要充分反映全球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对教育的共性要求,又要充分反映中国国家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特殊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要承担"双重任务",既要完成2.0阶段的任... 21世纪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2.0的中国版本,既要充分反映全球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对教育的共性要求,又要充分反映中国国家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特殊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要承担"双重任务",既要完成2.0阶段的任务,还要完成1.0阶段没有完成的任务、解决1.0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国教育现代化2.0的目标定位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培养21世纪的现代人,聚焦于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素养、自主发展素养、信息素养等核心素养。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教育现代性的增长与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包括人道性、民主性、理性化、法治性、生产性、信息化、国际性等七个典型的现代性特征,其中人道性居于统帅地位。当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2.0,要聚焦于教育现代性的增长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2.0 社会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现代性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原文传递
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动因、特征方向与本质内涵 被引量:47
2
作者 陈琳 刘雪飞 +1 位作者 冯熳 陈丽雯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20,33,共7页
人类走向智慧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要求建设与应用已取得巨大成就的我国教育信息化更好地发挥技术变革教育的巨大作用,转段升级成为其发展的必然选择。把握好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正确方向,赋予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时代... 人类走向智慧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要求建设与应用已取得巨大成就的我国教育信息化更好地发挥技术变革教育的巨大作用,转段升级成为其发展的必然选择。把握好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正确方向,赋予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时代化的本质与内涵,是教育信息化发挥巨大作用的关键。由应用驱动的应用阶段转向融合发展、创新引领的融创阶段,是教育信息化转段的特征方向;由"器""术"层面向新增"法""道"层面升级,由带动教育现代化向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升级,由跟进转向并跑与领跑共存发展升级,是教育信息化升级的特征方向;创新、推动、领跑、智慧,是转段升级的本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现代化 智慧社会 智慧时代 智慧教育 转段升级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与乡村社会重建 被引量:45
3
作者 张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0,155,共8页
现代化及其获致的现代性将静止、封闭、同质的地方共同体强制拽入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人们逐步从阶层、宗族、社区等地方共同体和地方性知识的制约中解放出来,直接面对国家、市场和全民性规范。从此个人不再"被他人所决定&qu... 现代化及其获致的现代性将静止、封闭、同质的地方共同体强制拽入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人们逐步从阶层、宗族、社区等地方共同体和地方性知识的制约中解放出来,直接面对国家、市场和全民性规范。从此个人不再"被他人所决定",而进入"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过程。个体化是个体获得自由、自主的解放过程,但同时伴随着共同体归属感与安全感的丧失、社会风险的独自承受、意义世界的破碎、个体与社会权利边界的重新调整。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是,中国乡村社会的个体化不是现代性自然生长的结果,而是国家规划式变迁的"压缩现代性",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各种矛盾、各种碰撞以非常密集的方式被杂糅压缩于个体化进程之中;中国乡村缺乏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传统和个人主义文化,权利边界是模糊的,进而容易形成"极端个人主义";最为重要的区别是,个体化过程缺少西方健全的医疗、教育、就业等福利性制度,个体从原有共同体之中脱嵌却无法有效嵌入国家、市场。这些注定中国乡村社会的个体化会遭遇到比西方社会更多的矛盾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个体化 乡村社会 重建之路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闫书华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7,共6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面对新时代我国乡村社会治理运行中存在的管理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面对新时代我国乡村社会治理运行中存在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整体治理能力与基层群众综合性需求契合度不够、治理的现实基础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新问题新挑战,要健全农村组织体系,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支撑保障;增强社会治理主体合力,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体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社会治理 现代化 乡村社会
原文传递
法律的维度——从空间上解读法律失败 被引量:22
5
作者 Benjamin van Rooij 姚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9-116,共8页
现代国家法追求统一性和确定性 ,它存在于非特定的地点和时间空间中。植根于特定地理和时间的地方性规范和地方正义会因地点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现实社会中会存在现代国家法与地方性规范及地方正义的内部逻辑上的矛盾。它们之间的... 现代国家法追求统一性和确定性 ,它存在于非特定的地点和时间空间中。植根于特定地理和时间的地方性规范和地方正义会因地点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现实社会中会存在现代国家法与地方性规范及地方正义的内部逻辑上的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 ,只能被减小。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上的立法来从空间的角度考虑制定法律以减小矛盾 ,也可以 (为了发展目前没有案例法的民法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建设 法律失败 现代化 立法 法的实施 法律多元 法社会
下载PDF
两重视域下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乃林 《当代职业教育》 2020年第1期12-20,共9页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党和国家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则是谋划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两重视域和语境。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必须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党和国家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则是谋划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两重视域和语境。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必须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和教育现代化大局中进行设计谋划,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形成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共识;瞄准教育现代化目标,落实路线图和实施方案;把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要点,明确构建思路和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教育现代化 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学习型社会
下载PDF
社区卫生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 被引量:17
7
作者 鲍勇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4年第3期298-300,共3页
本文阐述了启动社区卫生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现代化建设的 4条原则是要求将社区卫生服务现代化建设“纳入到社区现代化建设中、融入到区域规划中、列为卫生服务优先发展策略、定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本文阐述了启动社区卫生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现代化建设的 4条原则是要求将社区卫生服务现代化建设“纳入到社区现代化建设中、融入到区域规划中、列为卫生服务优先发展策略、定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细化了社区卫生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如在管理机制现代化方面 ,要管理理念现代化和运行机制现代化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现代化方面 ,要功能化、花园化、人情化、网络智能化、艺术化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软件建设现代化方面 ,要人才建设现代化和财务管理现代化。作者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集管理科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现代化建设 创新 小康社会
下载PDF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被引量:17
8
作者 何传启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1999年第6期72-76,共5页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每一个阶段又分为四个时期,即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过程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知识...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每一个阶段又分为四个时期,即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过程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过程是第二次现代化。如果说,中国第一个50 年(1949 ~1999) 努力实现第一次现代化,那么,中国第二个50年(2000 - 2050) 将努力实现第二次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现代化 理论 中国 现代化 社会发展
下载PDF
现代化意味着什么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忠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7,共13页
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大变革就是现代化,亦即传统社会经由现代化而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现代化必然会带来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极为广泛、极为深刻的变革。现代化意味着经济生产能力的巨大飞跃。现代经济基础是现代社会其他基本特征或基本属... 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大变革就是现代化,亦即传统社会经由现代化而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现代化必然会带来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极为广泛、极为深刻的变革。现代化意味着经济生产能力的巨大飞跃。现代经济基础是现代社会其他基本特征或基本属性得以形成的基础。现代化意味着复杂健全社会的形成。社会共同体结构的复杂、各种“器官”的健全,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持续提高和激发。现代化意味着以人为本程度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建设标志着人类的发展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发展。现代化意味着大量社会风险的出现。对于社会风险的应对一旦出现重大失误,现代社会将会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甚至会出现倒退或动荡的情形。现代化意味着多样化发展模式的出现。现代化模式既是一个事关现代化建设能否得以有效推进的问题,更是一个事关现代化建设是否拥有恰当贴切具体载体亦即重要基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传统社会 现代社会 现代大生产 高度分化 高度整合
原文传递
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六个维度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志民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4期3-12,共10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而在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过程,教育的形态和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需要从六个维度来分析和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而在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过程,教育的形态和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需要从六个维度来分析和理解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教育制度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要从制度上保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的公平、普及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直接反映时代需求和社会变迁;教师教学能力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需要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专业功底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教育需求;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涉及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手段和技术工具的发展和变革;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需要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强调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信息社会 教育观念现代化 教育制度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师教学能力现代化 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悖论与和谐社会建构 被引量:11
11
作者 鲁品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1期19-26,共8页
中国现代化悖论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逻辑在中国现代化中的表现:中国现代化需要利用资本的力量,但由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阻碍现代化的因素。这种现代化悖论决定了中国必须在克服矛盾中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路径是建立社会主义力... 中国现代化悖论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逻辑在中国现代化中的表现:中国现代化需要利用资本的力量,但由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阻碍现代化的因素。这种现代化悖论决定了中国必须在克服矛盾中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路径是建立社会主义力量主导的资本形态多样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本运行和发展的全过程中限制与消灭剥削,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悖论 资本逻辑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逻辑起点、问题和应对策略 被引量:9
12
作者 奚建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09-116,共8页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它的发生条件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既区别于传统农村社区,又有别于城镇社区,它是在当下中国数亿农民站在城镇化的入口处,整个国家由乡村中国转型为城镇中国...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它的发生条件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既区别于传统农村社区,又有别于城镇社区,它是在当下中国数亿农民站在城镇化的入口处,整个国家由乡村中国转型为城镇中国的大背景下,城乡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下的新事物。在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环节中还存在一些缺憾,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逻辑起点 社会现代化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农机节能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权乐 《中国农机化》 2006年第6期37-39,共3页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现代化必须农业现代化,现代化农业是一个节约型的农业。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和科技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农机节能则是实现农机化和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现代化必须农业现代化,现代化农业是一个节约型的农业。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和科技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农机节能则是实现农机化和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农机节能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以及高能耗农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原因,提出实现农业机械节能的方法和措施,为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节能 农业现代化 农机化 节约型社会
下载PDF
图书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习万球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6-120,共5页
论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分析、探讨了文化对于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图书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现代化建设 全民素质 文化 图书馆 终身教育 学习型社会
下载PDF
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生态现代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包庆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5,共7页
传统现代化理论由于缺乏生态哲学的理论维度和生态思维的有效规范,将现代化得以有效运作的生态系统前提和自然承载基础统统遮蔽,因此,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遭遇来自自然资源体系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严峻挑战。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 传统现代化理论由于缺乏生态哲学的理论维度和生态思维的有效规范,将现代化得以有效运作的生态系统前提和自然承载基础统统遮蔽,因此,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遭遇来自自然资源体系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严峻挑战。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生态革命,是生态哲学原理和方法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广阔领域的全面渗透和广泛辐射而引发的现代化模式的生态化转型。生态现代化自觉促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成为和谐互动的有机系统,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增值和生态系统的修复改善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开启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之绿色资本与生态文明之路的有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现代化 工业社会 生态社会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市民社会的建构与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5,共6页
中国的体制改革采取渐进式的发展模式,走的是一种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的由浅入深的发展道路。当今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要求政治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实现政治现代化。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的体制改革采取渐进式的发展模式,走的是一种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的由浅入深的发展道路。当今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要求政治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实现政治现代化。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为政府权威合法性的削弱、"软政权化",以及社会公众在政治参与上的政治冷漠感。实现我国政治现代化,构建发达、健全的市民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现代化 权威合法性 政治参与 市民社会
下载PDF
论现代化与牧区传统社会变迁 被引量:4
17
作者 常宝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39,共5页
现代化使得蒙古族牧区传统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变迁,牧区社会要迎合这种变革和挑战并实现自身现代化,就不能“外来模式”生吞活剥、简单套用,而必须以传统社会文化、经济、社会组织和制度的精华部分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关键词 现代化 牧区 传统社会 变迁
下载PDF
制度与生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方成 王丹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31,共12页
深刻认识并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适切的分析范式。超越“国家与社会”的镜像结构分析,“制度与生活”以其微观视域、动态行为观察的优势成为理解和阐释中国社会变迁的继替性范式。制度与生活框架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既体现为以制度为导向... 深刻认识并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适切的分析范式。超越“国家与社会”的镜像结构分析,“制度与生活”以其微观视域、动态行为观察的优势成为理解和阐释中国社会变迁的继替性范式。制度与生活框架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既体现为以制度为导向的秩序建构实践,同时蕴含着以生活为重心的活力激发和发展意愿。其中,生活的主体本位及其理性趋向奠定了生活形塑制度的治理基础。植根实践土壤,生活的主体、场景、实践及其凝结而成的惯习作为重要的驱动因素,形塑着制度的体系结构、机制功能、行为依据及运行效能。制度体系融合生活特性,在引导行为主体有组织联合、规范互动实践、整合各类规则、透析复杂情景中,又将弥散形态的生活导向秩序一端。由此,处于现代化浪潮中的中国,其发展实则是基于生活形塑制度和制度反塑生活的交互作用过程,在健全制度体系与规范日常生活秩序中,平衡转型社会的活力与秩序,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制度 现代化 社会
原文传递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一飞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7-41,共5页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因。人的需求形成人的活动的目的,人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断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社会的现代化不论从其活动来说,还是从其渊源来说,都是发端于人,是以人为中心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因。人的需求形成人的活动的目的,人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断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社会的现代化不论从其活动来说,还是从其渊源来说,都是发端于人,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是双向互动的过程。由于矛盾关系的复杂性,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充满了矛盾和不平衡性。现代化不是最终的目的,发展的目的和现代化的目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社会的现代化 发展 目的
下载PDF
反思性法制现代化初论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德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6,共14页
反思性法制现代化的规范基础是商谈政治,法律范式是程序法。中国法制现代化事业应反思西方法制现代化运动轨迹,针对自身社会发展状况,创生一条具有独特个性也切合反思性法制现代化一般要求的合理性道路。
关键词 法制现代化 风险社会 反思现代性 商谈政治 程序法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