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人的异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曹卫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3-56,共4页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具有反传统的精神实质。人的异化是大多数作家普遍关注的主题之一。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形式是人的兽化、人的物化及由此产生的人的精神世界的畸变。传统文学中的英雄成了被种种社会现实所异化的非英雄和反英雄。这一...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具有反传统的精神实质。人的异化是大多数作家普遍关注的主题之一。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形式是人的兽化、人的物化及由此产生的人的精神世界的畸变。传统文学中的英雄成了被种种社会现实所异化的非英雄和反英雄。这一主题对西方的种种社会问题给予了深刻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派文学 异化 社会问题 20世纪 精神世界
下载PDF
意境化与知性化:现代派新诗意象与唐宋诗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学祖 《长江学术》 2023年第3期24-37,共14页
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擅于运用唐宋诗词意象,并与西方诗歌意象相融合。这种意象意境化的追求,是吸收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意象与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结果,也是对唐宋诗词讲究情景交融,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含蓄蕴藉诗风的继承与... 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擅于运用唐宋诗词意象,并与西方诗歌意象相融合。这种意象意境化的追求,是吸收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意象与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结果,也是对唐宋诗词讲究情景交融,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含蓄蕴藉诗风的继承与创造性转化。现代派诗人们在意象的选择与运用上始而趋同,继而分化乃至最终趋异。一部分诗人追求意象意境化,呈现出朦胧空灵之美感色彩;另一部分趋向于对玄学化、思辨化诗风的体悟与追随,并与唐宋诗的理趣美因素相融合,造成一种浓厚而独特的知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化 知性化 现代派 新诗意象 唐宋诗词
下载PDF
论施蛰存现代派小说的非现代主义特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忠来 杨迎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70-73,共4页
施蛰存是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创作了一批“独辟径蹊”的现代主义的小说 ,但这些现代派小说同时呈现出非现代主义特质。这一方面源于他内在自身思想性格的两重性 。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施蛰存 现代派 非现代主义 成因 历史背景 社会政治环境
下载PDF
现代派艺术的箭靶——被“封印”的19世纪学院派画家卡巴内尔
4
作者 张静淼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0-126,F0003,共8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现代派艺术风起云涌,卡巴内尔一直被当作古板、单调、落后的学院派权威,成为被攻击的箭靶,逐渐被艺术史所淡化,甚至封印。卡巴内尔被封印的原因既有他绘画自身的局限性,又有来自于当时学院派与艺术批评的影响,还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现代派艺术风起云涌,卡巴内尔一直被当作古板、单调、落后的学院派权威,成为被攻击的箭靶,逐渐被艺术史所淡化,甚至封印。卡巴内尔被封印的原因既有他绘画自身的局限性,又有来自于当时学院派与艺术批评的影响,还有后世艺术史家书写时厚此薄彼的选择等多种原因。本文通过对卡巴内尔被封印原因的分析,厘清了卡巴内尔艺术的价值,如折中主义的倾向、浪漫主义情感和色彩、画面中的装饰感、肖像画中所呈现着感性之美等,凸显了卡巴内尔对美的把握与对主题的演绎和升华,重建了卡巴内尔应有的艺术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巴内尔 学院派 现代派 封印 箭靶
原文传递
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5
作者 李晓林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36-38,45,共4页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长、社会对此有责任 ,教师更有责无旁贷的使命。外国文学课程集中了人类心灵的精华 ,因此在教学中履行这一使命就理所当然。人文精神教育不仅包括德育 ,也包括美育。真、善、美 ,三者...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长、社会对此有责任 ,教师更有责无旁贷的使命。外国文学课程集中了人类心灵的精华 ,因此在教学中履行这一使命就理所当然。人文精神教育不仅包括德育 ,也包括美育。真、善、美 ,三者本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教学 人文精神教育 德育 美育 理想主义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学术史视角下的“现代主义”概念考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和龙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0,共6页
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现代主义"作为批评概念有一个源起与嬗变的过程。"modernism"一词在英美批评界并非由来已久,而是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逐渐被广泛认同与接受。在国内批评界,"现代主义"是一个舶来... 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现代主义"作为批评概念有一个源起与嬗变的过程。"modernism"一词在英美批评界并非由来已久,而是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逐渐被广泛认同与接受。在国内批评界,"现代主义"是一个舶来品,其内涵与外延也经历了较为复杂的从模糊、不确定到相对稳定的语用变迁过程。"现代主义"作为批评概念从引入到定型、再到定性,清晰地反映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研究与接受历程,即民国时期的最初引入与关注、建国早期的贬斥与否定、新时期之初的争议与论辩,以及当下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全盘肯定与认同。在当下语境中,"现代主义"仍然存在着内涵模糊与外延不清的散乱状况,是一个需要慎用且不可随意套用、乱用的术语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现代派 文学术语 学术史 接受史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法学对现代权利理论解读与批判 被引量:1
7
作者 征汉年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6期67-72,共6页
后现代主义法学是继三大法学流派之后又一独具特色的理论思潮。出现在后工业社会的法律危机不断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一批后现代主义法学学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全面反思和质疑。后现代主义法学否定理性主... 后现代主义法学是继三大法学流派之后又一独具特色的理论思潮。出现在后工业社会的法律危机不断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一批后现代主义法学学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全面反思和质疑。后现代主义法学否定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反对用单一的、固定不变的逻辑和公式来阐释和衡量世界,方法论上主张多元性和差异性,并形成了一些有创建、有价值的旨在批判现代权利理论兼有探索未来法治的后现代主义法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权利 流派
下载PDF
“现代性”观念的人文性及其运用于艺术研究之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尤西林 《商洛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10,共8页
"现代性"是与社会科学范畴的"现代化"对举的人文科学范畴,它不是指客观外界事物的性质,而是指人的心性气质以及外界对象在主体对象化意义上的性质。"现代性"不是单一的性质,而是流变性所构成的矛盾性。... "现代性"是与社会科学范畴的"现代化"对举的人文科学范畴,它不是指客观外界事物的性质,而是指人的心性气质以及外界对象在主体对象化意义上的性质。"现代性"不是单一的性质,而是流变性所构成的矛盾性。这一特性排除将现代性视为任何具体的单一价值的立场。"现代性"运用于艺术史等人文学科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研究运用"现代性"观念时,忽略了"现代性"首先应该作为一个中性描述性概念运用于对象。必须重视"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冲突,这尤其是艺术的特性所在。抗衡现代化—全球化的本土或传统取向,属于现代性的表现。晚清以来所有中西之争其实都以古今亦即现代性为生活世界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化 人文学科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现代派艺术 艺术教育
下载PDF
深刻的心理现实主义——论陀氏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独特视角
9
作者 张慧敏 《长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1-35,共5页
文章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核心是"寻找人,"把握人的灵魂,人的精神世界,笔者在此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文章首先从"失美"与"求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陀氏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对社会的巨大而深刻的批... 文章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核心是"寻找人,"把握人的灵魂,人的精神世界,笔者在此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文章首先从"失美"与"求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陀氏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对社会的巨大而深刻的批判力度,而后,在与现代派,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比较中凸现陀氏"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与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理想 心理现实主义 现代派
下载PDF
日本新感觉派文学价值的再认识
10
作者 胡环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18-120,共3页
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出现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一出世,便在文坛上掀起一股轩然大波,冲击了以私小说为代表的旧传统,引进了欧洲现代派的新潮流,从而揭开了日本现代文学史的序幕。历史上,日本新感觉派曾对中国文学创作... 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出现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一出世,便在文坛上掀起一股轩然大波,冲击了以私小说为代表的旧传统,引进了欧洲现代派的新潮流,从而揭开了日本现代文学史的序幕。历史上,日本新感觉派曾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过两次重大影响。近来,随着中国新感觉派代表作家的作品逐渐被重新出版发行,有必要对日本新感觉派文学予以评析,重新认识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现代派 形式主义
下载PDF
8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的现代化改造
11
作者 周小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2-147,共6页
80年代,在"新启蒙"思潮的影响下,一部分视启蒙为己任的电影人士主张从西方电影理论中寻找可供借鉴的资源,他们试图引入西方的纪实美学、"现代派""非戏剧化"来实现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的现代化。他们... 80年代,在"新启蒙"思潮的影响下,一部分视启蒙为己任的电影人士主张从西方电影理论中寻找可供借鉴的资源,他们试图引入西方的纪实美学、"现代派""非戏剧化"来实现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的现代化。他们有意识地将西方理论资源的借鉴限定在形式上,试图通过形式上的反叛来校正电影创作所负载的过重的意识形态,从而摆脱政治对电影的控制。"新时期"电影表现形式的种种创新要求,其实质都是追求启蒙的电影人士的政治诉求在电影批评中的隐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现实主义 现代派 纪实美学 非戏剧化
下载PDF
西方现代派美术初探
12
作者 徐公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z1期135-137,共3页
现代派美术的产生、发展有其思想渊源和社会基础 ,是新时代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新时代的审美观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它是以表达个人的主观精神 ,试图放弃现实反映 。
关键词 现代派 美术 社会环境 演绎 表现
下载PDF
现实主义、现代派与传统绘画的追问与反思
13
作者 陈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46,共3页
现实主义是艺术的表现方法;现代派是传统艺术基础上创新与发展的产物;传统绘画则是现实主义的载体,现代派的母体。它们之间有着统一的内涵———那就是创造艺术,记录历史,服务社会。传统是文化历史的积累。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现代派 传统绘画 艺术
下载PDF
西方现代派自由想象断想
14
作者 李冬梅 田国林 《长春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68-70,共3页
伴随着表现技巧和观察方法在传统层面的高度完善,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家的主体世界渴望一场挣脱被动与封闭的革命,现代艺术产生了。而想象是现代艺术飞翔的翅膀。西方哲学思潮对想象认识的演变引导着现代艺术的成长与发展。与此同... 伴随着表现技巧和观察方法在传统层面的高度完善,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家的主体世界渴望一场挣脱被动与封闭的革命,现代艺术产生了。而想象是现代艺术飞翔的翅膀。西方哲学思潮对想象认识的演变引导着现代艺术的成长与发展。与此同时,艺术本身的能动作用亦不可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 想象 西方哲学思潮 西方艺术
下载PDF
论30年代现代派的象征诗学
15
作者 曹万生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30,共6页
20年代,象征理论在中国已有所传播。30年代现代派具有创造性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论的比、兴与西方象征的关系和异同上;梁宗岱“兴”说的“依微而拟议”解的深刻意义,“象征”与“兴”中各自的“象”与“意”关系的理论;提出... 20年代,象征理论在中国已有所传播。30年代现代派具有创造性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论的比、兴与西方象征的关系和异同上;梁宗岱“兴”说的“依微而拟议”解的深刻意义,“象征”与“兴”中各自的“象”与“意”关系的理论;提出了象征里有关象的有形与意的无形、象的有限与意的无限、象的刹那与意的永恒的美学意义等;梁宗岱、穆木天等对法国象征主义即波德莱尔的契合论思想的理解,以及对象征主义的意象网络的清晰性与终极意义的暧昧性之统一的理解,还涉及象征主义的诗语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 诗学 中西 象征 比兴
下载PDF
《九叶集》与“新时期”现代主义流派的接受及建构
16
作者 徐勇 《厦大中文学报》 2021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九叶集》的出版,不仅涉及现代诗歌史上流派的重构问题,还涉及国统区文学的挖掘评价问题,以及现代主义在80年代初期的接受问题。表现内容/形式技巧的二分法逻辑下,九位诗人的作品在当时只能从内容上的"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 《九叶集》的出版,不仅涉及现代诗歌史上流派的重构问题,还涉及国统区文学的挖掘评价问题,以及现代主义在80年代初期的接受问题。表现内容/形式技巧的二分法逻辑下,九位诗人的作品在当时只能从内容上的"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和形式上的"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的角度被接受。但如果从流派建构的角度看,在九叶派的建构中,其与现代派的联系被凸显,而至于其同现实主义诗歌流派的联系则被忽略。这样一种不一致,某种程度上正是选本编纂中"选"和"编"的复杂关系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集》 国统区文学 现代派
原文传递
论现代派诗人卞之琳初期诗作的审美意蕴
17
作者 祝晓耘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卞之琳善于把握中西诗歌相通的特质 ,谐调古洋 ,独辟蹊径 ,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诗的意蕴表现为 :凡俗化的诗绪 ,寄情于社会下层 ;怀旧怀远的哀思 ,表现生之茫然 ;哲理化的情涛 ,暗示隐秘的心理活动 ;恢谐的方式 ,走进... 卞之琳善于把握中西诗歌相通的特质 ,谐调古洋 ,独辟蹊径 ,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诗的意蕴表现为 :凡俗化的诗绪 ,寄情于社会下层 ;怀旧怀远的哀思 ,表现生之茫然 ;哲理化的情涛 ,暗示隐秘的心理活动 ;恢谐的方式 ,走进严肃命题的“淘气”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现代派 诗歌 审美意蕴 初期诗歌作品 情感 心理
下载PDF
“文坛回春”的艰难历程——从1980年代文学史中的施蛰存说起
18
作者 汪巧秀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6年第4期62-67,共6页
"文坛回春"之路步履维艰,这种艰难历程不仅显性地表现为1980年代的多次论争和批判,而且,从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编撰的文学史书里的变化,也能被人隐约感知。1980年代多种文学史书中对施蛰存的评论明显有两条线齐头并进:一条前... "文坛回春"之路步履维艰,这种艰难历程不仅显性地表现为1980年代的多次论争和批判,而且,从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编撰的文学史书里的变化,也能被人隐约感知。1980年代多种文学史书中对施蛰存的评论明显有两条线齐头并进:一条前期文学史阶级论中的施蛰存书写模式旧痕犹存,一条展现博得合法性的新姿。同时,海外文学史中,施蛰存因大陆文学史中具有的"反动"性质转变为赞扬的进步性质,成了横空挑战的第三条线。通过这种较为隐性的、动态的文学现象,来看"文坛回春"之路是怎样一步步地进行,现在能够成为"常识"地存在在当时所经历的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 文坛回春 文学史 施蛰存 现代派
原文传递
魔鬼精灵 罪恶天使——从伏脱冷形象看现代派的美学渊薮
19
作者 薛梅 《焦作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16-18,共3页
巴尔扎克对伏脱冷形象的审美评价,作为现实主义大潮涌动时的一股潜流,对于现代派美学原则的确立发挥了艺术实践方面的奠基作用。文章试图通过对巴尔扎克塑造伏脱冷这一“恶之花”形象的原因的解剖以及它与当时美学思想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巴尔扎克对伏脱冷形象的审美评价,作为现实主义大潮涌动时的一股潜流,对于现代派美学原则的确立发挥了艺术实践方面的奠基作用。文章试图通过对巴尔扎克塑造伏脱冷这一“恶之花”形象的原因的解剖以及它与当时美学思想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揭示“恶之花”类型艺术形象与现代派美学原则之间的连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之花类型形象 现代派 艺术实践 美学原则
下载PDF
台湾“现代派”两位重要诗人
20
作者 古远清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3-68,共6页
台湾现代派在高压年代注意意象的经营和象征、暗示手法的运用,爱用声色交感、扭曲变形和歧义性手法,追求时空的交错、转移以及主客体的对应和换位,作为"现代派"旗手的纪弦便是这方面的代表。此外,进入台湾文学经典的郑愁予,... 台湾现代派在高压年代注意意象的经营和象征、暗示手法的运用,爱用声色交感、扭曲变形和歧义性手法,追求时空的交错、转移以及主客体的对应和换位,作为"现代派"旗手的纪弦便是这方面的代表。此外,进入台湾文学经典的郑愁予,那飘逸而又矜持的韵致,梦幻而又明丽的诗想,外加温柔的旋律和缠绵的节奏,造成一种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 台湾新诗 浪漫唯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