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间观下的文明建设——兼论统一战线的文化战略 被引量:1
1
作者 谢静 刘雅宁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4-75,共12页
当前诸多文化矛盾源于矛盾的时间观:文化复兴被理解为“往回看”,而文明建设则是“向前看”。把文明和文化看作理解现实的不同方式则不同于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其体现了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辩证关系。文明建设既扎根于微观的日常互动,也体... 当前诸多文化矛盾源于矛盾的时间观:文化复兴被理解为“往回看”,而文明建设则是“向前看”。把文明和文化看作理解现实的不同方式则不同于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其体现了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辩证关系。文明建设既扎根于微观的日常互动,也体现在宏观的交往秩序中,因此,作为交往实践的文化就是文明建设的基础。当前媒介与传播技术的发展,给交往方式和时空体验带来了巨大改变,深刻地影响了文化与文明建设。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与文明的新特征——“拼贴再生”与“交织并叙”,旨在阐释当下统一战线的新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建设 文化使命 文化战略 新媒体环境 共时性与历时性 统一战线
下载PDF
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教育的深刻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汪志平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20-122,共3页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设计思想。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其中对学校教育的媒体环境、人物因素、观念形态三个方面的影响更为突出。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学校教育 观念形态 教师角色 学生 教育观念 教育媒体
下载PDF
两种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克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95-98,共4页
论述了媒体教育的发展,多媒体组合教学的两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 教学模式 教学环境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在现代传媒环境中的两重境遇 被引量:1
4
作者 付用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26-128,共3页
以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现代传媒环境已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其运行方式的先进性和蕴含内容的复杂性给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实现带来双重境遇。
关键词 现代传媒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 两重境遇
下载PDF
论现代媒介环境下高校德育的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红梅 《孝感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93-96,共4页
媒介环境是影响德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德育在接受媒介环境的影响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 一个积极的能动过程。当现代媒介环境的发展变化影响进而弱化高校德育的效果时,高校德育为了实现其自 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必须应时而... 媒介环境是影响德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德育在接受媒介环境的影响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 一个积极的能动过程。当现代媒介环境的发展变化影响进而弱化高校德育的效果时,高校德育为了实现其自 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必须应时而变,迎难而上,加强其功能的发挥。在现代媒介环境下,高校德育的导向 功能、中介功能和创设环境的功能显得日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媒介环境 高校德育 功能
下载PDF
晚清:现代中国文学媒介环境的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萍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91-97,共7页
晚清是报刊印刷新媒介兴起时期,它为现代中国文学创造了一个新的媒介环境。新媒介环境的形成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传教士在中国的宣教和办刊,西方传播观念在中国的跨时空嫁接阶段;二是西方大众传媒在中国自我塑型的"本土化"时... 晚清是报刊印刷新媒介兴起时期,它为现代中国文学创造了一个新的媒介环境。新媒介环境的形成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传教士在中国的宣教和办刊,西方传播观念在中国的跨时空嫁接阶段;二是西方大众传媒在中国自我塑型的"本土化"时期。新媒介最终被接受且为我所用,并深刻参与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繁荣以及变化,成为现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现代中国文学 媒介环境 “本土化”
下载PDF
浅析现代传媒在构建休闲软环境中的潜质
7
作者 李晓科 刘锐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53-555,共3页
通过对现代传媒的理论意义与潜能作用的分析,针对外籍受众的需求,从题材选择和表达方式上探究并提出了现代传媒对于构建休闲软环境的策略与具体建议。
关键词 现代传媒 休闲软环境 外籍受众 构建 文化
下载PDF
新闻框架理论视角下近代媒介对社会舆论环境的构建
8
作者 陈雨璇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34-135,156,共3页
顺应时代产生的中国近代大众传媒诞生于中西文化相互冲突和融合的社会转型时期,新兴的近代报刊承担起了记载和传播各种社会信息的责任,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集散地。由于各报刊性质、报道宗旨和经营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关注和传递新闻事... 顺应时代产生的中国近代大众传媒诞生于中西文化相互冲突和融合的社会转型时期,新兴的近代报刊承担起了记载和传播各种社会信息的责任,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集散地。由于各报刊性质、报道宗旨和经营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关注和传递新闻事件或者社会热点问题的角度必定有所区别,由此建构的舆论环境对民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以《大公报》1909至1911年对“民变”报道为例,探究这份报纸通过新闻选择关注社会问题,建构社会舆论,引导大众和影响社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框架理论 近代媒介 舆论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