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者与传媒——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大众传媒话语权的争取 被引量:7
1
作者 蒋晓丽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5期146-151,共6页
大众传媒既是信息传播的物质载体,也是促使大众传播者与受众得以交流的中介和纽带。大众传媒在一个社会中具有一种话语的权力,大众传播者就是大众传播话语权的掌握者。在风云变幻的近代中国,随着欧风美雨逐渐兴盛起来的大众传媒的最早... 大众传媒既是信息传播的物质载体,也是促使大众传播者与受众得以交流的中介和纽带。大众传媒在一个社会中具有一种话语的权力,大众传播者就是大众传播话语权的掌握者。在风云变幻的近代中国,随着欧风美雨逐渐兴盛起来的大众传媒的最早形式———报刊成为新兴知识分子争夺和战斗的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知识分子 大众传媒 话语权
下载PDF
“将科学置于地方”:近代都市空间视野下的大众科学传播--读张邦彦《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2
作者 刘伊琳 范继忠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
从新文化运动启蒙知识分子高举“赛先生”旗帜到“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科学”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词之一。本文从都市空间结构的视野重新梳理《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一著相关内容,探讨近代中国都市空间、知识分子与大众... 从新文化运动启蒙知识分子高举“赛先生”旗帜到“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科学”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词之一。本文从都市空间结构的视野重新梳理《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一著相关内容,探讨近代中国都市空间、知识分子与大众科学的相互关系,并借以剖析近代中国科学传播主体的多元性与话语差异性,从而为当下科学传播媒介建设提供历史认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知识分子 大众科学 权力的文化网络 催眠术
下载PDF
通达现代中国的火把节——论现代知识分子对云南火把节的再“发现”
3
作者 李直飞 何晓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4-149,共6页
火把节是云南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在许多近现代作家那里,火把节被视为“奇风异俗”,突出其“趣”和“恶”的一面。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知识分子有了切身体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机会,对... 火把节是云南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在许多近现代作家那里,火把节被视为“奇风异俗”,突出其“趣”和“恶”的一面。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知识分子有了切身体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机会,对火把节进行了真实的考察和记录,还原了火把节作为民俗现实和生活实践的本来面目。同时,在战时历史场域中,联大知识分子对火把节进行了一次意义的再“发现”,赋予火把节抗战火炬的象征意义,实现了与云南少数民族的有效互动,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整合进现代中国,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共同体意识。这种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再“发现”,彰显了现代语境下本土文化所具有的个性和自信,为现代中国打上了特有的民族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把节 现代知识分子 现代中国
下载PDF
论“五四”前后关于文学阐释方式的几种尝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春青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142,共11页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一个世纪了,但"中与西""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还是当下社会人文领域最基本的言说语境。当今中国文学理论界普遍思考的问题是:在所谓"后理论时代",文学理论还有存在的意义...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一个世纪了,但"中与西""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还是当下社会人文领域最基本的言说语境。当今中国文学理论界普遍思考的问题是:在所谓"后理论时代",文学理论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它应该向何处去?在各种答案之中,走向阐释、建构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文学阐释学是关于文学意义的理解方式、审视视角的理论反思,具体关涉文学文本的存在方式、演变历史、功能等具体维度。对于文学阐释学的这些具体维度,"五四"前后的一代学人曾经有过诸多思考,对我们今天建构当代文学阐释学有着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文学阐释学 现代学人
原文传递
论四川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与转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丁豪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0-92,共3页
近代四川知识分子群体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开始觉醒。他们紧跟时代步伐,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而开始了自身的文化和政治分化与转型。四川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与转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封建知识分子向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文化转型,从近代... 近代四川知识分子群体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开始觉醒。他们紧跟时代步伐,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而开始了自身的文化和政治分化与转型。四川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与转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封建知识分子向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文化转型,从近代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的政治转型,从向往资产阶级民主的知识分子向信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说学的知识分子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四川 知识分子群体 转型
下载PDF
传统乡村文化觉醒者的价值选择——论20世纪初乡土小说中知识者的“乡村批判” 被引量:2
6
作者 高玉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0,共4页
20世纪初期的中国乡土小说作家,既带着乡村文化的气息,又烙着都市文化的印记。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回望故乡,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着乡村中国,发现它的落后与野蛮,并探寻着其历史和文化根由。随着他们对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接受,加之部分作家... 20世纪初期的中国乡土小说作家,既带着乡村文化的气息,又烙着都市文化的印记。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回望故乡,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着乡村中国,发现它的落后与野蛮,并探寻着其历史和文化根由。随着他们对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接受,加之部分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这些乡土小说也传达出了现代知识者对改造乡村中国"贫"与"病"状的方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初期 乡土小说 现代知识者 乡村批判
下载PDF
启蒙神话、命运悖论与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关于《伤逝》与《寒夜》的笔谈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国恩 胡群慧 +6 位作者 张赟 杨永明 俞春玲 徐茜 帅彦 刘慧 胡朝雯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27-28,共2页
《伤逝》与《寒夜》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知识分子问题的双璧。鲁迅和巴金在作品中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命运的描写和思考,达到了各自时代的高度。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作品所涉及的知识分子问题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而且揭示... 《伤逝》与《寒夜》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知识分子问题的双璧。鲁迅和巴金在作品中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命运的描写和思考,达到了各自时代的高度。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作品所涉及的知识分子问题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而且揭示问题的方式——组织矛盾冲突的形式也有很大的相似性,从而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这使我们能够通过对其中一部作品的研究来加深对另一部作品的理解。通过这种互为参照的方法,可以从作品中读出启蒙主义的局限,女性解放的悖论,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等。近期,我们组织博士生进行了一次《伤逝》与《寒夜》的专题讨论,讨论后由主持人对主要的观点进行了综合归纳,再分头撰写文章。现在把成果发表出来,以表达我们对鲁迅和巴金这两位文坛巨匠的敬意和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知识分子 《寒夜》 《伤逝》 理想 神话 断裂 悖论 知识分子家庭
下载PDF
近代报刊与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小惠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7-80,共4页
近代报刊作为一股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媒体传播力量,促进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封建士大夫到职业作家",由"精英文学"的抒写者到"通俗文学"的提倡者以及从专制禁锢下的"无知者"到封建秩序的"... 近代报刊作为一股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媒体传播力量,促进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封建士大夫到职业作家",由"精英文学"的抒写者到"通俗文学"的提倡者以及从专制禁锢下的"无知者"到封建秩序的"破坏者"等三方面的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报刊 近代知识分子 身份转型
下载PDF
良性互动:文的解放与人的觉醒——现代小品文的诞生及其文体特征的形成
9
作者 李柏青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4-26,共3页
现代小品文虽然比小说、诗歌等文体的起步要晚 ,却成熟最早 ,形成了独抒性灵、表现自我、崇尚自由的文体特征 ,其中隐含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与“五四”高扬个性解放、思想解放的时代气候有关 ;也与西学东渐 ,东西方文学处于交流碰撞... 现代小品文虽然比小说、诗歌等文体的起步要晚 ,却成熟最早 ,形成了独抒性灵、表现自我、崇尚自由的文体特征 ,其中隐含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与“五四”高扬个性解放、思想解放的时代气候有关 ;也与西学东渐 ,东西方文学处于交流碰撞的文学气候有关 ;但还与现代知识分子批判“文以载道”观 ,对自我身份的确认 ;对Essay的移植、消化和吸收 ;对晚明小品文的积极认同有关 ,使现代小品文成为表现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话语。这种“人的觉醒”和“文的解放”的相互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特征 作者 现代小品文 西方随笔 现代知识分子 自我 互动 文学研究 散文
下载PDF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
10
作者 代亚松 姜平平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3-37,共5页
现代知识分子因具有现代性而不同于传统知识分子有着自身特点,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士——向现代性知识分子的转变发生于近代鸦片战争之后,在近代内外交困的历史背景下经历了四个时期,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最终完成了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 现代知识分子因具有现代性而不同于传统知识分子有着自身特点,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士——向现代性知识分子的转变发生于近代鸦片战争之后,在近代内外交困的历史背景下经历了四个时期,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最终完成了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以报刊杂志和大学课堂形成特定的公共空间,形成推动中国历史发展一股新式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现代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双向“角色认同”
11
作者 刘慧娟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5-20,共6页
在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下,近代知识分子逐渐产生。他们一方面继承并发挥士大夫与政治密切结合、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角色认同;另一方面又开始与政治分离,向知识回归,以卓越的学术成就服务于社会科学文化教育事... 在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下,近代知识分子逐渐产生。他们一方面继承并发挥士大夫与政治密切结合、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角色认同;另一方面又开始与政治分离,向知识回归,以卓越的学术成就服务于社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实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双向"角色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知识分子 传统知识分子 双向角色认同
下载PDF
京派作家乡土文本的审美内核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西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6-101,163,共6页
周作人、废名、沈从文和汪曾祺等人的乡土文本,包含了以下审美层面:人对世界和生命的原初体验、现代知识分子对民族文明的根源性的文化记忆、对"经典中国"的审美想象以及人性理想、生命理想和存在思考,寄托了他们对中华文明... 周作人、废名、沈从文和汪曾祺等人的乡土文本,包含了以下审美层面:人对世界和生命的原初体验、现代知识分子对民族文明的根源性的文化记忆、对"经典中国"的审美想象以及人性理想、生命理想和存在思考,寄托了他们对中华文明主体性价值和自我生命存在的审美观照,是具有终极关怀意义的审美创造。他们的乡土写作既继承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基本精神,也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理想,是中国现代作家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寻根之旅。他们在乡土文学的多元价值中不是主流,却具有"关键少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知识分子 乡土 文化记忆 “经典中国” 生命理想 “关键少数”
下载PDF
中国现代随笔兴衰消长及其思考
13
作者 黄科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0-53,共4页
20世纪中国现代随笔是现代知识者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炼狱”中的精神产物。回顾现代随笔所走过的历程,应该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消长兴衰的经验和教训。首先,现代随笔是知识者高扬现代理性批判精神,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 20世纪中国现代随笔是现代知识者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炼狱”中的精神产物。回顾现代随笔所走过的历程,应该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消长兴衰的经验和教训。首先,现代随笔是知识者高扬现代理性批判精神,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核心内容,进行社会启蒙、思想启蒙和国民性改造的重要言说工具;其次,现代知识者必须注意推动随笔创作的多元化发展;第三,文化专制、艺术民主与现代随笔的兴衰消长也息息相关、血肉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随笔 现代知识者 兴衰消长 经验教训
下载PDF
王韬:江南知识分子走向世界与现代的先锋意义
14
作者 杨昇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1期91-94,共4页
王韬是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早年在上海长期受雇于传教士设立的墨海书馆,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最新的西方科技和文化。中年以后的王韬,在致力于新闻出版和教育事业,并积极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推介到海外的同时,得... 王韬是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早年在上海长期受雇于传教士设立的墨海书馆,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最新的西方科技和文化。中年以后的王韬,在致力于新闻出版和教育事业,并积极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推介到海外的同时,得到了游历欧洲和日本的机会,他大力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共同发展,并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应用于在中国的实践,从而成为江南地区最早走向世界的现代知识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韬 江南 现代知识分子 先锋意义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分野与重构
15
作者 翟爱玲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7-99,共3页
1915年9月,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易白沙、吴虞、钱玄同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新青年》等刊物为阵地,以民主与科学为武器,发起了一场反对封建思想,解放"人性"的新文化运动。它使中国知识界进入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又... 1915年9月,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易白沙、吴虞、钱玄同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新青年》等刊物为阵地,以民主与科学为武器,发起了一场反对封建思想,解放"人性"的新文化运动。它使中国知识界进入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处于挽救民族危机的的迫切形势下,新文化运动的结果造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分野,使他们以自身不同的信仰、立场进行了历史性的重构,走上不同的"救国道路"。正是这期间,以陈独秀、李大钊、李达、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革命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现代知识分子 分野 重构
下载PDF
愈挫愈奋 再接再厉──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与发展
16
作者 王者琦 《丹东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11-12,共2页
用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命名传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本文初步探讨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时间。
关键词 近代知识分子 变法维新
下载PDF
近代知识分子确立富强观念的思想进程——兼论先进知识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后的自我超越
17
作者 武传鹏 才航仁增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30-35,共6页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下,知识分子逐渐形成自身对于国家富强的一系列诉求。然而,知识分子在实践中发现,无论他们是借鉴西方还是自己创造,其理论均无法与其所持诉求完美契合。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才使得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家富...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下,知识分子逐渐形成自身对于国家富强的一系列诉求。然而,知识分子在实践中发现,无论他们是借鉴西方还是自己创造,其理论均无法与其所持诉求完美契合。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才使得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家富强的诉求得以彻底满足,并令其自身关于国家富强的观念得到了自我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强观 近代知识分子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从田野笔记《南乡三十六村》观冯骥才的“文化良心”
18
作者 孙玉玲 王锐 《河西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9-74,共6页
具有纪实与档案色彩的田野笔记《南乡三十六村》是冯骥才在进行大量民间文化田野调查与保护工作过程中的一些随感、记录,它也是作者的心灵实录,体现出作为中华文化保护者的冯骥才所具有的现代知识分子情怀、责任与文化良心。作者站在文... 具有纪实与档案色彩的田野笔记《南乡三十六村》是冯骥才在进行大量民间文化田野调查与保护工作过程中的一些随感、记录,它也是作者的心灵实录,体现出作为中华文化保护者的冯骥才所具有的现代知识分子情怀、责任与文化良心。作者站在文化与人性关怀的角度,挖掘了诸多民间“小传统”的文化内涵,探求了它们对于乡土文化孕育下的普通个体所具有的安顿肉身与心灵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作者怀着对本土文化的忧思,在探索民间文化被破坏和走向消亡的原因时,也表达着对现实的批判,对现代霸权的警惕,甚至对中国当下现代文明进程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乡三十六村》 冯骥才 现代知识分子 文化良心
下载PDF
王统照与鲁迅
19
作者 阎奇男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11-15,共5页
王统照深受鲁迅的影响,他与鲁迅有许多直接的亲切交往,但更主要的是“神交”。他对鲁迅的小说创作有天然的敏感期待;对鲁迅的人格有天然的敬仰热爱;对鲁迅的爱情婚姻观有天然的理解和认同。这是因为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家庭生活背景和文学... 王统照深受鲁迅的影响,他与鲁迅有许多直接的亲切交往,但更主要的是“神交”。他对鲁迅的小说创作有天然的敏感期待;对鲁迅的人格有天然的敬仰热爱;对鲁迅的爱情婚姻观有天然的理解和认同。这是因为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家庭生活背景和文学创作道路;他们都是忧国忧民的现代知识分子;又都具有余英时所说的传统的“宗教承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统照 鲁迅 人格 婚姻观 小说创作
下载PDF
清末民初新式知识分子择业面相分析
20
作者 逯慧娟 王青芝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7期200-203,共4页
清末民初,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职能部门日益增多,职业格局呈现一种立体、复杂、多变状态。毕业于学堂的新知识分子,面临的选择日益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在择业上,也呈现一种多样化的形态,主要表现为:立足自己专业的职业选择;从传统道德观念... 清末民初,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职能部门日益增多,职业格局呈现一种立体、复杂、多变状态。毕业于学堂的新知识分子,面临的选择日益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在择业上,也呈现一种多样化的形态,主要表现为:立足自己专业的职业选择;从传统道德观念出发的职业选择;或是基于个人兴趣来确定自身发展的选择;又或是从传统价值观出发的择业,等等。择业原则的多样化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新式知识分子 择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