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与重构:现代散文个性理论的西方资源
1
作者 王炳中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7-12,共6页
西方随笔在"五四"被发现后,其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精神得到了新文学作家和理论家的青睐,出现了诸多关于随笔的译述,并在精神品格的确立、题材与主题的取向、艺术手法的舍取上,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散文个性理论的建构。西方随笔... 西方随笔在"五四"被发现后,其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精神得到了新文学作家和理论家的青睐,出现了诸多关于随笔的译述,并在精神品格的确立、题材与主题的取向、艺术手法的舍取上,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散文个性理论的建构。西方随笔自我表现精神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既有本土抒情言志传统的内应,又受中国特殊国情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随笔 “五四运动” 现代散文 个性理论 西方资源
下载PDF
论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的批评史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晓原 《常熟高专学报》 2003年第1期66-70,共5页
《现代十六家小品》对现代,主要对五四时期小品(散文)的史程和作家的创作,进行了富有识见的论析与解读。其价值不仅在于较为清晰地给出了现代散文小品发展的历史线索、展示了其时散文存在的基本形态,而且也见之于编著者所确立的散文批... 《现代十六家小品》对现代,主要对五四时期小品(散文)的史程和作家的创作,进行了富有识见的论析与解读。其价值不仅在于较为清晰地给出了现代散文小品发展的历史线索、展示了其时散文存在的基本形态,而且也见之于编著者所确立的散文批评范式。政治上操持"左倾"立场的阿英,自觉将社会———历史学的批评方法,娴熟地运用于散文研究之中;文学史家眼光的禀具,使阿英研究作家作品不孤视独取,而能从散文史的进程中把握意义。这种"双重关联":既关联社会历史,又关联散文历史,成就了《现代十六家小品》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英 《现代十六家小品》 五四时期 小品 散文 文学批评 批评史价值 批评方法 批评范式
下载PDF
论建国后“十七”年现代随笔的创作与理论
3
作者 黄科安 《学术探索》 2003年第11期67-70,共4页
建国后的"十七"年,在特定的政治背景和文化语境中,以"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现代随笔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困境。人们不得不再为随笔(杂文)的生存而抗争,而难能可贵的两次随笔"复兴... 建国后的"十七"年,在特定的政治背景和文化语境中,以"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现代随笔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困境。人们不得不再为随笔(杂文)的生存而抗争,而难能可贵的两次随笔"复兴"景象,充分证明了中国知识分子那种直言不讳、自由批判的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顽强表现,尤其是生存逆境中的张中晓,他的随笔虽零星片语,但极具灵魂穿透力,至今读来仍然撼人心魄、催人警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现代随笔 直言不讳 复兴
下载PDF
醒世的警钟 抗敌的呐喊——论中国近代忧时散文
4
作者 顾国柱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55-59,共5页
中国近代文学的散文作家对于上至国运、朝政 ,下至边务、民生 ,表现了一种浓重的忧患意识。他们的作品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形象记录 ,由于大多是“为时而作”,因而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战斗性。
关键词 近代 散文 忧患意识 为时而作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现代散文审美特质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周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8-44,共7页
五四时代中西文化与文学的整合 ,确立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审美特质 ,即源自人本主义的“自我表现”、文本哲学的“自我”本真以及作家“自我”人格之美。在中国现代散文中 ,自我表现的伟大地位、自我本真的文本哲学、人格审美的价值取向 ,... 五四时代中西文化与文学的整合 ,确立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审美特质 ,即源自人本主义的“自我表现”、文本哲学的“自我”本真以及作家“自我”人格之美。在中国现代散文中 ,自我表现的伟大地位、自我本真的文本哲学、人格审美的价值取向 ,永远为人们提供着无限宽广的审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表现 自我本真 文本哲学 人格审美 审美价值取向 审美特质 中国 现代散文 自我 人格 文学评论 人本主义
下载PDF
本位的散文"与"非本位的散文"——析李广田散文中的寂寞感及其表现形式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文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1-26,共6页
"汉园三诗人"之一的李广田,将其早年诗歌创作中的寂寞情绪和"秋天"意象融入了后来的散文中。寂寞感成为其创作心境的情绪基调和关键词。并且根据表现内容与寂寞感类型的不同,作家创造性地实现了诗歌、小说对散文文... "汉园三诗人"之一的李广田,将其早年诗歌创作中的寂寞情绪和"秋天"意象融入了后来的散文中。寂寞感成为其创作心境的情绪基调和关键词。并且根据表现内容与寂寞感类型的不同,作家创造性地实现了诗歌、小说对散文文体的交叉渗透来加以最适宜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广田 表现形式 寂寞感 诗化散文 小说化散文 文体 诗歌 散文创作
下载PDF
黎庶昌“使外文学”作品的新因素及其对中国近代散文发展的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汪太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0-86,共7页
黎庶昌是晚清桐城派的代表作家,也是晚清最早常驻欧洲的外交官之一。黎庶昌以东西方异质文化为主要文学书写对象的"使外文学"作品,为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其散文鲜明的学者化写作风... 黎庶昌是晚清桐城派的代表作家,也是晚清最早常驻欧洲的外交官之一。黎庶昌以东西方异质文化为主要文学书写对象的"使外文学"作品,为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其散文鲜明的学者化写作风格,成为20世纪"文化散文"的近代滥觞。因此,黎庶昌的"使外文学"对于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黎庶昌 使外文学 近代散文
下载PDF
高中语文创造性阅读研究——《高中语文古诗文与现代时文比较阅读新探》之课题成果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娜 《黑龙江科学》 2017年第11期122-123,共2页
古诗文与现代时文比较阅读的教学模式立足从学生主体出发,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与鉴赏能力为目标,以课本中古诗文与比较阅读的时文内容为中心,以学生直接与古诗文和现代时文对话为中心,有效落实阅读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
关键词 高中 古诗文 现代时文 比较阅读
下载PDF
“看”的分野:20世纪中国散文的“自我”与“自然观”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明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8,共5页
历史潮流的激荡和中西文化的交汇催生了20世纪中国散文的第一次大潮。这一次散文大潮的勃兴,有赖于外国文化的输入,也有中国文学精神的传统底蕴;从“看”的分野,即20世纪中国散文的“自我”与“自然观”来考察,诚如郁达夫所说,现代散文... 历史潮流的激荡和中西文化的交汇催生了20世纪中国散文的第一次大潮。这一次散文大潮的勃兴,有赖于外国文化的输入,也有中国文学精神的传统底蕴;从“看”的分野,即20世纪中国散文的“自我”与“自然观”来考察,诚如郁达夫所说,现代散文的一大特征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在与大自然的互相注视中,中国现代散文将“自我”面对社会化的“青色”悲哀幻化成绮丽的文字之网,构成飘浮、荡漾在现代中国启蒙话语周围的另一种空气———稀薄而透明的审美之维;在与大自然的亲和中,自我由于自然本性的舒张而达致人的神性:不是被连根拔起,而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种让人头痛的日常生活的诗情画意赋予中国现代散文情感与理知之美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 20世纪中国散文 自我 自然观
下载PDF
现代散文托物言志方法浅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新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5-46,55,共3页
“托物言志”是中国历代诗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现代散文中对这一手法的运用,根据对作者、物、志之间关系的不同处理,可辨析为三个不同的方法:运用联想,由物引志;巧借形象,志隐物中;构筑意境,物态相融。这三种方法,物与志的关系... “托物言志”是中国历代诗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现代散文中对这一手法的运用,根据对作者、物、志之间关系的不同处理,可辨析为三个不同的方法:运用联想,由物引志;巧借形象,志隐物中;构筑意境,物态相融。这三种方法,物与志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带给读者不同的艺术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散文 托物言志 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 意境 联想
下载PDF
诙谐:中国现代随笔观念的艺术构建
11
作者 黄科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96-901,共6页
现代知识者的悖论式思维特点,是构成“诙谐”作为现代随笔观念的重要因素。现代随笔“诙谐”的美学内涵,表现为对“趣味”的赏玩和追求,也是中国现代随笔家反抗权威、抨击专制、解构现实的一种修辞策略。
关键词 现代随笔 诙谐 趣味 解构
下载PDF
知识翻译学“真善美”逻辑法则下中国现代散文英译评析——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
12
作者 欧阳琪 郑侠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1-86,共6页
向世界讲好中国散文故事,感受中国散文的英译魅力,要主动“阐幽抉微”,在英译的曲径中精细入微,探得真知灼见。中国现代散文,以文白夹杂的语言形式、文哲相生的语言风格、情理交融的意境构建、形散神聚的情感表达和灵活多样的修辞运用... 向世界讲好中国散文故事,感受中国散文的英译魅力,要主动“阐幽抉微”,在英译的曲径中精细入微,探得真知灼见。中国现代散文,以文白夹杂的语言形式、文哲相生的语言风格、情理交融的意境构建、形散神聚的情感表达和灵活多样的修辞运用为基本特点。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从知识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真、善、美”的逻辑法则为指导,研究译者的翻译思路,对于分析现代散文所体现的知识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原文与译文的对比评析,不仅探究译者的翻译思路,还深入挖掘散文源语言的知识本体,揭示散文英译中的知识内涵,从而拓展知识翻译学在散文英译中的应用价值。这一研究对于中国现代散文的英译研究及其译介传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翻译学 中国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英译 “真善美”法则 散文英译策略
下载PDF
中国散文语言音乐美的古今演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艳 陈广宏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在当前文学语言音乐美的讨论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将规则语音效果看作是文学语言的音乐美。该看法不仅难以切合文学语言的本体特征,也违逆了文学语言的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就是文学语言组织所表现的情感的流动,... 在当前文学语言音乐美的讨论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将规则语音效果看作是文学语言的音乐美。该看法不仅难以切合文学语言的本体特征,也违逆了文学语言的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就是文学语言组织所表现的情感的流动,其不同于理性逻辑的单纯清晰,而是一种充满想象性、弥漫性的情感河流的起伏、奔涌,这使其获得了类似音乐的于纯粹审美层面展开的情感流动特质。梳理中国文学发展史,从汉代辞赋到六朝骈文、唐宋古文到晚明小品以至于现当代散文,正可见古今散文语言的音乐美之由语音层面趋于情感表现层面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能一窥散文语言音乐美的发展趋势,更深地领悟散文语言音乐美的具体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 语音层面 情感表现层面 古今散文
原文传递
散文翻译中的显化现象研究——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
14
作者 张顺生 陈兆瑞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1-100,共10页
显化是翻译中一种常见现象,存在于源语和译语之间的语码转换过程中。以张培基先生《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研究对象,根据Halliday提出的语言功能的划分,将散文英译中的显化划分为概念功能信息显化、人际功能信息显化和语篇功能信息显化... 显化是翻译中一种常见现象,存在于源语和译语之间的语码转换过程中。以张培基先生《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研究对象,根据Halliday提出的语言功能的划分,将散文英译中的显化划分为概念功能信息显化、人际功能信息显化和语篇功能信息显化,结合体认翻译学体认机制,考察散文英译过程中译者如何运用翻译策略和方法,实现不同层面的显化操作。研究表明,翻译中显化程度与语言的形式化程度、文化背景和译者对原文和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显化 体认 英译
下载PDF
文类研究:百年散文研究的新思路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若涵 吕若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85,共7页
本文对近年来欧美随笔理论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加以述评。本文认为,中国百年来的"现代散文"如何定义自己,能否代表文学的"现代本质",是文类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及其意义所在。借鉴西方文类研究理论,将有助于中国现当... 本文对近年来欧美随笔理论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加以述评。本文认为,中国百年来的"现代散文"如何定义自己,能否代表文学的"现代本质",是文类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及其意义所在。借鉴西方文类研究理论,将有助于中国现当代散文(随笔)理论研究走向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笔 文类 中国现代散文
下载PDF
文学文本的机译与人译:差异及对策——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静良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81-86,共6页
自神经网络机器翻译问世以来,机器翻译实现了快速发展,译文质量得以显著提升。然而,以往人们对机器翻译及译后编辑研究大多集中于非文学文本,对基于汉语文学文本的机器翻译研究乏善可陈。鉴于此,本研究基于Google在线翻译平台,对《英译... 自神经网络机器翻译问世以来,机器翻译实现了快速发展,译文质量得以显著提升。然而,以往人们对机器翻译及译后编辑研究大多集中于非文学文本,对基于汉语文学文本的机器翻译研究乏善可陈。鉴于此,本研究基于Google在线翻译平台,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部分散文进行机器翻译,并将机译本与张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文学文本机译本与张译本在主语选择、情感传递与形象建构三个层面存在差异。基于上述差异,提出做好译前编辑、优化翻译技术、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深度融合的对策,从而弥补文学文本机译和人译间的鸿沟,提升机译质量,为文学文本机器翻译研究奠定基础,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新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本 机器翻译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 译前编辑 译后编辑
下载PDF
王纲解纽下的繁荣与兴盛——论创建阶段的中国现代随笔(1917-1937)
17
作者 黄科安 《阴山学刊》 2003年第3期24-27,共4页
中国现代随笔萌芽于"五四"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是现代知识者进行社会启蒙、思想改革的主要言说载体。而现代报刊和出版社的崛起和发达,成了现代随笔产生的物质前提,也是现代随笔赖以生存和繁荣的物质基础。现代随笔以新的&qu... 中国现代随笔萌芽于"五四"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是现代知识者进行社会启蒙、思想改革的主要言说载体。而现代报刊和出版社的崛起和发达,成了现代随笔产生的物质前提,也是现代随笔赖以生存和繁荣的物质基础。现代随笔以新的"质"出现在现代文坛上,同时也是以新的"形"在文学艺苑占有显著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随笔 创建阶段 社会批评 文明批评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慧君 穆娟 王琛 《商洛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7-71,77,共6页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存在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张培基在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时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其符合厚翻译理论要求的方法较好地向目的语读者传达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和汉语的文化信息。其为了照顾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心理、阅读...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存在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张培基在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时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其符合厚翻译理论要求的方法较好地向目的语读者传达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和汉语的文化信息。其为了照顾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心理、阅读体验,或为了避免冗长复杂采取的违背厚翻译理论要求的省译方法,是造成部分文化负载词翻译不够准确或与原文风格、意境不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 文化负载词 厚翻译
下载PDF
试探《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英语搭配错误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祖良 《外国语文研究》 2016年第2期77-83,共7页
一般来说,中译英时,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容易避免。但搭配方面的错误,一不留神就会出现在译文中。本文指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系列译文中的英语搭配错误,通过大量实例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并纠正错误的译文。
关键词 中国现代散文 英语翻译 搭配 错误 纠正
下载PDF
中国现代散文的大众文化性探究
20
作者 冯鸽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0-60,共11页
中国现代散文区别于古代散文的现代性获得标志是大众文化话语参与了文类建构,大众文化话语给现代散文带来了丰富的文体表现,如杂文、时评、通讯等,促成了大众文化公共空间的形成,并具有鲜明的大众娱乐性、日常审美性等商业化现代特征。... 中国现代散文区别于古代散文的现代性获得标志是大众文化话语参与了文类建构,大众文化话语给现代散文带来了丰富的文体表现,如杂文、时评、通讯等,促成了大众文化公共空间的形成,并具有鲜明的大众娱乐性、日常审美性等商业化现代特征。但与此同时,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建构的艰难正是大众文化商业性与文学艺术性的内在矛盾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散文 大众文化 散文 理论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