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网络外交的兴起:机制与趋势 |
赵可金
|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1
|
|
2
|
中国近代外交起步的艰难——以总理衙门为例 |
张勇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6 |
5
|
|
3
|
“宗主权”与传统藩属体系的解体——从“宗藩关系”一词的来源谈起 |
刘清涛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4
|
顾维钧与中国现代外交 |
孙长忠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5
|
略论“人臣无外交”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
王开玺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6
|
从临安开广道的设立看云南的近代外交 |
陈元惠
|
《学术探索》
|
2004 |
3
|
|
7
|
近五十年来晚清外交思想研究综述 |
徐文军
|
《昆明学院学报》
|
2014 |
0 |
|
8
|
从《海国图志》看魏源的近代外交思想 |
胡慧娥
黄盾
|
《贵州文史丛刊》
|
2015 |
0 |
|
9
|
晚清条约外交的现代性 |
宋凡
|
《大连大学学报》
|
2021 |
0 |
|
10
|
湖湘文化对宋教仁外交思想的影响 |
平英志
袁咏红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1
|
神光寺事件背后推力探析 |
谭婧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2
|
论奕訢的外交思想 |
陈廷湘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3
|
清末民初外交制度的嬗变及其影响 |
杨红林
高艳萍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4
|
郭嵩焘的近代外交意识 |
董丽燕
|
《贵州文史丛刊》
|
2007 |
0 |
|
15
|
试论洋务运动时期郭嵩焘的中西文化观与和平外交策 |
于海君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6
|
晚清中韩关系走向近代外交的历程 |
李晓光
陶常梅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7
|
论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影响 |
刘艳房
屈瑞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