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之名与中国近代大学起源考辨 被引量:10
1
作者 蔡先金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80,共8页
古代"大学"概念是对于所有古代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制度的统称,并不存在一个冠名为"大学"的实体机构。明代传教士艾儒略首次将其作为西语"university"的汉语对译词,从此"大学"概念就开始具有西方&... 古代"大学"概念是对于所有古代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制度的统称,并不存在一个冠名为"大学"的实体机构。明代传教士艾儒略首次将其作为西语"university"的汉语对译词,从此"大学"概念就开始具有西方"university"的含义,而"university"却是东方原来没有的新事物。晚清时期清政府起初兴办的"大学",无论冠以何种名称,都是欲仿照西学体制而建。按照近代"大学(university)"概念去理解,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应该是1895年清廷创办的北洋大学堂,但也不能忽视1898年举办的京师大学堂在近代大学起源期的重要意义。至于教会大学中最早起始于1882年的登州文会馆,由于教育主权问题,是不能作为中国近代大学起源来看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起源 中国近代大学 北洋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 教会大学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教育学院(系)课程的本土化路径
2
作者 段道焕 李盛兵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从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看,其本土化过程既是对当时中国的收回教育权运动的一种回应,也是为了提高教育成效而采取的措施。本土化是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发展的特征之一,课程是教会大学实现本土化转型的重要途径。中国教会... 从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看,其本土化过程既是对当时中国的收回教育权运动的一种回应,也是为了提高教育成效而采取的措施。本土化是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发展的特征之一,课程是教会大学实现本土化转型的重要途径。中国教会大学教育学院(系)的本土化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实现。一是适应师资培养的需要设置专业课程;二是针对中国教育问题设置教育学科专业课程;三是开设具有中国本土色彩的通识课程,具体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史哲课程。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本土化路径反映了当时中国盛行的教育思潮,体现了一定的调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 课程本土化 教育学科史
下载PDF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农业教育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洪成 王蒙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89-94,108,共7页
教会大学农业教育源于传教士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深化,是除医疗外又一项重要世俗性事业,其发展演变的过程经历了初创、兴盛、衰退及消亡几个历史阶段。教会大学农业教育在中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中国农业现代化... 教会大学农业教育源于传教士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深化,是除医疗外又一项重要世俗性事业,其发展演变的过程经历了初创、兴盛、衰退及消亡几个历史阶段。教会大学农业教育在中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透过对其历史演进过程的探究,能有助于更好地为当代中国农业教育、农业科研作出贡献,全面实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教会大学 农业教育 中国化 高等教育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农业教育述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洪成 王蒙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2年第3期3-9,共7页
教会大学为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农学是教会大学中除了医学以外的一门重点学科。近代中国开办农科的教会大学典型当属金陵大学和岭南大学。教会大学农学教育,不但为我们引进了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教育模式,为近... 教会大学为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农学是教会大学中除了医学以外的一门重点学科。近代中国开办农科的教会大学典型当属金陵大学和岭南大学。教会大学农学教育,不但为我们引进了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教育模式,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而且其院系后来也成为新中国农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大学农业教育注重理论、实践、实际三结合,注重敬业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积极开展与国内外机构交流与合作,对我们今天办好农业教育颇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史 教会大学 农业教育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