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焦虑与当代知识分子形象谱系的衍化轨迹 被引量:2
1
作者 惠雁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5-100,共6页
在当代文化史中 ,知识分子一直是权威意识形态的同构体。随着权威意识形态经历了由奠立、畸形化发展及至重建后逐步松解的动荡性变化 ,知识分子也同步经历了从“身份转换”经“身份确认”到“身份超越”的艰难嬗变。作为知识分子灵魂的... 在当代文化史中 ,知识分子一直是权威意识形态的同构体。随着权威意识形态经历了由奠立、畸形化发展及至重建后逐步松解的动荡性变化 ,知识分子也同步经历了从“身份转换”经“身份确认”到“身份超越”的艰难嬗变。作为知识分子灵魂的栽体——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由此也显得扑朔迷离 ,从无奈的“改造者”到痛苦的“自省者”最后到迷乱的“萎顿者”,清晰地表征出知识分子复杂而微妙的心路历程。其中 ,异质性的复合形态是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生成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知识分子 身份焦虑 知识分子形象谱系 衍化
下载PDF
想象与现实的悖论:“国民性”阻碍了现代中国的建立吗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9-144,156,共6页
鲁迅从中国人现代自我的建立出发,建构出不朽的阿Q形象。以当代中国新语境观照,鲁迅的"国民性"理论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国民性"有被改造的可能,解放区的革命实践和赵树理等的小说可兹证明。其次... 鲁迅从中国人现代自我的建立出发,建构出不朽的阿Q形象。以当代中国新语境观照,鲁迅的"国民性"理论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国民性"有被改造的可能,解放区的革命实践和赵树理等的小说可兹证明。其次"国民性"的背后是西方殖民主义理论,因此"国民性"并非为中国独有而是全人类的。再次"国民性"理论产生的根源是经济上的落后,但两者并无必然联系。总之,鲁迅的阿Q仍然是一个不可超越的文学形象,但国民性理论百年不衰的实质,是中国知识分子经济上的现代焦虑在文化领域的投射,即主体性召唤下的自我他者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阿Q 主体性 国民性理论 殖民主义 现代焦虑
下载PDF
现代性焦虑与日常生活批判——论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审美立场与艺术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国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巨大的官场日常生活世界。通过回到官场生活世界和人的本身,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在意义和价值层面展开了对官场人物的灵魂探寻和生命叩问。在其对官场充满生活气息的叙述中,凸显着的是一个有着责任和担当...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巨大的官场日常生活世界。通过回到官场生活世界和人的本身,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在意义和价值层面展开了对官场人物的灵魂探寻和生命叩问。在其对官场充满生活气息的叙述中,凸显着的是一个有着责任和担当意识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思维空间和审美立场,以及在现代性焦虑中发出的对官场现实的质问和对官场文化的质询。王跃文官场小说独特的艺术创造,开辟的是当代官场小说精神重建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焦虑 日常生活 王跃文 官场小说 美学价值
下载PDF
论黎紫书作品中现代焦虑的哥特式形态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瑞颖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黎紫书是当今享誉马来西亚华文文坛的新生代作家,其小说经常和欲望、谋杀、暴力、死亡等非理性元素相联系,总体呈现出压抑、恐怖的书写风格,而黑暗、恐怖一直是古老哥特文学传统的经典特征。本文将从黎紫书作品所呈现的哥特式特征入手,... 黎紫书是当今享誉马来西亚华文文坛的新生代作家,其小说经常和欲望、谋杀、暴力、死亡等非理性元素相联系,总体呈现出压抑、恐怖的书写风格,而黑暗、恐怖一直是古老哥特文学传统的经典特征。本文将从黎紫书作品所呈现的哥特式特征入手,探索黎紫书笔下现代焦虑的哥特式形态,展现黎紫书创作承继哥特文学具象化、表象化的美学传统,以表面化的黑暗形态映照现代人类心理。同时思考黎紫书所创造的哥特式黑暗文学幻想对于当代现实世界的正面性意义,以及黎紫书小说创作对于传统哥特模式多样化和现代化的贡献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紫书 哥特式 现代焦虑 空间 边界
下载PDF
现代性焦虑中的守望与逃离——西部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兴阳 《唐都学刊》 2004年第2期57-62,共6页
2 0世纪 80年代西部乡土小说的主题话语是西部乡土社会的现代性转化 ,面对这一世纪难题 ,西部乡土作家陷入难以解答的现代性焦虑中。他们或批判传统乡土文化之恶 ,或弘扬传统文化之善 ,藉以寻求精神资源。对历史属性不明的当下现实 ,他... 2 0世纪 80年代西部乡土小说的主题话语是西部乡土社会的现代性转化 ,面对这一世纪难题 ,西部乡土作家陷入难以解答的现代性焦虑中。他们或批判传统乡土文化之恶 ,或弘扬传统文化之善 ,藉以寻求精神资源。对历史属性不明的当下现实 ,他们以城市文明为现代性坐标 ,又对其表示怀疑 ;他们书写乡土的落后贫困 ,却又赏赞乡土自足人生 ,对传统的乡土现代性设计表示怀疑和反思。他们试图给出当下历史情景中的另一种乡土现代性的构想 ,但由于价值选择的不同 ,而迷茫地走向分化。这使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乡土小说 中国 焦虑 西部文学 作家
下载PDF
《雷雨》——充盈着生命焦虑的诗意之作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丽萍 《淄博师专学报》 2011年第1期67-69,共3页
曹禺在写作《雷雨》的过程中,将年轻的自我对人类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性格命运的诸多思考揉入其中,正是这种夹杂着青年时期特有的焦虑情绪的深度思考和风格使得《雷雨》在表层故事之下深蕴着持久感人的艺术力量。而且,作品中越是这... 曹禺在写作《雷雨》的过程中,将年轻的自我对人类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性格命运的诸多思考揉入其中,正是这种夹杂着青年时期特有的焦虑情绪的深度思考和风格使得《雷雨》在表层故事之下深蕴着持久感人的艺术力量。而且,作品中越是这种现代性焦虑情绪浓烈的地方,其所具有和展现出来的艺术张力就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现代性焦虑 艺术张力
下载PDF
学术对话:“语言是存在之家”:重审文白不争的历史悲情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宝明 张剑 褚金勇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9-44,共6页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转型与进步的标志,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一直是我们予以认可和首肯的,而由"新青年派"招惹的"文白不争"事件也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同时也需要看到,在白话文运动中,启蒙先驱在现代性的焦虑下...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转型与进步的标志,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一直是我们予以认可和首肯的,而由"新青年派"招惹的"文白不争"事件也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同时也需要看到,在白话文运动中,启蒙先驱在现代性的焦虑下表现得深刻而又激进、理性而又情绪、进步而又偏执,从而使得语言现代性演进在乌托邦色彩不断染浓的情况下从理性走向非理性。一代启蒙思想家通过语言"断裂"来实现现代性最大化的演进,这不但导致了中华传统母语的巨大阵痛甚至是非正常死亡,而且导致了汉语发展传承中千年语脉的断裂,使得现代汉语发展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西哲有云,"语言是存在之家"。今天,重新审视由那一缕由"白话文"招惹的现代性思绪带来的偏至,倍感话题的沉重,我们不但要在共享现代性的同时对其招致的致命"自负"以及其他予以充分的提防,还要从中总结反思,以期为我们探索语言的现代变革乃至整个社会的现代性演进提供可资借鉴的意义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 白话 语言变革 现代性焦虑
下载PDF
救亡·启蒙·复兴——现代性焦虑与清末文字救国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时世平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8,共10页
清末的文字改革,是在现代性焦虑的逼促下,出于启蒙的考虑,汉字被剥去道体的神圣光环,而充当了卫道之器。这种以语言改革为进路,开启民智以达致国家强盛的致思路径与实践模式,在晚清渐次展开的民族主义救亡与复兴运动中日益成为一种合法... 清末的文字改革,是在现代性焦虑的逼促下,出于启蒙的考虑,汉字被剥去道体的神圣光环,而充当了卫道之器。这种以语言改革为进路,开启民智以达致国家强盛的致思路径与实践模式,在晚清渐次展开的民族主义救亡与复兴运动中日益成为一种合法性的意识形态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汉字变革 现代性焦虑
原文传递
身份焦虑下国产爱情电影的发展现状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韦露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3-58,共6页
电影作为以视听为主且包含其他各门艺术的综合性现代艺术,是当代艺术形式中越来越凸显其社会影响的形式之一。时至今日,国产爱情片的发展历经了一个世纪,其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与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在这个个体被孤独和颓丧... 电影作为以视听为主且包含其他各门艺术的综合性现代艺术,是当代艺术形式中越来越凸显其社会影响的形式之一。时至今日,国产爱情片的发展历经了一个世纪,其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与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在这个个体被孤独和颓丧包围的现代社会,为缓解身份焦虑,大众的审美活动也在不断地被欲望化,这无疑给电影艺术创作带来了一定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爱情片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严重的身份焦虑而走向"身体消费""同质化表达""中产阶级趣味"等发展趋势。文章试通过分析新世纪以来爱情片中的身体表达、符号化叙述以及"爱情神话"建构等现象的生成逻辑与社会文化成因,反思与批判当下国产爱情电影的发展现状,以期国产爱情电影在未来的发展中朝着多元化表达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电影 现代社会 身份焦虑 身体消费
下载PDF
论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作者与主人公的隐喻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明子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3-66,共4页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谈论复调小说中作者与主人公关系时,他真正关心并想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人与神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巴赫金关心这样重大的哲学命题的最终意图,是要消除上帝死后现代人的焦虑感,要对抗异化的人...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谈论复调小说中作者与主人公关系时,他真正关心并想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人与神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巴赫金关心这样重大的哲学命题的最终意图,是要消除上帝死后现代人的焦虑感,要对抗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要实现这个意图,惟有通过自我意识的普遍觉醒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才是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作者与主人公关系隐喻的本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复调小说 作者 主人公 现代性焦虑 他人话语 平等对话
下载PDF
“底层”概念的理论阐释及底层叙述的未来境域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飞 《济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4-39,共6页
"底层"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处于论争之中,无论是肯定性阐释,还是否定性阐释,批评家们都试图对"底层"作出明确界定和深度研究。"底层"是一个历史概念,在历史中产生、构成并一直延续至今,是无数独立个体... "底层"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处于论争之中,无论是肯定性阐释,还是否定性阐释,批评家们都试图对"底层"作出明确界定和深度研究。"底层"是一个历史概念,在历史中产生、构成并一直延续至今,是无数独立个体生命秩序的集合,是一种生命的本真存在。底层叙述的未来境域异常广阔,而要进一步提升底层叙述的深度和高度,则必须做"向外"和"向内"双重维度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 概念阐释 底层叙述 现代焦虑 人的存在
下载PDF
论《意志》的白色意象及其隐意 被引量:1
12
作者 裴素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5-97,101,共4页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短诗《意志》通过对蜘蛛捕蛾这个细微自然现象的描绘,塑造了一组既统一又矛盾的神秘白色意象,借此寄寓了诗人经历过坎坷苦难后的人生感悟以及对上帝信仰的动摇,也折射了弗罗斯特作为一个现代派诗人所具有的现代性焦虑。
关键词 意志 意象 宗教信仰 现代性焦虑
下载PDF
关于文学经典……
13
作者 沈嘉达 钟梦姣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46-48,共3页
对于文学经典的认定 ,当代文坛凸显出了焦虑表征 :理念化、史诗化、诺贝尔情结化。本文认为 ,文学经典当是对社会形态的个人化的历史审视 ,是具体的个体意识与普泛的审美范式的完善结合。文学经典既具有世俗性 。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文学经典 个人化 历史审视 焦虑表征 诺贝尔情结
下载PDF
从北京早期电影业的发展看“地方”的现代性焦虑(1902-1937)
14
作者 王婷 《文化艺术研究》 2021年第2期102-110,116,共10页
在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占有绝对的强势地位,其他区域或城市的电影业情况则散见于这一中心的边缘叙述。和上海的“中心”相对应,北京的电影业发展则是作为“地方性”的经验。1928年国民政府将首都南迁至南京,北京改名为北平特... 在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占有绝对的强势地位,其他区域或城市的电影业情况则散见于这一中心的边缘叙述。和上海的“中心”相对应,北京的电影业发展则是作为“地方性”的经验。1928年国民政府将首都南迁至南京,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成为政治层面上的“地方”。在地方性经验的影响下,看电影逐渐成为一种新式的社会礼仪,北京早期电影的格局在传统与现代、新与旧、地方与中心之间的角力中逐步形成,并折射出作为“地方”的现代性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早期电影 政治地方性 文化地方性 社会礼仪 现代性焦虑 中国电影史
下载PDF
迷途的人生 浪漫的救赎——小说《蓝色的马》解读
15
作者 池洪涛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1-73,共3页
透过小说《蓝色的马》的表层文本分析了造成现代都市人性形变的深层原因———来自现代文明的挤压 ,并挖掘了作品独特的积极意义 ,即潜在的救赎意识。
关键词 现代文明 焦虑 救赎
下载PDF
近代早期英国寡妇形象的建构
16
作者 曾亚英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91,共7页
近代早期的英国社会流行着薄情好色的寡妇形象。然而,这一刻板印象却与社会现实明显不符。追根究底,这源于男性的焦虑。出于对女人性贞洁的担忧、对家产与子女的担忧、对死亡和被遗忘的担忧以及对两性秩序的担忧,男权机制建构了负面的... 近代早期的英国社会流行着薄情好色的寡妇形象。然而,这一刻板印象却与社会现实明显不符。追根究底,这源于男性的焦虑。出于对女人性贞洁的担忧、对家产与子女的担忧、对死亡和被遗忘的担忧以及对两性秩序的担忧,男权机制建构了负面的寡妇形象,以此加强对寡妇的监督和管理,进而维持和巩固男性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早期 英国史 男性焦虑 寡妇形象
原文传递
文化寻根与走向世界的美学焦虑
17
作者 程丽华 江腊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50,共4页
寻根作家将文学笔触伸向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文化之根,其意图在于走出以往过于集中的意识形态写作,重新建构以民族文化传统为根基的审美形态。对于寻根作家而言,是后溯性地寻求传统文化之根,还是超前性地投向世界文学的现代审美之怀;是继... 寻根作家将文学笔触伸向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文化之根,其意图在于走出以往过于集中的意识形态写作,重新建构以民族文化传统为根基的审美形态。对于寻根作家而言,是后溯性地寻求传统文化之根,还是超前性地投向世界文学的现代审美之怀;是继续哄闹的文学现实书写,还是探究民族内部静止的文化之根。这一系列审美层面的纠结与文化世界的困境,构成了寻根文学充满焦虑而又富有张力的文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寻根 现实观照 民族寓言 现代审美 焦虑
下载PDF
试析现代人生中的“无奈”现象及其对策
18
作者 郑晓江 《新余高专学报》 2005年第3期5-7,共3页
探讨了现代人生中的“无奈”现象,并从中引申出解决的方法。认为:现代人生中的“无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现代人生中的“烦”;第二、现代人生中的“没劲”;第三、现代人生中的“冷漠”。人生中的“无奈”虽然在任何时代的人的... 探讨了现代人生中的“无奈”现象,并从中引申出解决的方法。认为:现代人生中的“无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现代人生中的“烦”;第二、现代人生中的“没劲”;第三、现代人生中的“冷漠”。人生中的“无奈”虽然在任何时代的人的生活里都会发生,但却可以说唯现代人之人生过程中最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番探讨和分析,并寻找出解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 人生 无奈 没劲 冷漠 解决方法
下载PDF
《敌人,一个爱情故事》:辛格对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反思
19
作者 张钧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26-32,59,共8页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小说《敌人,一个爱情故事》,通过对美国东欧犹太移民生存状态的书写,反映出作家对人性与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辛格认为以纽约为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本质上是一种"黑帮文化",它助长了人们对极...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小说《敌人,一个爱情故事》,通过对美国东欧犹太移民生存状态的书写,反映出作家对人性与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辛格认为以纽约为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本质上是一种"黑帮文化",它助长了人们对极端物质主义的偶像崇拜,导致人们信仰的缺失和道德的失败。辛格对小说主人公赫尔曼形象的刻画及其对纽约形象的否定性描写传达了他对人类生存状态与现代都市文明的忧虑,同时也展示了其小说创作中所包含的美国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人 一个爱情故事》 纽约 人性 现代文明 忧虑
下载PDF
孤岛中的傀儡——《可以吃的女人》中的后现代焦虑
20
作者 张秋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14-19,共6页
《可以吃的女人》历来被视为女权主义的先声,但它通过女主人公玛丽安所经历的一连串心理冲击,反映的并不仅仅是女性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后现代人类的焦虑。由于彼此不能理解,每个人都是孤立的,但无意识中受到生活的操控,人们又缺乏独立... 《可以吃的女人》历来被视为女权主义的先声,但它通过女主人公玛丽安所经历的一连串心理冲击,反映的并不仅仅是女性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后现代人类的焦虑。由于彼此不能理解,每个人都是孤立的,但无意识中受到生活的操控,人们又缺乏独立的勇气甚至意识。人活在他人当中,迷失了自我,而同时他者其实也是缺席的,所以一切都显得很不真实。不同文化会对这部小说有不同的解读,对待其中人物的态度也有所区别,但总体上人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一致的,只是对于这些问题所感受到的焦虑程度会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以吃的女人》 女性 后现代 焦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