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持界面自动生成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鹤标 侯仁刚 田青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2,共4页
为支持界面工程化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驱动思想的支持界面自动生成的ADS模型。ADS模型由分析模型、会话模型和显示模型构成。分析模型完成对界面功能和数据信息的建模,依据给定的转换规则,由会话模型生成界面的抽象视图,通过显示模型... 为支持界面工程化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驱动思想的支持界面自动生成的ADS模型。ADS模型由分析模型、会话模型和显示模型构成。分析模型完成对界面功能和数据信息的建模,依据给定的转换规则,由会话模型生成界面的抽象视图,通过显示模型处理抽象视图的可视化和布局问题,并用UsiXML界面描述语言加以描述,组合UsiXML片段成XML文件,由框架解析XML文件生成用户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界面模型 任务 模型转换 模型映射
下载PDF
基于ZRM-MDH模型转换的串联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标定 被引量:8
2
作者 乔贵方 万其 +3 位作者 吕仲艳 康传帅 孙大林 温秀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2-389,共8页
运动学参数误差是影响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通过误差标定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业机器人的精度。运动学模型的完整性、连续性与冗余性对运动学参数的辨识精度影响较大。为尽可能地提高机器人的标定精度,并易于实现机器人误差补... 运动学参数误差是影响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通过误差标定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业机器人的精度。运动学模型的完整性、连续性与冗余性对运动学参数的辨识精度影响较大。为尽可能地提高机器人的标定精度,并易于实现机器人误差补偿,本文提出一种基于ZRM-MDH模型转换的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标定方法。首先,基于零参考模型(ZRM)建立TX60型串联工业机器人的位姿误差模型,结合测量位姿误差辨识ZRM的参数;其次,基于圆点分析法将ZRM转换成MDH模型。在TX60型机器人前侧工作区域内任意选择50个测量点,实施运动学参数误差标定。实验表明,基于MDH模型标定后的机器人平均综合定位误差为0.081 mm,而经过ZRMMDH模型转换后的机器人平均综合定位误差为0.062 mm。为验证标定方法的稳定性,在TX60型机器人前侧工作区域内,选择5个区域实施运动学参数误差标定,结果表明,基于ZRM-MDH模型转换获得的标定精度稳定性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机器人 零参考模型 MDH模型 模型转换 激光跟踪仪
下载PDF
面向送审的船体结构三维模型转化数据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何丽丝 曹荣 王德禹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6-215,共10页
[目的]船舶设计单位和检验单位通常使用不同的三维设计软件平台,导致出现模型传输不通畅、数据无法有效转换的问题。为此,开展面向送审的船体结构三维模型转化数据技术研究。[方法]通过对CAD和CAE系统模型数据进行分析,给出面向送审的... [目的]船舶设计单位和检验单位通常使用不同的三维设计软件平台,导致出现模型传输不通畅、数据无法有效转换的问题。为此,开展面向送审的船体结构三维模型转化数据技术研究。[方法]通过对CAD和CAE系统模型数据进行分析,给出面向送审的船体结构三维模型数据,介绍数据存储格式与常见三维软件平台接口的设计方法。以某船舱段模型的数据为例,采用XML文件实现三维模型数据存储,并且基于CATIA和Patran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重构舱段设计模型,生成有限元分析模型。[结果]所生成的模型已经提交法国船级社(BV),用于直接对该舱段的结构设计进行检验。[结论]提出的送审数据转化技术方案,能够简化不同平台的模型转换,可为实现无纸化船舶三维模型送退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船舶模型送审 模型数据 XML格式 模型转化
下载PDF
一种基于行波法的新型线路故障定位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畅 赵晶 陈岭 《广东电力》 2006年第5期42-45,共4页
传统的阻抗法进行故障定位,难以克服过渡电阻等因素的影响。随着行波法的优点被日趋认识,基于行波法的故障定位装置已成为主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波法的单端故障定位装置的开发思路,并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硬件、软件的设计工作及故障... 传统的阻抗法进行故障定位,难以克服过渡电阻等因素的影响。随着行波法的优点被日趋认识,基于行波法的故障定位装置已成为主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波法的单端故障定位装置的开发思路,并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硬件、软件的设计工作及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 故障定位 模量变换 小波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模型的系统仿真验证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柯文俊 陈静 江山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4-930,共7页
随着系统工程的发展,对系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以系统建模语言活动图模型为焦点,提出一种将活动图模型自动转换为Petri网模型的机制,接着对某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射模块进行建模,并通过转换机制将活动图模型转化为Petri网模型,... 随着系统工程的发展,对系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以系统建模语言活动图模型为焦点,提出一种将活动图模型自动转换为Petri网模型的机制,接着对某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射模块进行建模,并通过转换机制将活动图模型转化为Petri网模型,然后使用Petri网验证工具对转后之后的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保证了指挥信息系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建模语言活动图 模型转换 仿真验证 PETRI
下载PDF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模拟中的CAD/CAE模型转换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辛勇 何成宏 +1 位作者 柳和生 杨国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91-96,共6页
给出了实现气体辅助注射成型CAE技术的理论方法和重要算法过程 ,研究了气辅注射成型过程中由气辅注塑件CAD模型向其CAE模型转换、保证几何模型的无缝传递和数据完备性的过程和方法。结果表明 ,这一技术可以为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模拟构造... 给出了实现气体辅助注射成型CAE技术的理论方法和重要算法过程 ,研究了气辅注射成型过程中由气辅注塑件CAD模型向其CAE模型转换、保证几何模型的无缝传递和数据完备性的过程和方法。结果表明 ,这一技术可以为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模拟构造复杂的几何分析模型 ,得到高质量的单元网格和求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 CAD/CAE 模型转换 塑料
下载PDF
MDA:模式驱动体系的软件建模 被引量:2
7
作者 黎才茂 关丽霞 《现代计算机》 2006年第7期19-22,共4页
模型驱动体系(ModeDriverArchitecture,MDA)是一个新的软件开发框架。本文研究MDA的建模方法及模型在整个软件开发周期中起的核心作用,通过模型之间的变换实现的从PIM到J2EE平台上的PSM自动转换。
关键词 MDA 平台独立模型 平台相关模型 模型转换
下载PDF
一种SysML到SLIM模型的自动构造方法
8
作者 郭沣慧 胡军 +2 位作者 王立松 肖曦 谷青范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35-2243,共9页
近年来,基于模型的安全性分析(MBSA)是复杂系统建模与分析领域备受关注的分析方法.由于系统架构建模语言SysML缺少形式化的语义语法,不支持MBSA方法,而SLIM语言具备形式化语义和语法,支持安全性分析,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TL(ATLAS Tr... 近年来,基于模型的安全性分析(MBSA)是复杂系统建模与分析领域备受关注的分析方法.由于系统架构建模语言SysML缺少形式化的语义语法,不支持MBSA方法,而SLIM语言具备形式化语义和语法,支持安全性分析,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TL(ATLAS Transformation Language)的SysML模型到SLIM模型的自动构造方法SysML2SLIM.首先,搭建系统的SysML模型并导出为XMI文件格式,根据SysML规约文档以及SLIM的BNF范式构建元模型,并建立模型元素映射规则;其次,设计源模型文件处理算法,在保留必要标签信息的情况下,获得规范的SysML源模型文件;接下来,根据元素映射规则利用ATL编写转换规则文件,调用ATL引擎完成构造;然后,给出模型转换的正确性证明的推导;此外,对集成SysML2SLIM方法的工具MSAT进行介绍;最后,对航天器中的电池传感器系统进行分析,验证了自动构造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ML SLIM 模型转换 ATL
下载PDF
形式化与可视化结合的FDOOM软件开发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彦晖 张为群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9-182,共4页
1.前言 随着软件开发技术和开发平台的不断发展,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技术和实现技术已经成为主流.UML作为一种完全支持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提供了从软件开发过程模型、软件模型建立、模型精化、流程分析到软件生成的能力.
关键词 FDOOM 软件开发方法 形式化 可视化 面向对象
下载PDF
数字控制系统仿真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绍宁 《战术导弹技术》 2002年第4期48-50,60,共4页
介绍了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方法 ,论述了仿真模型的建立、采样周期改变时仿真模型的变换以及随机干扰的生成 ,并且举例进行了说明 .
关键词 数字控制系统 仿真模型 模型变换 随机干扰
下载PDF
战时装备保障过程建模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宝琛 贾希胜 +1 位作者 程中华 王亚彬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2年第2期97-100,104,共5页
目前战时装备保障方案制定多是依靠基本原则和经验,过程描述随意性大,同时保障活动的组织缺乏有效的手段,导致方案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差。为此借鉴过程管理的思想,应用IDEF3方法建立装备保障准备阶段过程模型,形成规范的、易于交流的... 目前战时装备保障方案制定多是依靠基本原则和经验,过程描述随意性大,同时保障活动的组织缺乏有效的手段,导致方案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差。为此借鉴过程管理的思想,应用IDEF3方法建立装备保障准备阶段过程模型,形成规范的、易于交流的保障流程,依据过程模型采用离散事件仿真的方法对不同活动组合的过程效率进行了分析,改变以往根据排队理论经过大量计算分析效率的方式,实现战时快速准确优化过程的目的,为装备保障方案的形成提供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F3模型 模型转化 Extendsim仿真 仿真分析
下载PDF
离散事件系统监控与状态反馈方法的等价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小军 郑应平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70-677,共8页
本文证明控制指标以谓词形式给出时,采用监控方法能使受控离散事件过程的可达状态与采用状态反馈逻辑的可达状态相同;控制指标以语言形式给出时,采用状态反馈逻辑也能使受控离散事件过程生成采用监控方法时所生成的语言,因而从综合角度... 本文证明控制指标以谓词形式给出时,采用监控方法能使受控离散事件过程的可达状态与采用状态反馈逻辑的可达状态相同;控制指标以语言形式给出时,采用状态反馈逻辑也能使受控离散事件过程生成采用监控方法时所生成的语言,因而从综合角度看,这两种方法等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事件系统 监控 状态反馈
下载PDF
建筑施工Petri网建模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满庆鹏 王要武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2008年第S1期409-413,共5页
本文基于网络计划采用赋时Perri网对施工计划建模进行了研究。Petri网能够以图形方式深刻、简洁地描述系统的动态过程,精确描述事件的顺序、并发和冲突关系,使系统形象化,有利于理解。网络计划技术已经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基于网络计划采用赋时Perri网对施工计划建模进行了研究。Petri网能够以图形方式深刻、简洁地描述系统的动态过程,精确描述事件的顺序、并发和冲突关系,使系统形象化,有利于理解。网络计划技术已经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网络计划为基础,采用Petri网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建模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建模的复杂性。本文首先讨论了网络计划和Petri网基本元素的对应关系,然后对Petri网进度计划模型的转变规则进行了研究,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分别对模型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的层次和性能评价分析的指标进行了讨论,从而确定了模型转换的机制。最后以具体工程实例说明了Petri网施工进度计划模型的生成,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证明了采用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计划 施工建模 赋时PETRI网 模型转换
下载PDF
特高压试验线段无线电干扰驻波3维分布计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路遥 杨迎建 +2 位作者 卫李静 容健纲 黄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66-3671,共6页
特高压试验线段是模拟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晕特性的一种手段,受试验线段长度以及末端开路的影响,电晕电流在空间形成无线电干扰驻波。对试验线段无线电干扰的驻波进行研究,是获得实际线路产生的无线电干扰的基础。鉴于此,采用CISPR推荐的... 特高压试验线段是模拟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晕特性的一种手段,受试验线段长度以及末端开路的影响,电晕电流在空间形成无线电干扰驻波。对试验线段无线电干扰的驻波进行研究,是获得实际线路产生的无线电干扰的基础。鉴于此,采用CISPR推荐的激发函数产生量,求出了单点电晕电流注入量;根据试验线段的电气参数,求得了观测点相对于注入点的传递函数;根据特高压试验线段的末端开路的情况,对注入点电晕电流对计算点的传递函数进行了化简;基于有损大地模型,计算了三相试验线段阻抗导纳矩阵;基于模变换理论,最终求解得到了特高压单回路试验线段下方无线电干扰的3维驻波。计算结果表明,有效计算长度741 m的特高压单回路试验线段,电晕电流产生的0.5 MHz无线电干扰驻波有3个波峰;3 MHz的无线电干扰驻波有15个波峰。无线电干扰驻波的幅值、波峰和波谷出现位置与试验线段的长度和频率均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试验线段 无线电干扰 驻波 模变换 激发函数
下载PDF
一种AltaRica3.0模型到NuSMV模型的转换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朔 胡军 +1 位作者 唐红英 石梦烨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3-86,共14页
AltaRica 3.0是一类面向复杂关键系统的安全性建模与分析语言,缺乏时态属性的模型检验技术,不支持穷尽式的空间检验,而NuSMV支持穷尽式的模型检验技术,因此对AltaRica 3.0模型进行扩展,提出了基于语言解析器生成器ANTLR(Another Tool fo... AltaRica 3.0是一类面向复杂关键系统的安全性建模与分析语言,缺乏时态属性的模型检验技术,不支持穷尽式的空间检验,而NuSMV支持穷尽式的模型检验技术,因此对AltaRica 3.0模型进行扩展,提出了基于语言解析器生成器ANTLR(Another Tool for Language Recognition)的AltaRica 3.0模型到NuSMV模型的转换规则和算法。首先,利用ANTLR构建AltaRica 3.0平展化GTS模型的AST(Abstract Syntax Tree);其次,设计语言结构转换规则,显示AltaRica 3.0和NuSMV之间的行为语义对应关系;然后,设计转换算法G2N,在遍历AST时,G2N对结点存储的GTS模型语言信息进行获取和转换,在保留语义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地遍历转换过程来获取转换后的NuSMV文件;最后,以需求工程中的4个典型案例为例进行实验分析,验证了G2N的有效性和需求模型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G2N算法可以在词法和语法层次上完成AltaRica 3.0模型到NuSMV模型的转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LR AltaRica 3.0 GTS AST NUSMV 模型转换
下载PDF
基于模型转换的通信协议自动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海波 赵伟华 《机电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48-51,共4页
针对目前网络通信相关领域中协议分析程序复用程度不高且算法需要随协议版本变化不断修正的情况,在模型转换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有限自动机模型到UML模型的转换算法,根据此算法开发了一个协议自动分析程序,能够实现使用一套程序同时进... 针对目前网络通信相关领域中协议分析程序复用程度不高且算法需要随协议版本变化不断修正的情况,在模型转换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有限自动机模型到UML模型的转换算法,根据此算法开发了一个协议自动分析程序,能够实现使用一套程序同时进行多种类型的通信协议分析,且算法不会随协议版本变化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协议分析程序的复用性,在GPS通信系统实例中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转换 通信协议自动分析 统一建模语言
下载PDF
辨识与控制分离的广义预测控制算法
17
作者 彭辉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600-604,共5页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策略.其中,对象参数辨识及预测模型参数计算等以较大的采样周期进行,滚动优化控制以较小的采样周期进行.将辨识与控制运算分别放在2个不同的中断服务程序中,使辨识与控制分离,通过不同采样周期的模...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策略.其中,对象参数辨识及预测模型参数计算等以较大的采样周期进行,滚动优化控制以较小的采样周期进行.将辨识与控制运算分别放在2个不同的中断服务程序中,使辨识与控制分离,通过不同采样周期的模型变换建立起辨识与控制的联系,可大大缩短控制运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预测控制 模型转换 辨识与控制分离
下载PDF
基于表格表达式的SCR需求模型转换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思洁 魏欧 +1 位作者 战芸娇 王立松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0-188,共9页
基于形式化方法的需求规约过程以严格定义的语义和数学模型为基础,使得需求的表述更加清晰明了,易于理解。SCR方法是一种基于形式化符号-表格的表达式,以多维表格化结构表示系统需求的形式化需求规约方法。针对形式化需求的自动化测试... 基于形式化方法的需求规约过程以严格定义的语义和数学模型为基础,使得需求的表述更加清晰明了,易于理解。SCR方法是一种基于形式化符号-表格的表达式,以多维表格化结构表示系统需求的形式化需求规约方法。针对形式化需求的自动化测试和检验工具提高了需求分析的正确性和效率性,但目前工具缺少安全性质的自动验证,无法保证需求的安全性。因此,文中对基于SCR方法的T-VEC工具进行扩展,在语言解析器生成器antlr(ANother Tool for Language Recognition)的辅助下开发了模型转换工具T2N,设计了语言结构转换规则,将基于SCR的需求描述语言T-VEC转换为符号化模型检测语言XMV,以实现对提取的系统安全性质的自动化验证。最后,以需求工程中的典型案例——灯光控制系统为例进行实验分析,验证T2N工具的有效性和需求模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方法 antlr工具 模型转换 T2N工具
下载PDF
面向应用的个性化3D人脸模型快速生成技术
19
作者 路红 廖龙龙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真实感3D人脸模型生成技术是计算机图形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已有的相关方法存在真实感差、算法复杂度高、局限性多、实用性弱等问题.在分析3D人脸模型姿态矫正和模型变换方法基础上,研究基于一张人脸正面图像和普通3D人脸模型、... 真实感3D人脸模型生成技术是计算机图形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已有的相关方法存在真实感差、算法复杂度高、局限性多、实用性弱等问题.在分析3D人脸模型姿态矫正和模型变换方法基础上,研究基于一张人脸正面图像和普通3D人脸模型、采用关键特征点匹配和真实感纹理映射方法构建个性化3D人脸模型的方法,最后利用基于C++和OpenGL实现的原型系统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建模效率高,且适用于影视特效制作、3D网络游戏、医学美容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人脸模型 关键特征点 姿态矫正 模型变换 纹理映射
下载PDF
给定环境下稳定开放量子系统的哈密顿量方法
20
作者 闫家臻 匡森 +1 位作者 陈蒙西 丛爽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06-1513,共8页
针对耗散已知情况下Lindblad主方程描述的开放量子系统,本文通过哈密顿量的设计实现了系统对于目标平衡态的稳定化.借助相干矢量体系,将矩阵形式下的原始系统模型转换为了一个矢量形式的线性系统,并证明了变换前后系统稳定属性的等价性... 针对耗散已知情况下Lindblad主方程描述的开放量子系统,本文通过哈密顿量的设计实现了系统对于目标平衡态的稳定化.借助相干矢量体系,将矩阵形式下的原始系统模型转换为了一个矢量形式的线性系统,并证明了变换前后系统稳定属性的等价性.通过保证矢量化线性系统模型的稳定性,并使系统的唯一平衡态等于期望的目标态,得到了系统哈密顿量的设计框架.特别地,本文讨论了这两类条件下系统哈密顿量各元素的范围,并指出根据它们的交集即可构成所设计的系统哈密顿量.最后,在一个两能级系统上进行了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哈密顿量稳定化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量子系统 模型变换 哈密顿量设计 稳定化 相干矢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