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中目标点云的颜色复原 被引量:12
1
作者 沙欧 吕源治 +2 位作者 凌剑勇 张尧禹 付瀚毅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58-2167,共10页
为建立目标表面的真实彩色三维点云数据模型,以编码标志点作为定位介质,利用目标的无色点云和彩色图像,提出一种三维点云颜色复原方法。在目标附近放置多组编码标志点,用基于激光线的三维扫描设备获取目标无色的三维点云和编码标志点信... 为建立目标表面的真实彩色三维点云数据模型,以编码标志点作为定位介质,利用目标的无色点云和彩色图像,提出一种三维点云颜色复原方法。在目标附近放置多组编码标志点,用基于激光线的三维扫描设备获取目标无色的三维点云和编码标志点信息;用彩色相机从多视角采集目标及编码标志点的彩色图像,通过Canny边缘检测及亚像素定位算法得到编码标志点的图像坐标;再利用改进的直接线性变换法由编码标志点的世界坐标值及像素坐标值求解出相机相对世界坐标系的位姿矩阵,通过相机成像模型建立点云与彩色图像像元的映射关系;最后,利用插值法计算局部点云的颜色并完成整个点云颜色的融合。采用该方法对多个模型进行了颜色复原实验,彩色三维点云的颜色空间位置偏差小于0.6 mm,重建效率为7.3×104 point/s,彩色三维点云与目标相似度高。该方法可以实现目标彩色三维点云重建,计算精度和效率均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点云 成像模型 编码标志点 空间坐标变换 颜色复原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图(PET)的原理与展望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惟昌 邱红霞 王自强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9年第4期1-5,共5页
1导言正电子发射断层图(positronemissiontomogfaphy,PET)是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核医学、微量放射化学合成、生物物理学的示H踪动力学模型等多学科综合产生的医学成像新技术。目前在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断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l'-... 1导言正电子发射断层图(positronemissiontomogfaphy,PET)是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核医学、微量放射化学合成、生物物理学的示H踪动力学模型等多学科综合产生的医学成像新技术。目前在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断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l'-'l。PET是用示踪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注入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正电子发射 断层图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Multi-Site Infection Model in Zebrafish Larvae for Studying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us Disease 被引量:7
3
作者 Ya-juan Li Bing Hu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9期521-534,共14页
Zebrafish(Danio rerio) is an ideal model for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infectious diseas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ost and pathogen.As a teleost,zebrafish has developed a complete immune system which is similar ... Zebrafish(Danio rerio) is an ideal model for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infectious diseas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ost and pathogen.As a teleost,zebrafish has developed a complete immune system which is similar to mammals.Moreover,the easy acquirement of large amounts of transparent embryos makes it a good candidate for gene manipulation and drug screening.In a zebrafish infection model,all of the site,timing,and dose of the bacteria microinjection into the embryo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bacterial infection of host.Here,we established a multi-site infection model in zebrafish larvae of 36 hours post-fertilization(hpf) by micro-injecting wild-type or GFP-expressing Staphylococcus aereus(5.aureus) with gradient burdens into different embryo sites including the pericardial cavity(PC),eye,the fourth hindbrain ventricle(4V),yolk circulation valley(YCV),caudal vein(CV),yolk body(YB),and Duct of Cuvier(DC) to resemble human infectious disease.With the combination of GFP-expressing S.aureus and transgenic zebrafish Tg(corola:eGFP;lyz:Dsred) and Tg(lyz:Dsred) lines whose macrophages or neutrophils are fluorescent labeled,we observed the dynamic process of bacterial infection by in vivo multicolored confocal fluorescence imaging.Analyses of zebrafish embryo survival, bacterial proliferation and myeloid cells phagocytosis show that the site- and dose-dependent differences exist in infection of different bacterial entry routes.This work provides a consider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pathogenesis and host resistance through selection of multi-site infection model.Mor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pathogenic bacteria virulence factors and the immune responses of zebrafish could be determined through zebrafish multi-site infectio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brafish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 model Confocal imaging
原文传递
基于OCTA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检测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娟 黎铧 +1 位作者 张利伟 李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伴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30例(34眼)纳入研究,总结分析其OCTA与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OCT等传统影像学对比运用的临床体会。结果12眼FFA存在荧光素渗漏,但形态模糊,不能确定是否伴有CNV,行OCTA则可以清晰显示新生血管影像。8眼FFA未检出CNV,但OCTA清晰显示出新生血管形态。3眼眼底彩色照相及OCT检查高度怀疑CNV的存在,但因荧光素钠皮试阳性,均无法实施FFA,而OCTA则显示出病变区域血流信号,明确了CNV的存在。6眼FFA无明显荧光素渗漏,OCT示无神经上皮层脱离、无色素上皮层脱离,但OCTA提示CNV的存在。5眼通过随访过程中的病情跟踪观察,发现给予患者单一抗VEGF或PDT治疗之后视网膜下积液无明显吸收,而联合治疗后积液明显吸收。结论OCTA在CNV的检查敏感性方面优于传统的检测手段。OCTA可以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眼底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慢性CSC患者的CNV进行观察,从而指导该类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多模式影像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铁基纳米粒子制备及用于pH响应双模态磁共振成像引导下肿瘤光热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建华 王雷 +6 位作者 张天琪 王建秋 龚雪 崔凤至 郑建军 李波 施展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8-685,共8页
肿瘤早期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而单一模态磁共振成像(MRI)难以满足精确诊断的要求。本研究构建了聚丙烯酸(PAA)修饰的Fe_3O_4@MnO_2纳米粒子(Fe_3O_4@MnO_2@PAA)用于pH响应的T_1/T_2双模态MR成像,同时能够介导肿瘤的光... 肿瘤早期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而单一模态磁共振成像(MRI)难以满足精确诊断的要求。本研究构建了聚丙烯酸(PAA)修饰的Fe_3O_4@MnO_2纳米粒子(Fe_3O_4@MnO_2@PAA)用于pH响应的T_1/T_2双模态MR成像,同时能够介导肿瘤的光热治疗。以Fe_3O_4为核,可以使Fe_3O_4@MnO_2@PAA纳米粒子在磁共振成像的T_2信号明显减低; MnO_2纳米壳在肿瘤内的酸性环境下可分解为顺磁性的Mn^(2+),能够增强T_1信号。这种pH响应的T_1/T_2双模态MRI造影剂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为肿瘤诊断提供更全面、更详实的信息。此外,Fe_3O_4@MnO_2@PAA纳米粒子在近红外区表现出优异的吸收能力,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光热转换材料介导肿瘤的光热治疗。这种pH响应的双模态磁共振成像介导光热治疗的新型纳米诊疗剂,在肿瘤的MRI诊断及光热治疗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剂 磁共振成像 双模态成像 近红外光 光热治疗
下载PDF
多聚焦成像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罗银河 刘江平 姚姚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3期209-213,共5页
多聚焦技术是一组以“巨模型-独立成像”为特征的地震成像方法.该技术实现了二维多次覆盖叠前数据到零偏移距剖面的转换,并用聚焦参数的最优化过程代替了传统偏移方法中的速度模型修正.避免了“速度难题”。首先介绍了多聚焦技术的基本... 多聚焦技术是一组以“巨模型-独立成像”为特征的地震成像方法.该技术实现了二维多次覆盖叠前数据到零偏移距剖面的转换,并用聚焦参数的最优化过程代替了传统偏移方法中的速度模型修正.避免了“速度难题”。首先介绍了多聚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确定多聚焦参数的方法;然后利用多聚焦成像技术对理论模型的正演模拟记录进行了时差校正和叠加,正演模拟记录是用射线追踪和有限差分法获得的;最后用实际数据进行了试算。将多聚焦叠加结果与理论记录以及试算结果与常规叠加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多聚焦成像方法的成像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焦技术 巨模型-独立成像 多聚焦算子 时差校正 叠加
下载PDF
体外人颈动脉血管分叉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于风旭 廖斌 +3 位作者 石应康 邓明彬 李新 谭善文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建立一个更加贴近实际情况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体外颈动脉血管分叉模型。方法利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在体测量颈动脉各部分的直径,借鉴音叉样颈动脉血管分叉模型的几何构造,对其从几何尺寸进行改良建立体外模型并利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对... 目的建立一个更加贴近实际情况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体外颈动脉血管分叉模型。方法利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在体测量颈动脉各部分的直径,借鉴音叉样颈动脉血管分叉模型的几何构造,对其从几何尺寸进行改良建立体外模型并利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对模型内流场进行定量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模型内流场特点和分布与体内具有很好的相似性。结论我们建立的体外颈动脉血管分叉模型贴近实际,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实用性,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分又模型 粒子成像测速 流场
下载PDF
仿生伪装图案遗传进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善静 康青 +2 位作者 王正刚 蒲欢 辛颖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5-435,共11页
针对传统伪装图案设计方法单一、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伪装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仿生伪装图案遗传进化设计方法,根据人眼目视成像侦察和光电成像侦察基本原理构建了目标侦察综合特征参数模型。借鉴生物遗传进化思想,以斑马图... 针对传统伪装图案设计方法单一、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伪装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仿生伪装图案遗传进化设计方法,根据人眼目视成像侦察和光电成像侦察基本原理构建了目标侦察综合特征参数模型。借鉴生物遗传进化思想,以斑马图案为基础开展伪装图案优选复制、交叉繁殖和变异繁殖等仿生进化处理方法研究,得到能适应成像基本模型的仿生伪装图案,改进了传统伪装图案设计方法。通过多种伪装图案的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方法有效地降低了目标的检测识别特征,具有较好的伪装隐蔽效果,综合特征参数较初始时降低23%以上,优于其他多种典型伪装方法。该本文方法实现了侦察模型、生物遗传进化思想和伪装原理相关知识交叉融会应用,为迷彩伪装图案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装图案 遗传进化 仿生伪装 成像侦察模型 交叉繁殖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加权频差电阻抗成像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夏婉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2018年第5期80-83,共4页
传统加权频差电阻抗成像算法对成像数据采用单加权频差的处理方式,针对权值设置问题采用双加权方法进行权值优化,使背景区域归一化。传统加权频差成像算法采用敏感矩阵数据作为先验信息,在成像结果中存在较多伪影。针对成像结果的伪影问... 传统加权频差电阻抗成像算法对成像数据采用单加权频差的处理方式,针对权值设置问题采用双加权方法进行权值优化,使背景区域归一化。传统加权频差成像算法采用敏感矩阵数据作为先验信息,在成像结果中存在较多伪影。针对成像结果的伪影问题,对先验信息矩阵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加权频差算法能够从理论上解释其去伪影性能,并且减少了成像中存在的伪影。将实部成像数据与虚部成像数据融合后进行模值成像,进一步提高了成像质量。因此,改进的加权频差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准静态电阻抗成像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频差 权值 先验信息 模值成像
下载PDF
资源一号02B卫星影像几何外检校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9
10
作者 祝小勇 张过 +2 位作者 唐新明 祝欣欣 翟亮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8,27,共4页
针对资源一号02B卫星,建立影像的严密成像几何模型,研究系统误差的补偿方法。实验采用GPS和AOCS的观测数据,将资源一号02B高分辨率影像的定位精度从860个像素(RMS)提高到216个像素(RMS)。分析误差产生的根源,求解俯仰、滚动2个旋转角度... 针对资源一号02B卫星,建立影像的严密成像几何模型,研究系统误差的补偿方法。实验采用GPS和AOCS的观测数据,将资源一号02B高分辨率影像的定位精度从860个像素(RMS)提高到216个像素(RMS)。分析误差产生的根源,求解俯仰、滚动2个旋转角度和俯仰、滚动、偏航3个旋转角度时,均明显提高了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对于沿轨道方向的误差加入偏航角校正优于不加偏航角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一号02B卫星 严密成像模型 几何外检校
下载PDF
SD大鼠肝癌模型的MRI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爱连 郎志谨 +1 位作者 付维利 孙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通过SD大鼠肝癌模型的MRI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人类肝癌的MRI征象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经腹腔种植Walker-256癌肉瘤成功地建立SD大鼠肝癌模型22只,共28个病灶。使用1.5超导MR机扫描... 目的:通过SD大鼠肝癌模型的MRI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人类肝癌的MRI征象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经腹腔种植Walker-256癌肉瘤成功地建立SD大鼠肝癌模型22只,共28个病灶。使用1.5超导MR机扫描,观察MRI图像,留取肿瘤标本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病理结果与MRI征象对比,并与人类肝癌的MRI征象和病理改变相对照。结果:SD大鼠肝癌模型的MRI表现及病理改变与人类肝癌相似。结论:SD大鼠移植型肝癌模型是一种容易复制、实验周期短的肝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NMR 成像 肝肿瘤
下载PDF
医学B超图像降噪处理的三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侯宏花 陈树越 郭保全 《测试技术学报》 2003年第3期262-264,共3页
 针对医学B超图像的噪声特点,将采集到的医学B超图像输入计算机,然后用Matlab语言编制中值滤波、自适应滤波和小波阈值降噪程序,分别对同一图像运用3种方法降噪,并比较结果,得出其图像质量都有所改善,且自适应滤波和小波阈值降噪方法...  针对医学B超图像的噪声特点,将采集到的医学B超图像输入计算机,然后用Matlab语言编制中值滤波、自适应滤波和小波阈值降噪程序,分别对同一图像运用3种方法降噪,并比较结果,得出其图像质量都有所改善,且自适应滤波和小波阈值降噪方法处理的效果更好,尤其是小波方法更优越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B超图像 降噪处理 MATLAB语言 自适应滤波 小波阈值降噪 中值滤波
下载PDF
多b值DWI指数模型对胰腺肿瘤鉴别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瑶 胡道予 +3 位作者 王秋霞 李琼 王梓 李震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b值Dwl指数模型对于胰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肿瘤(17例胰腺癌、8例黏液囊腺瘤、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多b值DwI检查,取0~1000s/mm。的1...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b值Dwl指数模型对于胰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肿瘤(17例胰腺癌、8例黏液囊腺瘤、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多b值DwI检查,取0~1000s/mm。的12个b值。测量比较其ADcstandard,单指数模型(ADcslow—mono,ADcfast—mono)和双指数模型(ADcsloⅥrhi,ADCfast-bi)的值,并分析病变信号变化特点。结果:ADcstandard值由高到低分别为胰腺黏液囊腺瘤、正常胰腺、胰腺癌和实性假乳头状瘤。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织的ADCstandard、ADCfast—mono及ADCs—lowbi具有统计学差异(F=32.961,P=0.000;F=5.56,P=0.002;F=15.986,P=0.00);LSD两两检验显示,肿瘤及正常胰腺的ADcstandard、ADCfast—mono和ADcslowi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胰腺癌ADcstandard较正常胰腺降低显著(P=0.000);囊性黏液瘤ADcstandard、ADcslo"bi和ADcfasthi值较正常胰腺明显升高(P=0.000,P=0.000,P=0.033);实性假乳头状瘤以ADCstandard和ADCfast—mono降低为著(P=0.001,P=0.000)。结论:多b值DwI的指数模型对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能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胰腺肿瘤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指数模型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高密度电探法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段来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我国碳酸盐岩分布极为广泛,由岩溶引起的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快速、准确地查明地下岩溶等不良地质体在空间的赋存位置和形态,是工程地质勘察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庐山环南山一级公路(隘口—仓房)桃花源隧道地质勘察中,采用高密度... 我国碳酸盐岩分布极为广泛,由岩溶引起的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快速、准确地查明地下岩溶等不良地质体在空间的赋存位置和形态,是工程地质勘察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庐山环南山一级公路(隘口—仓房)桃花源隧道地质勘察中,采用高密度电探法与钻探相结合,较准确地查明了沿隧道轴线范围内不同岩性的分界面及地下溶洞的分布情况,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充分显示了该方法在地质勘察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探法 隧道勘察 二维反演模型影像
下载PDF
兔VX2骨肿瘤模型及综合影像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方挺松 许乙凯 +2 位作者 黄信华 吴元魁 陈大朝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12-815,共4页
目的 建立兔VX2骨肿瘤模型 ,并研究其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 VX2瘤块组织接种于 12只新西兰白兔胫骨近端骨髓腔 ,7~ 2 1d后观察病灶的影像学特征 ,并取标本做病理检查。结果  11只 (92 % )接种成功 ,X线平片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溶骨... 目的 建立兔VX2骨肿瘤模型 ,并研究其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 VX2瘤块组织接种于 12只新西兰白兔胫骨近端骨髓腔 ,7~ 2 1d后观察病灶的影像学特征 ,并取标本做病理检查。结果  11只 (92 % )接种成功 ,X线平片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溶骨性破坏区 ;CT平扫表现为正常骨髓腔大部分为肿瘤组织代替 ,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MRISE序列T1WI病变呈低或等信号 ,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 ,增强扫描 10只明显强化 ,另外 1只表现为环行或结节样强化。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VX2骨肿瘤模型 ,为进一步探讨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 骨肿瘤 影像学特征 骨髓腔 增强扫描 WI CT平扫 材料 组织
下载PDF
最新PET/MRI成像的研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国华 周绿漪 +3 位作者 贾志云 张文杰 王乔 邓候富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1期59-62,共4页
随着诊断和治疗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甚至基因水平的发展,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也逐步从宏观层面转向了分子层面。本文从闪烁晶体和探测器、图像的校正融合方面阐述了PET/MRI的研制进展,分析了其应用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伪影问题,指出PET/... 随着诊断和治疗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甚至基因水平的发展,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也逐步从宏观层面转向了分子层面。本文从闪烁晶体和探测器、图像的校正融合方面阐述了PET/MRI的研制进展,分析了其应用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伪影问题,指出PET/MRI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潜力,必将开创分子影像学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MRI 分子影像学 多模式成像 闪烁晶体 探测器 衰减校正
下载PDF
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通后再灌注损伤风险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峰 王洁 +4 位作者 甘解华 王高燕 卢苗青 赵嘉林 陈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36例脑... 目的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临床和功能MRI表现,将患者分为高灌注组和无高灌注组。比较不同灌注患者临床特征、脑血流量(CBF)、表观弥散系数(ADC)等参数差异。结果36例患者中无高灌注组22例(61.1%),高灌注组14例(38.9%)。单因素分析显示,无高灌注组患者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绝对CBF、相对CBF(rCBF)、ADC_(fast)、ADC_(slow)均低于高灌注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BF与ADC_(fast)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_(fast)是预测患者术后高灌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最佳阈值为51.2×10^(-4)mm^(2)/s。结论MR 3D-ASL、双指数DWI技术可较好地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再灌注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 动脉取栓术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面向地质目标的地震偏移成像进展
18
作者 曲英铭 李振春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0-865,共16页
面向地质目标体的成像技术将局部区域作为成像目标,获得深层目标构造或特殊地质构造如高陡构造、盐下构造、小尺度构造的精细成像结果。总结了面向地质目标的地震偏移成像方法的研究进展,归纳出面向地质目标体的成像方法包括了数据选择... 面向地质目标体的成像技术将局部区域作为成像目标,获得深层目标构造或特殊地质构造如高陡构造、盐下构造、小尺度构造的精细成像结果。总结了面向地质目标的地震偏移成像方法的研究进展,归纳出面向地质目标体的成像方法包括了数据选择类方法和模型选择类方法。数据选择类方法利用地震特征波对特殊地质构造进行成像,主要包括多次波成像、绕射波成像和回折波成像等;模型选择类方法对局部目标区域进行精确成像,通常可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率,主要包括基于模型选择的地震干涉法、数据基准面重构法、面向地质目标的CFP成像方法、局部目标成像法、声弹耦合波场延拓法和成像域最小二乘偏移法等。面向地质目标的地震偏移成像技术总体发展趋势是从偏移成像到反演成像,模型选择类方法与数据选择类方法融合发展,并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可实现地质目标地震靶向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选择类成像 数据选择类成像 棱柱波成像 多次波成像 绕射波成像 回折波成像 早至波形反演 观测面沉降 声弹耦合 共聚焦点成像 染色成像 点扩散函数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型的深度学习水下图像恢复方法
19
作者 李苇杭 杨鸿波 张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针对复杂水下环境中图像颜色失真、细节模糊和对比度降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模型的深度学习水下图像恢复方法,使用水下光学成像的物理模型约束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为深度学习方法增加理论支撑,... 针对复杂水下环境中图像颜色失真、细节模糊和对比度降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模型的深度学习水下图像恢复方法,使用水下光学成像的物理模型约束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为深度学习方法增加理论支撑,同时降低深度学习恢复效果对训练数据集的依赖。首先,估计物理模型的关键参数,基于视觉显著性原理简化传统透射图计算方法,并利用GAN的生成器获取的雾度图计算环境光;其次,通过物理模型计算水下恢复图像,利用GAN的鉴别器区分恢复图像和参考图像;通过不断学习优化网络参数,最终实现水下图像恢复。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图像恢复效果在主客观多种评价指标上均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恢复 深度学习 水下成像物理模型
下载PDF
适于MRI研究的脑干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冬 吴惺 +1 位作者 冯晓源 朱剑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 建立适于MRI研究的脑干胶质瘤模型。材料与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在Fischer 344大鼠脑干内接种F98胶质瘤细胞。接种后观察大鼠的生存期并进行生存分析。接种后采用MRI及病理学方法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接种成功率为10 0... 目的 建立适于MRI研究的脑干胶质瘤模型。材料与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在Fischer 344大鼠脑干内接种F98胶质瘤细胞。接种后观察大鼠的生存期并进行生存分析。接种后采用MRI及病理学方法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接种成功率为10 0 % ,生存分析表明接种后大鼠多数于14d左右死亡。接种后6d ,MRI即可检测出肿瘤生长。随着接种时间延长,肿瘤体积增大。MRI测量的肿瘤体积与组织学标本测量的体积不完全一致,但明显相关(r=0 .94 ,P <0 .0 1)。病理学显示该肿瘤模型具有胶质瘤的病理特点。结论 该胶质瘤模型成瘤率高,成瘤快,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是适合MRI研究的理想模型。细胞接种后10~14d是最佳的研究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模型 脑干 Fischer 脑立体定向术 生存分析 肿瘤生长 肿瘤体积 胶质瘤细胞 接种后 接种成功率 组织学标本 MRI测量 动态观察 时间延长 病理特点 肿瘤模型 可重复性 可预测性 病理学 大鼠 生存期 成瘤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