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疫”标语的健康动员:话语策略、框架与权力结构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雨濛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105,共20页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体系中,标语作为健康传播和社会动员的主力军被广泛使用。本研究对各地"防疫"标语进行话语分析,提取话语策略,解构话语框架,并深挖标语背后的权力结构,以探索标语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健...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体系中,标语作为健康传播和社会动员的主力军被广泛使用。本研究对各地"防疫"标语进行话语分析,提取话语策略,解构话语框架,并深挖标语背后的权力结构,以探索标语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健康动员潜力。研究发现,"防疫"标语致力于通过修辞语态、暴力符码等话语策略来落实对个体的健康动员意图;在公共健康框架下,标语依据"我-家-社区-社会"的路径构建利益共同体;基层组织是标语的主要发布者,但其创作耦合了政府诉求和民间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媒介实践 标语 健康动员 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话语权力与情感密码:网络政治动员的意识形态审思 被引量:9
2
作者 罗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71,共11页
话语、文化和意识形态在网络政治动员中的功能日益凸显,成为网络政治动员不可或缺的结构性要素。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看,宏观上的意识形态发展图景和格局限定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性质及其发展空间;中观上的群体心理嬗变孕育了网络政治动员... 话语、文化和意识形态在网络政治动员中的功能日益凸显,成为网络政治动员不可或缺的结构性要素。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看,宏观上的意识形态发展图景和格局限定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性质及其发展空间;中观上的群体心理嬗变孕育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情感动能;微观上网民的个体价值取向表明网络政治动员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定,同时又具有重新阐释、整合乃至创造意识形态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网络政治 网络政治动员 话语权 情感动员
下载PDF
“非虚构写作”在网络舆情事件中的情感动员功能与表达逻辑 被引量:6
3
作者 董向慧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5-134,155,156,共12页
社交媒体时代,舆论生态的“后真相时代”特征日益鲜明,情感与信念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主要动力。“非虚构写作”作为将纪实报道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的写作手法,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发挥着强大的情感动员功能。通过将悲情叙事、身份标签、戏... 社交媒体时代,舆论生态的“后真相时代”特征日益鲜明,情感与信念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主要动力。“非虚构写作”作为将纪实报道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的写作手法,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发挥着强大的情感动员功能。通过将悲情叙事、身份标签、戏谑表达等传统的网络情感动员表达逻辑与“文史合一”、忧患意识等“非虚构写作”本土概念巧妙嫁接,“非虚构写作”引发了一系列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呈现出社会学观察、原型叙事、文化冲突三种表达逻辑。“非虚构写作”在舆情表达、舆论监督、社会观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带有深刻情感色彩的“非虚构写作”也蕴含着网络民粹主义、网络暴力、网络虚假信息等诸多风险因素。如何实现“非虚构写作”批判与建设、解构与建构、破与立等方面的平衡,这为互联网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非虚构写作 网络舆情 情感动员 舆论监督 网络话语
下载PDF
话语·技术·情感:数字时代媒介动员的行动者转译逻辑
4
作者 李娜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89,共7页
当前中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如何迅速在原子化分散个体中凝聚共识乃至动员行动以化解风险,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关注“人的行动者”和“物的行动者”,其中的转译概念对研究媒介动员微观机... 当前中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如何迅速在原子化分散个体中凝聚共识乃至动员行动以化解风险,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关注“人的行动者”和“物的行动者”,其中的转译概念对研究媒介动员微观机理有重要价值。数字时代,话语、技术、情感成为媒介动员的三个核心行动者:媒介话语生产通过凸显和遮蔽控制意义,技术作为弱组织者进行行为规训,情感作为道德语法驱动情感空间生成,这种转译机制有效赋能媒介塑造社会价值观,号召公众参与集体行动。自主体验式的沉浸传播环境下,“物的行动者”和网络联结被纳入媒介动员范畴,加强了人与物、物与物、物与事的关联,更促成数字时代的社会连接性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动员 话语 技术 情感
下载PDF
植树何以典型:“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年的环境符号及动员话语变迁
5
作者 童桐 《新闻春秋》 CSSCI 2024年第1期66-75,共10页
“全民义务植树”是中国重要的环境/治理式运动符号之一。本文以1981年至2021年《人民日报》有关“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报道为研究文本,考察“植树”符号及相关动员话语的变迁及空间分布。从“动员”到“常态治理”的转型过程中,植树... “全民义务植树”是中国重要的环境/治理式运动符号之一。本文以1981年至2021年《人民日报》有关“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报道为研究文本,考察“植树”符号及相关动员话语的变迁及空间分布。从“动员”到“常态治理”的转型过程中,植树作为环境符号在媒体报道中与环境问题的分布逻辑一致,在动员方面则呈现出“中央-地方”的权力分配特征;纵向来看,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单位一直是最常用的动员框架,但其报道方式从最初的群众路线转变为新世纪后的“劳动示范”。“植树”在成为环境话语遗产的过程中,其行政指标色彩淡去,更具义务性的“劳动行为”形象被树立起来,参与价值塑造的主体也更加丰富多元。在治理式运动走向“再中心化”的背景下,应当重新思考并利用“植树”等环境符号的历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义务植树 动员策略 环境话语 倡导式运动
原文传递
作为文化运动的健康动员:延安时期健康传播活动的文本构成、话语实践与社会价值
6
作者 张睿 来向武 《新闻春秋》 CSSCI 2024年第5期42-52,共11页
中国共产党人曾在陕甘宁边区致力于卫生医药的建设工作,在群众中进行了丰富的健康传播活动。文章结合话语实践分析理论,从文本构成、话语实践和社会价值三方面切入当时健康传播活动的具体内容:文字、视觉和声音文本,共同构成革命政治叙... 中国共产党人曾在陕甘宁边区致力于卫生医药的建设工作,在群众中进行了丰富的健康传播活动。文章结合话语实践分析理论,从文本构成、话语实践和社会价值三方面切入当时健康传播活动的具体内容:文字、视觉和声音文本,共同构成革命政治叙事背景下的多模态健康话语表达;此种话语实践,形成一种政治主导下的卫生运动与多样宣传中的日常动员模式;妇婴问题、反巫神运动和中西医合作三个主要议题,反映出现代性启蒙与组织性改造的社会价值构建过程。结论部分指出,延安时期的健康传播活动是一种以社会动员形式开展的文化运动,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有直接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健康传播 健康动员 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共识动员的“全民阅读”宣传标语话语生产研究
7
作者 杨忠杨 冯小曼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9,共9页
选取国内各省级“全民阅读”主题活动10年来的226条宣传标语,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全民阅读”宣传标语的共识动员策略。文本分析层面,“全民阅读”宣传标语通过突出城市形象、政策导向、家庭风气、个人修养、时事热点等导向明确的... 选取国内各省级“全民阅读”主题活动10年来的226条宣传标语,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全民阅读”宣传标语的共识动员策略。文本分析层面,“全民阅读”宣传标语通过突出城市形象、政策导向、家庭风气、个人修养、时事热点等导向明确的主题和关联互动的衔接手段、动词引导的及物性,多样建构“全民阅读”主题;话语实践层面,进一步挖掘标语背后的权力,发现在力量上承担告知和引导等功能,连贯性采用押韵和对偶等形式,互文性使用引用和用典等手段;社会实践层面,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阐释了“全民阅读”标语基于宏大的主流意识,通过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从而转化为个体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阅读 宣传标语 共识动员 话语
下载PDF
解构、共鸣、重塑:长征时期毛泽东在红军队伍中的情感动员
8
作者 王奕博 赵鑫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9-46,共8页
情感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凝聚和动员革命力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话语作为情感动员的中介,反映了个体的情感状态。长征时期,红军战士的情感诉求与旧有革命话语之间存在裂痕。毛泽东从红军战士的情感出发,将受众群体的情感体验纳入... 情感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凝聚和动员革命力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话语作为情感动员的中介,反映了个体的情感状态。长征时期,红军战士的情感诉求与旧有革命话语之间存在裂痕。毛泽东从红军战士的情感出发,将受众群体的情感体验纳入情感动员的全过程,通过解构苏式话语,重塑富有情感性的革命话语,不仅重塑了红军战士的情感结构,激发了红军战士的革命意志和革命行为,还有效地促进了红军队伍内部的情感互动,为党的革命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长征时期 情感动员 革命话语
下载PDF
“总动员”体制下日据台湾地区的大众娱乐论述——兼与朝鲜半岛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末顺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3年第4期74-95,共22页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直至1945年战败,日本持续在国内和殖民统治地区同步建立“总动员”体制,不仅为了人力和物力动员,也为了发动包括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在内的心力资源总动员。大众娱乐论述属于“总动员”体制下文化战、思想战的一种,...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直至1945年战败,日本持续在国内和殖民统治地区同步建立“总动员”体制,不仅为了人力和物力动员,也为了发动包括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在内的心力资源总动员。大众娱乐论述属于“总动员”体制下文化战、思想战的一种,与其他属于文化战的动员论述一样,大众娱乐论述的建构及后续讨论往往随着殖民统治地区文化政策的调整以及对殖民统治下人民的动员需要而有所改变。从日据时期台湾地区杂志报纸等媒体的言论,可以考察“总动员”体制下大众娱乐论述的内容及其逻辑,并将其与同时期日本殖民统治下朝鲜半岛的娱乐论述进行了比较。战争期间所谓“健全的大众娱乐论”,并不仅为提升劳动力和生产力,还包括针对殖民统治下人民的“皇民化”改造目的,是--种融合文化战和思想战的战争动员论述,目的在于加强动员殖民统治下人民充当战争人力资源。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动员效果,大众娱乐走上竞争之路。这个过程中,娱乐论述乃变质为一个“国民化”机制,并与厚生运动的“国策”相结合,创造出它的公共性。另外,如果说台湾地区新剧作为一种大众娱乐被提及得最多,朝鲜半岛的民俗活动则被选中成为可能的宣传工具。不过,在“总力战”下,它们被要求发挥“劳动报国”和“职业奉公”的后方作用,却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娱乐论述 “总动员”体制 动员论述 文化战 日据台湾地区
下载PDF
苏区时期中共在才溪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当代启示
10
作者 郭蔚霞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11,78,共5页
苏区时期,为了建立起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共把革命动员作为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有效路径,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从革命的参与者变成了真正的革命者。纵观才溪苏区革命动员的过程也不难发现,中共正是以"有机知识分子"... 苏区时期,为了建立起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共把革命动员作为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有效路径,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从革命的参与者变成了真正的革命者。纵观才溪苏区革命动员的过程也不难发现,中共正是以"有机知识分子"为主体、理论"常识化"为手段、"市民社会"为舞台,将自身的理念植入到革命动员的内容中去完成意识形态建构的。回顾才溪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建构过程与经验,对指导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溪苏区 革命动员 意识形态 权力话语
下载PDF
人情、说服与认同:转型期农村宣传动员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易前良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1-127,共7页
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向农村大规模征用土地资源,宣传体系在转型期农村的运作因而更多地被赋予"说服"功能。基层政府在移民动员过程中即兴发挥,摸索出一整套灵活的话语策略。文章借助实践型的话语分析理论,从文本、话语实... 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向农村大规模征用土地资源,宣传体系在转型期农村的运作因而更多地被赋予"说服"功能。基层政府在移民动员过程中即兴发挥,摸索出一整套灵活的话语策略。文章借助实践型的话语分析理论,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价值三个维度切入,全景式、动态地予以呈现:第一,通过征用乡土社会基于"关系"的象征资源生产副文本,发展出一种颇具效力的人情话语;第二,借助日常化和非正式运作两种行动机制,培育具有丰富地方性知识的动员主体,提高说服效率;第三,通过对"发展"的阐释与描绘,唤取移民的价值认同。移民搬迁的过程总体平稳,基层的话语说服为之提供了一定助力。然而,"即兴发挥"也体现出"权宜"的一面,一些局部的实际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加以解决,问题后移对政府治理提出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传播 基层动员 话语分析 人情 说服 认同
原文传递
身体缺场与行动在场:论网络政治动员发生的微观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身体缺场"和"行动在场"是网络政治动员的两大特点,由此提出了网络政治动员何以可能的问题。网络政治动员的成功启动始于网民之间的话语互动,情感发酵标志着网络政治动员的迅速升温和广泛扩散,共... 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身体缺场"和"行动在场"是网络政治动员的两大特点,由此提出了网络政治动员何以可能的问题。网络政治动员的成功启动始于网民之间的话语互动,情感发酵标志着网络政治动员的迅速升温和广泛扩散,共意生成则标志着网络政治动员指向具体对象,共同的行动随即将会发生。由此,话语互动、情感发酵和共意生成构成了网络政治动员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从微观视野展现了网络政治动员得以促发的现实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动员 发生机制 话语 情感 共意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动员话语建构——以冀鲁豫边区戏剧工作为例
13
作者 田萌 王凤青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4,共6页
戏剧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建构抗战动员话语的有效形式。中国共产党在冀鲁豫边区通过领导戏剧工作建构抗战动员话语,构建出了“控诉敌人侵华暴行”“激发军民抗战斗志”“动员边区民众参军参战”的抗战动员话语。中国... 戏剧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建构抗战动员话语的有效形式。中国共产党在冀鲁豫边区通过领导戏剧工作建构抗战动员话语,构建出了“控诉敌人侵华暴行”“激发军民抗战斗志”“动员边区民众参军参战”的抗战动员话语。中国共产党在冀鲁豫边区通过戏剧建构的抗战动员话语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即以明晰革命任务为前提,以阐明革命依靠力量为策略,进而实现抗战动员话语与大众话语交流互动的目标,以此强化了边区军民的爱国情感,强化了民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达成了全民参与抗战的共识,在此过程中使民众支持抗战、拥护抗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鲁豫边区 戏剧 抗战动员 话语建构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的话语体系建构——以晋察冀边区三本冬学教材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52-159,共8页
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的话语体系建构有其自身的话语策略、话语内容之特点。以晋察冀北岳区文救会编的《冬学教材》《积极开展援苏运动(冬学教材之二)》《开展军民誓约运动(冬学教材之三)》三本冬学教材为例,梳理中共抗战动员话语体系建... 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的话语体系建构有其自身的话语策略、话语内容之特点。以晋察冀北岳区文救会编的《冬学教材》《积极开展援苏运动(冬学教材之二)》《开展军民誓约运动(冬学教材之三)》三本冬学教材为例,梳理中共抗战动员话语体系建构发现:其话语策略基本定位于以解答问题为导向、以数据实例为载体、以通俗易懂为要旨;其话语内容之逻辑起点是日寇企图灭亡中国,基本方略是军民共击日寇,宏大视野是援苏就是卫国,愿景导向是我们一定胜利。中共抗战动员话语体系建构的历史经验主要体现在:一是解疑答惑说服群众,掌握话语权至关重要;二是有的放矢引领群众,确保话语内容的有效;三是愿景导向吸引群众,突显话语魅力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战动员 话语体系建构 冬学教材 历史经验
下载PDF
网络抗争动员研究的五种范式与反思——基于2004-2015年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倪明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43,共11页
近年来,理论界围绕网络抗争动员及其关联性议题展开论争并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2004—2015)期刊数据库近十余年来的文献检索和评估分析,现行网络抗争动员研究大体可概括为结构、情感、话语、工具和治理五种典... 近年来,理论界围绕网络抗争动员及其关联性议题展开论争并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2004—2015)期刊数据库近十余年来的文献检索和评估分析,现行网络抗争动员研究大体可概括为结构、情感、话语、工具和治理五种典型范式。从文献检视和主题分类来看,现行网络抗争动员研究在生成结构、前置条件、逻辑过程、手法策略以及抗争治理回应等方面初步形成一般性共识。但现行的网络抗争动员在理论解读和学术关照上,诸如问题视角、框架路径、范式方法等层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网络抗争动员研究应超越范式之间的紧张对立,在互动反思、碰撞和对话中建立本土性的综合性解释框架来寻求治理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抗争动员 结构范式 情感范式 话语范式 工具范式 治理范式
下载PDF
中央苏区宣传动员话语体系的内涵和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小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62-68,共7页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精髓,通过移植、嵌入、转换、创新等途径,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为内...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精髓,通过移植、嵌入、转换、创新等途径,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为内核、富有苏区特色、符合群众特点的宣传动员话语体系,准确表达了党的政治主张和策略,用革命理论武装了广大苏区群众,有力地推进了根据地各项建设。总结分析中央苏区宣传动员话语体系的构建经验,对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宣传动员 革命话语体系
下载PDF
战时郭沫若的演说及其政治修辞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奎 《长江学术》 CSSCI 2019年第3期83-93,共11页
演说是抗战时期郭沫若的重要表达方式,据粗略统计超过200场次。演讲是郭沫若动员民众的文化政治实践。他的演说延续了新文化的启蒙传统,是文化人传达观念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同时也是他在社会运动中不断习得的话语模式,一种具有仪式性的... 演说是抗战时期郭沫若的重要表达方式,据粗略统计超过200场次。演讲是郭沫若动员民众的文化政治实践。他的演说延续了新文化的启蒙传统,是文化人传达观念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同时也是他在社会运动中不断习得的话语模式,一种具有仪式性的文学修辞。郭沫若战时的演讲及其组织的纪念活动,对抗战救国的政治纲领做深入宣传,普及了民族国家观念。尤其值得留意的是,当国民党抗战理念改变后,郭沫若转向了对虚假仪式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抗战动员 演说 演说术 文学修辞 话语模式
下载PDF
多元竞争环境下的马来西亚政治生态 被引量:2
18
作者 庄礼伟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12-18,共7页
本文旨在分析马来西亚近期政治生态中的若干重要变化,并对竞争环境下马来西亚政治行为体的行为规律进行探讨。本文认为,马来西亚的政治生态正处在从威权政治向多元竞争型政治的快速转变过程中,政治上的生存—发展策略主要是绩效竞争、... 本文旨在分析马来西亚近期政治生态中的若干重要变化,并对竞争环境下马来西亚政治行为体的行为规律进行探讨。本文认为,马来西亚的政治生态正处在从威权政治向多元竞争型政治的快速转变过程中,政治上的生存—发展策略主要是绩效竞争、政治结盟、话语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政治生态 多元竞争 绩效竞争 政治结盟 话语动员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文学的妇女节和儿童节影像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强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在抗日战争语境下,妇女节与儿童节受到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妇女节和儿童节影像是抗战文学中的重要元素。战时中国历史语境中的妇女节和儿童节反映到文学之中,呈现为热烈的抗战动员景象。由此,战时中国文学的妇女节和儿童节书写,成为颂... 在抗日战争语境下,妇女节与儿童节受到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妇女节和儿童节影像是抗战文学中的重要元素。战时中国历史语境中的妇女节和儿童节反映到文学之中,呈现为热烈的抗战动员景象。由此,战时中国文学的妇女节和儿童节书写,成为颂赞和制造为民族国家献身的“新妇女”和“新儿童”形象的重要一环,这时期的文学对妇女、儿童响应民族国家抗战的呼唤,是以忽略妇女儿童自身的主体性为代价的。因此,不少战时作家的妇女节和儿童节书写发出了“谁的妇女节”和“谁的儿童节”的疑问,一些作家由号召妇女、儿童参与抗战的“附和者”角色转向了“质疑者”立场,他们的创作从民族国家话语的笼罩中顽强地庇护着妇女和儿童的主体性价值。战时中国文学所呈现出来的妇女节和儿童节影像,一方面深刻勾连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脉络,另一方面又传达出作家文人对于妇女和儿童这两类人群的独特思考,为战时中国历史语境中妇女节和儿童节纪念留下了重要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中国文学 妇女节 儿童节 抗战动员 主体性 话语交锋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与大后方抗战动员话语的“电影”建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广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14,共10页
《中国电影》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出版的唯一一本电影学术刊物,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内行办刊的编辑理念、“电影抗战”的编辑立场、灵活的编辑策略成为《中国电影》的编辑思想。在这种编辑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电影》刊发了大量关... 《中国电影》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出版的唯一一本电影学术刊物,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内行办刊的编辑理念、“电影抗战”的编辑立场、灵活的编辑策略成为《中国电影》的编辑思想。在这种编辑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电影》刊发了大量关于电影的功用、电影的国策、中国电影应走什么路线、农村电影的制作、纪录电影的价值、如何借鉴苏联电影经验等为主题的讨论,成为匡助大后方建构抗战动员话语的重要介质和战时“电影救亡”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大后方电影 抗战动员话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