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 mm透明角膜切口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王志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3.0 mm透明角膜切口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3.2 mm透明角膜切口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研究组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 目的探讨3.0 mm透明角膜切口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3.2 mm透明角膜切口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研究组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视力水平[最佳矫正视力(BCVA)、单眼裸眼视力(UCVA)],并比较两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切口长度、角膜水平曲率、术源性散光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BCVA、UCVA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研究组角膜水平曲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切口长度、术源性散光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53%)与对照组(1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能有效减小手术切口长度,减轻术源性散光,进一步改善患者视力水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3.0 mm透明角膜切口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下载PDF
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源性散光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帅彤 赵姣 +2 位作者 曾雅兰 宋德智 何小平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比较2.4mm与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术源性散光度数大小、患者术后裸眼LogMAR视力及主观舒适度差异。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4-12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2例(67只眼),其中行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目的比较2.4mm与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术源性散光度数大小、患者术后裸眼LogMAR视力及主观舒适度差异。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4-12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2例(67只眼),其中行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25例(32只眼)(观察组),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27例(35只眼)(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术眼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LogMAR视力、角膜曲率,并记录患者的主观舒适度,用矢量分析法计算两组患者的SIA度数,比较两组患者裸眼Log-MAR视力及SIA度数大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SIA度数均低于对照组,裸眼LogMAR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SIA度数高于术后1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个月SIA度数与术后3个月SIA度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效果优于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1个月SIA度数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2 4mm透明角膜切口 3 0mm透明角膜切口 术源性散光 矢量分析法 LogMAR视力
下载PDF
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源性散光观察
3
作者 蔡莉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研究2.4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源性散光情况,对比2.4 mm与3.0 mm白内障超声乳化切口大小对于患者SIA度数、术后裸眼Log MAR视力以及术后主观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6例(132只眼)白内障患者分为研究组(43例,67只眼)... 目的研究2.4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源性散光情况,对比2.4 mm与3.0 mm白内障超声乳化切口大小对于患者SIA度数、术后裸眼Log MAR视力以及术后主观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6例(132只眼)白内障患者分为研究组(43例,67只眼)和对照组(43例,65只眼)两组,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透明角膜切口选择2.4 mm,对照组患者透明角膜切口采用3.0 mm。对所有患者进行裸眼Log MAR视力、SIA角膜曲率检查。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周、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SIA度数、裸眼Log MAR视力和主观舒适度。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研究组SIA度数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均低;研究组在裸眼Log MAR视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数据对比中,患者术后SIA度数在1周后测量结果相对于1个月随访时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与3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手术,选择透明角膜切口2.4 mm,术后效果比3.0 mm透明角膜切口好,术后1个月左右SIA度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2.4mm透明角膜切口 3.0mm透明角膜切口 术源性散光
下载PDF
3.2mm透明角膜切口Phaco术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晓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5期59-61,共3页
目的研究3.2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haco)术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对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90例白内障患者,均采用3.2 mm透明角膜切口Phaco术联合IOL植入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角膜散光度、... 目的研究3.2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haco)术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对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90例白内障患者,均采用3.2 mm透明角膜切口Phaco术联合IOL植入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散光度,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3 d、1周、1个月的角膜散光度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 d、1周、1个月,患者的手术源性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中,术中囊膜破裂1例、占比1.11%;术后前房闪光18例、占比20.00%,角膜水肿5例、占比5.56%,高眼压2例、占比2.22%。结论3.2 mm透明角膜切口Phaco术联合IOL植入术可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视力,且对角膜散光无明显影响,是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方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 临床应用 角膜散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