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乳酸菌发酵苹果汁香气成分 被引量:56
1
作者 李维妮 郭春锋 +2 位作者 张宇翔 魏建平 岳田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6-154,共9页
以乳酸菌单一菌种和多菌组合分别发酵苹果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过程中苹果汁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9组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结合不同香气物质的阈值与香气值... 以乳酸菌单一菌种和多菌组合分别发酵苹果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过程中苹果汁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9组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结合不同香气物质的阈值与香气值分析特征香气成分,并对各组苹果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苹果汁的OD值呈对数上升趋势。各组苹果汁中共鉴定出48种香气成分,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酚类,其中酯类是各发酵组中种类最多且含量最大的香气类别,其次是醇类。9组苹果汁的主要香气成分和香气值较大并有突出贡献的特征香气成分均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基乙酸酯和乙酸己酯等。多菌发酵和单菌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含量及香气值差异显著(P<0.05),说明多菌发酵中醇类、酯类和其他类香气物质的总含量明显高于单菌发酵,且赋予苹果汁更强烈的果香、青香和花香。多菌发酵组的总体感官评分高于单菌发酵组,当副干酪乳杆菌20241、动物双歧杆菌6165、嗜热链球菌6063、嗜酸乳杆菌6005活菌数比为1∶1∶1∶1时,感官评分最优。研究结果为今后乳酸菌在发酵果蔬汁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汁 乳酸菌 多菌发酵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混菌发酵对香梨百香果复合果酒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胡陆军 胡晋伟 +4 位作者 陈晓蝶 林曼 曹雨澜 徐腾 赵志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128,共7页
为改善香梨百香果复合果酒品质,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单菌及混菌发酵制备香梨百香果复合果酒,测定其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及香气... 为改善香梨百香果复合果酒品质,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单菌及混菌发酵制备香梨百香果复合果酒,测定其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及香气成分,并对果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植物乳杆菌混菌发酵(2∶2∶1)(Hs组)还原糖含量最低为(2.80±0.19)g/L,总酸含量为(7.18±0.21)g/L;Hs组抗氧化性最强,总酚含量最高为(498.62±3.21)mg/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46.03±0.23)%,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62.16±0.31)%。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香气成分,且Hs组酯类和醇类含量最高。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Hs组乙酸含量最低,为0.369 mg/mL。感官评价结果显示,Hs组复合果酒酸甜适中、果香味突出、口感更佳,感官评分约为80分。该研究为香梨百香果复合果酒品质调控和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菌发酵 香梨 百香果 果酒 品质分析
下载PDF
白酒酿造中低产高级醇酿酒酵母的筛选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汪晗 高瑞杰 +4 位作者 杨团元 彭湃 余莉 梁晓潼 缪礼鸿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83,共6页
采用液态发酵方法,从6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编号分别为1-11J、1-11L、1-11M、PK-4、3LCCP-120、H-5)中筛选低产高级醇的菌株,并将筛选菌株与商业菌株H-5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比,与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 采用液态发酵方法,从6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编号分别为1-11J、1-11L、1-11M、PK-4、3LCCP-120、H-5)中筛选低产高级醇的菌株,并将筛选菌株与商业菌株H-5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比,与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LL-7进行不同比例混合液态发酵,与菌株LL-7、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SCC-7混菌固态发酵制备小曲清香型白酒。结果表明,筛选出低产高级醇菌株1-11J,其高级醇总量最低,为165.41 mg/L。气质联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与菌株H-5相比,菌株1-11J产醇类物质含量降低了65.88%,酯类物质产量提高了174.60%。菌株1-11J与菌株LL-7混合(1∶1)液态发酵,高级醇/乙醇比值最低(33)。与接种传统小曲相比,菌株1-11J与LL-7、SCC-7混菌(1∶1∶1)固态发酵制备小曲清香型白酒,其酒样乙醇、乙酸乙酯含量分别提高了29.26%、1957.91%,而总高级醇/乙醇比值降低了4.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高级醇 筛选 小曲清香型白酒 混菌发酵
下载PDF
混菌发酵玉米秸秆基质蛋白质含量及木质素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汪建中 柯丽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49,共5页
与平菇单菌发酵相比,玉米秸秆经平菇与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固态发酵后,其基质粗蛋白含量由8.13%提高到13.41%。为进一步提高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及木质素酶系的活性,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豆渣(2%、3%、4%)、(NH4)2SO4(1... 与平菇单菌发酵相比,玉米秸秆经平菇与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固态发酵后,其基质粗蛋白含量由8.13%提高到13.41%。为进一步提高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及木质素酶系的活性,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豆渣(2%、3%、4%)、(NH4)2SO4(1%、2%、3%)、CuSO4.5H2O(0.04、0.4、4 mmol/L)、MnSO4(0.001、0.01、0.1 mmol/L)。结果表明:所试浓度的豆渣和(NH4)2SO4、0.01 mmol/L MnSO4均显著提高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其中2%的豆渣、3%的(NH4)2SO4效果较好;所试浓度的豆渣、(NH4)2SO4和MnSO4均显著提高漆酶、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0.04、0.4、4 mmol/L CuSO4.5H2O显著提高漆酶的活性,而只有0.4和4 mmol/L的CuSO4.5H2O显著提高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中2%的豆渣、3%的(NH4)2SO4、0.4 mmol/L的CuSO4.5H2O和0.01 mmol/L的MnSO4对漆酶活性提高的幅度最大,当添加的豆渣、(NH4)2SO4、CuSO4.5H2O和MnSO4的浓度分别为3%、3%、4 mmol/L和0.01 mmol/L时,对应的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漆酶的活性与发酵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可能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蛋白含量 木质素酶系 混菌发酵 玉米秸秆 氮源 Cu^2+和Mn^2+
下载PDF
混菌发酵紫山药酒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研究
5
作者 谢晶晶 王水兴 +1 位作者 吴凌伟 吴佳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5-220,共6页
为改善紫山药酒风味,该研究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混和发酵制备紫山药酒。以感官评分与酒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分析德尔布有孢... 为改善紫山药酒风味,该研究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混和发酵制备紫山药酒。以感官评分与酒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分析德尔布有孢圆酵母的加入对紫山药酒抗氧化性、有机酸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山药酒最优发酵工艺为:酿酒酵母接种量8%,德尔布有孢圆酵母接种量4.8%,蔗糖添加量20%,发酵温度23℃,发酵时间10d。在此条件下酿造的紫山药酒,感官评分为92分,酒精度为10.3%vol,总酚含量为508mg/L,花青素含量为185mg/L。德尔布有孢圆酵母的加入显著增加了紫山药酒的抗氧化能力、有机酸含量和挥发性香气成分,与酿酒酵母单菌发酵酒相比,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超氧阴离子与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提高了11.2%、4.9%与2.8%;有机酸总量增加了0.52g/L;香气成分由11种升高到28种,酯类和醛类的种类和含量有所提升。综上,德尔布有孢圆酵母赋予了紫山药酒更多风味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紫山药酒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山药酒 混菌发酵 工艺优化 抗氧化 有机酸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醋醅源非酿酒酵母的鉴定及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朱静 陈晖 +3 位作者 李亚星 肖浩 陈亚蓝 邢淑婕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1,共8页
为改善传统商业酿酒酵母酿造葡萄酒的风味与口感,以醋醅中分离的菌株JM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耐受性分析;以菌株JM、商业酿酒酵母(SC)和安琪活性生香干酵母(ADY)单菌及混菌发酵酿造葡萄酒,并对其品质进行分... 为改善传统商业酿酒酵母酿造葡萄酒的风味与口感,以醋醅中分离的菌株JM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耐受性分析;以菌株JM、商业酿酒酵母(SC)和安琪活性生香干酵母(ADY)单菌及混菌发酵酿造葡萄酒,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鉴定,菌株JM被鉴定为扁平云假丝酵母(Candida humilis),在发酵液中总酯产量为2.64 g/L,其可耐受3.0%柠檬酸、温度35℃、体积分数6%的乙醇及4%NaCl。在不同组别葡萄酒样品中,JM+SC混菌制备的葡萄酒品质最佳,其酒体颜色为紫红色,L*值、a*值、b*值分别为53.93、20.38、4.85;糖度为7°Bx,总酸含量为3.38 g/L,还原糖含量为22.00 g/L,pH为3.58,花色苷含量为205.52 mg/L,酒精度为12.60%vol,总酯含量为1.47 g/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2.21%、32.86%;酒样富含丙酸乙酯和乙酸戊酯,果香浓郁,清爽可口,具备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醅 非酿酒酵母 鉴定 混菌发酵 葡萄酒 品质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混菌发酵膏状腐乳前发酵工艺
7
作者 刘秦明 白彬阳 +2 位作者 陈中爱 薛桥丽 胡永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8-223,共6页
为满足市场对腐乳的多样化需求,采用多菌株混菌发酵制备膏状腐乳。以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前发酵条件,并测定膏状腐乳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组分及感官评分。结果表明,混菌发酵膏状腐乳前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少孢根霉(Rhi... 为满足市场对腐乳的多样化需求,采用多菌株混菌发酵制备膏状腐乳。以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前发酵条件,并测定膏状腐乳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组分及感官评分。结果表明,混菌发酵膏状腐乳前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少孢根霉(Rhizopus oligosporus):毛霉(Mucor)∶酵母∶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接菌比例为4∶2∶2∶2,接菌浓度1.0×10^(6)CFU/mL,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60 h,在此条件下,混菌发酵膏状腐乳的蛋白酶活力为123.84μg/g,显著高于少孢根霉(90.07μg/g)和毛霉(102.14μg/g)单菌发酵腐乳(P<0.05)。混菌发酵膏状腐乳前发酵结束时游离氨基酸总量为5.77 mg/g,其中34.35%是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98 mg/g,高于单菌株少孢根霉(4.25 mg/g)和毛霉(3.66 mg/g)发酵腐乳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对比单菌和混菌发酵剂发酵膏状腐乳前发酵终点时的感官品评结果,混菌发酵膏状腐乳的综合评分最高,香气浓郁,且滋味丰富。综合来看,混菌发酵膏状腐乳在各方面均优于单菌发酵膏状腐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状腐乳 混菌发酵 响应面法优化 蛋白酶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发酵剂对兔肉脯游离脂肪酸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剑 蒋云升 闫婷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4-178,共5页
将兔肉糜中接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汉逊氏德巴利酵母(Dabaryomyces hansenii),发酵及烘烤制成兔肉脯,研究3种不同菌种接种发酵处理对兔肉脯中游离脂肪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将兔肉糜中接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汉逊氏德巴利酵母(Dabaryomyces hansenii),发酵及烘烤制成兔肉脯,研究3种不同菌种接种发酵处理对兔肉脯中游离脂肪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非接种菌组,其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葡萄球菌处理组>酵母菌处理组>植物乳杆菌处理组,说明添加的发酵剂促进了兔肉脯中脂肪的分解,而且它们在兔肉脯中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的能力依次递减,各种脂肪酸的含量各有增减,说明不同的发酵剂对其作用不同。进一步研究3种菌复合发酵处理对兔肉脯中游离脂肪酸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其总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及各种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单一菌接种组,说明3种菌的复合发酵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的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肉脯食品 复合发酵 游离脂肪酸
下载PDF
混菌发酵产酶活性与苹果酒风味物质构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曾朝珍 康三江 +6 位作者 张辉元 慕钰文 袁晶 张海燕 张霁红 宋娟 张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4-80,共7页
为研究苹果酒发酵过程中酶活性对苹果酒香气品质的影响,对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单独和混菌发酵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及α-淀粉酶活性及苹果酒香气成分进... 为研究苹果酒发酵过程中酶活性对苹果酒香气品质的影响,对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单独和混菌发酵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及α-淀粉酶活性及苹果酒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并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模型对苹果酒酒精发酵阶段酶活性与风味物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方式1、2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曲线下面积(AUC)最高,分别为15.11 nmol/(min·mL)、19.71 mg/(h·mL),混合发酵有利于增加苹果酒香气成分的复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β-葡萄糖苷酶与27种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果胶酶、蛋白酶与18种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对挥发性物质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而α-淀粉酶则与各组分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布有孢圆酵母 酿酒酵母 混合发酵 酶活性 挥发性物质 苹果酒
下载PDF
红色红曲霉与酵母复合菌发酵柿子酒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10
作者 罗泽宇 李晴 刘秀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1-186,共6页
以柿子为原料,通过酵母菌与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复合发酵制备柿子酒,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酿造工艺,对其理化、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及感官评价,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柿子酒... 以柿子为原料,通过酵母菌与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复合发酵制备柿子酒,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酿造工艺,对其理化、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及感官评价,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柿子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4.90,接种活性酵母菌(0.2 g/L)与红色红曲霉(9%)于31℃发酵3 d。在此优化条件下,柿子酒酒精度达到12.45%vol,挥发性风味物质共检出41种,其中,醇类13种、酯类10种、酸类7种、醛类6种、烷烃类3种、酮类2种。相比酵母菌单菌发酵柿子酒,丁酸乙酯、丁酸苯乙酯、正庚醇和仲辛醇为复合菌发酵柿子酒中独有;此外,复合菌发酵柿子酒中苯乙醇、丙酮酸乙酯、乙酸乙酯相对含量分别提高了3.17%、0.40%、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酒 红色红曲霉 酵母菌 复合菌发酵 发酵工艺优化
下载PDF
混菌发酵毛白杨落叶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上官小亚 洪喻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6-160,共5页
选用毛白杨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酸化预处理初步降解其中的纤维质并提高其发酵阶段的可生化性,综合分析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不同固液比的条件下酸化产物的总糖含量、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含量与出粉率指标,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法确定pH值2~3... 选用毛白杨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酸化预处理初步降解其中的纤维质并提高其发酵阶段的可生化性,综合分析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不同固液比的条件下酸化产物的总糖含量、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含量与出粉率指标,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法确定pH值2~3,固液比1:20,60℃处理12 h为其最佳酸处理条件。后在最佳处理条件下选用绿色木霉与产阮假丝酵母共发酵毛白杨落叶酸化产物,发现较单酵母发酵酸化液与酸化残渣,混菌更具优势。其中,毛白杨落叶酸化残渣经混菌发酵其分解率可达到55%,蛋白含量明显升高,最高为72 mg/g;而酸化液混菌发酵在第7天时菌体生物量最高可达1.2 g/L,蛋白含量为99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落叶 酸处理 单细胞蛋白 混菌发酵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发酵果蔬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朱丹实 吴逗逗 +4 位作者 沈雨思 蔡天 白梧桐 曹雪慧 刘贺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3-352,共10页
果蔬作为日常重要饮食之一,富含各种营养物质,也是微生物发酵的理想基质。随着"酵素"产品的兴起,发酵果蔬汁受到普遍关注。学者前期研究发现,有些营养物质靠单一菌种是无法合成的,必须依靠多菌种混合发酵。混菌发酵相对于单... 果蔬作为日常重要饮食之一,富含各种营养物质,也是微生物发酵的理想基质。随着"酵素"产品的兴起,发酵果蔬汁受到普遍关注。学者前期研究发现,有些营养物质靠单一菌种是无法合成的,必须依靠多菌种混合发酵。混菌发酵相对于单菌发酵而言,代谢机制更加复杂,发酵产物更加丰富。本文概述了混菌发酵果蔬汁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发酵菌种特性及混菌发酵对果蔬汁风味、功能性和贮藏品质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混菌发酵果蔬汁产品的开发与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果蔬汁 菌种 混菌发酵 风味 功能性
下载PDF
红线椒与盐渍辣椒汁复合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万程 赵玲艳 邓放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1-215,219,共6页
以红线椒和盐渍辣椒汁为原料,按11的质量比混合,然后接种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发酵,选取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试验因素,以乳酸含量为响应值,设计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 以红线椒和盐渍辣椒汁为原料,按11的质量比混合,然后接种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发酵,选取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试验因素,以乳酸含量为响应值,设计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最佳条件为:接种量6%、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d。经验证该条件下可得乳酸含量为0.74%,且风味良好的发酵辣椒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线椒 盐渍辣椒汁 多菌种发酵
下载PDF
米曲霉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在制曲发酵西瓜黄豆酱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笑寒 蒋雪薇 +4 位作者 肖智予 欧德冲 李开 周慧 方勤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4-211,共8页
为获得蛋白酶、淀粉酶活性优良的米曲霉菌株,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初筛、制曲分析酶活性复筛的方法,从制酱用成品曲中获得1株淀粉酶活性优良菌株CS3.04和1株蛋白酶活性优良菌株CS3.22,结合形态特征,IT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米曲霉。将2... 为获得蛋白酶、淀粉酶活性优良的米曲霉菌株,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初筛、制曲分析酶活性复筛的方法,从制酱用成品曲中获得1株淀粉酶活性优良菌株CS3.04和1株蛋白酶活性优良菌株CS3.22,结合形态特征,IT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米曲霉。将2株米曲霉分别进行单一菌种制曲及混合菌种制曲发酵西瓜黄豆酱,与商业米曲霉菌株制曲发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不同制曲方式发酵西瓜黄豆酱的理化指标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混合菌种制曲发酵样品的还原糖及氨态氮含量最高,分别为107.37、6.76 g/kg,比接种商业米曲霉菌株制曲发酵的样品分别提高了11.02%、5.56%;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及定量分析西瓜黄豆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现混合菌种制曲发酵具有产醛类、醇类、酮类及短链酯类物质的优势,而接种CS3.04单一菌种制曲发酵更有利于产酸类及酚类物质;混合菌种制曲发酵样品整体感官评分优于单一菌种制曲发酵,且在香气与滋味上占有优势。混合菌种制曲发酵工艺因CS3.04和CS3.22的酶系互补作用,有效地提升了西瓜黄豆酱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蛋白酶活性 淀粉酶活性 筛选 西瓜黄豆酱 混合菌种制曲发酵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合预发酵对鲜湿面理化性质、贮藏特性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元元 孟资宽 +2 位作者 邹育 李宇航 王拥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196,共7页
研究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不同混合发酵方案对鲜湿面感官品质、质构特性、贮藏特性和风味品质的影响。将老面团中筛选的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制成发酵菌剂,接种于面团中进行发酵用以生产鲜湿面,结果表明:混合发酵鲜湿面感官评分高于单... 研究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不同混合发酵方案对鲜湿面感官品质、质构特性、贮藏特性和风味品质的影响。将老面团中筛选的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制成发酵菌剂,接种于面团中进行发酵用以生产鲜湿面,结果表明:混合发酵鲜湿面感官评分高于单一菌种发酵,酿酒酵母发酵可以改善鲜湿面的硬度和弹性,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和混合发酵都可以有效提高鲜湿面中蛋白质含量,混合发酵组蛋白质质量分数达到(7.82±0.36)%;在120℃处理后,酿酒酵母发酵和混合发酵组鲜湿面质构品质和感官评分得到提高,且贮藏期内植物乳杆菌发酵、酿酒酵母发酵、混合发酵组的老化焓ΔH相比对照组出现下降,植物乳杆菌发酵和混合发酵组的色泽相比于对照组更亮(L*值更大);相比对照组中的40种香气成分,植物乳杆菌发酵组检测到48种香气成分,酿酒酵母发酵组检测到49种香气成分,混合发酵组检测到53种香气成分,醛类、酯类、酸类为鲜湿面条的主要风味物质,发酵组3类物质相对含量都出现明显提高,说明混合发酵可以促进风味物质的产生。主成分分析表明,各组分香气成分具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发酵 鲜湿面 品质分析 贮藏特性 风味成分
下载PDF
混菌发酵鸡骨泥酶解基料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付晓燕 邱文兴 +3 位作者 周俊萍 刘安康 吴文锦 汪兰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13-320,共8页
以鸡骨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和鲁氏酵母作为发酵剂,对鸡骨泥酶解基料进行混菌发酵,旨在最大化利用鸡骨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混菌发酵鸡骨泥酶解基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酶解基料中分别加入5%的Na... 以鸡骨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和鲁氏酵母作为发酵剂,对鸡骨泥酶解基料进行混菌发酵,旨在最大化利用鸡骨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混菌发酵鸡骨泥酶解基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酶解基料中分别加入5%的Na Cl和1%的葡萄糖,灭菌冷却后接种6%的混菌发酵剂(植物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和鲁氏酵母比例为1:1:1),然后于35℃生化培养箱中发酵4 d,在此条件下鸡骨泥的风味评分最佳。与酶解基料相比,发酵产物中多肽、氨基酸态氮、总酸和I+G含量分别提高了19.3%、43.7%、167.9%和33.3%,表明酶解-发酵联用技术可以作为提高鸡骨蛋白质利用率、增强风味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 混菌发酵 营养物质 风味评分
原文传递
利用燕麦和啤酒废弃生物质酿造酱油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39,共3页
对以燕麦和啤酒废弃生物质替代部分豆粕为原料,利用混合菌种发酵酿造保健酱油进行了研究。经试验确定了发酵最佳工艺为:啤酒废弃生物质:豆粕:燕麦麸皮:燕麦粉=30:30:35:5,发酵期为24d,成品酱油质量符合国家二级酱油标准。全氮利用率达69... 对以燕麦和啤酒废弃生物质替代部分豆粕为原料,利用混合菌种发酵酿造保健酱油进行了研究。经试验确定了发酵最佳工艺为:啤酒废弃生物质:豆粕:燕麦麸皮:燕麦粉=30:30:35:5,发酵期为24d,成品酱油质量符合国家二级酱油标准。全氮利用率达69.91%,酱油的-β葡聚糖含量129mg/100mL,成品酱油吨成本比全豆粕酱油降低21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啤酒废弃生物质 保健酱油 混合菌发酵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提高豆渣可溶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婧泓 辛嘉英 +4 位作者 刘青云 许锡凯 方祁利 胡新婷 李慧敏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134,共4页
豆渣是大豆加工时产生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中。豆渣蛋白溶解性低,可通过微生物发酵增加豆渣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文章针对微生物发酵提高豆渣可溶性蛋白的研究从发酵菌种的选择、豆渣可溶性蛋白的应用等几个... 豆渣是大豆加工时产生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中。豆渣蛋白溶解性低,可通过微生物发酵增加豆渣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文章针对微生物发酵提高豆渣可溶性蛋白的研究从发酵菌种的选择、豆渣可溶性蛋白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微生物发酵与其他方法结合提高豆渣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可溶性蛋白 单一菌种发酵 混合菌种发酵
下载PDF
混合菌株固态发酵玉米皮生产饲料蛋白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付保 陈晓旭 +3 位作者 陈晓萍 张建华 张宏建 毛忠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6-920,共5页
以玉米皮为基本碳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康宁木霉和假丝酵母混合固态发酵生产饲料蛋白进行了研究。以提高木聚糖酶活和真蛋白含量为主要目的,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麸皮25 g/dL,玉米皮75 g/dL,初始固液比为1:1.5,酵母接种体... 以玉米皮为基本碳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康宁木霉和假丝酵母混合固态发酵生产饲料蛋白进行了研究。以提高木聚糖酶活和真蛋白含量为主要目的,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麸皮25 g/dL,玉米皮75 g/dL,初始固液比为1:1.5,酵母接种体积分数为10%,30℃培养7d。在此条件下,最终得到的产品的木聚糖酶活力为1 300 IU/g左右,真蛋白含量达到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皮 混菌固态发酵 木聚糖酶 饲料蛋白
下载PDF
拟康氏木霉和白腐菌混菌发酵处理稻草秸秆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志 陈雄 +2 位作者 王实玉 王永泽 李冬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39,共4页
以拟康氏木霉3.3002(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和白腐菌5.776(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混合菌发酵处理稻草秸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接入拟康氏木霉与白腐菌时间间隔为3d,接种液体积比为2ml∶2ml,氮... 以拟康氏木霉3.3002(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和白腐菌5.776(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混合菌发酵处理稻草秸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接入拟康氏木霉与白腐菌时间间隔为3d,接种液体积比为2ml∶2ml,氮源为0.3%(质量分数)的(NH4)2SO4,发酵时间为8d时,稻草秸秆纤维素降解率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40.38%和31.52%,比单独使用拟康氏木霉(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4.62%,13.78%)或白腐菌(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6.96%,20.06%)处理稻草秸秆的效果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发酵 稻草秸秆 纤维素 木质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