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球车刚性车轮在混合地形上牵引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翟广龙 黄铁球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0-1248,共9页
针对星球车刚性车轮在混合地形中牵引性能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对刚性车轮在混合地形中牵引性能的研究方法。对Wong-Reece模型的沉陷量和挂钩牵引力进行修正,建立刚轮-软土接触模型并实验验证;刚轮-硬石接触模型采用基于Hertz接触理论... 针对星球车刚性车轮在混合地形中牵引性能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对刚性车轮在混合地形中牵引性能的研究方法。对Wong-Reece模型的沉陷量和挂钩牵引力进行修正,建立刚轮-软土接触模型并实验验证;刚轮-硬石接触模型采用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含摩擦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地面力学参数中新添加地形刚度以实现混合地形的设置和识别。基于星球车导航与动力学联合仿真平台扩展开发,编制相应仿真程序,形成含有2种轮地接触模型的整车动力学仿真能力。以火星车为例,通过MSC.Adams软件和自编程序建立火星车整车模型,分别在软土地形和混合地形中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给出牵引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混合地形上火星车的车体速度波动较大,某些混合地形条件下火星车可获得更大的挂钩牵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车轮 轮地接触 混合地形 牵引性能
下载PDF
广州市主城区城市地形类型与风环境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欧阳睿康 孙武 +3 位作者 陈敏 孙靓 朱琳琳 乔志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42-2651,共10页
对城市地形组合类型及其地形对风场影响的研究,有助于城市风场机理的认识与生态环境的优化。以高层建筑密集的广州市主城区为例,在确定城市宏观地形类型的基础上,基于最小成本路径(LCP)辨识了风道,并对风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主要结论有:... 对城市地形组合类型及其地形对风场影响的研究,有助于城市风场机理的认识与生态环境的优化。以高层建筑密集的广州市主城区为例,在确定城市宏观地形类型的基础上,基于最小成本路径(LCP)辨识了风道,并对风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主要结论有:(1)将城市地形简要概括划分为4个一级地形、11个二级地形类型。(2)以LCP路径与盛行风交角不超过22.5°的标准,筛选确定通风路径作为风道。根据LCP格网的密度与频次,结合不同风向下风速与风频,评价分析了风环境类型与空间分布。(3)根据自然与城市地形的配置,北风风环境质量远高于西北风和东风;东风由于风频与风速最低,因此通风条件较差。(4)珠江航道在三种风向下都是尺度最宽贯穿城市最好的风道;区域性的风道与风环境较好的地段集中在与主风向平行的主干道上,但以近似南北走向的居多;由于广州城市地形高度以珠江新城峰林为中心向外递减,以低地地形为主的主城区外围通风优于中心区域,特别是珠江新城峰林与网络状台地为主的老城区,通风环境较差。基于LCP的评价结果需要同其他方法相互验证,才能使其不断完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DEM 地形分类 LCP 风环境类型 广州
下载PDF
土壤与植被混合型地表的温度场特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邵晓鹏 常蓬勃 徐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6,共5页
混合地表的温度场分布是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特性研究的难点问题,针对该问题建立了土壤与植被混合型地表的红外辐射温度场理论模型.在分析了影响温度场分布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植被覆盖率范围给出了混合地表的定义.结合土壤和植被温度场各... 混合地表的温度场分布是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特性研究的难点问题,针对该问题建立了土壤与植被混合型地表的红外辐射温度场理论模型.在分析了影响温度场分布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植被覆盖率范围给出了混合地表的定义.结合土壤和植被温度场各自的统计分布特性,对混合地表温度场的标准方差和相关长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这些参数随植被覆盖率的变化特性,为红外场景的仿真和混合地表的红外纹理生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地表 土壤-植被 温度场 覆盖率
下载PDF
大型山地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及地形分异 被引量:20
4
作者 吕志强 邓睿 卿珊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238,共7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对山地城市来讲,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以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地形梯度变化为切入点,运用重庆市主城区2001年、2007年和2014年的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混合像元分解...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对山地城市来讲,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以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地形梯度变化为切入点,运用重庆市主城区2001年、2007年和2014年的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混合像元分解提取建设用地。通过计算建设用地的分形维数、紧凑度指数和放射状指数分析了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水平方向的形态变化特征;结合区域的高程、地形起伏度,分析了建设用地的地形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城市规模扩展迅速,建设用地数量从2001年的237.62km^2增加到2014年的818.85km^2;综合分形维数指数、城市紧凑度指数、放射状指数来看,城市扩展从2001—2007年的紧凑型扩展发展转变成2007—2014年的外延扩展;主城区建设用地的扩展呈从低高程区的增长达到饱和状态向高程较高的区域发展的态势;从起伏度分析来看,建设用地无法向起伏度较大的区域大规模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展 混合像元分解 地形梯度 大型山地城市
下载PDF
The Marginal Rao-Blackwellized Particle Filter for Mixed Linear/Nonlinear State Space Models 被引量:16
5
作者 Yin Jianjun Zhang Jianqiu Mike Klaas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6-352,共7页
In this paper, the marginal Rao-Blackwellized particle filter (MRBPF), which fuses the Rao-Blackwellized particle filter (RBPF) algorithm and the marginal particle filter (MPF) algorithm, is presented. The state... In this paper, the marginal Rao-Blackwellized particle filter (MRBPF), which fuses the Rao-Blackwellized particle filter (RBPF) algorithm and the marginal particle filter (MPF) algorithm, is presented. The state space is divided into linear and non-linear parts, which can be estimated separately by the MPF and the optional Kalman filter. Through simulation in the terrain aided navigation (TAN) domai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RBPF,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RMSE) and the error variance of the nonlinear state estimations by the proposed MRBPF are respectively reduced by 29% and 96%, while the unique particle count is increased by 80%.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MRBPF has better convergence properties, and analysis has shown that the existing RBPF is nothing more than a special case of the MRBP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nal processing marginal Rao-Blackwellized particle filter SIMULATION mixed linear/nonlinear terrain aided navigation
下载PDF
滇西北高原局地暴雨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崇莉 李淑华 +1 位作者 赖云华 甘德芳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200,I0011,共5页
利用丽江CINRAD/CC雷达观测资料,并结合天气背景及当地地形,对2008年9月11日出现在华坪站的单点性暴雨天气进行详细分析发现:雷达回波强度场上,由前端积状云和后部层积云组成的混合降水回波移过测站;速度场上出现了"逆风区"... 利用丽江CINRAD/CC雷达观测资料,并结合天气背景及当地地形,对2008年9月11日出现在华坪站的单点性暴雨天气进行详细分析发现:雷达回波强度场上,由前端积状云和后部层积云组成的混合降水回波移过测站;速度场上出现了"逆风区"的特征,并在其移动路径周围出现了强降水天气;5.2 km以上高度的垂直风廓线显示,冷平流控制时系统维持,冷平流减弱时系统减弱;500 hPa副高较强,冷空气南下回流,致使700 hPa切变线东南移,产生强降水。华坪县特殊的地形与该次暴雨的风场结构相配合形成迎风坡的动力抬升条件,是此次暴雨的又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点性暴雨 混合降水回波 逆风区 切变线 动力抬升
下载PDF
顺北油气田集输管网气液混输特性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战征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430,共7页
顺北油气田集输管网集输半径大、气油比高、地形起伏大、流态复杂,时常引起管道低洼处积液量大、段塞流等多种复杂工艺问题。为此,建立气液混输管网水力仿真计算模型,并利用顺北油气田现场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进而开发油气混输管网仿真... 顺北油气田集输管网集输半径大、气油比高、地形起伏大、流态复杂,时常引起管道低洼处积液量大、段塞流等多种复杂工艺问题。为此,建立气液混输管网水力仿真计算模型,并利用顺北油气田现场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进而开发油气混输管网仿真计算程序,对顺北1区集输管网气液混输特性进行仿真及参数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水力计算模型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误差基本在±6%以内,满足运行需求;管网各管道的持液率均较低,流型以分层流和环状流为主;针对管网中压降与温降较大、管输效率较低、积液量较大的管道分别提出了优化及保护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气液混输管网设计及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集输 气液混输管道 复杂地形 水力计算模型 仿真
原文传递
土壤—植被混合地表红外辐射温度场的耦合建模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柳倩 朱枫 +1 位作者 郝颖明 付双飞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589-4592,共4页
目前混合地表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忽略了地表内部各组分间的热通量交互,致使温度场模拟结果不够准确、真实。针对已有独立求解模型的不足,结合土壤—植被混合地表的材质组成及空间分布特点,建立温度场的耦合求解模型,通过在热平衡方程中引... 目前混合地表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忽略了地表内部各组分间的热通量交互,致使温度场模拟结果不够准确、真实。针对已有独立求解模型的不足,结合土壤—植被混合地表的材质组成及空间分布特点,建立温度场的耦合求解模型,通过在热平衡方程中引入组分间热通量的交互项,对土壤—植被—大气耦合的能量平衡过程进行描述。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耦合模型求解的混合地表的温度场分布和热图像特征与自然地表红外辐射特性的真实分布规律具有更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温度场耦合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地表 土壤 植被 能量平衡 温度场 红外辐射 耦合模型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闽北乡土树种耗水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婵 洪希群 +3 位作者 吴承祯 陈灿 张斌 林晗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219,共8页
在马尾松皆伐迹地营造针阔混交林是近年来南方林区松林改造过程中主要的营林实践.许多针阔混交林常面临着季节性干湿交替和地形异质性导致的临时性干旱,这对混交林幼林生长及林下更新均产生较大影响.从水分平衡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混交树... 在马尾松皆伐迹地营造针阔混交林是近年来南方林区松林改造过程中主要的营林实践.许多针阔混交林常面临着季节性干湿交替和地形异质性导致的临时性干旱,这对混交林幼林生长及林下更新均产生较大影响.从水分平衡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混交树种是成功营造混交林的前提.以杉木和闽北山区常与之混交的木荷、枫香和南酸枣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土壤水分含量梯度设计(CK:正常水分;LD:轻度干旱;MD:中度干旱;SD:重度干旱),从“光合-耗水”的能量同化和水分消耗角度对4个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CK条件下,木荷、枫香和南酸枣的日间耗水量可达93.69-111.68 g,最大耗水速率为131.42-177.30 g m^(-2)h^(-1),均显著高于杉木.在CK和LD条件下,杉木的日间耗水量和日间耗水速率较低,而在MD和SD条件下,南酸枣的日间耗水量和日间耗水速率较低.(2)在LD和MD条件下,3种阔叶树种净光合速率(P_(n))下降幅度排序为枫香>南酸枣>木荷,且降幅明显.SD条件下,3种阔叶树种降幅在41.98%-52.05%之间,较为接近.在不同水分条件下,4种苗木的气孔导度(G_(s))与蒸腾速率(T_(r))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在LD和MD条件下枫香和南酸枣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在SD条件下木荷和杉木WUE更高.在土壤不同水分条件下,木荷光化学效率(F_(v)/F_(m))较其他树种更高,南酸枣F_(v)/F_(m)总体水平较低.(3)光合-耗水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CK和MD条件下3种阔叶苗木中木荷得分最高,枫香在LD和SD条件评价较好.综上所述,在造林初期,杉木-枫香混交林在阳坡陡坡造林地的适生性相对更强;而在水肥条件较好的缓坡地,杉木-木荷混交林的生产力可能更高.(图2表3参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水特性 光合特性 针阔混交林 季节性干旱 地形异质性
原文传递
不规则地形条件下双向DMFT电波传播特性算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德鑫 杨日杰 +1 位作者 王元诚 张丹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7-305,共9页
在传统中心差分离散混合傅里叶变换(DMFT)抛物方程模型基础上,针对传统算法计算动态阻抗边界条件时的数值振荡及忽略后向传播与散射造成计算误差增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前-后向混合差分方法的递归双向DMFT(TW-DMFT)模型,以一阶前-后向差分... 在传统中心差分离散混合傅里叶变换(DMFT)抛物方程模型基础上,针对传统算法计算动态阻抗边界条件时的数值振荡及忽略后向传播与散射造成计算误差增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前-后向混合差分方法的递归双向DMFT(TW-DMFT)模型,以一阶前-后向差分方程代替传统的中心差分方程拟合阻抗边界条件,以递归双向传播模型改进传统单向预测模型。仿真分析了双向DMFT模型计算不同边界及媒介条件下单刃峰和实际地形的电波传播分布特性,与传统算法及几何绕射理论(GTD)进行比较,新算法提高稳定性及精度的同时弥补了传统算法的不足,更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波传播 传播算法 离散混合傅里叶变换算法 几何绕射理论 不规则地形 差分方程
原文传递
基于地形影响的龙羊峡库区人工增雨效果评估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阳 包为民 +1 位作者 王浩 王叶琴 《西北水力发电》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对1997年黄河上游地区龙羊峡水库人工增雨效果采用垂向混合产流模型进行效果评估。对目标区数据进行还原处理时,充分考虑地形对降雨空间分布的影响,将降雨量与所在站点经度、纬度和高程进行多元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充分考虑了地... 对1997年黄河上游地区龙羊峡水库人工增雨效果采用垂向混合产流模型进行效果评估。对目标区数据进行还原处理时,充分考虑地形对降雨空间分布的影响,将降雨量与所在站点经度、纬度和高程进行多元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充分考虑了地形因子对降水的影响,用该法得出比用对比区降雨量来简单相关目标区降雨量更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羊峡 人工增雨 垂向混合产流模型 地形降雨 效果评估
下载PDF
武夷山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不同地形土壤营养元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家豪 袁景西 +4 位作者 袁在翔 王小民 陈斌 郑元庆 关庆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6-182,共7页
【目的】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较大的天然种群分布。探究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中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特征,揭示地形因素对该地土壤营养元素迁移分布的影... 【目的】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较大的天然种群分布。探究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中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特征,揭示地形因素对该地土壤营养元素迁移分布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土壤-植被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面积为6.4 hm^2的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动态监测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地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变异特征;将样地中160个20 m×20 m的样方根据海拔、凹凸度和坡度等3种地形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并划分成4种不同的地形类型,比较这4种地形类型中0~20 cm的土壤中C、N、K、P、Fe、Na、Ca、Mg、Zn、Cu、Mn元素含量,并分析其与3种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江西武夷山动态监测固定样地中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其中土壤Cu和P元素的变异程度最强,土壤K元素的变异程度最弱。(2)4种地形中仅土壤C、N、P、Mg、Mn元素有显著性差异。(3)地形因子中,海拔的降低与坡度的增大均可增加土壤C元素含量;土壤Mn元素受凹凸度影响相对较高,其次为海拔,(呈负相关关系);凹凸度越大,土壤Ca元素含量越高。【结论】地形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迁移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可显著影响土壤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N、P的含量和分布,可成为南方铁杉种群分布和天然更新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铁杉 原始林 针阔混交林 地形 土壤营养元素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混合岩溶流域碳酸盐岩溶蚀速率与岩溶碳汇——以漓江流域上游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平安 肖琼 +3 位作者 郭永丽 苗迎 王奇岗 章程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5-834,共10页
碳酸盐岩矿物的化学风化速率要显著高于硅酸盐岩矿物,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混合流域中碳酸盐岩矿物风化对河流水化学的贡献占主导。为研究混合岩溶流域碳酸盐岩风化及岩溶碳汇特征,在漓江流域上游大溶江、小溶江、灵渠3个混合岩溶流域选取... 碳酸盐岩矿物的化学风化速率要显著高于硅酸盐岩矿物,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混合流域中碳酸盐岩矿物风化对河流水化学的贡献占主导。为研究混合岩溶流域碳酸盐岩风化及岩溶碳汇特征,在漓江流域上游大溶江、小溶江、灵渠3个混合岩溶流域选取了24个点放置标准溶蚀试片并测试对应的土壤理化性质。基于雨季和全年试片溶蚀量和土壤理化特征,分析试片溶蚀量的主控因素及季节差异,定量评估大溶江、小溶江和灵渠流域岩溶碳汇强度。结果表明:空中试片溶蚀量主要受控于降雨,植被会部分遮挡降雨,使试片溶蚀量显著下降,而地表和土下碳酸盐岩溶蚀受降雨和水文过程共同控制;雨季碳酸盐岩溶蚀更快,空中试片溶蚀量主要受控于降雨,而地表和土下试片主要受控于土壤水分的变化;基于溶蚀试片法,大溶江、小溶江和灵渠流域岩溶碳汇强度分别为0.75、0.30和2.92 tC·km^(-2)·y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岩溶流域 溶蚀试片法 溶蚀速率 碳汇强度 漓江流域
下载PDF
复杂地形对对流混合层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美根 韩志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22-28,共7页
用发展后的混合层模式研究下垫面(地形和地面热力)的不均匀性对混合层结构的影响。数值实验表明,在保持了混合层模式简便和实用等特点的同时,发展后的混合层模式能够很好地反映复杂地形对混合层厚度和风速的影响。
关键词 对流混合层 混合层厚度 复杂地形
下载PDF
基于Leica CityMapper混合数据的地形级地理场景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磊 赵菲 王宏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8-180,共3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eica CityMapper混合数据的地形级地理场景构建方法,并对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通过省级实景三维建设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进行地形级实景三维更新,具有高程精度高、纹理与模型时...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eica CityMapper混合数据的地形级地理场景构建方法,并对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通过省级实景三维建设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进行地形级实景三维更新,具有高程精度高、纹理与模型时相一致、节省更新成本等特点。该技术在地形级地理场景更新,尤其是带状区域(新建高速铁路、公路、运河等)的更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ICA CityMapper 混合数据 地形级地理场景 实景三维建设
下载PDF
基于火星车牵引性能的石块粒径划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江山 黄镕敏 黄铁球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9-687,共9页
针对简化火星车刚轮与球形石块在混合地形上接触的动力学求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火星车牵引性能的石块粒径划分模型。石块-软土混合地形上,石块受载沉陷,其运动状态会影响火星车刚轮的牵引性能。依据石块对刚轮牵引性能的影响效果不同... 针对简化火星车刚轮与球形石块在混合地形上接触的动力学求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火星车牵引性能的石块粒径划分模型。石块-软土混合地形上,石块受载沉陷,其运动状态会影响火星车刚轮的牵引性能。依据石块对刚轮牵引性能的影响效果不同,将石块划分为3种类型。根据Bekker承压模型计算刚轮静沉陷,提出刚轮滑动沉陷计算公式和石块沉陷计算公式,根据石块和刚轮沉陷量确定石块类型。最后将滑转率为0.2,0.5,0.7时的3种石块分别代入单轮仿真平台和土槽实验平台进行仿真和实验。结果显示:混合地形上,3种滑转率下的固定石块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误差小于5.4%,可移动石块的仿真和实验结果中的挂钩牵引力误差超过126%,散布小石块仿真和实验结果误差小于2%,验证了石块粒径划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块-软土混合地形 石块粒径 牵引性能 刚轮 火星车
下载PDF
基于端元可变的喀斯特地形复杂区石漠化信息提取 被引量:1
17
作者 阮欧 刘绥华 +1 位作者 罗杰 胡海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69-2277,共9页
喀斯特山区因地形复杂、地表破碎等特点使得遥感影像中阴影、混合像元及光谱变异现象普遍存在,传统基于多光谱遥感的像元二分法(DPM)在光谱变异和阴影显著的区域难以准确的对喀斯特石漠化(KRD)信息进行提取。采用高光谱遥感的混合像元... 喀斯特山区因地形复杂、地表破碎等特点使得遥感影像中阴影、混合像元及光谱变异现象普遍存在,传统基于多光谱遥感的像元二分法(DPM)在光谱变异和阴影显著的区域难以准确的对喀斯特石漠化(KRD)信息进行提取。采用高光谱遥感的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可将复杂的混合像元分解为纯净的地物光谱与各地物光谱对应的混合比例,为复杂山区获取更高精度的石漠化信息提供可能。然而,由于光照、环境及大气等诸多因素的变化会引起端元发生不同程度变异,导致在混合像元分解过程中出现显著的误差,其次要从地形复杂、地表异质性强的山区影像上直接获取地物纯净光谱建立用于应对光谱变异的光谱库极其困难。因此,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应对光谱变异和地形效应,获取有效、准确的对石漠化信息进行提取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针对以上问题,采用通过模拟由光照条件造成的地物反射率变化,并考虑每个波长间隔光谱变异情况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以减轻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信息提取过程中光谱变异与地形效应的影响。首先,从GF-5高光谱影像中提取喀斯特地区主要地物(植被、裸岩、裸土)的典型代表性光谱,然后基于提取的地物光谱模拟不同光照下每个像元光谱的变异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光谱组合对像元进行分解,得到最优的解混效果。为了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利用高分辨率影像目视解译的结果作为参考对方法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同时选择未考虑端元变异的全限制最小二乘法(FCLSU)和DPM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地形高度复杂的喀斯特山区,考虑阴影、混合像元及光谱变异是必要的,GLMM在石漠化信息提取中总精度达到了84.89%,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的59.68%和67.34%。通过对光照区和阴影区分别进行精度检验,发现GLMM在光照区与阴影区有着相似的精度表现,而另外两者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混合分解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石漠化信息提取 地形效应
下载PDF
电磁波地形抛物方程解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小峰 黄思训 盛峥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8-232,共5页
为了研究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分析地形起伏变化对近地面大气层中高频电磁波传播损耗的影响,借助地形抛物方程,采用混合分步傅里叶变换(mixed split-step Fourier transform),推导了考虑地形起伏与不考虑地形起伏时的误差。结合地形抛物方... 为了研究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分析地形起伏变化对近地面大气层中高频电磁波传播损耗的影响,借助地形抛物方程,采用混合分步傅里叶变换(mixed split-step Fourier transform),推导了考虑地形起伏与不考虑地形起伏时的误差。结合地形抛物方程传播模式软件(terrain parabolic equation model software),分别计算了3种不同地形下的电磁波单程传输损耗,并给出相应的损耗图。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高频电磁波的传输损耗主要取决于地形高度函数对水平距离的二阶导数相对于大气折射率垂直梯度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抛物方程 混合Fourier分步变换 地形抛物方程模式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积分解的空间-波数混合域二度体磁异常数值模拟
19
作者 赵东东 赵亚飞 +3 位作者 李昆 周印明 王旭龙 戴世坤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提出一种基于积分解的空间-波数混合域二度体磁异常数值模拟快速算法。该方法将磁异常二维空间域卷积问题,通过傅里叶变换转换为空间-波数混合域垂向一维积分问题,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不同波数的小问题之间具有高度并行性;... 提出一种基于积分解的空间-波数混合域二度体磁异常数值模拟快速算法。该方法将磁异常二维空间域卷积问题,通过傅里叶变换转换为空间-波数混合域垂向一维积分问题,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不同波数的小问题之间具有高度并行性;保留深度方向为空间域,采用二次插值的形函数计算垂向一维积分,便于浅层网格适当加密,深层网格适当稀疏,兼顾计算精度、计算效率及模拟复杂地形。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维形函数积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条件下的磁异常快速计算方法,核心思想是对于相同的单元积分进行存储,避免重复计算,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效率,尤其适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模拟。模型算例中分别设计了突变介质模型、起伏地形模型和复杂模型,通过数值解与解析解对比结果表明:本算法正确、可靠,且具有数值模拟精度高、计算速度快,适用于任意复杂地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波数混合域 二度体 起伏地形 磁异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秦岭南坡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
20
作者 李鹏 李卫忠 王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85,共5页
为了解秦岭南坡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从林分结构与地形因子两方面对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 为了解秦岭南坡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从林分结构与地形因子两方面对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变化范围为36.78~114.15 t/hm2,总平均生物量为70.62 t/hm2,并且生物量在不同坡向、海拔等级下差异显著(P<0.05);(2)不同林分结构的生物量水平差异明显;(3)生物量水平和各地形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各地形因子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为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坡 针阔混交林 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空间分布 地形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