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复合菌株快速发酵虾头制酱工艺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解万翠 尹超 +6 位作者 宋琳 许志颖 贾俊涛 张俊逸 李钰金 连鑫 杨锡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6-312,共7页
为推进传统发酵水产调味品的产业化,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消费者需求,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虾头酱快速发酵工艺。选择从传统虾酱中分离得到的季氏毕赤氏酵母(Pichia gilliermondi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以及购买植物乳杆菌(Lactoba... 为推进传统发酵水产调味品的产业化,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消费者需求,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虾头酱快速发酵工艺。选择从传统虾酱中分离得到的季氏毕赤氏酵母(Pichia gilliermondi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以及购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icola),作为外加复合菌株混合发酵,提高虾头酱风味。基于感官品评和氨基态含量分析,首先探索快速发酵杀菌方式及复合菌株接种比例,然后在单因素基础上,选择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法,对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菌株接种量进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Box-Behnken),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酵母菌、乳酸菌及霉菌的最佳混合浓度比例为1∶5∶3,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53.6℃,发酵时间13.46 d,混合发酵剂接种量2.69 m L/100g。优化后进行验证最终工艺条件为:温度54℃,发酵时间14 d,接种量2.5 m L/100g,发酵制备虾头酱的感官评价得分为7.64,氨基态氮浓度为(0.82±0.04)mg/m L。研究结果为虾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及虾头酱的快速发酵生产提供产业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工艺 优化 复合菌株 快速发酵 虾头酱
下载PDF
纤维素高效降解混合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建强 王艳坤 李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9-554,共6页
为了提高纤维素的降解能力,对降解纤维素的混合菌的筛选和发酵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组对纤维素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混合菌,初步鉴定为毛霉菌(Mucorsp.)和曲霉菌(Aspergillus sp.).通过试验确定了该组混合菌发... 为了提高纤维素的降解能力,对降解纤维素的混合菌的筛选和发酵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组对纤维素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混合菌,初步鉴定为毛霉菌(Mucorsp.)和曲霉菌(Aspergillus sp.).通过试验确定了该组混合菌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稻草粉与麸皮的质量比为8∶1,2.5%的硫酸铵为补充氮源,固液比为1∶1.5,pH值自然,种龄为3 d的菌丝接种,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5 d.当接种量为20%,接种比例为2∶1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最大为7 324.1μmol/(g.h);当接种量为30%,接种比例为1∶1时,滤纸酶活最大为753.4μmol/(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混合菌 固态发酵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混菌发酵豆粕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黄达明 张雪 +2 位作者 管国强 宋庆春 李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24-228,共5页
以豆粕为原料,米曲霉、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菌种发酵豆粕,通过酸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评价发酵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接种顺序、接种比例、接种量、含水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酸溶性蛋白含量影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响应... 以豆粕为原料,米曲霉、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菌种发酵豆粕,通过酸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评价发酵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接种顺序、接种比例、接种量、含水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酸溶性蛋白含量影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接种量10%、含水量60%、发酵温度32℃。在最佳条件下发酵豆粕酸溶性蛋白的含量为20.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粕 混菌 酸溶性蛋白 响应面
下载PDF
混合菌固体发酵白酒酒糟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余乾伟 胡靖 +4 位作者 谢邦祥 杜鹏程 何斌 张翼 黄情饮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4年第5期87-89,96,共4页
以白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酒糟为主要原料,通过单一菌种筛选,筛选出具有较好的产粗蛋白能力的菌株,分别为黑曲霉A11、康氏木霉T8、白地霉G1,并通过混菌实验,初步确定各菌种的添加比例,经试验验证以2∶2∶3的比例为最佳,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9... 以白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酒糟为主要原料,通过单一菌种筛选,筛选出具有较好的产粗蛋白能力的菌株,分别为黑曲霉A11、康氏木霉T8、白地霉G1,并通过混菌实验,初步确定各菌种的添加比例,经试验验证以2∶2∶3的比例为最佳,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 混菌 固体发酵 蛋白饲料
下载PDF
油菜籽饼粕风味豆酱生产工艺研发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济洋 魏登 +1 位作者 李超 王朝曦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7-142,共6页
以油菜籽饼粕和黄豆为主要原料,采用混合菌种制曲保温发酵,对油菜籽饼粕风味豆酱的生产工艺进行研发。以感官评定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油菜籽饼粕豆酱的最佳工艺配方,即:在制曲过程中,油菜籽饼粕与黄豆的比例为7∶3,接... 以油菜籽饼粕和黄豆为主要原料,采用混合菌种制曲保温发酵,对油菜籽饼粕风味豆酱的生产工艺进行研发。以感官评定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油菜籽饼粕豆酱的最佳工艺配方,即:在制曲过程中,油菜籽饼粕与黄豆的比例为7∶3,接种量为0.25%,制曲温度为31℃,在发酵过程中,盐水的添加量为110%,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22天。该酱粘稠适度,香味协调,具有油菜籽饼粕特有香气,风味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饼粕 豆酱 混合菌种 生产工艺
下载PDF
柚子皮渣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海涛 杨海君 +1 位作者 刘文斌 邵金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9期105-108,共4页
以柚子皮渣为原料,以康宁木霉、白地霉、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为菌体,用卵清蛋白为标准品和双缩脲试剂制定标准曲线,探究单菌株与混合菌株分别固态发酵后产单细胞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白地霉与康宁木霉组合菌发酵效果最好,培养基发酵7... 以柚子皮渣为原料,以康宁木霉、白地霉、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为菌体,用卵清蛋白为标准品和双缩脲试剂制定标准曲线,探究单菌株与混合菌株分别固态发酵后产单细胞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白地霉与康宁木霉组合菌发酵效果最好,培养基发酵7d后蛋白质含量达到8.060g,占培养基干重的19%左右。发酵效果受温度、p H值、接种量、培养基含水量等因素影响,用正交实验获得白地霉与康宁木霉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最适p H值5.5,最适发酵温度25℃,最适接种量15%,最适培养基含水量65%,且各因素对发酵的影响大小为发酵温度>培养基含水量>接种量>p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单细胞蛋白 影响因素 单菌 混合菌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混合菌发酵豆渣提高水溶性蛋白含量 被引量:3
7
作者 于寒松 徐媛 +5 位作者 王玉华 朴春红 刘俊梅 任大勇 代伟长 胡耀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401-1408,共8页
目的以传统豆制品中熟浆豆腐加工工艺制备的豆渣为原料,通过接种葡萄酒酵母和米曲霉进行共发酵,以达到提高豆渣水溶性蛋白含量。方法借助于统计学分析软件SAS及响应面分析法对混合菌种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同时检测不同发酵条件下的豆渣... 目的以传统豆制品中熟浆豆腐加工工艺制备的豆渣为原料,通过接种葡萄酒酵母和米曲霉进行共发酵,以达到提高豆渣水溶性蛋白含量。方法借助于统计学分析软件SAS及响应面分析法对混合菌种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同时检测不同发酵条件下的豆渣可溶性蛋白变化情况。结果优化后的最佳混合菌种发酵工艺条件为:豆渣含水量72%、接种量11%、接种比例1.5:1、最适温度32℃。结论发酵后豆渣中水溶性蛋白含量从发酵前0.26 mg/g增至4.15 mg/g,有效地提高了水溶性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混合菌 发酵 水溶性蛋白
下载PDF
耐镉硫酸盐还原活性污泥的驯化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婉盈 张色 +6 位作者 吴明林 江旻峻 秦永丽 梁英 林瑀鑫 王鹤 蒋永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1,56,共6页
为了驯化耐镉硫酸盐还原活性污泥,在上流式厌氧反应器中分别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铅锌尾矿砂污染土壤(分别记为1#、2#反应器),考察驯化过程中进出水COD、SO42-、S2-和Cd2+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 为了驯化耐镉硫酸盐还原活性污泥,在上流式厌氧反应器中分别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铅锌尾矿砂污染土壤(分别记为1#、2#反应器),考察驯化过程中进出水COD、SO42-、S2-和Cd2+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两个阶段驯化,驯化结束时(第108天),1#和2#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72.4%和71.3%,对SO4^2-的去除率分别为70.6%和57.3%,各反应器对Cd2+的去除率均为95%以上。1#和2#反应器的S^2-出水分别由第50天的71.63、54.67mg/L降至第108天的15.97、28.59mg/L。驯化结束时,1#和2#反应器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RB)丰度均有提升,1#反应器中硫还原菌属(Desulfurella)、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杆状脱硫菌属(Desulforhabdus)、脱硫单胞菌属(Desulfuromonas)和脱硫叶菌属(Desulfobulbus)的相对丰度总和为21.40%,大于2#反应器(9.38%);反应体系内还形成了丰度较高的有机物代谢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牦牛瘤胃菌属(Proteiniclasticum))、中间产物硫还原菌(硫单胞菌属(Thiomonas)和紫单胞菌属(Petrimonas))以及硫氧化菌(未定义盐硫杆状菌属(unidentified Halothiobacillaceae)),协同代谢促进Cd2+的稳定去除。因此,以厌氧颗粒污泥和铅锌尾矿砂污染土壤为接种污泥,均可驯化出耐镉硫酸盐还原活性污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活性污泥 混合菌种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混合应变多量子阱实现折射率变化低偏振相关的理论分析
9
作者 戴明 缪庆元 +3 位作者 何平安 王宝龙 何秀贞 骆意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6年第2期64-69,共6页
考虑温度变化和载流子注入阱间分布不均匀性,给出求解量子阱材料折射率变化的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量子阱应变量大小、阱宽、垒区材料组分和注入载流子浓度对TE模和TM模折射率变化的影响。设计出折射率变化低偏振相关的混合应变多量子... 考虑温度变化和载流子注入阱间分布不均匀性,给出求解量子阱材料折射率变化的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量子阱应变量大小、阱宽、垒区材料组分和注入载流子浓度对TE模和TM模折射率变化的影响。设计出折射率变化低偏振相关的混合应变多量子阱结构,在0~40℃的温度范围,其折射率变化量在1 530~1 570nm波长范围内具有较大数值(6×10^-3),且具有低的偏振相关性;当载流子浓度从1×10^24 m-3增大到3×10^24 m-3时,其折射率变化量在增大的同时,仍可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低偏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量子阱 混合应变 折射率变化 载流子导引 偏振相关
原文传递
多菌种混合发酵果蔬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朱丹实 吴逗逗 +4 位作者 沈雨思 蔡天 白梧桐 曹雪慧 刘贺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3-352,共10页
果蔬作为日常重要饮食之一,富含各种营养物质,也是微生物发酵的理想基质。随着"酵素"产品的兴起,发酵果蔬汁受到普遍关注。学者前期研究发现,有些营养物质靠单一菌种是无法合成的,必须依靠多菌种混合发酵。混菌发酵相对于单... 果蔬作为日常重要饮食之一,富含各种营养物质,也是微生物发酵的理想基质。随着"酵素"产品的兴起,发酵果蔬汁受到普遍关注。学者前期研究发现,有些营养物质靠单一菌种是无法合成的,必须依靠多菌种混合发酵。混菌发酵相对于单菌发酵而言,代谢机制更加复杂,发酵产物更加丰富。本文概述了混菌发酵果蔬汁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发酵菌种特性及混菌发酵对果蔬汁风味、功能性和贮藏品质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混菌发酵果蔬汁产品的开发与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果蔬汁 菌种 混菌发酵 风味 功能性
下载PDF
拟康氏木霉和白腐菌混菌发酵处理稻草秸秆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志 陈雄 +2 位作者 王实玉 王永泽 李冬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39,共4页
以拟康氏木霉3.3002(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和白腐菌5.776(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混合菌发酵处理稻草秸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接入拟康氏木霉与白腐菌时间间隔为3d,接种液体积比为2ml∶2ml,氮... 以拟康氏木霉3.3002(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和白腐菌5.776(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混合菌发酵处理稻草秸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接入拟康氏木霉与白腐菌时间间隔为3d,接种液体积比为2ml∶2ml,氮源为0.3%(质量分数)的(NH4)2SO4,发酵时间为8d时,稻草秸秆纤维素降解率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40.38%和31.52%,比单独使用拟康氏木霉(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4.62%,13.78%)或白腐菌(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6.96%,20.06%)处理稻草秸秆的效果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发酵 稻草秸秆 纤维素 木质素
下载PDF
多菌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及生物法预处理秸秆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白春艳 魏如腾 侯红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1,共5页
对实验室分离筛选的3株绿色木霉和6株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及产酶情况进行了研究,综合确定绿色木霉绿2与芽孢杆菌S3为混合菌中产纤维素酶酶活最高的组合。在此基础上,采用解脂假丝酵母处理高粱秸秆。先将解脂假丝酵母的种子培养液按照3%... 对实验室分离筛选的3株绿色木霉和6株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及产酶情况进行了研究,综合确定绿色木霉绿2与芽孢杆菌S3为混合菌中产纤维素酶酶活最高的组合。在此基础上,采用解脂假丝酵母处理高粱秸秆。先将解脂假丝酵母的种子培养液按照3%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产酶培养基中,隔24 h将绿色木霉绿2的孢子悬浮液按照2.67%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产酶培养基中,再隔12 h将芽孢杆菌S3的种子培养液按照5.33%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产酶培养基中,测定出的滤纸酶活(FPA)最高,为389.89 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1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枯草芽孢杆菌 混合菌 纤维素酶
下载PDF
蔬菜品种对发酵蔬菜质量及纯乳酸菌发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吕育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61,共3页
就影响发酵质量及成败的关键因素——乳酸菌对不同蔬菜品种的发酵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当发酵进行到第5天时尽管三种发酵蔬菜在感官上都已成熟,但实验中检测的某些指标上却显示出比较大的差异,黄瓜中的总糖含量已明显少于其余两种蔬... 就影响发酵质量及成败的关键因素——乳酸菌对不同蔬菜品种的发酵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当发酵进行到第5天时尽管三种发酵蔬菜在感官上都已成熟,但实验中检测的某些指标上却显示出比较大的差异,黄瓜中的总糖含量已明显少于其余两种蔬菜。发酵萝卜与甘蓝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出现增长趋势,而黄瓜中的维生素C含量减少的势头趋缓。三种蔬菜的"亚硝峰"基本上在第3天附近出现,对应同一时段的pH值可以大致确定三种发酵蔬菜的"亚硝峰"均出现在pH值4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纯菌接种 乳酸菌 蔬菜种类
下载PDF
红线椒与盐渍辣椒汁复合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万程 赵玲艳 邓放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1-215,219,共6页
以红线椒和盐渍辣椒汁为原料,按11的质量比混合,然后接种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发酵,选取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试验因素,以乳酸含量为响应值,设计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 以红线椒和盐渍辣椒汁为原料,按11的质量比混合,然后接种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发酵,选取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试验因素,以乳酸含量为响应值,设计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最佳条件为:接种量6%、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d。经验证该条件下可得乳酸含量为0.74%,且风味良好的发酵辣椒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线椒 盐渍辣椒汁 多菌种发酵
下载PDF
米曲霉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在制曲发酵西瓜黄豆酱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笑寒 蒋雪薇 +4 位作者 肖智予 欧德冲 李开 周慧 方勤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4-211,共8页
为获得蛋白酶、淀粉酶活性优良的米曲霉菌株,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初筛、制曲分析酶活性复筛的方法,从制酱用成品曲中获得1株淀粉酶活性优良菌株CS3.04和1株蛋白酶活性优良菌株CS3.22,结合形态特征,IT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米曲霉。将2... 为获得蛋白酶、淀粉酶活性优良的米曲霉菌株,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初筛、制曲分析酶活性复筛的方法,从制酱用成品曲中获得1株淀粉酶活性优良菌株CS3.04和1株蛋白酶活性优良菌株CS3.22,结合形态特征,IT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米曲霉。将2株米曲霉分别进行单一菌种制曲及混合菌种制曲发酵西瓜黄豆酱,与商业米曲霉菌株制曲发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不同制曲方式发酵西瓜黄豆酱的理化指标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混合菌种制曲发酵样品的还原糖及氨态氮含量最高,分别为107.37、6.76 g/kg,比接种商业米曲霉菌株制曲发酵的样品分别提高了11.02%、5.56%;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及定量分析西瓜黄豆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现混合菌种制曲发酵具有产醛类、醇类、酮类及短链酯类物质的优势,而接种CS3.04单一菌种制曲发酵更有利于产酸类及酚类物质;混合菌种制曲发酵样品整体感官评分优于单一菌种制曲发酵,且在香气与滋味上占有优势。混合菌种制曲发酵工艺因CS3.04和CS3.22的酶系互补作用,有效地提升了西瓜黄豆酱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蛋白酶活性 淀粉酶活性 筛选 西瓜黄豆酱 混合菌种制曲发酵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合预发酵对鲜湿面理化性质、贮藏特性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元元 孟资宽 +2 位作者 邹育 李宇航 王拥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196,共7页
研究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不同混合发酵方案对鲜湿面感官品质、质构特性、贮藏特性和风味品质的影响。将老面团中筛选的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制成发酵菌剂,接种于面团中进行发酵用以生产鲜湿面,结果表明:混合发酵鲜湿面感官评分高于单... 研究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不同混合发酵方案对鲜湿面感官品质、质构特性、贮藏特性和风味品质的影响。将老面团中筛选的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制成发酵菌剂,接种于面团中进行发酵用以生产鲜湿面,结果表明:混合发酵鲜湿面感官评分高于单一菌种发酵,酿酒酵母发酵可以改善鲜湿面的硬度和弹性,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和混合发酵都可以有效提高鲜湿面中蛋白质含量,混合发酵组蛋白质质量分数达到(7.82±0.36)%;在120℃处理后,酿酒酵母发酵和混合发酵组鲜湿面质构品质和感官评分得到提高,且贮藏期内植物乳杆菌发酵、酿酒酵母发酵、混合发酵组的老化焓ΔH相比对照组出现下降,植物乳杆菌发酵和混合发酵组的色泽相比于对照组更亮(L*值更大);相比对照组中的40种香气成分,植物乳杆菌发酵组检测到48种香气成分,酿酒酵母发酵组检测到49种香气成分,混合发酵组检测到53种香气成分,醛类、酯类、酸类为鲜湿面条的主要风味物质,发酵组3类物质相对含量都出现明显提高,说明混合发酵可以促进风味物质的产生。主成分分析表明,各组分香气成分具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发酵 鲜湿面 品质分析 贮藏特性 风味成分
下载PDF
混菌发酵鸡骨泥酶解基料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付晓燕 邱文兴 +3 位作者 周俊萍 刘安康 吴文锦 汪兰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13-320,共8页
以鸡骨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和鲁氏酵母作为发酵剂,对鸡骨泥酶解基料进行混菌发酵,旨在最大化利用鸡骨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混菌发酵鸡骨泥酶解基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酶解基料中分别加入5%的Na... 以鸡骨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和鲁氏酵母作为发酵剂,对鸡骨泥酶解基料进行混菌发酵,旨在最大化利用鸡骨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混菌发酵鸡骨泥酶解基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酶解基料中分别加入5%的Na Cl和1%的葡萄糖,灭菌冷却后接种6%的混菌发酵剂(植物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和鲁氏酵母比例为1:1:1),然后于35℃生化培养箱中发酵4 d,在此条件下鸡骨泥的风味评分最佳。与酶解基料相比,发酵产物中多肽、氨基酸态氮、总酸和I+G含量分别提高了19.3%、43.7%、167.9%和33.3%,表明酶解-发酵联用技术可以作为提高鸡骨蛋白质利用率、增强风味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 混菌发酵 营养物质 风味评分
原文传递
利用燕麦和啤酒废弃生物质酿造酱油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39,共3页
对以燕麦和啤酒废弃生物质替代部分豆粕为原料,利用混合菌种发酵酿造保健酱油进行了研究。经试验确定了发酵最佳工艺为:啤酒废弃生物质:豆粕:燕麦麸皮:燕麦粉=30:30:35:5,发酵期为24d,成品酱油质量符合国家二级酱油标准。全氮利用率达69... 对以燕麦和啤酒废弃生物质替代部分豆粕为原料,利用混合菌种发酵酿造保健酱油进行了研究。经试验确定了发酵最佳工艺为:啤酒废弃生物质:豆粕:燕麦麸皮:燕麦粉=30:30:35:5,发酵期为24d,成品酱油质量符合国家二级酱油标准。全氮利用率达69.91%,酱油的-β葡聚糖含量129mg/100mL,成品酱油吨成本比全豆粕酱油降低21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啤酒废弃生物质 保健酱油 混合菌发酵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提高豆渣可溶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婧泓 辛嘉英 +4 位作者 刘青云 许锡凯 方祁利 胡新婷 李慧敏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134,共4页
豆渣是大豆加工时产生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中。豆渣蛋白溶解性低,可通过微生物发酵增加豆渣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文章针对微生物发酵提高豆渣可溶性蛋白的研究从发酵菌种的选择、豆渣可溶性蛋白的应用等几个... 豆渣是大豆加工时产生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中。豆渣蛋白溶解性低,可通过微生物发酵增加豆渣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文章针对微生物发酵提高豆渣可溶性蛋白的研究从发酵菌种的选择、豆渣可溶性蛋白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微生物发酵与其他方法结合提高豆渣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可溶性蛋白 单一菌种发酵 混合菌种发酵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对发酵马肉肠贮藏期品质劣变及食用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建中 高蕾 +2 位作者 严宏孟 徐杨林 伊力夏提·艾热提 《肉类研究》 2022年第10期29-32,33,34,共6页
为有效确保发酵马肉肠贮藏期间的品质及安全性,研究添加汉逊德巴利酵母菌1808(Debaryomyces hansenii 1808)、木糖葡萄球菌21445(Staphylococcus xylose 21445)、植物乳杆菌E1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E11)的复合发酵剂发酵组(FP)和... 为有效确保发酵马肉肠贮藏期间的品质及安全性,研究添加汉逊德巴利酵母菌1808(Debaryomyces hansenii 1808)、木糖葡萄球菌21445(Staphylococcus xylose 21445)、植物乳杆菌E1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E11)的复合发酵剂发酵组(FP)和单一乳酸菌发酵组(DZ)、自然发酵组(ZR)马肉肠贮藏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考察不同发酵方式对发酵马肉肠pH值、水分活度(a_(w))、色差、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及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相比于自然发酵组和单一乳酸菌发酵组,添加复配发酵剂可有效减缓发酵马肉肠TVB-N含量、TBARs值、pH值的增幅,抑制贮藏后期有害杂菌的生长,防止产品过早发生腐败变质;此外,复配发酵剂可显著降低贮藏过程中马肉肠的水分损失(P<0.05),维持色泽的稳定,抑制生物胺(尸胺、腐胺、酪胺、组胺)的积累。综上,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复配发酵剂可显著抑制发酵马肉肠品质的劣变及不良生物胺的过多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发酵剂 发酵马肉肠 品质 生物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