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气生物降解及混源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潘贤庄 张国华 +6 位作者 黄保家 黄义文 李里 蒋助生 张英 李志生 罗霞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年第3期189-195,共7页
利用天然气地化识别技术研究了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气生物降解及混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遭受生物降解后,除正构烷烃浓度降低、被降解组分碳同位素变重外,在降解作用微弱的天然气中还检测出生物成因的烯烃.在莺歌海盆地中央泥... 利用天然气地化识别技术研究了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气生物降解及混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遭受生物降解后,除正构烷烃浓度降低、被降解组分碳同位素变重外,在降解作用微弱的天然气中还检测出生物成因的烯烃.在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存在母质类型相似、但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多套气源岩,具有生成不同成熟度天然气的物质基础.该区普遍存在由生物气(或低成熟气)与热成因气(有的已被生物降解)混合而成的混合天然气,泥拱活动产生的(微)裂隙为天然气运移及混合提供了主要通道.随气藏埋深变浅,生物气(或低成熟气)的比例增大,混合天然气的δ13C1变轻.由于生物降解作用将热成因气中的CO2转化为甲烷,混合作用补充了富烃的新烃气(生物气和低成熟气),从而改善了热成因气的品质,有利于该区富烃天然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浅层天然气 生物降解 混源特征 地化识别技术
下载PDF
浅层混源天然气判识的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万春 刘文汇 刘全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由于生物化学作用、热降解作用和构造活动等的共同影响,不同成因天然气易在含油气盆地浅层聚集在同一气藏内形成浅层混源天然气藏。论述了浅层原生天然气(生物成因气和低温热成因气)及浅层次生天然气(次生运移天然气和微生物改造天然气... 由于生物化学作用、热降解作用和构造活动等的共同影响,不同成因天然气易在含油气盆地浅层聚集在同一气藏内形成浅层混源天然气藏。论述了浅层原生天然气(生物成因气和低温热成因气)及浅层次生天然气(次生运移天然气和微生物改造天然气)的组分组成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分布特征,讨论了影响浅层混源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浅层混源天然气判识的地球化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 天然气 碳同位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崖13—1气田天然气的混源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潘贤庄 张国华 +1 位作者 黄义文 李里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2期99-104,共6页
采用储层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崖13-1气田储层流体的非均质性,结合包裹体均-温度及源岩有机相分析结果,研究了崖13-1气田天然气的混源特征.崖13-1气田存在两种不同生源构成的"烃源灶”所生天然气以及不同成熟阶段所生天然气的... 采用储层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崖13-1气田储层流体的非均质性,结合包裹体均-温度及源岩有机相分析结果,研究了崖13-1气田天然气的混源特征.崖13-1气田存在两种不同生源构成的"烃源灶”所生天然气以及不同成熟阶段所生天然气的混合作用.从南块3、6井区→北块4井区→北块1、2井区,天然气的"油型”(水生生物的贡献)特征逐渐减少,"煤型”(陆源输人物的贡献)特征逐渐增多,天然气的成熟度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13—1气田 天然气 混源特征 非均质性 储层流体
下载PDF
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天然气藏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国盛 何玉 +2 位作者 袁海锋 杨运会 孟昱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8,20,共8页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是四川盆地内重要的产层之一。对嘉陵江组天然气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的分析表明:嘉陵江组的天然气干燥系数大,热演化程度高,油型气和煤型气混源特征明显,但川中地区除外,主要为高熟油型气。经盆地区域构造活动...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是四川盆地内重要的产层之一。对嘉陵江组天然气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的分析表明:嘉陵江组的天然气干燥系数大,热演化程度高,油型气和煤型气混源特征明显,但川中地区除外,主要为高熟油型气。经盆地区域构造活动和成藏要素分析,恢复了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过程,建立了川中、川东和川南地区典型构造带嘉陵江组天然气的成藏模式,发现嘉陵江组气藏均经历了古油藏—古气藏—现今气藏的漫长演化过程,与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密切相关。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遵循:高压驱动,流体跨层流动,断层裂缝疏导,膏盖油裂解气成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嘉陵江组气藏 混源 成藏模式 成藏规律
下载PDF
混合震源高精度匹配处理技术在中国西部复杂障碍区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曾华会 王小卫 +3 位作者 苏勤 雍运动 刘桓 孟会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6-484,I0008,I0009,共11页
一些地表复杂工区既有适用于炸药震源施工的山地、沙漠区,又有村庄、城镇、工业园、江河、水库等"禁炮区",虽能通过观测系统变观技术实现对"禁炮区"的整体覆盖,但由于缺失浅层或近炮检距信息,会对近地表速度模型反... 一些地表复杂工区既有适用于炸药震源施工的山地、沙漠区,又有村庄、城镇、工业园、江河、水库等"禁炮区",虽能通过观测系统变观技术实现对"禁炮区"的整体覆盖,但由于缺失浅层或近炮检距信息,会对近地表速度模型反演、速度分析、水平叠加和偏移成像等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应采取炸药震源与可控震源混合采集处理,而混合震源采集的各种地震炮记录的波组特征以及子波、振幅、频率和相位等均不一致,在资料衔接处会出现不匹配问题,易造成假断裂等构造解释假象。为此,针对常规匹配滤波处理技术一般只分析有效信号而未考虑噪声和信噪比的影响,文中介绍了高精度匹配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通过综合应用叠前平均振幅谱匹配、混合震源相位匹配及叠前剩余时差校正等处理技术,消除了不同激发方式造成的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高精度匹配处理技术可有效地解决不同震源施工带来的不一致问题,提高了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成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震源 高精度匹配 平均振幅谱 相位匹配处理 剩余时差校正
下载PDF
也门71区块地震资料采集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裴全理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4期285-289,共5页
也门71区块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异常复杂,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尤其是山地资料更是如此。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给地震采集带来施工和技术上的困难。为此,通过分析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及以往资料质量... 也门71区块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异常复杂,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尤其是山地资料更是如此。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给地震采集带来施工和技术上的困难。为此,通过分析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及以往资料质量等,对71区块地震资料采集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优选观测系统、激发因素,采用混合震源采集、弯直线施工,地震资料品质大幅提高,该项目的成功经验也可为类似条件区的地震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门 地震资料采集 混合震源 观测系统
下载PDF
Oil source analysis of Upper Tertiary Shawan Formation in Chepaizi area,in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7
作者 WANG ZhenQi1,ZHI DongMing2,ZHANG ChangMin1,XUE XinKe2,ZHANG ShangFeng1,LI TianMing2,YANG Fei1,LIU LouJun2,CHENG Liang1,LU Dong1,ZHOU FengJuan1& CHEN YuanYong1 1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3,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Xinjiang Oilfield Co. Ltd.,CNPC,Karamay 834000,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106-114,共9页
Well che89,located in the Chepaizi area in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Junggar basin,acquires high production industrial oil flow,which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outh foreland slope area of J... Well che89,located in the Chepaizi area in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Junggar basin,acquires high production industrial oil flow,which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outh foreland slope area of Junggar basin. The Chepaizi area is near two hydrocarbon generation depressions of Sikeshu and Shawan,which have se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Carboniferous to Jurassic as well as Upper Tertiary.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parameters are proper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mixed source crude oil. Carbon isotope,group composition and biomarkers of crude oil in Upper Tertiary of well Che89 show that the features of crude oil in Upper Tertiary Shawan Formation are between that of Permian and Jurassic,some of them are similar to these two,and some are of difference,they should be the mixed source of Permian and Jurassic. Geochemical analysis and geological study show that sand extract of Lower Tertiary Wulunguhe Formation has the same source as the crude oil and sand extract of Upper Tertiary Shawan Formation,but they are not charged in the same period. Oil/gas of Wulunguhe Formation is charged before Upper Tertiary sedimentation,and suffered serious biodegradation and oxidation and rinsing,which provide a proof in another aspect that the crude oil of Upper Tertiary Shawan Formation of well Che89 is not from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Lower Terti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source analysis mixed sources Upper TERTIARY Shawan FORMATION Chepaizi area JUNGGAR basin
原文传递
也门71区地震资料采集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裴全理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5,共5页
也门71区地表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给地震采集带来施工和技术上的难题。通过分析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地质任务、以往资料质量等因素,对71区地震资料采集方法进行研究,以2006年二维地震采集项目为例,说明采用混合震源采... 也门71区地表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给地震采集带来施工和技术上的难题。通过分析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地质任务、以往资料质量等因素,对71区地震资料采集方法进行研究,以2006年二维地震采集项目为例,说明采用混合震源采集、弯直线施工、观测系统、激发因素等措施,取得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采集 混合震源 观测系统 也门
下载PDF
γ射线能量的精确测定
9
作者 王功庆 陶振兰 《核物理动态》 CSCD 1994年第1期57-60,共4页
本文论述了用Ge(Li)和HPGeγ谱仪系统,精确测定γ射线能量的方法、意义和用途,指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该注意的问题,综合了作者测量的结果.
关键词 Γ辐射 能量 测定
原文传递
基于稀疏对称阵列的混合信源定位
10
作者 吴丙森 刘庆华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1,共8页
针对混合信源定位中存在阵列孔径损失的问题,基于稀疏对称阵列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信源定位方法。首先,通过不同子阵的接收数据构造一个仅与信源角度有关的特殊四阶累积量矩阵,进而利用MUSIC算法估计出所有信源方位角,然后在每个估计角... 针对混合信源定位中存在阵列孔径损失的问题,基于稀疏对称阵列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信源定位方法。首先,通过不同子阵的接收数据构造一个仅与信源角度有关的特殊四阶累积量矩阵,进而利用MUSIC算法估计出所有信源方位角,然后在每个估计角度上进行距离维的搜索,从而得到近场信源的距离估计。该方法避免了二维搜索,且参数自动配对。同时,稀疏对称阵列的有效使用扩展了阵列孔径,提高了参数估计精度。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稀疏对称阵列 混合信源 四阶累积量 信源定位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气来源探讨 被引量:25
11
作者 苏奥 陈红汉 +3 位作者 王存武 李培军 马丽娜 刘洪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7-162,共6页
关于西湖凹陷天然气的来源是很多学者争论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计算出来的西湖凹陷部分天然气的成熟度与源岩的热演化程度不一致,因此准确确定天然气成熟度是关键。利用甲烷碳同位素演化二阶段分馏模式,计算出的天然气成熟度则明显分为两... 关于西湖凹陷天然气的来源是很多学者争论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计算出来的西湖凹陷部分天然气的成熟度与源岩的热演化程度不一致,因此准确确定天然气成熟度是关键。利用甲烷碳同位素演化二阶段分馏模式,计算出的天然气成熟度则明显分为两类:一类与西湖凹陷已钻遇渐新统花港组和中上始新统平湖组煤系烃源岩演化程度一致;另一类高于其演化程度,可能来自古新统-下始新统烃源岩。同时从天然气的地球化学参数:iC4/nC4、碳同位素分布、碳同位素系列倒转、煤型气δ13C—R o关系、热模拟实验5方面论证了西湖凹陷天然气存在2种不同来源的天然气。同时分析了天然气的运移特征,认为西湖凹陷的天然气具有垂向运移特征,垂向运移为西湖凹陷下部深凹部位和上部煤系烃源岩产生的天然气混源提供了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天然气来源 混源 运移特征
下载PDF
东濮凹陷北部盐湖相原油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洪安 李素梅 +4 位作者 徐田武 庞雄奇 张云献 万中华 纪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778,共11页
东濮凹陷盐湖相油气成因与成藏机理研究薄弱。采用色谱/质谱(GC/MS)等常规技术,结合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技术,对东濮凹陷北部文明寨、卫城地区油气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解剖。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具有植烷对姥鲛烷... 东濮凹陷盐湖相油气成因与成藏机理研究薄弱。采用色谱/质谱(GC/MS)等常规技术,结合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技术,对东濮凹陷北部文明寨、卫城地区油气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解剖。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具有植烷对姥鲛烷优势显著、伽马蜡烷富集、升藿烷"翘尾"、甾烷异构化程度较低等咸水、盐湖相原油的典型特征。原油还具有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呈低碳重、高碳轻、近两段式分布的特征,与柴达木盐湖相原油有所差异。原油中检测到丰富的S_1、S_2、O_1S_1、N_1、O1、O_2、O_3等芳构化程度较低的NSO化合物,其与该区低熟油的形成关系密切。油-油、油-岩详细对比表明,东濮凹陷北部原油主要来自埋深超过3 000 m的沙三—沙四段烃源岩、存在不同成熟度原油混合聚集现象。研究结果对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盐湖相 低熟油 油源对比 混源成藏
下载PDF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白云 张志 +3 位作者 陈毓川 唐菊兴 何林 杨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104,共5页
以西藏尕尔穷—嘠拉勒铜金矿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矿石硫化物S、Pb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矿床物质来源,结果表明:1矿石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4.4‰~6.2‰,平均为0.13‰,主要集中于-2‰~1.5‰,具塔式分布特征,总体体现出地幔岩浆硫特... 以西藏尕尔穷—嘠拉勒铜金矿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矿石硫化物S、Pb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矿床物质来源,结果表明:1矿石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4.4‰~6.2‰,平均为0.13‰,主要集中于-2‰~1.5‰,具塔式分布特征,总体体现出地幔岩浆硫特点,但已受到少数地壳硫的混染;2矿石Pb同位素组成范围较大,体现出混源铅特征,其μ值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区内铅起源于幔源,主要为地幔与上地壳混合的造山带铅;3与多龙矿集区多不杂与拿若矿床对比研究发现,两矿集区硫源均为岩浆硫,处于俯冲背景下的多龙矿集区成矿物质来源相对较深,而处于碰撞环境中的尕尔穷—嘎拉勒成矿物质来源相对较浅。上述分析成果对于区内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同位素 PB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壳幔混源 成矿物质来源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二庭 陈俊 +4 位作者 曹剑 魏霞 张宇 张晓刚 王海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原油成因及影响原油性质差异的控制因素,揭示研究区油气成藏规律,开展了原油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分析,以及混源油模拟配比实验。莫索湾地区盆5井区原油碳同位素偏重,Pr/Ph值更大(1.4~1.9),...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原油成因及影响原油性质差异的控制因素,揭示研究区油气成藏规律,开展了原油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分析,以及混源油模拟配比实验。莫索湾地区盆5井区原油碳同位素偏重,Pr/Ph值更大(1.4~1.9),金刚烷异构化指标偏高,说明盆5井区原油成熟度高于盆参2井区原油,且水体沉积环境更偏氧化性。莫索湾地区原油C;轻烃以甲基环己烷组分占优势,含量大于40%,ααα构型的规则甾烷分布中均以C;规则甾烷含量占优势,相对含量大于40%,表明其生烃母质均以陆相偏腐殖型为主。盆5井区和盆参2井区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组成及分布曲线基本相同,表明其来源整体一致,且与典型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整体较为相似;但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不同碳数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跨度较大,达4.6‰,而莫索湾地区原油中不同碳数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跨度有所差异,分布在2.2‰~3.0‰之间,认为主要是不同期次充注原油比例不同造成的。混源油生物标志物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莫索湾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晚期高成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混有早期成熟风城组烃源岩贡献,其中,盆5井区和盆参2井区原油中高成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贡献分别大于80%和60%。混源比例不同是造成莫索湾地区不同区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烷 单体烃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混源油 莫索湾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大桦背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辉 戴朝成 +4 位作者 闫秋实 王新亮 时国 陈文文 胡志成 《地质与资源》 CAS 2015年第1期12-19 69,共9页
在大桦背花岗岩体区域地质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样品主量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其样品进行了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同时结合前人的锆石年龄和Pb同位素数据,认为大桦背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主要为古亚洲洋... 在大桦背花岗岩体区域地质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样品主量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其样品进行了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同时结合前人的锆石年龄和Pb同位素数据,认为大桦背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主要为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板块多期俯冲过程中,中下地壳、成熟岛弧和大洋岛弧大面积部分熔融的产物,伴有少量地幔与未知含量的海洋沉积物及早期造山作用产物等物质的不同程度混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桦背花岗岩 元素地球化学 I型花岗岩 壳幔混源 俯冲过渡机制 内蒙古
下载PDF
一种近场和远场混合信号源的分类和定位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佳佳 段发阶 +1 位作者 陈劲 常宗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50,共5页
首先将信号源的距离和到达角信息进行分离,构造出一个新的方向矩阵;利用此新的方向矩阵构造一个二阶协方差矩阵,并通过仅仅一维搜索获得了所有信号源的到达角.然后基于已得到的到达角信息,结合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通过一维搜索将... 首先将信号源的距离和到达角信息进行分离,构造出一个新的方向矩阵;利用此新的方向矩阵构造一个二阶协方差矩阵,并通过仅仅一维搜索获得了所有信号源的到达角.然后基于已得到的到达角信息,结合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通过一维搜索将具有相同到达角的近场源和远场源进行了分离.最后,基于已获得的近场源的到达角信息,估计出了所有近场源的距离参数.此算法不需要构造高阶累计量、二维搜索和参数配对;所有的实现过程仅需一维搜索,计算量小,实现简便.数值实验证明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角 参数估计 计算效率 混合源定位 近场与远场源
原文传递
稀疏重构混合源参数估计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春霞 李丹阳 +1 位作者 邓科 殷勤业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52-1258,共7页
针对近远场混合源定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信号重构的信源参数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稀疏重构估计出远场信源参数,接着采用协方差分离技术将近场源和远场源分离,最后利用均匀线阵的对称性和稀疏... 针对近远场混合源定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信号重构的信源参数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稀疏重构估计出远场信源参数,接着采用协方差分离技术将近场源和远场源分离,最后利用均匀线阵的对称性和稀疏信号重构估计近场信源参数。该算法避免了二维谱峰搜索和近场源参数配对,也无需构造高阶累积量,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空间分辨能力和混合源参数估计精度均高于基于子空间的混合源参数估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源定位 稀疏信号重构 l1-SVD 空间差分 l1-范数
下载PDF
海洋菌株y3的分离鉴定及其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 被引量:21
18
作者 孙庆花 于德爽 +3 位作者 张培玉 林学政 徐光耀 李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9-1097,共9页
从胶州湾海底沉积物中筛选出1株高效的海洋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y3,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其在实际含氮海水中的脱氮实验结果表明,菌株y3的最佳碳源为柠檬... 从胶州湾海底沉积物中筛选出1株高效的海洋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y3,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其在实际含氮海水中的脱氮实验结果表明,菌株y3的最佳碳源为柠檬酸三钠,最适p H为7.0,最适C/N为13;菌株均能以NH4Cl、Na NO_2和KNO_3为唯一氮源进行反应,20 h后其去除率分别为98.69%、78.38%和72.95%,在硝化过程中几乎没有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积累.以不同比例混合两种氮源反应20 h,当NO^-_3-N∶NO^-_2-N分别为2∶1、1∶1和1∶2时,脱氮率分别为99.56%、99.75%和99.41%;当NH^+_4-N∶NO^-_3-N分别为2∶1、1∶1、1∶2时,脱氮率均为100%;当NH^+_4-N∶NO^-_2-N分别为2∶1、1∶1、1∶2时,脱氮率分别为90.43%、92.79%和99.96%,多高于单一氮源的情况.该菌株具有较好的高盐废水脱氮处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菌株 异养硝化 好氧反硝化 假单胞菌属 混合氮源 脱氮特性
原文传递
1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DK1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特性 被引量:18
19
作者 牟东阳 靳鹏飞 +3 位作者 彭永臻 李夕耀 张琼 何建中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763-4773,共11页
从某反应器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细菌,命名为DK1,并对该菌进行脱氮特性研究.在以葡萄糖为碳源,C/N量比为5时,分别以NaNO_3和NaNO_2为氮源,二者的好氧反硝化速率为4.09 mg·(L·h)-1和4.43mg·... 从某反应器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细菌,命名为DK1,并对该菌进行脱氮特性研究.在以葡萄糖为碳源,C/N量比为5时,分别以NaNO_3和NaNO_2为氮源,二者的好氧反硝化速率为4.09 mg·(L·h)-1和4.43mg·(L·h)^(-1).以二者同时为氮源脱氮率为100%;此外,菌株DK1具有异养硝化性能,NH_4^+-N平均去除速率为2.32mg·(L·h)-1.缺氧时以NO_2^--N为氮源菌株DK1可将一系列梯度浓度NO_2^--N(约100~300 mg·L-1)在36 h内降为0.当NO_3^--N和NO_2^--N同时存在时,菌株DK1会优先利用NO_3^--N进行反硝化.同时该菌株还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性能,可同时去除NH_4^+-N、NO_2^--N或NH_4^+-N、NO_3^--N,30 h内脱氮率分别达95.06%和94.69%.相同时间内在NH_4^+-N、NO_2^--N和NO_3^--N三者均存在时,脱氮效果最佳,达100%.菌株DK1的高效SND及反硝化性能表明其在处理含氮废水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 好氧/缺氧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 混合氮源 脱氮细菌
原文传递
生物反硝化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混合碳源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沈志红 张增强 +3 位作者 王豫琪 王珍 陈园 魏素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63-1269,共7页
选取麦秸、锯末、乙醇为碳源,比较了这3种物质单独或两两组合作为碳源的情况下,生物反硝化去除模拟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效果.结果表明,以麦秸为碳源的反应体系具有较好的反硝化效果,但反应器出水具有颜色和异味;锯末+乙醇作为混合碳源的反... 选取麦秸、锯末、乙醇为碳源,比较了这3种物质单独或两两组合作为碳源的情况下,生物反硝化去除模拟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效果.结果表明,以麦秸为碳源的反应体系具有较好的反硝化效果,但反应器出水具有颜色和异味;锯末+乙醇作为混合碳源的反应体系比单独添加锯末或乙醇反应体系的脱氮效果好;碳氮比(C/N)为40的混合碳源用量有利于硝酸盐的去除;添加0.5%(乙醇占总碳源量的百分比)的乙醇对以锯末为碳源的反应体系的硝酸盐去除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硝酸盐 反硝化 混合碳源 麦秸 锯末 乙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