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北缘上古生界混合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世悦 毕明威 +5 位作者 孙娇鹏 张跃 庄毓凯 刘金 汪峰 马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2-292,共11页
柴北缘晚古生代发育多种成因机理各异的混积岩与混积层系。混积岩分为蚀源型砂砾岩,碳酸盐岩-粗陆源碎屑混积岩,泥灰岩(灰泥岩)与含化石泥岩三大类。混积层系在不同环境中均有出现,混积相可划分为混积砂砾质碎屑海岸相、混积低能海岸相... 柴北缘晚古生代发育多种成因机理各异的混积岩与混积层系。混积岩分为蚀源型砂砾岩,碳酸盐岩-粗陆源碎屑混积岩,泥灰岩(灰泥岩)与含化石泥岩三大类。混积层系在不同环境中均有出现,混积相可划分为混积砂砾质碎屑海岸相、混积低能海岸相、混积台地、混积陆棚4类。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混积岩、混积层系进行了沉积环境、形成机制解释,归纳出3种不同时期的混积相组合并建立沉积模式。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气候及古坡角的共同作用导致该区混合沉积普遍发育。其中,加里东构造带的存在及近物源沉积是粗碎屑与生屑颗粒混合的先决条件,海平面频繁变化与极缓的古坡角是该区混积岩、混积层系高频发育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上古生界 混合沉积 沉积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混积岩储层特征——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混积岩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婷婷 朱如凯 +2 位作者 白斌 王崇孝 李铁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6-384,共9页
混积岩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经混合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广义混积岩包括由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在空间上构成交替互层或夹层的混合。本文在大量资料调研基础上,结合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混积岩储层薄片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观... 混积岩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经混合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广义混积岩包括由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在空间上构成交替互层或夹层的混合。本文在大量资料调研基础上,结合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混积岩储层薄片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全岩及黏土矿物分析、压汞测试、纳米CT等研究工作,分析了混积岩储层岩性组合、储层特征等。宏观上,混积岩岩性复杂多样,由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灰质泥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组成,剖面上呈现大段厚层式、厚夹薄层式、近等厚互层式三种组合样式;微观上,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及有机质等呈纹层状或块状分布;储集空间主要为微—纳米级的粒间孔、粒内孔以及微裂缝,矿物组成及其含量是影响储集空间类型的一个主要因素;多数混积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低,为致密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储层 酒泉盆地 下白垩统
下载PDF
碱湖型页岩油“甜点”分类与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风城组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邹阳 韦盼云 +6 位作者 曹元婷 王江涛 赵辛楣 何文军 赵毅 姜懿洋 孙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8-470,共13页
碱湖型页岩油资源前景广阔,但因多源混积使得其储层不同于经典页岩油储层,"甜点"储层的成因异常复杂。碱湖型页岩油"甜点"的研究是陆相页岩油亟需补充的内容。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全岩X射线衍射和地层微... 碱湖型页岩油资源前景广阔,但因多源混积使得其储层不同于经典页岩油储层,"甜点"储层的成因异常复杂。碱湖型页岩油"甜点"的研究是陆相页岩油亟需补充的内容。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全岩X射线衍射和地层微电阻率成像(FMI)测井等资料分析,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型页岩油开展了"甜点"分类与主控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主要矿物成分和含量可将风城组的碱湖沉积划分为7类细粒沉积岩,按页岩油赋存的岩石类型可将"甜点"分为混合型、内源控制型、陆源供给型3种类型。混合型"甜点"主要受岩石结构、有机质丰度、裂缝和溶蚀作用等因素综合控制;内源控制型"甜点"主要受岩石成分、裂缝和溶蚀作用等因素控制;陆源供给型"甜点"主要受岩石结构、矿物成分和溶蚀作用等因素综合控制。三类"甜点"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呈规律性展布,分别分布在玛湖凹陷前陆斜坡浅湖区、前陆凹陷深湖区、陡坡与深湖过渡区。混合型"甜点"是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型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湖 页岩油 甜点 混积岩 玛湖凹陷 风城组 准噶尔盆地
原文传递
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上段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德顺 程涌 +4 位作者 李明龙 吴伟 周璐 孙风波 王鹏晓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目前陆相地层的混合沉积研究相对薄弱。混合沉积在豫西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上段较发育,本文综合应用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对其特征及控制...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目前陆相地层的混合沉积研究相对薄弱。混合沉积在豫西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上段较发育,本文综合应用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对其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凹组上段发育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和含灰泥岩等多种岩性组成的成分混合沉积和由其夹层或互层组成的结构混合沉积,较干燥炎热气候条件及弱氧化-弱还原的半咸水环境有利于混合沉积发育,混合沉积是古构造、古气候和物源供给共同控制的结果。本研究对于充实沉积机理理论有一定的意义,亦为陆相混合沉积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混积岩 马凹组 地球化学 济源盆地
下载PDF
基于复杂岩性识别的低渗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牛涛 王晖 +2 位作者 胡晓庆 张宇焜 高玉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6,共10页
Q油田沙一段—沙二段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混合构成了多种岩性组合,总体上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针对该油田岩性复杂、低孔低渗等特点,利用岩芯、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 Q油田沙一段—沙二段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混合构成了多种岩性组合,总体上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针对该油田岩性复杂、低孔低渗等特点,利用岩芯、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ECS测井等资料建立了一套基于复杂岩性识别的低渗储层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选用岩性、有效厚度、渗透率、孔隙度、排驱压力、中值半径、分选系数共7种评价参数,其中排驱压力、中值半径和分选系数是属于微观孔喉结构参数,通过压汞资料得到,在地质条件约束下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取各个参数的权重值并求得储层综合评价参数。基于该评价方法将该区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Ⅰ类储层以生屑云岩、鲕粒砂岩等岩性为主,溶蚀孔发育,孔隙连通性好,测试产能高,为低渗储层中的"甜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混积岩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近岸浅海环境混积模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学敏 万欢 +2 位作者 但玲玲 杨丽娜 魏莉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1期95-99,109,共6页
为搞清研究区混积层沉积体系,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反演等资料,基于混积岩性识别及沉积环境分析,确定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规律,并总结归纳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混积层属浅海环境碳酸盐岩潮坪与碎屑岩潮坪互层的混积潮坪沉积,剖析... 为搞清研究区混积层沉积体系,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反演等资料,基于混积岩性识别及沉积环境分析,确定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规律,并总结归纳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混积层属浅海环境碳酸盐岩潮坪与碎屑岩潮坪互层的混积潮坪沉积,剖析出碎屑岩潮坪、碳酸盐岩潮坪和岩性混积潮坪,划分出3亚相10余种微相,平面上潮坪具分带性、主要呈片状展布,两种潮坪可毗邻也可靠岩性混积潮坪衔接,纵向上同类潮坪的潮间带、潮上带可连续沉积,不同类潮坪间的潮间带、潮上带可交互沉积,海退期碎屑潮坪较发育,海侵期碳酸盐岩潮坪与岩性混积潮坪较发育。建立具陆源碎屑供应的近岸浅海沉积环境混积模式,为海陆过渡环境混积潮坪沉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混积层 混合沉积相 混积潮坪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渤中27-A构造沙一二段湖相混积岩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7
作者 代黎明 牛成民 +3 位作者 庞小军 冯冲 万琳 金小燕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97-3807,共11页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BZ27-A(渤中27-A)构造沙一二段发育一套湖相混积岩,目前对该储层的特征及成因研究较少.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压汞测试等分析,系统阐述了该区混积岩储层的岩石学、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混积...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BZ27-A(渤中27-A)构造沙一二段发育一套湖相混积岩,目前对该储层的特征及成因研究较少.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压汞测试等分析,系统阐述了该区混积岩储层的岩石学、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混积岩储层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混积岩岩性复杂多样,由陆源碎屑、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及生物碎屑以多种组合方式混杂构成,发育钙质砂岩、白云质砂岩、陆屑泥晶云岩、泥晶鲕粒云岩、生物碎屑白云岩等类型,剖面上大多呈现夹层或薄互层的特点.多数混积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低,为致密储层,局部薄层段发育相对较好储层.混积岩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古地理背景、成岩作用、流体等因素影响,成岩早期大面积碳酸盐胶结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成因,而生屑的贡献、晚期成藏时的油气侵位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重要作用,具有形成相对优质储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优质储层 黄河口凹陷 沉积 油气
原文传递
混积条件下有机酸-矿物溶蚀模拟实验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婷婷 曲希玉 +2 位作者 蒋龑 王清斌 刘成龙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1-1188,共8页
为探究混积条件下储集层矿物的溶蚀规律,为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混积型储集层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了一组递增温、压条件下,Ⅱ_(1)型干酪根所排有机酸与混合样品(钾长石、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安山岩、流纹岩)的水岩溶蚀模拟实... 为探究混积条件下储集层矿物的溶蚀规律,为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混积型储集层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了一组递增温、压条件下,Ⅱ_(1)型干酪根所排有机酸与混合样品(钾长石、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安山岩、流纹岩)的水岩溶蚀模拟实验。通过对样品溶蚀前后的扫描电镜特征、质量损失率以及反应液中离子浓度变化的分析,明确了混积条件下样品中主要矿物成分的溶蚀特征。结果显示,混积条件下温度低于250℃时,主要为碳酸盐矿物溶蚀;温度达到250℃时,主要为长石矿物的溶蚀,钾长石的溶蚀比例与钠长石相当。钾长石在190~250℃区间内溶蚀比例增量达到2.64%,大于钠长石的1.91%,说明钾长石在深埋条件下有更大的溶蚀速率与增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型储集层 水岩实验 碳酸盐岩溶蚀 长石溶蚀 岩屑溶蚀
下载PDF
致密油与页岩油内涵、特征、潜力及挑战 被引量:217
9
作者 邹才能 朱如凯 +12 位作者 白斌 杨智 侯连华 查明 付金华 邵雨 刘可禹 曹宏 袁选俊 陶士振 唐晓明 王岚 李婷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7,1-2,共15页
致密油是当前全球非常规石油发展的亮点领域,页岩油是未来非常规石油发展的潜在资源。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地质特征系统研究,提出致密油与页岩油的"甜点区"分布,应着眼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 致密油是当前全球非常规石油发展的亮点领域,页岩油是未来非常规石油发展的潜在资源。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地质特征系统研究,提出致密油与页岩油的"甜点区"分布,应着眼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匹配评价;并指出中国有利页岩层系的特点是液态烃TOC〉2%(S1〉2mg/g),纹层状页岩或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较高(致密油储集层孔隙度大于10%,页岩油储集层孔隙度大于3%),脆性矿物含量大于40%,含油饱和度60%~90%,较低原油黏度或较高地层压力,天然裂缝发育;对比北美有利页岩层系地质特征表明,北美有利页岩层系液态烃TOC大于4%,呈纹层状页岩或泥灰岩,孔隙度大于7%,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0%,含油饱和度50%~80%,API〉40°及压力系数大于1.30,天然裂缝发育。围绕中国陆相致密油与页岩油沉积储集层,初步提出陆相细粒沉积分布模式、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岩混合成因的储集层岩石分类方案,初步预测技术可采资源量致密油约(20~25)×108t,页岩油约(30~60)×108t。陆相湖盆细粒沉积成因与分布、致密储集层微-纳米级储集空间结构、页岩层系液态烃充注及流动机制、页岩层系液态烃地球物理响应模型、资源潜力及"甜点区"评价预测等,将成为新时期非常规油气地质面临主要挑战与创新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页岩气 细粒沉积学 “甜点区”评价 岩石物理 混积岩 原位加热改质技术 非常规油气
下载PDF
湖相细粒混合沉积岩岩石类型划分: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41
10
作者 张少敏 操应长 +4 位作者 朱如凯 葸克来 王健 朱宁 户瑞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8-209,共12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物性测试等技术手段,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类型及特征的精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致密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复杂、岩石组分多样,包括陆源碎屑组分...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物性测试等技术手段,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类型及特征的精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致密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复杂、岩石组分多样,包括陆源碎屑组分、火山碎屑组分和碳酸盐组分,是一种过渡类型的混合沉积岩;(2)综合物质组分、沉积构造、有机质特征等因素,划分细粒混合沉积岩岩相类型,主要包括单一组分岩相和多组分混杂岩相两种类型,每一类岩相具有多种沉积构造,包括块状、条带-团块状和纹层状等类型;(3)研究区主要发育块状泥晶云岩相、块状粉砂质砂屑云岩相、块状凝灰质粉砂岩相、条带状含凝灰云岩相、纹层状粉砂质/泥质沉凝灰岩相和纹层状云质泥岩相等,不同岩相类型的储集物性、孔喉结构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存在差异,其中块状凝灰质粉砂岩相、条带状含凝灰云岩相和纹层状粉砂质沉凝灰岩相为最有利岩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混合沉积岩 岩相划分 储集特征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下载PDF
沧东凹陷孔二段混合细粒沉积岩相特征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圯 刘可禹 +6 位作者 蒲秀刚 陈世悦 韩文中 张伟 汪虎 梁超 赵建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79-3796,共18页
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层系广泛发育混合细粒沉积岩.混合细粒沉积岩的岩石类型划分和沉积环境分析是其成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总结混合细粒沉积岩的沉积规律,寻找有利勘探目标.通过岩心与薄片观察、二维XRF(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结合... 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层系广泛发育混合细粒沉积岩.混合细粒沉积岩的岩石类型划分和沉积环境分析是其成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总结混合细粒沉积岩的沉积规律,寻找有利勘探目标.通过岩心与薄片观察、二维XRF(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结合XRD(X射线衍射)、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以矿物成分和沉积构造为主要依据,将孔二段混合细粒沉积岩划分为21种岩相;通过Sr/Cu、Mg/Ca、Sr/Ba、V/(V+Ni)、Al、Ti含量、Fe/Mn和(Fe+Al)/(Ca+Mg)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及岩相分析沉积环境演化.沧东凹陷孔二段混合细粒沉积岩主要发育在气候干旱、微咸水-咸水相、水体贫氧、陆源输入较强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中;岩相类型的发育同时受到水体的高盐度和陆源输入的影响,均一细粒沉积岩分布最广,其次为灰云细粒沉积岩,黏土细粒沉积岩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细粒沉积岩 岩相特征 沉积环境 沧东凹陷 孔店组二段 沉积
原文传递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岩相特征及其与页岩油藏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徐雄飞 于祥春 +4 位作者 卿忠 张亦婷 李天军 于海跃 王秉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7-684,共8页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页岩油是勘探重点领域,但由于对岩相特征及其与页岩油藏的关系研究不足,制约了勘探进展。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对三塘湖盆地...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页岩油是勘探重点领域,但由于对岩相特征及其与页岩油藏的关系研究不足,制约了勘探进展。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对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开展了岩相类型划分、岩相特征描述及分布特征研究。研究表明:芦草沟组以碳酸盐矿物、火山碎屑及有机质组成的多组分混杂岩相为主,包括块状凝灰岩、厚层状泥晶白云岩、纹层状凝灰质白云岩和纹层状白云质凝灰岩4种岩相类型,多为中等—富有机质级别;不同岩相类型的物性、孔喉结构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存在差异,其中,块状凝灰岩和厚层状泥晶白云岩孔隙发育,含油性好,压裂后获得高产,且能持续稳产;纹层状凝灰质白云岩裂缝发育,压裂后获得高产,但稳产效果差。根据岩相分布预测,条湖凹陷南缘、马朗凹陷牛圈湖构造为页岩油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二叠系 芦草沟组 页岩油 岩相类型 细粒混合沉积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济阳坳陷细粒混积岩类型与湖盆演化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义权 刘惠民 +2 位作者 张守鹏 陆永潮 刘晓峰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33-3644,共12页
综合钻井、岩心、薄片和地球化学等资料,详细研究了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细粒混积岩的混积类型、不同类型细粒混积岩的成因、垂向分布以及古湖泊水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细粒混积岩包括层状-纹层状组构混积... 综合钻井、岩心、薄片和地球化学等资料,详细研究了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细粒混积岩的混积类型、不同类型细粒混积岩的成因、垂向分布以及古湖泊水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细粒混积岩包括层状-纹层状组构混积型和块状矿物组分混积型等2种混积类型;自下而上主要由层状-纹层状组构混积型夹块状矿物组分混积型发育段,过渡为块状矿物组分混积型夹层状-纹层状组构混积型发育段;表明了由潮湿且受季节性气候影响明显的深水湖泊,演化为水体较浅、盐度均一且受季节性气候影响不明显的湖泊环境,并建立了高水位早期-高水位中-晚期-低水位期的湖泊演化模式.在湖泊高水位早期阶段的早-中期和高水位中-晚期,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主要是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生产力;在湖泊高水位早期阶段的晚期,古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在湖泊低水位时期,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是氧化还原条件.总体上,适量的陆源供给(粘土矿物和石英含量均小于22%)会促进有机质富集,而过量的陆源碎屑输入以及碳酸盐的快速沉淀都会导致有机质被稀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细粒混积岩 沙河街组 有机质 古气候 沉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