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春成 崔丙健 +9 位作者 胡超 吴海卿 马欢欢 崔二苹 马天 刘源 李中阳 樊向阳 李浩 高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7-333,348,共8页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微咸水与再生水的安全合理利用,通过盆栽上海青试验,以清水灌溉为对照,设置再生水灌溉(T1)、微咸水—再生水1∶2灌溉(T2)、微咸水—再生水1∶1灌溉(T3)、微咸水灌溉(T4)4种灌溉方式,研究了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微咸水与再生水的安全合理利用,通过盆栽上海青试验,以清水灌溉为对照,设置再生水灌溉(T1)、微咸水—再生水1∶2灌溉(T2)、微咸水—再生水1∶1灌溉(T3)、微咸水灌溉(T4)4种灌溉方式,研究了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对土壤水盐、作物生物量(地上部和地下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上海青收获后,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处理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较清水灌溉(CK)均有所升高,其中T1、T2、T3处理土壤含水率与CK差异不显著,T4处理土壤含水率较CK差异显著(P<0.05),而各处理土壤含盐量与CK均差异显著;与T1处理相比,随着灌溉水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土壤含水率逐渐升高,且至T4处理时差异显著。(2)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上海青地上部鲜重有一定影响,而对地上部干重以及地下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与T1相比,T2、T3、T4处理上海青地上部鲜重均显著降低(P<0.05),降幅为24.78%~26.36%,地上部干重亦均降低,但差异不显著,降幅为19.14%~24.54%,地下部鲜重和干重无显著性变化。(3)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上海青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POD活性、CAT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对SOD活性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与T1相比,T2、T3、T4处理叶绿素a含量分别降低4.98%,3.82%和9.26%,叶绿素b含量分别降低10.88%,8.20%和13.46%,叶绿素总量分别降低9.76%,6.12%和10.15%,CAT活性分别提高8.51%,8.51%和-19.15%,POD活性分别提高1.92%,17.24%和-2.87%,SOD活性分别提高104.07%,62.20%和41.67%。随着混合液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上海青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低后升高,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4)基于第二代综合生物响应指数(integrated biological response version 2,I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再生水 混灌 矿化度 生物量 酶活性
下载PDF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与灌溉效应评估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春成 崔丙健 +2 位作者 胡超 吴海卿 高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5-262,共8页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清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对水盐、水溶性离子、滴水穿透时间WDPT、有机质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第二代生物综合响应指数法(IBRv2)对微咸水...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清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对水盐、水溶性离子、滴水穿透时间WDPT、有机质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第二代生物综合响应指数法(IBRv2)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与再生水灌溉(T1)相比,随着混合溶液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逐渐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2)与T1处理相比,随着混合溶液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土壤K^(+)、Ca^(2+)含量呈降低趋势,Na^(+)、Cl^(-)含量显著升高,SO_(4)^(2-)含量显著降低,Mg^(2+)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3)与CK2(清水灌溉)相比,T1处理土壤WDPT和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与T1处理相比,随着混合液中微咸水比重的进一步提高,土壤WDPT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升高趋势。(4)不同比例微咸水—再生水混合灌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土壤蔗糖酶活性以T2处理(微咸水—再生水1∶2灌溉)最高,土壤脲酶以T3处理(微咸水—再生水1∶1灌溉)最高但和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5)基于IBRv2指数法,T2处理IBRv2最小,为6.89。因此,综合考虑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利用微咸水(5 g/L)灌溉时,可以考虑用再生替代清水与微咸水配合使用,微咸水—再生水混灌比例以1∶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再生水 混灌 斥水性 IBRv2
下载PDF
作物生理特性对微咸水-再生水混灌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春成 崔丙健 +4 位作者 胡超 吴海卿 马欢欢 马天 高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40,共6页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微咸水与再生水的安全合理利用,通过盆栽试验,设4种不同比例再生水与微咸水(5 g/L)混灌处理,即再生水灌溉(T1)、微咸水-再生水1∶2灌溉(T2)、微咸水-再生水1∶1灌溉(T3)、微咸水灌溉(T4),并以清水灌溉为对照,...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微咸水与再生水的安全合理利用,通过盆栽试验,设4种不同比例再生水与微咸水(5 g/L)混灌处理,即再生水灌溉(T1)、微咸水-再生水1∶2灌溉(T2)、微咸水-再生水1∶1灌溉(T3)、微咸水灌溉(T4),并以清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了作物生长生理特性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的响应。结果表明,较T1相比,混灌显著降低地上部生物量,对SOD活性具有一定提升作用,尤以T2最为显著,但对地下部生物量和其他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随着灌溉水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丙二醛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综合考虑各因素,可考虑再生水替代清水与微咸水配合使用,微咸水-再生水混灌比例以1∶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再生水 混灌 作物生理特性
下载PDF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滴灌对土壤斥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春芳 刘春成 +4 位作者 叶炳效 曾智 崔丙健 孟春芳 马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6-162,共7页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与再生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当地地下水灌溉为对照(CK),研究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再生水灌溉T1、5 g/L微咸水与再生水等量混合灌溉T2、5 g/L微咸水灌溉T3)对土壤水盐、水溶性离...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与再生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当地地下水灌溉为对照(CK),研究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再生水灌溉T1、5 g/L微咸水与再生水等量混合灌溉T2、5 g/L微咸水灌溉T3)对土壤水盐、水溶性离子以及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斥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灌溉水中微咸水比例的升高,土壤水盐含量和土壤水溶性Na^(+)、Cl^(-)含量逐渐升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显著性水平p<0.05),TN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溶性Ca^(2+)、SO_(4)^(2-)含量总体上无显著变化,水溶性Mg^(2+)、HCO_(3)^(-)、K+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②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③土壤滴水穿透时间(WDPT)与EC、Cl^(-)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K^(+)、Na^(+)和OM含量在0.05水平显著负相关,与HCO_(3)^(-)含量在0.01水平显著正相关,但各处理土壤WDPT均小于5 s。因此,试验条件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未产生土壤斥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再生水 混灌 滴灌 土壤斥水性
下载PDF
土壤酶活性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滴灌的响应与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宇 刘春成 +6 位作者 李仁杰 曾智 崔丙健 张凤华 闫明丽 胡超 马天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318,共6页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与再生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当地地下水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3种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再生水灌溉T1,5 g/L微咸水与再生水等量混合灌溉T2,5 g/L微咸水灌溉T3)对土壤水盐、水溶性...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与再生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当地地下水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3种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再生水灌溉T1,5 g/L微咸水与再生水等量混合灌溉T2,5 g/L微咸水灌溉T3)对土壤水盐、水溶性离子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第2代生物综合响应(IBR_(v2))指数法评估土壤酶活性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效应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液中微咸水占比提升,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越高.(2)微咸水-再生水混合灌溉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较微咸水和再生水灌溉处理均有所提升,土壤蔗糖酶活性较再生水灌溉略低,但却高于微咸水灌溉.(3)基于IBR_(v2)指数法,与CK相比较,处理T1引起的酶活性偏差最低,IBR_(v2)值为2.12;处理T2次之,值为2.42;处理T3最高,值为2.92.处理T3中S-AKP/ALP,S-SC,S-UE活性均受到抑制;处理T2对S-AKP/ALP,S-UE活性具有诱导作用,但对S-SC略有抑制;处理T1对S-AKP/ALP,S-SC活性具有诱导作用,但对S-UE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因此,基于IBR_(v2),并综合考虑土壤酶活性指标以及再生水资源量大、日排放量小等自身局限性,在干旱缺水地区,可以考虑用再生水与微咸水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再生水 混合灌溉 土壤酶活性 IBR_(v2)
下载PDF
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引黄灌区农业灌溉模式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乃江 高佩玲 +3 位作者 石文峰 景金勇 马艳飞 刘爱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78,87,共6页
研究农业灌溉模式对于灌区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为研究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该区地下水水质状况,采用GIS研究该区2000-2009年井灌期3月和9月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异规律,基于以上分析和该区现代化水... 研究农业灌溉模式对于灌区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为研究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该区地下水水质状况,采用GIS研究该区2000-2009年井灌期3月和9月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异规律,基于以上分析和该区现代化水网灌溉、井灌的现状,提出更加合理的灌溉模式。研究表明:1研究区大部分灌区的地下水水质良好,水温、pH值、盐度、碱度和矿化度均符合农田灌溉水的要求;2研究区10年间(2000-2009年)3月和9月的地下水埋深变化不大,平均埋深较小,分别为2.75和2.97m;2000、2005和2009年3月和9月地下水埋深的分布格局具有一定差异性,年际埋深普遍降低或维持原来的状态,适合地下水开采;3研究区井灌存在诸多问题,但现代化水网灌溉正在大面积推广,灌区可通过水泵并联的方式将井水输送到低压管道中,实现基于水网的井渠混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模式 地下水水质 地下水埋深 井渠混灌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井灌区管道灌溉系统优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斌 王以兵 丁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04,共3页
为了探求石羊河流域井灌区管道灌溉系统优化模式,对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与变频调速技术进行配套,采用"恒压变量"研究方案对各灌溉技术间流量与压力协调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水泵的转速大于最低合理转速1 710 r/mi... 为了探求石羊河流域井灌区管道灌溉系统优化模式,对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与变频调速技术进行配套,采用"恒压变量"研究方案对各灌溉技术间流量与压力协调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水泵的转速大于最低合理转速1 710 r/min时,在喷灌、滴灌、管灌3种工作条件下,水泵效率均较高,基本在高效区运行,同时也说明"恒压变量"一整套水泵调速工况点参数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正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灌溉 系统优化 高效混合灌溉 恒压变量 井灌区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颍上县战沟流域典型区节水灌溉方案比选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成 《农技服务》 2009年第12期139-141,共3页
以安徽省颍上县战沟流域典型区为例,进行机井+移动式喷灌、机井+低压管道、电灌站+低压管道3种节水灌溉方案比选分析,从而为安徽省淮北地区井河混合灌区节水灌溉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战沟流域 低压管道 移动式喷灌 井河混合灌区
下载PDF
发展咸淡混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许景桥 邱前瑞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20-22,共3页
咸淡混浇是将浅井微咸水和深井淡水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灌溉的一种灌溉方式,具有节水、节能、投资小、见效快等优点。文中通过对这一灌溉技术的分析与应用,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咸淡混浇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高效混合灌溉系统组装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斌 王以兵 丁林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5-128,共4页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井灌区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与变频调速技术配套,进行各灌溉技术间流量与压力协调,形成高效混合灌溉系统组装配套技术,解决了当地灌水方式与种植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改善了加压设备和灌溉设备的工作条件,延...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井灌区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与变频调速技术配套,进行各灌溉技术间流量与压力协调,形成高效混合灌溉系统组装配套技术,解决了当地灌水方式与种植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改善了加压设备和灌溉设备的工作条件,延长了水泵及喷滴管灌系统的使用寿命,达到了节能降耗、节水高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混合灌溉 恒量变压
下载PDF
明河灌区污灌的土壤污染与净化及其合理利用
11
作者 刘德启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2期194-197,共4页
本文通过大量的分析对比明河灌区两含土与黄胶土的污水污灌土地处理系统认为:土壤对污水中的SS、COD、CN ̄-及酚有着较强的过滤作用和净化能力;同时提高了土壤一的有机质、N、P和K,亦改善了土壤的结构。而另一方面,灌区... 本文通过大量的分析对比明河灌区两含土与黄胶土的污水污灌土地处理系统认为:土壤对污水中的SS、COD、CN ̄-及酚有着较强的过滤作用和净化能力;同时提高了土壤一的有机质、N、P和K,亦改善了土壤的结构。而另一方面,灌区污水中又含有较不浓度的Cr、Mn,Hg和As,造成重金属的严重污染现象。由于灌区水质及水分运移的特殊性,引起了Cr、Mn、Hg、As的剖面分异的特殊规律,本文特提出了合理土壤污灌王为225m ̄3/hm ̄2.以及因地因时制宜的交叉混灌法,这对缓解根际层的重金属污染和保护地下水环境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土壤 污染 净化
下载PDF
WELL-CANAL MIXED IRRIGATION REGULATION MODEL FOR AMELIORATING SOIL SALINIZATION
12
作者 Xu Zhihong Ningxia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Yinchuan 750000, P. R. China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3年第Z1期254-255,共2页
I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salinized soil amelioration to practise comprehensive irriga-tion-drainage scheme with canal,well and drain togather and to utilize surface and groundwaters jointly. In more serious salinize... I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salinized soil amelioration to practise comprehensive irriga-tion-drainage scheme with canal,well and drain togather and to utilize surface and groundwaters jointly. In more serious salinized region, well-canal mixed irrigation can improvethe irrigated water quality. To fulfil water quality requirements, it is necessary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Well-canal mixed irrigation The AMELIORATION of Salinized SOIL Reglation Equation
下载PDF
基于监测技术的葡萄水肥混合灌溉系统设计
13
作者 杨进 高世华 +1 位作者 马慧敏 王富贵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6-260,共5页
智慧大棚的生产模式应用了大量的现代化控制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直观体现。近年来,针对智慧大棚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为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提供了良好的保证。葡萄是十分适合大棚生产的水果品种,利用大棚栽培,葡萄可实现全年的... 智慧大棚的生产模式应用了大量的现代化控制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直观体现。近年来,针对智慧大棚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为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提供了良好的保证。葡萄是十分适合大棚生产的水果品种,利用大棚栽培,葡萄可实现全年的优质产出,除品种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外,灌溉合理性与施肥合理性对葡萄的产量与品质影响很大。为此,结合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利用电气控制理论将施肥与灌溉过程进行整合,并在环境监测技术的支持下实施水肥自动混合灌溉,可有效优化葡萄大棚的灌溉施肥系统。以葡萄生产农艺需求为基础,对水肥自动混合灌溉系统进行了设计,完成了软硬件系统的配置,并对灌溉施肥过程的合理性展开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自动混合灌溉 监测技术 葡萄
下载PDF
开闭环结合的水肥混灌系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睿 肖和艾 +1 位作者 刘学文 彭新德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8年第6期40-46,共7页
研发了一种开环和闭环结合的水、液肥混灌的自动控制系统,系统基于无线传感网实现.在系统的闭环部分,节点采集各大棚土壤的湿度,并经路由中继后,传递至协调节点,协调节点根据土壤湿度信息,控制自动灌水.在开环部分,系统接收用户指令,获... 研发了一种开环和闭环结合的水、液肥混灌的自动控制系统,系统基于无线传感网实现.在系统的闭环部分,节点采集各大棚土壤的湿度,并经路由中继后,传递至协调节点,协调节点根据土壤湿度信息,控制自动灌水.在开环部分,系统接收用户指令,获得目标棚、灌溉量、水液肥比例等信息,然后依此混配水和液肥并将其灌溉至目标棚.本系统开环、闭环无缝结合,且开环、闭环部分均可独立工作,另外系统将业务逻辑功能分散到不同节点,实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有效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造价低廉,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闭环结合 水肥混灌 无线传感网 自动控制
下载PDF
污水灌溉对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显妍 张永清 +2 位作者 刘佳梅 曹春霞 李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3-16,共4页
试验用不同浓度的临汾市污水浇灌旱地晋麦79号和水地临优2069号2个小麦品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不同浓度污水处理下,小麦幼苗早期生长发育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污水浇灌的小麦幼苗株高、根长、根数上比对照增加,鲜重... 试验用不同浓度的临汾市污水浇灌旱地晋麦79号和水地临优2069号2个小麦品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不同浓度污水处理下,小麦幼苗早期生长发育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污水浇灌的小麦幼苗株高、根长、根数上比对照增加,鲜重和干重高于对照,而高浓度污水则相反。随着污水浓度的增大,小麦叶片内MDA含量不断升高,SOD活性逐渐降低。旱地晋麦79号的POD活性表现为随污水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水地临优2069号的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小麦表现出不同的抗性。低浓度污水浇灌的小麦,其叶片内游离的脯氨酸含量升高,但随污水浓度的增大又迅速降低。处理1、处理2的2个小麦品种在各项指标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因此,适合临汾市的清污混灌比例应为1:1和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污混灌 小麦 盆栽试验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咸淡水混合灌溉技术应用与实践
16
作者 王春泽 张新龙 乔光建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7,共7页
咸水与淡水混合灌溉技术,将两种矿化度不同的灌溉水混合使用,目的是降低灌溉水的含盐量或改变其盐分组成。咸淡水混合灌溉在提高灌溉水水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可灌水的总量,使以前不能使用的高盐渍度的咸水得以利用。通过对邢台市平原区咸... 咸水与淡水混合灌溉技术,将两种矿化度不同的灌溉水混合使用,目的是降低灌溉水的含盐量或改变其盐分组成。咸淡水混合灌溉在提高灌溉水水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可灌水的总量,使以前不能使用的高盐渍度的咸水得以利用。通过对邢台市平原区咸水灌溉条件的实验研究、咸淡水混合灌溉技术分析,邢台市咸淡水混合后矿化度应控制在3g/L以下。结合近年来开展咸淡水混合灌溉实践,在咸水区开展咸淡水混合灌溉,充分利用咸水资源,既减少了淡水的开采量,又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利用 咸水灌溉条件 咸淡水混合灌溉技术 邢台市平原区
下载PDF
引淡水与地下咸水混合灌溉开源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明疆 王金哲 +3 位作者 张光辉 聂振龙 刘光弟 李得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29-132,137,共5页
石津灌区地下淡水区以井灌为主,地下水咸水、微咸水区以渠水灌溉为主,近50年来,地下水埋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特征,井灌区地下水位埋深持续下降,由20世纪50年代的普遍小于4m下降到目前的15~36m;而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常年在地下水强蒸发... 石津灌区地下淡水区以井灌为主,地下水咸水、微咸水区以渠水灌溉为主,近50年来,地下水埋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特征,井灌区地下水位埋深持续下降,由20世纪50年代的普遍小于4m下降到目前的15~36m;而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常年在地下水强蒸发带区间波动,以蒸发排泄为主,由此提出了渠水和地下咸水、微咸水混合灌溉增加农灌水源的措施,并计算了混合后矿化度为1g/L、1.5g/L、2g/L、2.5g/L、和3g/L时,可增加的农灌开采的地下咸水微咸水资源量为2472.6×104~21872.4×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灌溉 地下咸水 微咸水 地下水位埋深 渠灌区
下载PDF
高速公路石质边坡 CS 混合纤维喷灌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雒春荣 《铁道建筑技术》 2016年第S1期333-335,423,共4页
高速公路石质边坡生态恢复施工一般采用 CS 混合纤维喷灌技术,该技术比传统喷锚防护等具有较好的绿化效果,但其施工工艺繁琐,施工难度高,易冲刷损坏,边坡绿化后期管养麻烦等缺点使其推广受到一定限制。本文以福州京台高速公路为依... 高速公路石质边坡生态恢复施工一般采用 CS 混合纤维喷灌技术,该技术比传统喷锚防护等具有较好的绿化效果,但其施工工艺繁琐,施工难度高,易冲刷损坏,边坡绿化后期管养麻烦等缺点使其推广受到一定限制。本文以福州京台高速公路为依托,选取典型坡面采用高强土工格室替代 CS 混合纤维喷灌中的固草器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石质边坡 CS混合纤维喷灌 固草器 高强土工格室
下载PDF
智能温室中营养液混合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许维胜 岳继光 徐立鸿 《自动化与仪表》 2000年第1期45-46,共2页
本文介绍一种智能温室中利用单片机实现营养液混合系统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它能有效地实施对营养液混合系统的参数设置、修改、检测和控制且价格低廉。
关键词 智能温室 营养液 单片机控制 混合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