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被引量:26
1
作者 郑洲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3-40,141,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民族院校作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承担者,通过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民族院校作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承担者,通过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以课程思政协同推进铸牢各族青年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民族院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民族院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初步提出了民族院校课程思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内容设置及教学体系设计,以期实现从“课程思政”到“思政课程”的有效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民族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 被引量:20
2
作者 武显云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93,111,共10页
跨文化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因传播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而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民族认同、文化认可等方面带来冲击和迷惑。民族高校要重视这些跨文化信息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 跨文化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因传播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而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民族认同、文化认可等方面带来冲击和迷惑。民族高校要重视这些跨文化信息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潜在威胁和跨文化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在外语课堂加强对跨文化信息的解读和鉴别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团结历史和新中国各行各业建设成就的学习宣讲,以此不断增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他们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高校 跨文化视域
下载PDF
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代方位与具体路向 被引量:18
3
作者 苏德 薛寒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133,共10页
民族院校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背景下,民族院校承担着赓续党的民族团结工作智慧、绵延开新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和铸就西部开放新格局生命防线的特殊使命。民族院校加强铸牢中华... 民族院校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背景下,民族院校承担着赓续党的民族团结工作智慧、绵延开新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和铸就西部开放新格局生命防线的特殊使命。民族院校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从三个关键维度发力:以科学研究作高位引领,布设以着力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图景;以人才培养作基底夯实,构建以“三全育人”为向导的培育格局;以社会服务作广域输出,搭建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体系,立足本位,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积极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院校 民族工作
原文传递
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孔凡哲 成润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68,共9页
民族院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民族院校的课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而课程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资源的内在质量决定了... 民族院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民族院校的课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而课程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资源的内在质量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教育教学价值。课程资源的内在质量包括与课程目标的深度适切性、与教学的密切相关性、与铸牢目标的深度交融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资源的外在质量包括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同向性、与学生知识经验互动为境脉的统整性。课程资源开发既要关注课程资源本身的教育教学价值,也要关注课程资源利用的教育教学实效,以提升教学的质量。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目标模糊、内容稀少、途径单一、制度薄弱等问题。对此,需要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资源观,丰富课程资源开发内容,优化课程资源开发路径,完善课程资源开发制度,以推进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院校
下载PDF
OBE视角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创新--以“五个认同”骨干人才培育计划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杜娟 许军华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101,112,共9页
民族高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场域,本文立足学科交叉融合,将成果导向理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从逻辑起点、逻辑内涵、逻辑进路、逻辑反思等不同维度阐释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与任务。本文以“五个认同”骨干人才培育计划为例... 民族高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场域,本文立足学科交叉融合,将成果导向理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从逻辑起点、逻辑内涵、逻辑进路、逻辑反思等不同维度阐释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与任务。本文以“五个认同”骨干人才培育计划为例,分析课程设置、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重点难点,从中总结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创新机制,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扩大青年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OBE理论
下载PDF
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评价框架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毅 马冬珂 车敏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1,128,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赋予民族院校的重要时代使命和育人职责,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民族院校担负着传承弘扬党的民族工作先进理论、开拓创新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赋予民族院校的重要时代使命和育人职责,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民族院校担负着传承弘扬党的民族工作先进理论、开拓创新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特殊使命。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民族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育人成效。本文在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拟构建以政治意识、理论认知、行为导向和情感归属四个部分为主体的指标体系,特色做法和经典案例为加分项,再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及赋值进行科学论证,最终形成由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3个观测点以及1个特色指标组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助力民族院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内容深入化、形式多样化和成效精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评价体系
下载PDF
以生为本的民族高校教师评价指标建构
7
作者 王寅 刘毅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2,136,共11页
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在教育改革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艰巨性的任务,正在从各个层面破局。民族高校肩负普通高校与民族高校的“双重使命”,新时代也赋予了其“立德树人”新要求,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一主线要求下,如何优化“高... 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在教育改革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艰巨性的任务,正在从各个层面破局。民族高校肩负普通高校与民族高校的“双重使命”,新时代也赋予了其“立德树人”新要求,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一主线要求下,如何优化“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为民族地区培养大批“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以生为本”理念为指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贯穿评价内容与过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教育主体入手,反转评价视角,通过评价学生的水平、成长的速度和幅度等方面的成就评价教师的育人质量,为解决教师评价“五唯”问题提供“立”之方法。此外,在指标建构方面,结合对S大学“以生为本”的教师评价指标问卷调查结果,将评价指标建构为以生为本理念下“三用心一收获”评价体系,助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民族高校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评价 民族高校 以生为本 指标建构
下载PDF
民族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门磊 冮洁 +6 位作者 权春善 高明波 李春斌 海华 李兴太 金黎明 何明磊 《生命的化学》 CAS 2022年第12期2269-2278,共10页
民族院校作为为民族发展和民族问题解决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阵地。生物化学课程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我校生物化学课程团队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我校“服务民族”的办学定位和培养高素... 民族院校作为为民族发展和民族问题解决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阵地。生物化学课程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我校生物化学课程团队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我校“服务民族”的办学定位和培养高素质工科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构建了融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为一体的立体化生物化学课程体系,围绕生物化学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教学目标,采用“成效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以线下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深入挖掘素质目标并找准切入点,结合民族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点,通过优化课程内容、遴选教材、完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过程评价等手段,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归纳出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与思政的融合点主要有六个方面:科学发展史、科学名人故事、社会热点事件、生活具体事例、科学发展前沿和民族观教育,以此为契合点融入爱国教育、文化自信、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民族教育。将丰富的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探索了生物化学在思政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为民族院校“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生物化学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民族院校
原文传递
以新形态教材建设助推民族院校教材高质量发展——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纪宏璠 杨春洪 杨兵 《科教导刊》 2023年第5期1-3,共3页
当前,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当前教材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发现民族院校教材建设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教材思政建设比较薄弱、教材检查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教材建设滞后于专业课发展等问题,... 当前,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当前教材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发现民族院校教材建设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教材思政建设比较薄弱、教材检查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教材建设滞后于专业课发展等问题,尝试以新形态教材建设为契机,探索解决民族院校教材建设困境的策略,提出教材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态教材 民族院校 教材建设
下载PDF
民族院校农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内容挖掘与实践探索
10
作者 刘雨双 周磊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20期119-122,共4页
民族院校作为民族地区发展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阵地。分析化学是农学专业的公共基础核心课程,在农作物和生物分子、土壤检测、农药残留等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在对分析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尝试... 民族院校作为民族地区发展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阵地。分析化学是农学专业的公共基础核心课程,在农作物和生物分子、土壤检测、农药残留等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在对分析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尝试在课程建设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设计思政教学案例,结合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分析化学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达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目的,为民族地区培养具有知农、爱农、服务“三农”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农学专业 分析化学 课程思政 挖掘与探索
下载PDF
新时代民族院校基层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海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29-32,共4页
围绕中心任务推进党的建设,才能使党的建设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相互促进,确保党始终成为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时代民族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和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优秀人才,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围绕中心任务推进党的建设,才能使党的建设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相互促进,确保党始终成为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时代民族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和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优秀人才,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基层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工作目标上相互贯通不可分割。民族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将基层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结合、相互促进,有助于实现党的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的贯彻实施,有助于开创民族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基层党建 学生管理 有效衔接
下载PDF
新时代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员恒强 王世忠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实现民族院校与民族地区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新时代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养是民族院校面临的新挑战,需要重审院校发展、整合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拔尖人才培养实践过... 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实现民族院校与民族地区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新时代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养是民族院校面临的新挑战,需要重审院校发展、整合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拔尖人才培养实践过程在国家层面、院校层面、社会层面、家庭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养尚未形成合力,影响了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养质量。这需要将国家、民族院校、民族地区、家庭等方面纳入一个系统来进行综合考虑以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舆论环境,增强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拔尖人才培养 新时代
下载PDF
民族高校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的适用与特色定位
13
作者 姜大儒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32-634,共3页
分析高校精品教材应具备的条件和优势,研究民族高校精品教材的适用与特色定位。认为民族高校精品教材既要满足低基础教学对象的一般需求,满足民族地区对人才的特色需求,同时也要满足高基础教学对象的拓展需求以及竞争激烈的发达地区对... 分析高校精品教材应具备的条件和优势,研究民族高校精品教材的适用与特色定位。认为民族高校精品教材既要满足低基础教学对象的一般需求,满足民族地区对人才的特色需求,同时也要满足高基础教学对象的拓展需求以及竞争激烈的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高端需求。结合大连民族大学教学改革实践,建议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融入分层次特色、民族特色、区域特色以及嵌入式双语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精品教材 分层次 民族特色
下载PDF
民族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用
14
作者 刘静 刘昌海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119,134,共9页
提高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能够有效改善农村贫困现象,高等教育有助于贫困代际阶层向上流动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高等院校中,民族院校吸纳了更多的农村毕业生。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后的月均收入明显高于全国农民工的平均水平,毕... 提高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能够有效改善农村贫困现象,高等教育有助于贫困代际阶层向上流动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高等院校中,民族院校吸纳了更多的农村毕业生。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后的月均收入明显高于全国农民工的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于教育行业的比例较高,多数毕业生乐意就职于就读院校所在地的民营企业,反哺地方经济建设。民族院校毕业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升了个人价值,增加了个人与家庭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使自己也带动更多的人有机会告别贫困代际传递。本研究从理论上拓展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范围,并从民族院校毕业生及其家庭、民族院校以及扶贫政策制定者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民族院校毕业生及更多的贫困地区人口尽早告别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个人脱贫与地区脱贫的双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脱贫 民族院校 大学生 就业
下载PDF
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多维探索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俊利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9-118,150,共11页
中华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也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和源泉。民族高校大学生是未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英力量,也是联系少数民族个体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纽带,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也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和源泉。民族高校大学生是未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英力量,也是联系少数民族个体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纽带,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既是民族高等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和任务,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为此,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可从以下维度推进。在路径维度上,改革创新教学体系和方法,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平台维度上,有效利用网络新媒体,开辟提升文化自信新途径;在认知维度上,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针对性;在行为维度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大学生 文化认同 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