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低饱和度油层成因分析--以留62断块ES1下Ⅰ-3小层为例
1
作者
门南方
洪秀娥
+1 位作者
李楚楚
赵苗苗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第15期120-122,共3页
留62断块ES1下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部分小层为低饱和度油层,低饱和度油层位于构造高部位,饱和的纯油层处于低部位。针对特殊的油水分布规律,本文利用压汞、试油、岩心渗透率实验等资料,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等进行...
留62断块ES1下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部分小层为低饱和度油层,低饱和度油层位于构造高部位,饱和的纯油层处于低部位。针对特殊的油水分布规律,本文利用压汞、试油、岩心渗透率实验等资料,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等进行研究,建立了渗透率与最小流动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试油资料确定出有效储集层渗透率下限,依据渗透率与最小流动孔喉半径的关系、薄膜水厚度校正得到油藏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根据确定的油藏高度、原油密度,利用原油运移动力和毛细管力公式得出原油能进入的孔喉半径界限,为分析低饱和度油层的成因奠定基础。研究表明:沉积微相对低饱和度油层具有控制作用,中、低渗透率席状砂和漫滩砂岩易形成低饱和度油层。原油密度大时运移动力小,易形成低饱和度油层。席状砂岩位于构造高部位时,容易形成低饱和度油层。经验证明,处于构造低部位的河道砂岩孔喉半径大于0.276μm,渗透率大于10mD,试油结果为产油不产水;高部位的席状砂孔喉半径在0.276μm左右,渗透率3~10mD,试油结果为油水同出;渗透率小于3mD的储层为干层或低产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渗透率
孔隙结构
最小流动孔喉半径
低饱和度油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饱和度油层成因分析--以留62断块ES1下Ⅰ-3小层为例
1
作者
门南方
洪秀娥
李楚楚
赵苗苗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第15期120-122,共3页
文摘
留62断块ES1下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部分小层为低饱和度油层,低饱和度油层位于构造高部位,饱和的纯油层处于低部位。针对特殊的油水分布规律,本文利用压汞、试油、岩心渗透率实验等资料,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等进行研究,建立了渗透率与最小流动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试油资料确定出有效储集层渗透率下限,依据渗透率与最小流动孔喉半径的关系、薄膜水厚度校正得到油藏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根据确定的油藏高度、原油密度,利用原油运移动力和毛细管力公式得出原油能进入的孔喉半径界限,为分析低饱和度油层的成因奠定基础。研究表明:沉积微相对低饱和度油层具有控制作用,中、低渗透率席状砂和漫滩砂岩易形成低饱和度油层。原油密度大时运移动力小,易形成低饱和度油层。席状砂岩位于构造高部位时,容易形成低饱和度油层。经验证明,处于构造低部位的河道砂岩孔喉半径大于0.276μm,渗透率大于10mD,试油结果为产油不产水;高部位的席状砂孔喉半径在0.276μm左右,渗透率3~10mD,试油结果为油水同出;渗透率小于3mD的储层为干层或低产水层。
关键词
沉积相
渗透率
孔隙结构
最小流动孔喉半径
低饱和度油层
Keywords
sedimentary
facies
permeability
pore
structure
minimum
flow
orifice
throat
radius
low
saturation
reservoir
分类号
P [天文地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低饱和度油层成因分析--以留62断块ES1下Ⅰ-3小层为例
门南方
洪秀娥
李楚楚
赵苗苗
《当代化工研究》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