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创伤伤员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巫彩奕 《护理管理杂志》 2010年第10期694-695,共2页
目的探讨对煤矿创伤伤员采取一体化救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制订一体化救治流程;完善指挥、通讯、运输系统;健全三级急救组织;培训各级护理急救人员。结果 1 049例创伤伤员安全转运到医院急诊科、专科病房或ICU。伤员死亡率为0.67%;伤员... 目的探讨对煤矿创伤伤员采取一体化救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制订一体化救治流程;完善指挥、通讯、运输系统;健全三级急救组织;培训各级护理急救人员。结果 1 049例创伤伤员安全转运到医院急诊科、专科病房或ICU。伤员死亡率为0.67%;伤员及事故单位对出诊、急救满意度达98.00%;投诉率为零。结论对煤矿创伤伤员实施一体化救治模式,建立了急救生命的绿色通道,降低了伤员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创伤 急救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地雷伤截肢残段的解剖学观察
2
作者 田志强 曲海燕 +4 位作者 赵东海 叶常青 吴风富 李全岳 刘伟信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对地雷伤伤员的截肢残段进行解剖学观察,了解地雷伤的解剖特点,为地雷伤的治疗提供可以借鉴的解剖依据。方法对3段地雷伤截肢残段进行解剖,分离出神经、动静脉,测量肌肉、神经、动静脉长度及出血范围,并取肌肉组织做成切片在镜下观... 目的对地雷伤伤员的截肢残段进行解剖学观察,了解地雷伤的解剖特点,为地雷伤的治疗提供可以借鉴的解剖依据。方法对3段地雷伤截肢残段进行解剖,分离出神经、动静脉,测量肌肉、神经、动静脉长度及出血范围,并取肌肉组织做成切片在镜下观察。结果 3段地雷伤截肢残段的大部分肌肉、神经、血管断裂收缩,骨折多呈粉碎性。肌肉组织镜下观察发现,远心端组织结构破坏,肌纤维收缩、破裂、坏死;近心端肌肉组织水肿,大部分肌纤维正常,肌纤维染色浅、纹理模糊。结论地雷伤具有远达效应,地雷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沿着伤肢蔓延,造成触雷部位附近的组织撕裂、渗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雷伤 截肢 残段 解剖
下载PDF
糖尿病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5
3
作者 祁月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0年第5期24-27,共4页
介绍了国外检测糖尿病的微创和无创技术产品,分析其技术特点和设计思路,初步比较出性能较为稳定、实用、价廉的产品,供参考。
关键词 糖尿病 检测 微创技术产品 无创技术产品
下载PDF
煤矿创伤致肢体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朱伟 吴国兰 +4 位作者 元占玺 冯勇强 王强 杨敬 何宝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7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煤矿创伤性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71例患者分为VSD组36例(观察组)和传统换药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在清创术后应用VSD材料覆盖创面,对照组清创术后给予常规换药,其他药物治疗二组一致。通过比...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煤矿创伤性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71例患者分为VSD组36例(观察组)和传统换药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在清创术后应用VSD材料覆盖创面,对照组清创术后给予常规换药,其他药物治疗二组一致。通过比较二组的手术处理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总的治疗时间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煤矿创伤导致的肢体复杂创面的治疗,应用VSD技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换药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 煤矿创伤 软组织缺损复杂创面
原文传递
绕线电机双馈转子变频调速系统在矿井提升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天中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年第8期200-201,共2页
介绍了ASCS-6绕线电机双馈转子变频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创新点,对实施方案和运行效果给出了总体评价。
关键词 矿井提升机 绕线式电机 变频调速系统
下载PDF
煤矿创伤致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病原学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元占玺 黄海 +2 位作者 韩兰芳 张喜才 郭艾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17期2315-2316,共2页
目的探讨煤矿创伤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 311例煤矿伤导致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统计创口感染的细菌学分布,分析引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煤矿创伤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 311例煤矿伤导致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统计创口感染的细菌学分布,分析引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 311例煤矿伤导致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感染率为24.10%,共分离出39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19株、占55.87%,革兰阳性菌173株、占44.13%。创伤机制、损伤程度、清创前的时间间隔、术前抗菌药是导致煤矿开放伤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煤矿创伤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创伤机制及损伤程度,缩短急救时间,清创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创伤 四肢开放性骨折 创口感染 病原学分布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功率煤电装备双绕组WFSMs系统容错运行方法
7
作者 牛兵 张昊 +1 位作者 郭榕明 伍小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21,共6页
为了保证大功率矿山装备故障状态下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一种大功率煤电装备双绕组电励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容错运行方法。首先,建立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双绕组WFSMs数学模型,选取气隙磁链为矢量控制主磁场,建立自切换电压、电流模型的混... 为了保证大功率矿山装备故障状态下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一种大功率煤电装备双绕组电励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容错运行方法。首先,建立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双绕组WFSMs数学模型,选取气隙磁链为矢量控制主磁场,建立自切换电压、电流模型的混合气隙磁链观测器;在此基础上,基于主、从并联驱动机制完成双WFSMs矢量控制系统设计,并指出故障状态下WFSMs系统模型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而引入主动电流修正机制实现双绕组WFSMs容错运行。最后,2.5 MW双绕组WFSMs矿井提升机工业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WFSMs驱动系统动、稳态性能的同时,可实现系统在故障状态下的容错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装备 双绕组 电励磁同步电动机 容错运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