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充填骨料胶结充填强度试验与最优配比决策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杨啸 杨志强 +1 位作者 高谦 陈得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635-641,共7页
将全尾砂作为充填料进行充填法采矿,不仅可以降低采矿成本,而且还能够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时将固体废弃物充填地下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由于尾砂粒径较细,需要与棒磨砂、戈壁砂混合作为充填料应用于充填采矿,有必要开展混合... 将全尾砂作为充填料进行充填法采矿,不仅可以降低采矿成本,而且还能够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时将固体废弃物充填地下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由于尾砂粒径较细,需要与棒磨砂、戈壁砂混合作为充填料应用于充填采矿,有必要开展混合充填骨料的配比优化研究。首先,分别测试了棒磨砂、戈壁砂和尾砂3种骨料的粒径级配和不均匀系数。然后进行了9组配比的胶结充填体强度试验,在该基础上对试验样本进行训练,建立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最后采用该预测模型,进行混合充填骨料正交设计方案的充填体强度预测,并分别采用极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揭示了充填体强度与混合充填骨料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混合骨料平均粒径和不均匀系数不同,充填体早期和后期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平均粒径较小的混合骨料早期强度较高,而平均粒径较大者则更利于提高充填体的后期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充填骨料 平均粒径 充填体强度 粒径级配优化 神经网络
下载PDF
State of the Art on Micromilling of Materials,a Review 被引量:11
2
作者 M.A.Cmara J.C. Campos Rubio +1 位作者 A.M. Abro J.P. Davim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8期673-685,共13页
The trend towards miniaturization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over the last decade, especially within the fields concerned with bioengineering, microelectronics, and aerospace. Micromillin8 is among the principal manu-... The trend towards miniaturization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over the last decade, especially within the fields concerned with bioengineering, microelectronics, and aerospace. Micromillin8 is among the principal manu- facturing processes which have allow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onents possessing micrometric dimensions, being us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both forming tools and the final product.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present the principal aspects related to this technology, with emphasis on the work material requirements, tool ma- terials and geometry, cutting forces and temperature, quality of the finished product, process modelling and monitoring and machine tool requirements. It can be noticed that size effect possesses a relevant role with regard to the selection of both work material (grain size) and tooling (edge radius). Low forces and temper- ature are recorded during micromillin8, however, the specific cutting force may reach high values because of the ploughing effect observed as the uncut chip thickness is reduced. Finally, burr formation is the principal concern with regard to the quality of the finished p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milling MICROMACHINING size effect MINIATURIZATION
原文传递
超细气流粉碎分级系统产品粒径的确定与控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雪东 卓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1年第1期59-63,共5页
建立扁平式超细气流粉碎机与离心式超细空气分级机组成的闭路循环系统。粉碎机将粉碎原料粉碎至粒度 1 0 μm左右 ,分级机使粉碎产品的粒度分布更窄。影响超细气流粉碎分级系统产品粒径的因素有粉碎机的加料速度、分级机叶轮转速及分级... 建立扁平式超细气流粉碎机与离心式超细空气分级机组成的闭路循环系统。粉碎机将粉碎原料粉碎至粒度 1 0 μm左右 ,分级机使粉碎产品的粒度分布更窄。影响超细气流粉碎分级系统产品粒径的因素有粉碎机的加料速度、分级机叶轮转速及分级机二、三次风量等。通过正交试验及最小二乘法得到分级机分级叶轮转速、粉碎机加料速度、二次风量等对产品粒径影响的回归公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当分级机分级叶轮转速增加时 ,产品粒径减小 ;当原料加入速度增加 ,产品粒径增大 ;二次风量增加 ,产品粒径稍有减少。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粉碎分级系统产品粒径的计算机控制过程。通过计算机控制粉碎分级系统产品粒径 ,实现粉碎产品粒径的“目标控制”。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得到试验结果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气流粉碎 分级系统 产品粒径 计算机控制
下载PDF
球磨方式对锂离子正极材料LiFePO_4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8
4
作者 唐致远 高飞 薛建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15-1420,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橄榄石型的LiFePO4正极材料,在合成过程中分别采用湿法球磨和干法球磨两种球磨方式。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测试等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并对以LiFePO4为正极的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橄榄石型的LiFePO4正极材料,在合成过程中分别采用湿法球磨和干法球磨两种球磨方式。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测试等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并对以LiFePO4为正极的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干法球磨,湿法球磨制备的LiFePO4样品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0.2C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4.9mAh·g-1,并有优良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及循环性能。这主要是因为采用湿法球磨制备的LiFePO4材料物相较纯、粒径均匀,与导电添加剂的接触更加紧密,从而提高了LiFePO4材料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球磨 粒径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曹胜雄 王炳彦 +8 位作者 张曦 黄伟 孙照程 陈莹 钟兴文 孔凡虎 华雪妃 章雨竹 陶琳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8-92,共5页
为研究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碎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试验选取锤片式粉碎机(筛片孔径2 mm)为对照组,研究对辊式粉碎机轧辊间隙0.2、0.4、0.6 mm条件下,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粉碎方式会对小麦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 为研究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碎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试验选取锤片式粉碎机(筛片孔径2 mm)为对照组,研究对辊式粉碎机轧辊间隙0.2、0.4、0.6 mm条件下,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粉碎方式会对小麦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产生影响,但该影响也会受到辊式粉碎机轧辊间隙的限制。轧辊间隙为0.2 mm时,两组样品的粉碎粒度一致,但对辊式粉碎机组样品粒度的均匀性优于锤片式粉碎机组;轧辊间隙为0.4 mm时,对辊式粉碎机组样品的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与锤片式粉碎机组一致;轧辊间隙为0.6 mm时,对辊式粉碎机组样品的粉碎粒度高于锤片式粉碎机组,但均匀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方式 粉碎粒度 粒度分布 锤片式粉碎机 对辊式粉碎机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n-type Bi_2(Te,Se)_3 with optimizing ball milling time 被引量:5
6
作者 Ji-Hee Son Min-Wook Oh +1 位作者 Bong-Seo Kim Su-Dong Park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51-359,共9页
The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for n-type Bi2(Te,Se)3 which is obtained from ball milling processed powder with various milling times. Electrical properties such as electrica... The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for n-type Bi2(Te,Se)3 which is obtained from ball milling processed powder with various milling times. Electrical properties such a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Seebeck coefficient are clearly dependent on milling time, in which the carrier concentra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change of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defects are also varied with the ball milling time, which is the origin of the carrier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Even though finer grain sizes are obtained after the long ball milling time,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not solely understood with the grain size, whereas the electr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should be also considered. The highest figure of merit value of ZT = 0.83 is achieved at 373 K for the optimized samples, in which ball milling time is 10 h. The obtained ZT value is 48% improvement over that of the 0.5-h sample at 373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Ball milling BI2TE3 Seebeck coefficient Grain size THERMALCONDUCTIVITY
原文传递
微铣削切削力特性及表面质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婷 徐宗伟 +1 位作者 曹克雄 兀伟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8-263,共6页
为了研究微铣削加工过程中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及加工质量,采用直径150μm的硬质合金微铣刀进行了微铣削加工实验.一方面,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了铣削微槽时主轴转速、轴向切削深度和每齿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 为了研究微铣削加工过程中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及加工质量,采用直径150μm的硬质合金微铣刀进行了微铣削加工实验.一方面,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了铣削微槽时主轴转速、轴向切削深度和每齿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主轴转速和轴向切削深度是影响切削力的重要因素,而每齿进给量的影响最小.以每齿进给量与切削刃刃口半径的比值fz/Re为变量,研究了切削比能的尺寸效应现象,发现随着fz/Re的减小,切削比能增大,当fz/Re<1.0以后,切削比能急剧增大.另一方面,从毛刺宽度和表面粗糙度两个方面研究了fz/Re对微铣削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其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现象,随着每齿进给量的的减小,毛刺宽度和表面粗糙度均先减小后增大.当fz/Re=0.5时毛刺最小;当fz/Re=1.0时,表面粗糙度最小.本研究可以为实际加工中合理选择切削用量以及分析微铣削尺寸效应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铣削 尺寸效应 切削力 毛刺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高能球磨处理对赣南脐橙全果原浆粒径和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杨颖 单杨 +3 位作者 丁胜华 潘兆平 张梦玲 付复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9-115,共7页
为了开发柑橘全果产品,降低全果原浆粒径,改善其流变特性,对柑橘全果粗浆进行球磨处理。以赣南脐橙为原料,经粗粉碎后球磨处理不同时间(0、30、60、90、120、150、180 min),得到不同粒径的全果原浆,研究经球磨处理后赣南脐橙全果原浆的... 为了开发柑橘全果产品,降低全果原浆粒径,改善其流变特性,对柑橘全果粗浆进行球磨处理。以赣南脐橙为原料,经粗粉碎后球磨处理不同时间(0、30、60、90、120、150、180 min),得到不同粒径的全果原浆,研究经球磨处理后赣南脐橙全果原浆的粒径和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球磨处理能有效降低全果原浆的粒径,球磨处理180 min后果浆平均粒径由110.00μm下降到56.53μm,整体下降了49%。随着球磨处理时间的延长,全果原浆越来越均匀细腻,且无团聚现象。球磨处理的赣南脐橙全果原浆体系随剪切速率的上升,剪切应力增大,而表观黏稠度下降,出现剪切稀化现象,是一种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具有较好的黏弹性。与未经球磨处理的原浆相比,球磨处理60 min得到的赣南脐橙全果原浆黏稠度最高,凝胶状态最为稳定,适合加工为果酱类黏稠度较高的产品;而球磨处理30 min得到的原浆体系黏稠度最低,但流动性最佳,适合加工为果汁类流动性较好的产品。本实验为柑橘全果产品加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 赣南脐橙全果原浆 粒径 流变特性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ultra-fine TiCN matrix cermets by vacuum microwave sintering 被引量:4
9
作者 ZHANG Hou'an YAN Dike TANG Siwe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528-532,共5页
Ultra-fine titanium carbonitride (TiCN) matrix materials with a grain size less than 1μm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vacuum microwave sintering. The milling process for raw TiCN particles and the microstructure a... Ultra-fine titanium carbonitride (TiCN) matrix materials with a grain size less than 1μm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vacuum microwave sintering. The milling process for raw TiCN particles an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ermets produced with a composition of 15wt.%WC-17wt.%(Co+Ni)-9wt.%Mo2C-59wt.%Ti0.TN0.3 and sintered by vacuum microwave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ball-to-powder mass ratio of 8:1 and a milling time of 50 h provided appropriate condi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ultra-fine TiCN solid solution powders. The use of vacuum microwave sintering produced cermets with much finer grain and black core structures and higher relative density and hardness than those produced by vacuum sinter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ting tools titanium carbonitride grain size microwave sintering milling HARDNESS
下载PDF
球磨法制备铈基稀土抛光粉及其抛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浩 李梅 +2 位作者 王觅堂 张晓伟 冯福山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54,共8页
以碳酸镧铈和氟化铵为原料,采用球磨法制备前驱体氟碳酸稀土,焙烧后得稀土抛光粉,考察球磨时间、球料质量比及球磨速率对稀土抛光粉性能的影响。通过XRD、粒度分析对粉体的物相、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抛光后玻璃的... 以碳酸镧铈和氟化铵为原料,采用球磨法制备前驱体氟碳酸稀土,焙烧后得稀土抛光粉,考察球磨时间、球料质量比及球磨速率对稀土抛光粉性能的影响。通过XRD、粒度分析对粉体的物相、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抛光后玻璃的表面光洁度及粗糙度。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球料质量比及球磨速率的增大,稀土抛光粉的粒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球磨时间的延长,氧化铈主衍射峰强度增强,半高宽增大,粉体的晶粒尺寸减小;最佳球磨参数是球磨时间为3.5 h,球料质量比为10∶1,球磨速率为300 r/min。利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稀土抛光粉对Φ7 cm的K9玻璃进行抛光,其抛蚀量为1.5525 mg/min,与抛光前K9玻璃相比较,抛光后其表面粗糙度降低,在259μm×257μm范围内面粗糙度Sa降为0.02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抛光粉 球磨法 粒度 表面光洁度
原文传递
用球磨法制取WC-Co纳米粉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亚军 金松哲 周振华 《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1-14,共4页
研究了利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WC Co混合粉末的可能性 ,以及球磨时间和WC Co纳米粉末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 ,WC Co纳米粉末的粒度逐渐变小 ,当球磨时间超过 30h后获得了粒度为 10 0nm以下的WC Co纳米粉末。
关键词 WC-Co混合粉末 球磨法 粒度 纳米粉
下载PDF
含水率对铣削木粉尘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慧敏 汪海波 +2 位作者 蔡依彤 崔运祺 朱南峰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共6页
木材加工产生的木粉尘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健康与环境。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辐射松和红橡为研究对象,对5%、10%、35%三种含水率木材铣削过程中产生的细小粉尘质量浓度与沉降性粉尘进行监测,研究含水率对粉尘质量浓度分布、粒形粒径的... 木材加工产生的木粉尘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健康与环境。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辐射松和红橡为研究对象,对5%、10%、35%三种含水率木材铣削过程中产生的细小粉尘质量浓度与沉降性粉尘进行监测,研究含水率对粉尘质量浓度分布、粒形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木材在铣削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粒径大多小于100μm;含水率对两种木材粉尘颗粒形态均无明显影响;纤维饱和点范围内,两种木材的粉尘质量浓度与含水率呈负相关,粉尘中值粒径与含水率呈正相关。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含水率,可以降低粉尘质量浓度、减小粉尘粒径,从而实现降尘的目的。研究结论可为后续除尘设备的设计与安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铣削 含水率 粉尘质量浓度 粒径 分布
下载PDF
微铣削刀具磨损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伟 李迎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1,共5页
在微制造领域,微铣削因具有加工材料的多样性和能实现三维曲面加工的独特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微铣刀的快速磨损严重影响了微铣削技术的应用。研究表明微铣刀的磨损主要发生在刀尖部位,刀具磨损呈现显著的尺度效应。分析... 在微制造领域,微铣削因具有加工材料的多样性和能实现三维曲面加工的独特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微铣刀的快速磨损严重影响了微铣削技术的应用。研究表明微铣刀的磨损主要发生在刀尖部位,刀具磨损呈现显著的尺度效应。分析了微铣刀的磨损机理、刀具磨损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以及刀具磨损状态的监控,并指出了今后研究值得注意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铣削 尺度效应 磨损机理 刀具磨损状态监控
下载PDF
群青颜料的球磨及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长洁 孙国瑞 +3 位作者 闵洁 沈秋惠 厉建丽 王莉莉 《染料与染色》 CAS 2011年第1期7-11,23,共6页
采用实验室自制球磨机,以乙醇为溶剂对群青颜料进行球磨,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群青颜料色浆,用于随后的改性研究。分析了球磨时间、球料比、色浆浓度、分散剂用量、磨球大小和级配对群青颜料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用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 采用实验室自制球磨机,以乙醇为溶剂对群青颜料进行球磨,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群青颜料色浆,用于随后的改性研究。分析了球磨时间、球料比、色浆浓度、分散剂用量、磨球大小和级配对群青颜料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用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不同粒径群青颜料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了改性颜料粒径大小与体系稳定性、印花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颜料粒径越小,体系分散稳定性越好;改性后颜料耐酸性随粒径减小而降低;印花织物的干摩擦牢度随粒径减小而升高,但湿摩擦牢度随粒径减小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青颜料 球磨 粒径 改性
下载PDF
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粒度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文雅 田潇凌 +2 位作者 孙冰华 王晓曦 马思雨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7,共7页
以两种不同筋力的小麦籽粒为原料制备胚乳颗粒粉,研究了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粒度及品质的影响。采用撞击磨(IM)、锤式磨(HM)、万能粉碎机(UP)对胚乳颗粒粉进行不同程度的粉碎,得到不同粒度级的小麦粉,并测定其粒度分布、理化特性和糊... 以两种不同筋力的小麦籽粒为原料制备胚乳颗粒粉,研究了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粒度及品质的影响。采用撞击磨(IM)、锤式磨(HM)、万能粉碎机(UP)对胚乳颗粒粉进行不同程度的粉碎,得到不同粒度级的小麦粉,并测定其粒度分布、理化特性和糊化特性。结果显示:3种方式相比,IM粉碎后的低筋小麦粉的粒径大于高筋小麦粉,但小麦粉D 90均大于120μm,破损淀粉含量较低(碘吸收率均<80%);HM粉碎后的高筋小麦粉的粒径大于低筋小麦粉,小麦粉粒径大于100μm的颗粒最少,破损淀粉含量最高(碘吸收率>90%),且小麦粉的基本指标变化显著(P<0.05),其中水分含量随着粉碎次数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小麦粉的糊化温度较低;不论筋力高低,UP处理后的小麦粉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 小麦粉 粒度 品质
下载PDF
湿法研磨对粉煤灰基新型硅酸钙填料特性及其成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秋梅 张美云 +1 位作者 郝宁 王建 《纸和造纸》 2015年第11期43-46,共4页
粉煤灰基新型硅酸钙(FACS)是利用火力发电厂废渣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而产生的副产品,可用做造纸填料。采用球磨机对粉煤灰基新型硅酸钙进行湿法研磨,测定研磨7 min(FACS1)、30 min(FACS2)和140 min(FACS3)之后填料粒径及微观形貌变化,... 粉煤灰基新型硅酸钙(FACS)是利用火力发电厂废渣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而产生的副产品,可用做造纸填料。采用球磨机对粉煤灰基新型硅酸钙进行湿法研磨,测定研磨7 min(FACS1)、30 min(FACS2)和140 min(FACS3)之后填料粒径及微观形貌变化,并将研磨后的填料分别进行加填,测定加填纸张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填料粒径逐渐减小;填料表面的多孔结构逐渐消失,当研磨时间达140 min时,多孔结构基本完全消失,且填料实心体被研碎。比较4种不同粒径加填纸物理性能变化趋势,发现当填料中位径为2.38μm时,加填纸的抗张强度、白度和不透明度均达到最大;中位径为11.87μm时,加填纸的抗张强度达到最小;加填纸的白度随着填料粒径的减小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研磨 粉煤灰基硅酸钙填料 填料粒径 微观形貌 纸张性能
原文传递
机械合金化制备铁基纳米晶合金的粉末粒度、结构演变和磁学性能
17
作者 张林 孙阳 +4 位作者 陈艺月 谭优 王锋 余鹏 兰颂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采用单质粉末混合物球磨1~24h制备Fe_(79)Mo_(10)B_(10)Cu_(1)合金粉末,考察合金粉末的粒度、结构和磁学性能。结果表明,延长球磨时间能够细化颗粒粒径(约8μm)和晶粒尺寸(约5 nm),并均匀化粒度分布和合金元素分布。Mo元素置换固溶于α-... 采用单质粉末混合物球磨1~24h制备Fe_(79)Mo_(10)B_(10)Cu_(1)合金粉末,考察合金粉末的粒度、结构和磁学性能。结果表明,延长球磨时间能够细化颗粒粒径(约8μm)和晶粒尺寸(约5 nm),并均匀化粒度分布和合金元素分布。Mo元素置换固溶于α-Fe,降低了合金粉末的饱和磁化强度,且在球磨15h后生成了纳米晶α-(Fe,Mo)单相固溶体,其晶格常数随M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合金化前期(˂5h),由于残余应力和磁致伸缩系数的增大,磁弹各向异性成为矫顽力的主导因素,导致矫顽力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反常增大。球磨24h后合金的矫顽力为约2200A/m,微观压应变(约0.52%)和细小B夹杂物(˂1μm)是合金矫顽力较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纳米晶合金 机械合金化 球磨时间 粒度 结构 磁学性能
下载PDF
球磨对细鳞片石墨破坏程度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刘政 钱玉鹏 李鲁笑 《非金属矿》 2024年第3期67-71,共5页
以东北某细鳞片石墨矿为研究对象,考察球磨时间、球磨质量分数和介质填充率等因素对石墨鳞片破坏程度的影响,分析磨矿产物累计产率和颗粒中石墨鳞片平均粒径,探索石墨鳞片破坏机理。结果表明,磨矿过程中,粗粒石墨颗粒最先被破坏,球磨时... 以东北某细鳞片石墨矿为研究对象,考察球磨时间、球磨质量分数和介质填充率等因素对石墨鳞片破坏程度的影响,分析磨矿产物累计产率和颗粒中石墨鳞片平均粒径,探索石墨鳞片破坏机理。结果表明,磨矿过程中,粗粒石墨颗粒最先被破坏,球磨时间越长石墨鳞片破坏程度越高,当球磨时间为30 min时破坏程度最高,达到68.17%;球磨质量分数改变对连生体中石墨颗粒粒径变化影响较大,+300μm和-300+180μm区间粒级中连生体颗粒中石墨鳞片平均粒径下降幅度分别为6.69%和12.79%;介质填充率对石墨颗粒粒径影响较小。石墨矿物颗粒表面裂纹发育特征表明,颗粒越大,表面裂纹越多,越容易被破坏,石墨单体颗粒中的穿晶裂纹和连生体中的晶内裂纹是影响石墨鳞片破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片破坏 球磨 颗粒粒径 表面裂纹
下载PDF
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的球磨法制备及其导热性能
19
作者 仇延钊 吴红艳 +4 位作者 杭烨超 施恩希 于露 杨丹宁 朱辉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3-541,共9页
针对高频化电子器件对散热技术日益增高的迫切需求,该文提出利用物理-机械手段,以天然膨胀石墨为原料,依靠机械碰撞和电荷相互作用,通过改变研磨时间,制备出不同粒径的少层改性球磨石墨烯,并通过水溶液分散技术获得了不同浓度的少层石... 针对高频化电子器件对散热技术日益增高的迫切需求,该文提出利用物理-机械手段,以天然膨胀石墨为原料,依靠机械碰撞和电荷相互作用,通过改变研磨时间,制备出不同粒径的少层改性球磨石墨烯,并通过水溶液分散技术获得了不同浓度的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利用XRD、Raman、TEM和激光粒度仪对所制备的少层石墨烯形貌、结构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少层石墨烯层数约为6~7层,其微晶尺寸较小,且具有规则的层状结构,粒径集中分布在80 nm附近且分布均匀.借助自主搭建的导热测试平台,研究了在浓度和粒径影响下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的导热性能.研究发现,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的热阻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导热系数明显大于基液且随着少层石墨烯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在热管中的平均传热功率随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粒径为83.72 nm,质量分数为0.1%的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的热阻比水降低10.96%,导热系数提高27.31%,平均传热功率提高193.1%.因此,这一方法未来将对电子器件、芯片散热技术的优化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层石墨烯 球磨 纳米流体 热管 粒径 导热系数
下载PDF
球磨对放电等离子烧结TiB_2陶瓷的影响
20
作者 张东明 傅正义 +1 位作者 唐田 逄婷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2-14,18,共4页
研究了不同球磨处理工艺获得的 Ti B2 粉末的物相及颗粒形貌 ,不同的原始粉末对 SPS烧结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球料比 (5∶ 1)、球磨 8h的 Ti B2 粉末具有最好的烧结效果 ,其 SPS烧结温度为 170 0℃ ,比热压烧结纯 Ti B2 ... 研究了不同球磨处理工艺获得的 Ti B2 粉末的物相及颗粒形貌 ,不同的原始粉末对 SPS烧结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球料比 (5∶ 1)、球磨 8h的 Ti B2 粉末具有最好的烧结效果 ,其 SPS烧结温度为 170 0℃ ,比热压烧结纯 Ti B2 低 10 0℃左右 ;烧结体的相对密度达到 99%以上 ,平均粒径约为 5μ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陶瓷 球磨 SPS烧结 相对密度 晶粒大小 二硼化钛粉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