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膨胀石墨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沈丁 董伟 杨绍斌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4,共3页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浓HNO3和HCOOH分别为氧化剂和插层剂制备插层石墨化合物,然后采用沥青包覆得到微膨胀石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HNO3用量对微膨胀石墨结构和储锂性能的影响...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浓HNO3和HCOOH分别为氧化剂和插层剂制备插层石墨化合物,然后采用沥青包覆得到微膨胀石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HNO3用量对微膨胀石墨结构和储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先插层再炭包覆的方法能够获得碳层间距被拉大并预留膨胀空间的微膨胀石墨,HNO3用量对石墨膨胀倍数影响明显,随着HNO3用量的增大,石墨膨胀倍数呈现线性增大趋势,而HNO3用量对石墨碳层间距d(002)影响不明显,d(002)稳定在0.3386-0.3393 nm。微膨胀石墨放电容量为321 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1.5%,5C放电容量保持了1C放电容量的97.2%,展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膨胀石墨 锂离子电池 石墨层间距 炭包覆
下载PDF
球形微膨胀石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平丽娜 王成扬 +1 位作者 陈明鸣 郑嘉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3-56,共4页
以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MCMB)为前驱体,采用氧化、微膨胀法制备了微膨胀石墨电极材料(e-MC-MB);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表征样品的外貌、结构,并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微膨胀石墨电极在LiPF6有机电解液体系中的电化... 以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MCMB)为前驱体,采用氧化、微膨胀法制备了微膨胀石墨电极材料(e-MC-MB);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表征样品的外貌、结构,并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微膨胀石墨电极在LiPF6有机电解液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微膨胀石墨材料有良好的球形形状,晶体参数La10、Lc和平均堆积碳层数与MCMB相比显著减小;平均层间距d(002)大于石墨材料,在0.411~0.418nm范围;首次充电在4.5~4.8V间存在明显的"电化学活化"现象,储能行为不同于传统石墨材料;在2.5~4.8V电压区间,放电比电容量达143.7F/g;将微膨胀石墨正极材料与石墨负极材料匹配,预计能得到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容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微膨胀石墨 电极材料 电化学活化锂离子有机系电解液
下载PDF
微膨胀石墨正极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栋梁 周志勇 +1 位作者 李洪涛 平丽娜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3,共4页
研究了以微膨胀石墨为正极,分别以微膨胀石墨、硬碳及不同嵌锂量的硬碳为负极的锂离子电容器,通过对比不同样品间的容量、交流阻抗及循环性能等得出结论。硬碳嵌锂电位控制在0.005 V的样品具有较好的循环周期性,8 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 研究了以微膨胀石墨为正极,分别以微膨胀石墨、硬碳及不同嵌锂量的硬碳为负极的锂离子电容器,通过对比不同样品间的容量、交流阻抗及循环性能等得出结论。硬碳嵌锂电位控制在0.005 V的样品具有较好的循环周期性,8 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0.1%,且80C倍率放电容量保持率为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膨胀石墨 硬碳 预嵌锂 锂离子电容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