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天然气来源及运聚模式 被引量:57
1
作者 黄保家 王振峰 梁刚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4,共7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发育巨厚的第三系沉积,尤其是SS22-1、SS17-2气田的重要发现使之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关注的热点地区。综合利用钻获天然气及烃源岩地化资料,并结合深水区地质条件,分析了中央峡谷天然气的组成特征与成因类型、...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发育巨厚的第三系沉积,尤其是SS22-1、SS17-2气田的重要发现使之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关注的热点地区。综合利用钻获天然气及烃源岩地化资料,并结合深水区地质条件,分析了中央峡谷天然气的组成特征与成因类型、来源及运聚机理。结果表明,中央峡谷上中新统黄流组的天然气以烃类气为主且干燥系数高,甲烷、乙烷碳同位素较重,属高成熟煤型气;天然气轻烃参数、甲烷氢同位素组成及烷烃气碳同位素指纹均与YC13-1气田天然气相似,伴生的凝析油检测出在崖城组烃源岩中普遍发现的奥利烷和树脂化合物等特征标志物,指示这些天然气可能主要来自陵水凹陷南斜坡前三角洲背景下的渐新统崖城组煤系及浅海泥岩富含的陆源有机质;进而建立了底辟(裂隙)沟源、浮力及深部高压驱动、晚期成藏的天然气运聚模式,由此预示在深水区除了中央峡谷之外,中央坳陷的北部断坡带、紧靠崖城组烃源灶的南部低凸起也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组成特征 成因类型 来源 运聚模式 中央峡谷 深水区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岩性油藏层序地层特征与勘探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元杰 钱铮 +2 位作者 桂训庭 杨德相 肖杨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3期40-45,共6页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为中生代断陷湖盆,断裂不发育,只是简单半地堑结构。按照层序划分的原则,识别出乌里雅斯太凹陷6个层序界面,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层序S1(阿尔善组)和层序S2(腾一下亚段)是凹陷主要含油层系,层序S1储油砂体主要为扇...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为中生代断陷湖盆,断裂不发育,只是简单半地堑结构。按照层序划分的原则,识别出乌里雅斯太凹陷6个层序界面,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层序S1(阿尔善组)和层序S2(腾一下亚段)是凹陷主要含油层系,层序S1储油砂体主要为扇三角洲,表生成岩作用和后期溶蚀作用改善储集条件,油气主要受剥蚀面和成岩岩相带共同控制。层序S2储油砂体主要为受坡折带控制的湖底扇,并形成独立的储油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乌里雅斯太凹陷 岩性油藏 层序地层特征 油气勘探工作 岩相 成藏模式
下载PDF
白音查干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12
3
作者 谢利华 周彤 杨建成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16-20,共5页
白音查干凹陷以西部次凹的西部洼陷带为该凹陷的唯一生油洼陷,有阿尔善组的上部、腾格尔组的下部和都一段三套有效烃源岩。流体势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气的主要运移方向有5个,长期活动的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不整合面和渗透砂体是... 白音查干凹陷以西部次凹的西部洼陷带为该凹陷的唯一生油洼陷,有阿尔善组的上部、腾格尔组的下部和都一段三套有效烃源岩。流体势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气的主要运移方向有5个,长期活动的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不整合面和渗透砂体是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油气围绕生油洼陷分布,断裂带继承性发育的构造圈闭为主、洼陷带岩性圈闲为主以及流体势的指向控制油气横向分布,区域性生储盖组合及岩性控制油气的纵向分布,不同的地区油气分布层位不同;在断裂带找油要考虑断层两侧岩性配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运移务件 聚集条件 油气成藏条件 油气分布规律
下载PDF
天然气运聚相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付广 庞雄奇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天然气集相态是影响其成藏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源岩在不同的成烃阶段具有不同的排气相态。天然气二次运移相态除了受其源岩排气相态的影响外,还受运移途中温度压力及介质条件的影响,不同相态天然气运聚受不同势场控制;水溶相天然... 天然气集相态是影响其成藏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源岩在不同的成烃阶段具有不同的排气相态。天然气二次运移相态除了受其源岩排气相态的影响外,还受运移途中温度压力及介质条件的影响,不同相态天然气运聚受不同势场控制;水溶相天然气在水势场中受水动力的作用,油溶相在油势场中受油的浮力和水动力作用,游离相在气势场中受气的浮力和水动力作用,因此,所形成气藏的分布规律存在差异性,对于不同相态成因的气藏的勘探应采用不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运聚相态 研究 成藏模式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亮 周心怀 +1 位作者 牛成民 杨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38-846,共9页
莱州湾凹陷近年获重大油气发现,但构造演化特征复杂,烃源岩、沉积体系展布特征以及油气运聚规律认识尚不够深入。本文利用多种钻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研究,首先对本区构造演化所产生的断裂与圈闭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3级断裂体系以及3种... 莱州湾凹陷近年获重大油气发现,但构造演化特征复杂,烃源岩、沉积体系展布特征以及油气运聚规律认识尚不够深入。本文利用多种钻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研究,首先对本区构造演化所产生的断裂与圈闭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3级断裂体系以及3种类型圈闭,并深入研究了构造演化对油气生成与演化、优质储盖组合的分布以及油气运移与聚集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沙三段自源型油气藏以及其它层系它源型油气藏两种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构造演化 油气生成 运移与聚集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区火山岩风化壳油藏油气运聚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赵乐强 林会喜 +3 位作者 郭瑞超 宫亚军 闵飞琼 马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3-410,共8页
盆缘凸起火山岩风化壳油藏位于油源之外,油气运聚过程复杂,成藏认识程度低。文章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为例,利用地质与地球化学资料,总结了该区火山岩风化壳油藏油气运聚特征,剖析了油气运聚过程,建立了盆缘凸起风化壳油气运聚... 盆缘凸起火山岩风化壳油藏位于油源之外,油气运聚过程复杂,成藏认识程度低。文章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为例,利用地质与地球化学资料,总结了该区火山岩风化壳油藏油气运聚特征,剖析了油气运聚过程,建立了盆缘凸起风化壳油气运聚模式。研究表明,风化壳结构层与断层决定着凸起内石炭纪火山岩风化壳圈闭的形成与分布;石炭纪火山岩风化壳具有双源侧向供烃特点。该风化壳在晚白垩世—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经历过2期较大规模油气充注。在油气充注过程中,油气通过"断层-毯砂"、"断层-风化淋滤层"及"断层-毯砂-风化淋滤层"等3种复合输导体系向凸起运移,从而在风化壳圈闭中聚集成藏。由断层-风化淋滤层输导的油气主要分布在靠近凹陷部位;由断层-毯砂、断层-毯砂-风化淋滤层输导的油气相对远离凹陷。车排子凸起石炭纪火山岩风化壳油藏油气运聚模式可概括为:双源侧向供烃,断层、毯砂及风化淋滤层复合输导,2期充注,浮力驱动,风化壳圈闭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风化壳油藏 远离油源 运聚模式 石炭纪火山岩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低渗层油气运聚条件和运聚模式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冬 徐景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对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低渗层油气生成、储集、封盖及运聚条件的研究,结合油水分布特征及油气运移实例的分析,总结出陆西凹陷三种油气运聚模式,即包日温都断裂构造带运聚模式、马家铺高垒带运聚模式和马北斜坡带(预测)运聚模式,... 通过对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低渗层油气生成、储集、封盖及运聚条件的研究,结合油水分布特征及油气运移实例的分析,总结出陆西凹陷三种油气运聚模式,即包日温都断裂构造带运聚模式、马家铺高垒带运聚模式和马北斜坡带(预测)运聚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储集层 流体势能场 油气运移 运聚条件
下载PDF
陆-陆碰撞对南亚地区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吴义平 潘校华 +3 位作者 田作基 法贵方 李富恒 候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6-241,共6页
南亚地区主体为印度板块,裂谷期(4 570~166 Ma)时为东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自晚侏罗世(166 Ma)经过从南向北的长距离漂移,从始新世(49 Ma)开始,该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早-中中新世(16 Ma)至今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缅甸山脉快速隆升,形成了... 南亚地区主体为印度板块,裂谷期(4 570~166 Ma)时为东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自晚侏罗世(166 Ma)经过从南向北的长距离漂移,从始新世(49 Ma)开始,该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早-中中新世(16 Ma)至今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缅甸山脉快速隆升,形成了5个构造单元。前晚白垩世板块北部被动边缘型沉积被破坏,而东、西两侧和南缘沉积遭受抬升剥蚀程度较小,油气保存条件较好,板块内部在裂谷期仅发生微弱的沉降,晚碰撞期烃源岩未成熟。油气主要富集在沿着印度板块边缘分布的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弧前-弧后盆地和夭折裂谷系中,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典型的油气运聚模式依次为复合砂体运聚模式、构造褶皱-冲断运聚模式、断-坳垂向运聚模式和断裂-岩性运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陆碰撞 构造演化 构造单元 运聚模式 油气富集规律 印度板块
下载PDF
柴北缘牛东地区古近系/侏罗系不整合结构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任长青 高先志 +4 位作者 张永庶 王波 侯泽生 何富贵 张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5-804,共10页
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芯、三维地震、测井曲线、岩石薄片以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对牛东地区下侏罗统顶部不整合类型、不整合结构特征、不整合结构体物性变化规律以及其连通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牛东地区不整合整体以削截不整合为主,... 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芯、三维地震、测井曲线、岩石薄片以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对牛东地区下侏罗统顶部不整合类型、不整合结构特征、不整合结构体物性变化规律以及其连通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牛东地区不整合整体以削截不整合为主,同时局部地区也发育断褶不整合与平行不整合;不整合在研究区分布范围广泛,具有不整合面之上底砾岩、不整合面之下风化黏土层和半风化岩石典型3层结构;不整合各层结构岩石学和测井响应特征均具有不同特征;不整合面之上底砾岩分布稳定且厚度较大,无良好盖层,属于“散失型”运移通道;不整合面之下风化黏土层物性较差为封堵层;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物性特征具有明显规律性;依据其变化趋势划分为两段,且油气多分布于上段底部具有较好的储层物性的砂岩层内。根据油源、断层、不整合以及其与油气分布关系,构建了牛东地区不整合-断裂阶梯状油气运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东地区 下侏罗统 不整合 运聚模式
下载PDF
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实践新认识 被引量:58
10
作者 谢刚平 叶素娟 田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3,共10页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与下侏罗统暗色含煤泥页岩烃源条件极佳,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②侏罗系具有多个物源方向,具备形成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的地质条件,具有"满盆富砂"的特点;③碎屑岩储层砂岩致密化程度虽较高,但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均发育相对优质储层;④深层和中浅层普遍发生超压,源储压差是天然气运移、聚集的关键动力条件;⑤致密砂岩气藏存在网状和面状两种供烃方式;⑥中浅层气藏具有"源、相、位"三元控藏的特点。结论认为:川西坳陷负向构造带不仅砂体发育,而且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负向构造 致密砂岩气藏 运聚模式 成藏模式 岩性地层气藏 生储盖组合 天然气资源量
下载PDF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油气输导体系与运聚模式 被引量:23
11
作者 牛成民 杜晓峰 +3 位作者 邹华耀 张参 王飞龙 姚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9,共6页
运用油气优势运移路径模拟、断面精细刻画及成藏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阐明了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油气输导体系与成藏模式。石臼坨凸起深层古近系油气输导体系由边界断层和古近系砂体组成,浅层新近系油气输导体系由馆陶组砂砾岩横向... 运用油气优势运移路径模拟、断面精细刻画及成藏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阐明了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油气输导体系与成藏模式。石臼坨凸起深层古近系油气输导体系由边界断层和古近系砂体组成,浅层新近系油气输导体系由馆陶组砂砾岩横向输导层和明化镇组断砂耦合组成;石臼坨凸起内部形成2种"Z"字形油气运移模式,即断层两侧砂-砂对接条件下的跨断层型及远离断层的砂-砂侧接型"Z"字形油气运移模式。结合典型油气田成藏特征解剖,建立了石臼坨凸起"运-分-聚"立体油气运聚模式,直接指导了石臼坨凸起秦皇岛33-1南亿吨级油田的发现,对渤海其他及类似地区的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石臼坨凸起 油气输导体系 “Z"字形油气运移模式 “运-分-聚"立体油气运聚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创新及规模实践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香增 乔向阳 +7 位作者 张磊 王永科 周进松 杜永慧 曹军 辛翠平 宋珈萱 袁芳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为了落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致密砂岩气成藏规律,解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气田规模效益建产难题;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合攻关思路,多学科开展了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沉积—储层—成藏地质理论研究,并在基于动态知识... 为了落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致密砂岩气成藏规律,解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气田规模效益建产难题;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合攻关思路,多学科开展了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沉积—储层—成藏地质理论研究,并在基于动态知识库的储层预测、混合井网立体动用模式、气藏动态优化调整等关键技术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地质理论和开发关键技术创新进展,总体实现规模效益建产。研究结果表明:①明确了盆地东南部二叠纪时期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浅水环境岸线频繁迁移控制储集砂体发育,建立了致密砂岩气优质储层“甜点”发育模式;②形成了基于多要素、全过程天然气运聚模拟的目标优选技术,高效指导了勘探有利区的优选;③基于动态知识库提高了有效储层预测可靠性,建立了基于井网要素差异化设计的混合井网立体动用技术;④形成了以压力跟踪和产量智能优化为核心的气藏开发动态优化技术,实现了延安气田的规模有效动用和长期稳产。结论认为,取得的系列地质理论新认识和开发关键技术,支撑了延安气田7635×10^(8)m^(3)天然气探明储量发现和71.4×10^(8)m^(3)/a的产能建设,且为类似致密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气田 致密砂岩气 砂体成因 成储模式 运聚模拟 混合井网立体动用 气藏动态优化
下载PDF
伊通盆地梁家~五星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国盛 凌亚军 +2 位作者 袁海锋 朱建敏 杨运会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25-231,219,共7页
伊通盆地梁家~五星构造带存在有效烃源岩、优质储层、良好盖层及有利的圈闭和保存条件,因而具备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通过地层回剥技术恢复烃源岩的生烃史,可知双阳组、奢岭组和永吉组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和大量排烃的时间不同,因此所... 伊通盆地梁家~五星构造带存在有效烃源岩、优质储层、良好盖层及有利的圈闭和保存条件,因而具备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通过地层回剥技术恢复烃源岩的生烃史,可知双阳组、奢岭组和永吉组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和大量排烃的时间不同,因此所产出的流体性质存在差异。利用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沉积埋藏史及热史综合研究,确定工区油气经历了二期的充注与成藏过程,建立了油气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遵循:"切源断层控制油气的输导;储层质量控制油气的充注;构造和砂体控制油气的分布;烃源岩成熟度决定油气藏的类型"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成藏规律 梁家~五星构造带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前中生界基岩石油运聚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志宏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21-24,147-148,共4页
大民屯凹陷前中生界基岩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总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一半以上,是大民屯凹陷最主要的含油层。为探讨影响基岩整体石油运聚模式的类型、建立各类型的石油运聚模式图、指导前中生界基岩的进一步勘探,从已知基岩油藏出发,通过... 大民屯凹陷前中生界基岩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总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一半以上,是大民屯凹陷最主要的含油层。为探讨影响基岩整体石油运聚模式的类型、建立各类型的石油运聚模式图、指导前中生界基岩的进一步勘探,从已知基岩油藏出发,通过开展原油性质、油藏剖面、构造演化、声波时差与埋深关系图分析法,搞清了基岩原油类型、油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详细分析了前中生界基岩石油运聚条件,明确了前中生界基岩发育侧向直接、垂向间接、倒灌式三种石油运聚模式。三种运聚模式图的构建,对在大民屯凹陷南部韩三家子断阶部署两口预探井和西部斜坡带的基岩勘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基岩 整体含油 石油运聚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