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配置关系 被引量:105
1
作者 张卫海 查明 曲江秀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将输导体系划分为储集层输导体系、断裂输导体系和不整合输导体系3大类、8种类型,指出输导体系的时空配置关系是决定油气藏的重要因素;着重阐明了输导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关系,认为这些配置关系是影响输导体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提出... 将输导体系划分为储集层输导体系、断裂输导体系和不整合输导体系3大类、8种类型,指出输导体系的时空配置关系是决定油气藏的重要因素;着重阐明了输导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关系,认为这些配置关系是影响输导体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运移级次性的概念,讨论了划分运移级次对油气运移研究的意义,指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邻近玛湖以储集层输导体系和不整合输导体系为主,边缘地区以断层输导体系为主。浅层油气成藏期主要取决于断层的活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输导体系 体系类型 配置关系 油气藏 运移级次性 油气运移 储集层输导体系 不整合输导体系 体系复合
下载PDF
Tunnel seismic tomography method for geological predi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52
2
作者 Zhao Yonggui Jiang Hui Zhao Xiaope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6年第2期69-74,共6页
Typical existing methods of tunnel geological prediction include negative apparent velocity, horizontal seismic profile, and the 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 (TSP) method as this technology is under development at home... Typical existing methods of tunnel geological prediction include negative apparent velocity, horizontal seismic profile, and the 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 (TSP) method as this technology is under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Considering simpler observational methods and data processing, it is hard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seismic velocity of the wall rock in the front of the tunnel face. Therefore, applying these defective methods may result in inaccurate geological inferences which will not provide sufficient evidence for classifying the wall rock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unnel Seismic Tomography (TST) method using a spatial observation arrangement and migration and travel time inversion image process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nalyzing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wall rock in the front of the tunnel face and realize accurate imaging of the geological framework of the tunnel wall rock. This method is very appropriate for geological prediction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geological prediction TST technology velocity analysis seismic migration travel time inversion and image.
下载PDF
“同途殊归”: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45
3
作者 邹杰玲 董政祎 王玉斌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98,共16页
本文利用2016年在山东省和河南省开展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调查"所获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使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概率显著降低0.161。运用工具变量的CMP估... 本文利用2016年在山东省和河南省开展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调查"所获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使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概率显著降低0.161。运用工具变量的CMP估计法和稳健性检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外出务工的负向影响仍然显著。进一步地,通过区分农户是否以务农收入为主和务工距离的不同,分析不同兼业程度下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影响,本文间接验证了外出务工的影响包括积累能力的积极作用和改变从业重心的消极作用两个方面,并发现:从对不同兼业程度农户影响的差异看,外出务工的负向影响的主要作用人群是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而对于以务农收入为主的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促进其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因此,促进农业生产要素流动,释放要素生产潜力,帮助以务农收入为主的农户积累能力,是推广和普及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出务工 兼业程度 可持续农业技术 CMP估计法
原文传递
临南地区石油运移方向与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庆春 林玉祥 唐洪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1-616,共6页
根据原油及油砂抽提物中含氮化合物分析、原油生物标志成熟度参数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烃类成分分析 ,研究了临南地区石油运移的方向、距离、成藏期次。结果表明临南油田仅有一期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属中新世末形成的成熟原油 ,4 甲基甾烷含... 根据原油及油砂抽提物中含氮化合物分析、原油生物标志成熟度参数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烃类成分分析 ,研究了临南地区石油运移的方向、距离、成藏期次。结果表明临南油田仅有一期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属中新世末形成的成熟原油 ,4 甲基甾烷含量较高。曲堤油田存在两期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早期原油成熟度低 ,4 甲基甾烷含量低 ,运移距离较远 ,成藏后大部分散失 ;晚期充注的原油成熟度较高 ,4 甲基甾烷含量也较高 ,并保存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地区 运移方向 含氮化合物 包裹体 成藏期次 油气运移 烃类成分分析 原油生物标志
下载PDF
乡村旅游对农户农林业生产和外出务工影响研究——基于陕西22个旅游扶贫村农户调查数据 被引量:25
5
作者 黎洁 高岚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3-151,共9页
利用课题组2017年6—8月在陕西安康、商洛、汉中、宝鸡4市9县22个旅游扶贫村收集的841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选择模型(DSM)等分析了农户参与旅游对家庭农林业劳动时间、外出务工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旅游有助于增加调查地的农户... 利用课题组2017年6—8月在陕西安康、商洛、汉中、宝鸡4市9县22个旅游扶贫村收集的841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选择模型(DSM)等分析了农户参与旅游对家庭农林业劳动时间、外出务工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旅游有助于增加调查地的农户收入,旅游兼营型农户收入更高。在全样本中,参与旅游对农户农林业生产时间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但在参与了旅游的农户样本中,农户参与旅游一些特征或形式,如土特产销售,对农林业生产则有显著正向作用;在多个模型中,农户从事旅游对家庭外出务工活动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提出了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旅游+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景区带村作用、完善旅游扶贫政策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户 农林业劳动时间 外出务工时间 双重选择模型(DSM)
原文传递
油气二次运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波 杜岳松 +2 位作者 杨志博 贵健平 张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6,135,共6页
油气二次运移是成藏研究的薄弱领域,正确了解二次运移的研究现状对于促进油气成藏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对于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研究成果;对目前常用的流体示踪剂法、物理模拟法、数值模拟法等研究... 油气二次运移是成藏研究的薄弱领域,正确了解二次运移的研究现状对于促进油气成藏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对于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研究成果;对目前常用的流体示踪剂法、物理模拟法、数值模拟法等研究方法在我国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二次运移 运移相态 运移动力 运移通道 运移时间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迁移时间重现性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健萍 胡昌勤 刘文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6-401,共6页
以电泳介质为研究对象,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或MEKC)两种电泳模式下,探讨了电泳介质中各组分浓度、冲洗程序、电泳介质在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对溶质迁移时间重现性的影响。根据描述缓冲液中各组分浓度与电渗流... 以电泳介质为研究对象,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或MEKC)两种电泳模式下,探讨了电泳介质中各组分浓度、冲洗程序、电泳介质在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对溶质迁移时间重现性的影响。根据描述缓冲液中各组分浓度与电渗流迁移时间和溶质迁移时间的关系式,证明利用电导值可准确地表征电泳缓冲液的浓度;通过控制缓冲液的电导值可提高迁移时间的重现性。运行缓冲液pH值的变化影响毛细管壁上的硅羟基的电离,因此需选择合理的冲洗程序使硅羟基的电离达到平衡,以提高迁移时间的重现性。毛细管入口端缓冲液是影响溶质迁移行为的主要因素,其在电泳中发生的变化是影响电泳重现性的重要原因。目前在实验中可通过提高运行缓冲液的更换频率来保证迁移时间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迁移时间 重现性 电泳介质
下载PDF
确定含油气系统关键时刻研究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燕烈灿 黄卫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70-274,共5页
根据油气勘探实践揭示出常用成藏期研究结果与客观实际的矛盾,较全面地分析了诸如流体包裹体分析、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等新技术应用于成藏期确定时,在前提假设、方法原理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失误或不足。从构造控矿角度,分析了地震... 根据油气勘探实践揭示出常用成藏期研究结果与客观实际的矛盾,较全面地分析了诸如流体包裹体分析、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等新技术应用于成藏期确定时,在前提假设、方法原理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失误或不足。从构造控矿角度,分析了地震与含油气系统的必然联系,指出断褶构造运动是包含油气在内的地层流体运移的主要动因,指出发生在烃源岩供油气阶段的断褶构造活动期,才是烃源岩得以大规模排烃和油气运聚成藏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时间 运移时间 构造运动 含油气系统 油气藏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农民工能实现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同化吗? 被引量:16
9
作者 吕炜 杨沫 朱东明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9,共14页
农民工的市民化待遇一直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热点,如何能实现农民工的同工同酬是问题的关键。文章将研究的背景追溯至农民工权益保障较为缺乏的时期,基于CHIPS2007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工是否能单纯通过延长迁移时间和积累与迁移地... 农民工的市民化待遇一直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热点,如何能实现农民工的同工同酬是问题的关键。文章将研究的背景追溯至农民工权益保障较为缺乏的时期,基于CHIPS2007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工是否能单纯通过延长迁移时间和积累与迁移地相适应的非农工作经验的途径来实现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同化。实证结果表明:纠正样本自选择偏误后,农民工无法实现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同化,迁移之初农民工比城镇职工的小时工资低大约30.53%,持续迁移至多可以消除大约9.4%的工资差距。进一步,本文使用职业转移矩阵和Brown分解方法对农民工无法实现工资同化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迁移时间无法根本消除工资差距主要是因为职业分布固化和户籍歧视。具体来看,农民工职业分布固定且缺乏流动晋升,"同化效应"虽能有效地减少工资差距,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由户籍因素所主导的职业内的工资差距,也不能消除由于人力资本不足所主导的无法攀登职业阶梯而带来的职业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迁移时间 工资同化 职业流动 户籍歧视
原文传递
稀土离子发光体系中能量传递和迁移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殿元 谢平波 +2 位作者 张慰萍 楼立人 夏上达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29-334,共6页
基于以前综合V F模型 (考虑施主 受主 (D A)能量传递 )和B模型 (考虑施主 施主 (D D)能量迁移 )而提出的V F B综合模型 ,对La1-xErxF3 体系中Er3 +离子四种低掺杂浓度下 (x =0 0 0 1,0 0 0 3,0 0 1,0 0 2 ) 2 95K时4 S3/2 →4 I15... 基于以前综合V F模型 (考虑施主 受主 (D A)能量传递 )和B模型 (考虑施主 施主 (D D)能量迁移 )而提出的V F B综合模型 ,对La1-xErxF3 体系中Er3 +离子四种低掺杂浓度下 (x =0 0 0 1,0 0 0 3,0 0 1,0 0 2 ) 2 95K时4 S3/2 →4 I15/2 发光的时间演化曲线成功地重新进行了数值拟合 .结果表明该体系内D A间交叉弛豫能量传递是偶极 偶极作用 ,作用常数CDA为 4 75× 10 -4 1cm6/s,与Okamoto等人原用Y T扩散模型得到的结果一致 .而拟合得到的四个D D平均跳跃时间τ0 粗略地与xDα 次方 (xD 为D离子浓度 )成正比 (α≈ - 1 2 37) ,并不遵从τ0 很小时与xD 的- 2次方成正比的理论关系 .同时 ,通过把D D迁移和D A传递同时同样地纳入V F模型还粗略估计了D D平均跳跃时间τ0 ′的值 ,发现它与V F B给出的τ0 拟合值比较一致 ,说明V F B模型在一定近似程度上是内部自恰的、合理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传递 能量迁移 跳跃时间 交叉弛豫 稀土离子发光体系
原文传递
油气上窜速度的精确计算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基伟 柳贡慧 +1 位作者 李军 张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80-184,共5页
上窜速度是反映油气活跃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于钻井作业来说,直接影响钻井作业的井控安全。如果油气上窜速度不准确,很容易导致井涌、井喷等井控事故;同时也会造成钻井液密度的不合理,从而对油气层造成污染。现场用的迟到时间... 上窜速度是反映油气活跃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于钻井作业来说,直接影响钻井作业的井控安全。如果油气上窜速度不准确,很容易导致井涌、井喷等井控事故;同时也会造成钻井液密度的不合理,从而对油气层造成污染。现场用的迟到时间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根据油气在钻井液中运移的规律分析,得出油气上窜速度一种新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钻具的排替作用、井身结构、以及开泵后油气在钻井液中的运移对其上窜高度的影响,对油气运移时间进行了修正,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油气上窜速度。经过现场实验表明,该计算方法可靠,可为准确判断油气活跃程度,为安全钻井作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上窜速度 井身结构 油气上窜高度 油气运移时间
下载PDF
惠民凹陷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志强 曾溅辉 王建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8,共6页
在详细分析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的动力系统、输导条件、运移方向以及运移时期的基础上,对临南洼陷内油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系统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在3000m以上地层为正常压力系统,3000m以下地层... 在详细分析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的动力系统、输导条件、运移方向以及运移时期的基础上,对临南洼陷内油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系统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在3000m以上地层为正常压力系统,3000m以下地层为混合压力系统,浮力和异常压力构成了临南洼陷内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2)近东西走向的断层和相互连通的砂体共同组成了油气由洼陷中心向边缘运移的通道;(3)油气由洼陷中心向边缘运移共有4个优势运移方向;(4)油气运移时期出现在渐新世东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洼陷 油气运移 运移动力 输导体系 运移方向 运移时期
下载PDF
关于深度偏移的几个相关概念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基祥 崔化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9-264,共6页
本文仅对深度偏移和时间偏移的关系 ,叠前深度偏移和叠后深度偏移的关系 ,法向射线与成像射线、射线偏移、相干反演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所有的偏移公式都是在深度域定义的 ;只有当前层以上所有各层的速度都正确时 ,修改速度模... 本文仅对深度偏移和时间偏移的关系 ,叠前深度偏移和叠后深度偏移的关系 ,法向射线与成像射线、射线偏移、相干反演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所有的偏移公式都是在深度域定义的 ;只有当前层以上所有各层的速度都正确时 ,修改速度模型使其共成像点道集上同相轴达到平直 ,方可认为该速度和深度接近于真实值。论述了射线偏移在建立速度一深度模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它可以把时间域层位转化为深度域层位 ;进一步明确了法向射线与成像射线的概念 ,利用法向射线可以将叠加时间剖面上层位转换为深度域层位 ;利用成像射线可以把时间偏移剖面的层位转化为深度域层位 ;提出了利用相干反演建立初始速度一深度模型的优缺点及克服其缺点的办法。只有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才能提高利用深度偏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 时间偏移剖面 深度偏移技术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处理技术 地震波
下载PDF
基于构型单元“势控论”研究与剩余油开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涂乙 王亚会 +2 位作者 闫正和 高永明 魏启任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140,共8页
为了研究剩余油的开发效果,综合利用地震、地质、生产动态等资料,将“构型精细解剖”与“势控论”相结合,基于单砂体构型单元进行油水动态运移规律研究,从运移方向和时间角度,预测剩余油运移与聚集规律,构建“运聚再生油藏模式”,提出... 为了研究剩余油的开发效果,综合利用地震、地质、生产动态等资料,将“构型精细解剖”与“势控论”相结合,基于单砂体构型单元进行油水动态运移规律研究,从运移方向和时间角度,预测剩余油运移与聚集规律,构建“运聚再生油藏模式”,提出低势闭合区是剩余油挖潜的重点区域。Y 油田主力储层夹层少且薄,砂体连片展布,以堆叠接触为主,关停后 1 a 左右,零散分布的剩余油向低井控、低势能的构造高部位进行运移聚集;非主力储层夹层发育规模大且厚,砂体发育类型包括堆叠、侧叠和孤立型,零散剩余油在纵向上运移受到夹层遮挡,砂体内运移方向受韵律性影响,横向上砂体之间接触类型决定剩余油聚集规模,关停后 3 a 以上时间,剩余油逐渐向油藏低势闭合区富集成藏。Z9 非主力油藏低势闭合区 Y1-6 H 井平均日产油超过 200 m^3,含水率低于 5%,已稳产 4 a;构造高部位 Y1-3 H 井平均日产油低于 60 m^3,含水率约 75%,现已关停,远低于低势闭合区生产效果,其他非主力油藏低势闭合区剩余油也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Y 油田挖潜资料证明了低势闭合区“动态运聚再生油藏模式”的合理性,可为海上中后期老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型界面 势控论 运移方向 运移时间 聚集规律 挖潜效果
下载PDF
Viscoacoustic prestack reverse time migration based onthe optimal time-space domain high-order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岩 刘洋 任志明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4年第1期50-62,116,共14页
Prestack reverse time migration (RTM) is an accurate imaging method ofsubsurface media. The viscoacoustic prestack RTM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ecause itconsiders the viscosity of the subsurface media. One of t... Prestack reverse time migration (RTM) is an accurate imaging method ofsubsurface media. The viscoacoustic prestack RTM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ecause itconsiders the viscosity of the subsurface media. One of the steps of RTM is solving thewave equation and extrapolating the wave field forward and backward; therefore, solving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the wave equation affects the imaging results and the efficiencyof RTM. In this study, we use the optimal time-space domain dispersion high-order finite-difference (FD) method to solve the viscoacoustic wave equation. Dispersion analysis and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optimal time-space domain FD method is more accurateand suppresses the numerical dispersion. We use hybrid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s tohandle the boundary reflection. We also use source-normalized cross-correlation imagingconditions for migration and apply Laplace filtering to remove the low-frequency noise.Numerical modeling suggests that the viscoacoustic wave equation RTM has higher imagingresolution than the acoustic wave equation RTM when the viscosity of the subsurface isconsidered. In addition, for the wave field extrapolation, we use the adaptive variable-lengthFD operator to calculate the spatial derivatives and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SE time migration Viscoacoustic Optimization Adaptive time-spacedomain FINITE-DIFFERENCE
下载PDF
A review on reflection-waveform inversion 被引量:9
16
作者 Gang Yao Di Wu Shang-Xu W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34-351,共18页
Full-waveform inversion(FWI)utilizes optimization methods to recover an optimal Earth model to best fit the observed seismic record in a sense of a predefined norm.Since FWI combines mathematic inversion and full-wave... Full-waveform inversion(FWI)utilizes optimization methods to recover an optimal Earth model to best fit the observed seismic record in a sense of a predefined norm.Since FWI combines mathematic inversion and full-wave equations,it has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key methods for seismic data imaging and Earth model building in the fields of global/regional and exploration seismology.Unfortunately,conventional FWI fixes background velocity mainly relying on refraction and turning waves that are commonly rich in large offsets.By contrast,reflections in the short offsets mainly contribute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gh-resolution interfaces.Restricted by acquisition geometries,refractions and turning waves in the record usually have limited penetration depth,which may not reach oil/gas reservoirs.Thus,reflections in the record are the only source that carri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se reservoirs.Consequently,it is meaningful to develop reflection-waveform inversion(RWI)that utilizes reflections to recover background velocity including the deep part of the model.This review paper includes:analyzing the weaknesses of FWI when inverting reflections;overviewing the principles of RWI,including separation of the tomography and migration components,the objective functions,constraints;summariz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echnique of RWI;outlooking the future of RW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l-waveform inversion Reflection-waveform inversion Tomographic component migration component Travel time-based objective function Waveform-based objective function CONSTRAINT
下载PDF
多次反射可控制的波动方程共炮记录正演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熊高君 贺振华 +4 位作者 张琳 阎贫 张毅祥 姜绍仁 桌碧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83-590,共8页
本文首先把声波方程分解为两个分别适用于做正演和偏移的单向旁轴方程,然后用适合于做正演的单向方程来合成共炮记录。通过公式推导,提出合成共炮记录的时间一致性原理和两个过程──正过程和逆过程,即对于简单的水平各向同性层状介... 本文首先把声波方程分解为两个分别适用于做正演和偏移的单向旁轴方程,然后用适合于做正演的单向方程来合成共炮记录。通过公式推导,提出合成共炮记录的时间一致性原理和两个过程──正过程和逆过程,即对于简单的水平各向同性层状介质,仅用正过程就能精确地合成共地记录;而对于复杂介质,则需借鉴射线法两点问题和波动方程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原理,给定炮点和检波点,在时间一致性原理的基础上,应用道过程方法,以单向声波方程分别正向延拓震源波场和反向延拓检波器波场,然后按记录适合成共炮记录。并且,还能将其演变为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法、零偏移距正演模拟法以及叠后深度偏移法。数值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各种方法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拟 共炮记录 波动方程 地震记录 地震勘探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seismic imaging technology 被引量:6
18
作者 Zhen-Chun Li Ying-Ming Q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28-146,共19页
High-precision seismic imaging is the core task of seismic exploration,guaranteeing the accuracy of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exploration,the targets become more and mor... High-precision seismic imaging is the core task of seismic exploration,guaranteeing the accuracy of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exploration,the target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ex.Imaging on complex media such as subsalt,small-scale,steeply dipping and surface topography structures brings a great challenge to imaging techniques.Therefore,the seismic imaging methods range from stacking-to migration-to inversion-based imaging,and the imaging accurac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high.This review paper includes: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ismic imaging;overviewing the principles of three typical imaging methods,including 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stack,migration-based Gaussian-beam migration(GBM)and reverse-time migration(RTM),and inversion-based least-squares reverse-time migration(LSRTM);analyzing the imaging capability of GBM,RTM and LSRTM to the special structures on three typical models and a land data set;outlooking the future perspectives of imaging methods.The main challenge of seismic imaging is to produce high-precision images for low-quality data,extremely deep reservoirs,and dual-complex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 stack Gaussian-beam migration Reverse-time migration Least-squares reverse-time migration
下载PDF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天然气运移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波 李敬含 +3 位作者 李晓革 李国永 杜岳松 王传峰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9-412,共4页
油气运移是成藏研究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领域。研究发现,天然气运移是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空间中的事件,故天然气运移特征研究应先确定其运移时间;再依据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输导层的空间组合关系确定天然气运移通道;最后计算... 油气运移是成藏研究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领域。研究发现,天然气运移是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空间中的事件,故天然气运移特征研究应先确定其运移时间;再依据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输导层的空间组合关系确定天然气运移通道;最后计算在运移通道格架内的天然气运移距离。按此思路,并依据生烃史法、包裹体法和饱和压力法,确定东部凹陷天然气运移时间为6 Ma至今。依据断裂、砂体、不整合面的空间展布形态,确定断层为凹陷天然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砂体是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根据东部凹陷天然气δ13C1-Ro关系,结合源岩埋深与Ro关系,计算出东部凹陷天然气垂向和侧向运移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运移时间 运移通道 运移距离 东部凹陷 辽河油田
下载PDF
塔西南群苦恰克构造带油气运移与聚集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春明 张敏 +1 位作者 张俊 梅博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9,共2页
群苦恰克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上倾部位,石炭系多个层段获商业性油气流及油气显示。分析该构造带4 口井( 西侧群5 井和曲3 井,原油主要来自奥陶系;东侧群4 井和曲1 井,原油主要来自石炭系) 产出的石炭系... 群苦恰克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上倾部位,石炭系多个层段获商业性油气流及油气显示。分析该构造带4 口井( 西侧群5 井和曲3 井,原油主要来自奥陶系;东侧群4 井和曲1 井,原油主要来自石炭系) 产出的石炭系Ⅲ油组原油,其苯并咔唑绝对浓度和苯并[a] 咔唑/苯并[c] 咔唑的变化规律显示两种来源的原油运聚方向均为从东向西,与该构造带现今东高西低构造格局有矛盾。根据该构造带的演化史,石炭纪早期古巴什托普背斜已具雏形,二叠纪晚期西高东低的构造格局基本定型,晚第三纪受柯坪推覆体的影响才变为东高西低。源于奥陶系的原油运聚应发生在二叠纪晚期( 正是下古生界烃源岩生油高峰期) ,聚集于统一的古巴什托普背斜;晚第三纪构造格局变为东高西低后,发生源于石炭系原油的运聚,同时已聚集的源于奥陶系的原油进行从西向东的调整。因此,群苦恰克构造带的东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图2 表1 参4(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带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