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架沙丘(波)活动量级和稳定性标志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庄振业 曹立华 +1 位作者 刘升发 胡广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1-1007,共7页
陆架底流包含定时变向的潮流、定时定向的洋流和偶发性的暴风浪流,水下沙丘的塑造和运动是潮、浪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水文计算法计算沙丘迁移速率时应充分考虑陆架各动力要素的作用,并与定位观测速率相对照。按陆架水下沙丘的运动量... 陆架底流包含定时变向的潮流、定时定向的洋流和偶发性的暴风浪流,水下沙丘的塑造和运动是潮、浪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水文计算法计算沙丘迁移速率时应充分考虑陆架各动力要素的作用,并与定位观测速率相对照。按陆架水下沙丘的运动量级和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强运动、弱运动、不运动(残留)和消亡(或埋藏)沙丘等4种类型,它们的稳定性标志,表现于海底状况、外部形态、粒度结构、水动力和迁移速率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沙丘 迁移速率 稳定标志
下载PDF
民勤绿洲外围新月形沙丘宽高比与移动速率变化特证 被引量:4
2
作者 何晨晨 吴盈盈 +2 位作者 田永胜 马瑞 王振亭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0-291,共12页
对民勤绿洲外围新月形沙丘形态演变过程和移动规律的认识是当地防风固沙与生态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野外实地测量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探讨民勤绿洲外围上风向边缘区域内新月形沙丘形态参数之间及其与移动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对民勤绿洲外围新月形沙丘形态演变过程和移动规律的认识是当地防风固沙与生态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野外实地测量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探讨民勤绿洲外围上风向边缘区域内新月形沙丘形态参数之间及其与移动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沙丘宽高比16 a来保持常数值16。(2)高大沙丘年均移动距离小于3 m,属中等移动速度,形态基本保持不变,仅在迎风坡基线、脊线和翼角处变化明显。低矮沙丘移动较快,年均移动距离大于10 m,属极快速移动速度。(3)沙丘顺风向移动速率反比于宽度,比例常数为718.52 m^(2)·a^(-1)。该区域新月形沙丘以快速移动速度为主,移动速率大于5 m·a^(-1),占比为52.63%。(4)沙粒在迎风坡侵蚀并在背风坡沉积的过程中,大沙丘保持形态稳定,移动缓慢。小沙丘形态变化剧烈,移动快速,沙丘发育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新月形沙丘 几何参数 移动规律
下载PDF
利用14C测年法确定新月形沙丘移动速率
3
作者 何晨晨 王振亭 王宗礼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在沙丘移动过程中,背风坡底部经常掩埋致死低矮沙生植物,而迎风坡坡脚则因风蚀而出露植物残体。通过14C测年法测定植物死亡时间,并根据沿沙丘移动方向从迎风坡坡脚至背风坡边缘的水平距离,即可计算沙丘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移动速率。据此... 在沙丘移动过程中,背风坡底部经常掩埋致死低矮沙生植物,而迎风坡坡脚则因风蚀而出露植物残体。通过14C测年法测定植物死亡时间,并根据沿沙丘移动方向从迎风坡坡脚至背风坡边缘的水平距离,即可计算沙丘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移动速率。据此,利用灌木植物木质茎残体作为测年材料,得到了民勤绿洲上风向外围区域内3个新月形沙丘的移动速率。通过与高分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对比,发现14C测年法能够成功确定新月形沙丘在数十年内的最大平均移动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形沙丘 移动速率 植物残体 14C测年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4种抗静电剂在PE-HD中的应用效果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田瑶珠 于杰 +3 位作者 罗筑 陈兴江 郝智 熊玉竹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6,共4页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 4种抗静电剂在PE HD中使试样表面电阻值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分析了其在PE HD中的析出速度大小 ;分析测试了不同抗静电剂在空气中的吸水率大小及添加有不同种类抗静电剂的材料的单位表面吸水量与其表面电阻变化量的关...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 4种抗静电剂在PE HD中使试样表面电阻值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分析了其在PE HD中的析出速度大小 ;分析测试了不同抗静电剂在空气中的吸水率大小及添加有不同种类抗静电剂的材料的单位表面吸水量与其表面电阻变化量的关系 ,据此分析了其抗静电规律和特点 ,得出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效果主要与其吸水量有关 ;并分析了离子型抗静电剂与非离子型抗静电剂抗静电机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抗静电剂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 迁移速度
下载PDF
沟槽拓扑基底形貌对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贾瑞洁 王立 安美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究沟槽拓扑基底形貌对宫颈癌HeLa细胞形态、迁移速率的影响。方法在4种不同表面特征(平面、槽宽10μm平行沟槽、槽宽20μm平行沟槽、分叉沟槽)PDMS基底上培养HeLa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对HeLa细胞转染F-actin,并用特异性探针标记... 目的探究沟槽拓扑基底形貌对宫颈癌HeLa细胞形态、迁移速率的影响。方法在4种不同表面特征(平面、槽宽10μm平行沟槽、槽宽20μm平行沟槽、分叉沟槽)PDMS基底上培养HeLa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对HeLa细胞转染F-actin,并用特异性探针标记线粒体,通过活细胞工作站获取细胞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形态、线粒体分布。结果槽宽10μm平行沟槽中HeLa细胞较槽宽20μm平行沟槽和平面基底排列更加有序,形态更加细长,但平均迁移速率更低;分叉口处HeLa细胞向分叉结构中伸出突出,线粒体主要分布在突出处和细胞核周围,分叉口的存在降低了槽宽10μm平行沟槽中HeLa细胞的平均迁移速率。结论沟槽拓扑基底形貌对HeLa细胞的形态和迁移速率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体内微环境中拓扑结构在影响HeLa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并为后续关于宫颈癌侵袭与转移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A细胞 宫颈癌 拓扑结构 细胞形态 迁移速率
下载PDF
Optimal migration route of Cu in HfO_2 被引量:1
6
作者 卢金龙 罗京 +5 位作者 赵宏鹏 杨金 蒋先伟 刘琦 李晓风 代月花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7-11,共5页
The movement of Cu in a HfO2-based 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RRAM) device is investigated in depth by first-principle calculations.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ominant motion of Cu tends to be alon... The movement of Cu in a HfO2-based 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RRAM) device is investigated in depth by first-principle calculations.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ominant motion of Cu tends to be along the [001] orientation with a faster speed. The migration barriers along different routes are compared and reveal that the [001] orientation is the optimal migration route of Cu in HfO2, which is more favorable for Cu transportation. Furthermore, the preferable HfOz growth orientation along [100], corresponding to Cu migration along [001], is also observed. Therefor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HfO2 material should grow along [100] and the operating voltage should be applied along [001],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sponse speed and the reduction of power consumption of R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O2 RRAM Cu migration lattice orientation migration speed
原文传递
抗静电HDPE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铨铨 梁基照 杨卫国 《上海塑料》 2005年第3期11-15,共5页
简述了抗静电HDPE的抗静电机理及其应用领域,介绍了抗静电剂的种类和抗静电HDPE的常用制备方法。最后分析了抗静电HDPE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并对抗静电剂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离子型抗静电剂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 迁移速度
下载PDF
^(238)U、^(239)Pu在板岩和土壤中迁移速度的实验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晓颖 庹先国 +3 位作者 李哲 冷阳春 田青青 黄鹤翔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48-1952,共5页
以西南某低放废物处置库地质环境中板岩和土壤介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238U和239Pu核素在这两种地质介质中的动态迁移实验研究,通过氚穿透实验(地下水流速=1 mL.min-1、实验柱连续淋洗时间=180 d)得到氚在板岩中的弥散系数DL为0.027 cm2.m... 以西南某低放废物处置库地质环境中板岩和土壤介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238U和239Pu核素在这两种地质介质中的动态迁移实验研究,通过氚穿透实验(地下水流速=1 mL.min-1、实验柱连续淋洗时间=180 d)得到氚在板岩中的弥散系数DL为0.027 cm2.min-1,弥散度αL为0.324 cm,在土壤中的弥散系数DL为0.064 cm.2min-1,弥散度αL为0.895 cm.通过淋滤实验(地下水流速=0.1 mL.h-1、实验柱连续淋洗时间=350 min),得到了238U在板岩和土壤介质中的迁移速度分别为6.1—8.1 cm.a-1和7.3—8.5 cm.a-1,239Pu在板岩和土壤介质中的迁移速度分别为4.1—6.1 cm.a-1和3.7—4.9 cm.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 238U 239Pu 迁移速度
下载PDF
THE DYNAMIC EFFECTS OF A FINITE DEPTH AMBIENT FLUID ON BOTTOM EDDY
9
作者 吴德星 冯士笮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Scaling analysis shows that if o(ε<sup>2</sup>, β<sub>1</sub>ε, γε) <sup>o</sup> (δ), frontal geostrophic dynamics governs the behav-ior of an isolated bottom eddy in a fi... Scaling analysis shows that if o(ε<sup>2</sup>, β<sub>1</sub>ε, γε) <sup>o</sup> (δ), frontal geostrophic dynamics governs the behav-ior of an isolated bottom eddy in a finite depth ambient fluid; and that the ambient flow induced bybottom eddy migration satisfies quasi-geostrophic dynamics. This two layer model includes the impor-tant processes of advection of bottom eddy due to ambient flow, baroclinic instability, and form dragintroduced by Rossby waves.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processes enhance theinstability and alter the migration speed of the bottom eddy, and that the form drag induces asignificant meridional drift of the ed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ONTAL geostrophic DYNAMICS QUASI-GEOSTROPHIC DYNAMICS BAROCLINIC instability migration speed
下载PDF
基于瓦斯涌出量的煤巷合理掘进速度确定 被引量:8
10
作者 付帅 佀庆民 +2 位作者 王启飞 郭昕曜 张宏图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76,共7页
科学确定掘进速度是保障高瓦斯、突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前提。为确定煤巷最佳掘进速度,减小动力灾害发生,理论分析掘进工作面前方瓦斯分布规律,并建立瓦斯涌出量数学模型,分析不同掘进速度下瓦斯涌出特征。以山西汾西矿区金晖万峰... 科学确定掘进速度是保障高瓦斯、突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前提。为确定煤巷最佳掘进速度,减小动力灾害发生,理论分析掘进工作面前方瓦斯分布规律,并建立瓦斯涌出量数学模型,分析不同掘进速度下瓦斯涌出特征。以山西汾西矿区金晖万峰煤矿为例,分析其巷道瓦斯涌出规律,确定其最佳掘进速度。结果表明:煤巷掘进速度v等于应力迁移速度v_(σ),即以v=v_(σ)持续掘进时,落煤瓦斯涌出量Q_(1)不变,瓦斯涌出总量Q不变;当v<σ持续掘进时,Q1线性减小,Q也持续减小;当v>vσ持续掘进时,Q_(1)呈指数增加,Q持续增加;金晖万峰煤矿1115工作面区域应力迁移速度约为2.1 m每班次,以2.1 m每班次持续掘进或分别以每班次2.4、1.6、2.4m速度循环掘进时,能够实现煤巷快速安全掘进。在该矿1115工作面进风巷对研究结果进行现场验证并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金晖万峰煤矿 巷道掘进 瓦斯涌出量 掘进速度 应力迁移速度
下载PDF
CMC-g-DNA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11
作者 李敏 邢朝晖 +1 位作者 田艳芝 姜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90-1595,共6页
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活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侧链上的羧基;在室温下再将活化的CMC与5'端经氨基修饰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DNA)齐聚物(ODNs)反应,获得CMC上接枝ODNs... 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活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侧链上的羧基;在室温下再将活化的CMC与5'端经氨基修饰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DNA)齐聚物(ODNs)反应,获得CMC上接枝ODNs的共聚物(CMC-g-ODNs),以Lambda DNA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将接枝的ODNs扩增为长度为1300个碱基对的双链DNA,从而制得CMC侧链上接枝DNA的共聚物CMC-g-DNA.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CMC与NHS形成的中间体;用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垂直板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CMC-g-DNA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CMC-gDNA接枝共聚物,且在酸性条件下CMC的活化效果更好;同时,接枝在CMC上的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迁移速率加快,而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迁移速率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DNA) 羧甲基纤维素钠 接枝共聚物 凝胶电泳 聚合酶链式反应 迁移速率 基因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