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与脑膜瘤MR影像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燕 高培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 研究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像表现 ,并与脑膜瘤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 3 3例以及颅中窝脑膜瘤 96例。使用Windows 8 0版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两组肿瘤的MR及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 目的 研究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像表现 ,并与脑膜瘤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 3 3例以及颅中窝脑膜瘤 96例。使用Windows 8 0版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两组肿瘤的MR及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统计学方法包括 χ2 检验和Logistic回归。 结果 χ2 检验显示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形态、肿瘤实质的均匀程度、T1WI信号强度、T2 WI信号强度、肿瘤增强均匀性等 7个因素在海绵状血管瘤组与脑膜瘤组之间存在着差异 ,P <0 0 1;肿瘤边缘和有无脑膜增强 2个因素在两组间也存在差异 ,P <0 0 5。Logistic回归方程中 ,变量“T2 加权像信号强度”的P值为 0 0 0 0 5 ,P <0 0 1。结论 本组资料分析表明 ,在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和脑膜瘤的MR影像鉴别诊断诸多因素中 ,T2 WI上肿瘤表现为高信号影最有意义。虽然少数脑膜瘤也可以有长T2 信号表现 ,但此征象仍强烈提示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能性。结合其他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提高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像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颅中窝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改良翼点入路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陆富生 冯志博 王仲伟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4期264-265,共2页
目的:论证改良翼点手术入路的优越性.方法:对20例干性头颅标本的颅中窝底部有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对20例颅中窝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术.结果:改良翼点手术入路能缩短距离0.42~1.21cm.18例患者术后清醒;15例Ⅴ级,良好;3... 目的:论证改良翼点手术入路的优越性.方法:对20例干性头颅标本的颅中窝底部有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对20例颅中窝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术.结果:改良翼点手术入路能缩短距离0.42~1.21cm.18例患者术后清醒;15例Ⅴ级,良好;3例Ⅳ级,中残;2例死亡.结论:改良翼点手术入路到达棘孔路径短,能直视下处理棘孔及颅底处脑膜中动脉出血,利于脑疝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翼点 手术入路 颅中窝 血肿
下载PDF
颅中窝底硬膜外血肿的早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8
3
作者 邓群 李德泽 李巧珍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7-528,共2页
目的分析 4 9例外伤性颅中窝底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及CT表现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 4 9例外伤性颅中窝底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9例外伤性颅中窝底硬膜外血肿中 ,出现脑干周围池形态改变 31例 ,其中手术治疗 2 3... 目的分析 4 9例外伤性颅中窝底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及CT表现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 4 9例外伤性颅中窝底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9例外伤性颅中窝底硬膜外血肿中 ,出现脑干周围池形态改变 31例 ,其中手术治疗 2 3例 ,治愈 17例 ,死亡 6例 ;保守治疗 8例 ,其中死亡 6例 (4例恶化后转手术 ) ,治愈 2例。未出现脑干周围池形态改变 18例 ,均保守治疗 ,结果治愈 9例 ;后因病情恶化改手术治疗 ,治愈 7例 ,死亡 2例。结论外伤性颅中窝底硬膜外血肿不同于一般的幕上硬膜外血肿 ,容易出现脑干周围池的改变 ,故应及早、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颅中窝 脑干周围池 早期手术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内听道三维重建 被引量:7
4
作者 石丽亚 戴朴 +2 位作者 韩东一 杨伟炎 姜泗长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了解人类内听道的微细解剖,以及毗邻关系。方法用计算机辅助颞骨组织切片三维重建技术,重建了5例人类颞骨岩部内结构的三维图像。结果重建图象清晰地显示了内听道内、外各结构的三维空间的解剖关系。测量其三维参数,内听道平均的长... 目的了解人类内听道的微细解剖,以及毗邻关系。方法用计算机辅助颞骨组织切片三维重建技术,重建了5例人类颞骨岩部内结构的三维图像。结果重建图象清晰地显示了内听道内、外各结构的三维空间的解剖关系。测量其三维参数,内听道平均的长度为6郾47±0郾83~12郾01±1郾79mm;面神经迷路段到耳蜗基底转的之间的距离是0郾09~0郾26mm;膝状神经节到上半规管壶腹的距离、面神经迷路段到上半规管壶腹、上半规管壶腹到Bill’sbar的最短距离分别为2郾25±0郾28mm、1郾21±0郾09mm和1郾96±0郾42mm。结论这些常规解剖方法难以获得的图象和数据非常有助于颅中窝进路手术的训练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内听道 三维重建 耳蜗 颅中窝 面神经迷路段
下载PDF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5
作者 程进超 王其福 +4 位作者 李陈 荣军 李廷政 李敏 白瑞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0-296,共7页
目的研究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到脑干侧方的显微解剖结构,为脑干侧方、环池、岩斜区域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8例(16侧)发育正常成人尸头标本上进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解剖学研究,尸头偏向一侧以颧弓根部为最高点,耳廓上方行马蹄形切... 目的研究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到脑干侧方的显微解剖结构,为脑干侧方、环池、岩斜区域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8例(16侧)发育正常成人尸头标本上进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解剖学研究,尸头偏向一侧以颧弓根部为最高点,耳廓上方行马蹄形切口,以颧弓中点为切口前端,后缘达横窦中外侧三分之一处,皮瓣翻向颞部。去除骨瓣后,在显微镜下剔除蛛网膜及软脑膜,观察手术入路的暴露范围,明确途径中相关神经及血管的位置关系,对重要结构进行拍照及测量相关参数。结果颧弓根部上缘可准确定位中颅窝底,10例成年人颅骨标本的星点至乳突尖部、星点至外耳道上脊、顶乳突缝前角至外耳道上脊、顶乳突缝前角至星点的平均距离分别为47.23 mm、45.27 mm、26.16 mm、23.08 mm。颞下入路在切开小脑幕后可充分暴露上至后床突下至岩骨脊、弓状隆起的区域,可以处理中斜坡、环池、中脑和桥脑腹侧面或外侧面的病变,并可通过颧骨切除扩大幕上的显露区域,岩骨磨除技术扩大幕下的显露范围,其中滑车神经全长、距小脑幕缘的距离、在小脑幕夹层中走形长度、穿入幕下处距离岩骨脊的距离分别为(16.95±4.74)mm、(1.27±0.73)mm、(5.72±1.37)mm、(4.51±0.39)mm。通过后床突或弓状隆起作为定位安全打开小脑幕,动眼神经可作为解剖标志定位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结论通过显微解剖学研究,可明确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的暴露范围、术中的难点,有利于临床医师精准安全地规划手术方式,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入路 小脑幕 中颅窝 滑车神经 显微解剖
原文传递
经额颞断颧弓入路切除海绵窦区神经鞘瘤 被引量:5
6
作者 卢荣加 肖新如 吴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额颞断颧弓入路在海绵窦区神经鞘瘤手术切除中的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采用额颞断颧弓人路显微外科方法切除28例海绵窦区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资料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结果全切除27例,1例次全切除,术后短期出现外展神经... 目的探讨额颞断颧弓入路在海绵窦区神经鞘瘤手术切除中的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采用额颞断颧弓人路显微外科方法切除28例海绵窦区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资料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结果全切除27例,1例次全切除,术后短期出现外展神经功能障碍2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肢体轻瘫1例,3个月后均完全恢复,无死亡病例,标本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结论经额颞断颧弓入路能够充分暴露中颅底及海绵窦,有助于该部位肿瘤的全切除及神经功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神经鞘瘤 额颞断颧弓入路 中颅窝
下载PDF
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的特点与若干注意事项 被引量:5
7
作者 袁贤瑞 姜维喜 +1 位作者 曹美鸿 刘运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5-7,共3页
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切除中颅凹底肿瘤,因颅底显露角度明显扩大,便于充分切除颅底被肿瘤浸润之骨质或妨碍显露的部分,从而直接显露肿瘤或明显缩短其显露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牵拉。对切除鞍旁及颅眶畸跨性肿瘤十分有利。本文还... 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切除中颅凹底肿瘤,因颅底显露角度明显扩大,便于充分切除颅底被肿瘤浸润之骨质或妨碍显露的部分,从而直接显露肿瘤或明显缩短其显露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牵拉。对切除鞍旁及颅眶畸跨性肿瘤十分有利。本文还特别提出术中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中颅凹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中窝中央骨性突起的应用解剖
8
作者 石玉恒 晋材 +2 位作者 李佳艺 杨美凤 孟步亮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颞下手术入路中,颅中窝底部中央骨性突起的临床应用。方法 :以成人颅骨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测量颅中窝骨性突起与其周围重要结构的数值关系。结果:颅中窝中央有2个较为恒定的骨性突起(从前向后,拟称为“第一突起”与“第二突... 目的 :探讨经颞下手术入路中,颅中窝底部中央骨性突起的临床应用。方法 :以成人颅骨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测量颅中窝骨性突起与其周围重要结构的数值关系。结果:颅中窝中央有2个较为恒定的骨性突起(从前向后,拟称为“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分别与嗅脑沟和颞下回相对应。获得第一突起的长、宽、高度及其与周围各标志性结构的距离。结论 :颅中窝的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可以作为颞下入路的安全骨性标志,对术者术中定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颞下入路 颅中窝 骨性突起
下载PDF
经颅中窝入路内耳道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永谦 丁美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中窝入路确认内耳道的定位方法。方法:12例成人头颅湿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辨认颧弓根后点、棘孔后唇、锤骨头和内耳道间的位置关系。结果:锤骨头的位置相对恒定,其与颧弓根后点和棘孔后唇距离分别为(19.44±1... 目的:探讨经颅中窝入路确认内耳道的定位方法。方法:12例成人头颅湿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辨认颧弓根后点、棘孔后唇、锤骨头和内耳道间的位置关系。结果:锤骨头的位置相对恒定,其与颧弓根后点和棘孔后唇距离分别为(19.44±1.48)mm和(17.74±1.32)mm。以颧弓根后点和棘孔为原点,分别在颅中窝做内径18mm弧线,两弧交叉处外侧钻5mm骨孔,即可辨认锤骨头。颧弓根后点至锤骨头连线,向内延长则落在内耳门内外侧界之间,在此磨除岩嵴即可打开内耳道内侧份,内耳门距锤骨头约(19.71±1.97)mm。结论:经颅中窝手术时,锤骨头可作为确认内耳道的安全可靠的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中窝 锤骨头 内耳道 解剖定化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及其鉴别诊断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军波 刘宜东 +3 位作者 崔爱环 翟宁 高建英 山君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8期638-640,共3页
目的:探讨颅底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影像定性诊断率。方法:总结11例颅底鞍旁海绵状血管瘤(CA)病例,对其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呈圆形略高密度均一肿块,增强后强化明显;MRI平扫T1WI、T2WI呈底向外的葫芦状... 目的:探讨颅底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影像定性诊断率。方法:总结11例颅底鞍旁海绵状血管瘤(CA)病例,对其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呈圆形略高密度均一肿块,增强后强化明显;MRI平扫T1WI、T2WI呈底向外的葫芦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增强后同样明显强化;DSA呈棉絮状染色,MRA不显影。术前影像定性诊断准确率45.5%(5/11)。结论:CT表现与其它实体肿瘤相比无特异性,定性诊断困难;MRI表现呈底向外的葫芦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较具特征性;“脑膜尾”征改变并非为脑膜瘤所特有,脑外CA同样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颅中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中窝入路颞骨岩部胆脂瘤切除与面神经功能保护
11
作者 王建泽 王若雅 +8 位作者 刘达 孙健斌 塞娜 王国建 申卫东 戴朴 杨仕明 韩东一 韩维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1-337,共7页
目的 探讨经颅中窝入路颞骨岩部胆脂瘤切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及面、听功能保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1年1月我科经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面神经修复方法、面、听功能保... 目的 探讨经颅中窝入路颞骨岩部胆脂瘤切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及面、听功能保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1年1月我科经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面神经修复方法、面、听功能保护、手术效果,总结分析颅中窝入路颞骨岩部胆脂瘤切除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要点。结果 接受颞骨岩部胆脂瘤外科切除的186例病例中,有56例患者采用颅中窝或颅中窝-乳突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该组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分别为:听力下降(54/56,96.4%),面神经麻痹(42/56,75.0%)及耳漏(30/56,53.6%)。依据Sanna分型:迷路上型39例(69.6%),广泛型11例(19.6%),岩尖型6例(10.7%)。术前47例患者存在骨导听力,其中22例术后保留骨导听力,骨导听力保留率46.8%。手术涉及面神经的有36例(64.3%),其中20例行面神经减压术,1例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15例行面神经改道吻合术。术前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ekmann(H-B)法分级:Ⅰ级14例,Ⅱ级3例,Ⅲ级3例,Ⅳ级4例,V级10例,Ⅵ级22例。术后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级15例,Ⅱ级11例,Ⅲ级11例,Ⅳ级9例,V级1例,Ⅵ级9例。术后随访2-16年,1例患者术后5年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硬膜外出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颅中窝入路是彻底切除迷路上、岩尖及部分广泛型岩部胆脂瘤、同时保留功能正常面神经和残留听力的最佳选择。面神经受损的患者可以依据损伤部位和程度的不同,采取减压、改道吻合或神经桥接移植以重建面神经功能。通过颅中窝入路切除岩部胆脂瘤,部分患者的听力有可能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部胆脂瘤 颅中窝入路 面神经麻痹 手术
下载PDF
颅中窝脑静脉的显微解剖与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雪飞 陶伟 +4 位作者 朱友余 刘斌 赵红 王峰 韩卉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通过颅中窝脑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经翼点和经眶颧手术人路中脑静脉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30例(60侧)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尸头湿标本、36例(60侧)DSA静脉相、25例(50侧)CT静脉造影(... 目的通过颅中窝脑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经翼点和经眶颧手术人路中脑静脉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30例(60侧)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尸头湿标本、36例(60侧)DSA静脉相、25例(50侧)CT静脉造影(CTV)和25例(50侧)MR静脉造影(MR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以显微解剖观测结果作为评价标准,DSA、CTV和MRV分别能够观察到70%、52%和42%的颅中窝脑静脉;根据颅中窝静脉注入硬脑膜窦处位置的不同,其分为海绵窦型、蝶顶窦型、蝶岩窦型和岩上窦型,各型脑静脉能被影像学手段区分;影像学观测到的大脑中浅静脉数目和分型与显微解剖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经翼点和经眶颧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脑静脉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颅中窝 手术入路设计 显微解剖 影像学
原文传递
Galassi分型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宗志涛 黄燕 +2 位作者 张红波 李云涛 罗才奎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3870-3873,共4页
目的探讨Galassi分型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特征和疗效辅助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采用Galassi分型将其分为GalassiⅠ、Ⅱ型和Ⅲ型,总结Galassi不同分型与中颅... 目的探讨Galassi分型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特征和疗效辅助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采用Galassi分型将其分为GalassiⅠ、Ⅱ型和Ⅲ型,总结Galassi不同分型与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式(钻孔引流术、神经内镜手术、开颅术)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14例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位于中颅窝左侧4例,右侧10例。GalassiⅠ型6例、GalassiⅡ型5例,GalassiⅢ型3例,3种分型患者的年龄、伤史、囊肿和血肿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种分型患者的年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GalassiⅠ型患者,钻孔引流5例,内镜手术1例;5型GalassiⅡ型患者,钻孔引流2例,内镜1例,开颅2例;3型GalassiⅢ型患者,钻孔引流0例,内镜1例,开颅2例;术后随访1年,3种治疗方式的治愈例数分别为4(66.6%)、3(16.7%)、2(16.7%)例,缓解例数分别为3(60.0%)、2(40.0%)、0(0.0%)例,无效例数分别为1(16.7%)、0(0.0%)、0(0.0%)例,3种分型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assi分型能帮助了解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辅助诊疗策略的制订,病情评估及疗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assi分型 蛛网膜囊肿 硬膜下血肿 中颅窝
下载PDF
颅中窝入路听神经瘤手术相关解剖标志的三维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翠翠 夏寅 +2 位作者 常青林 尹红霞 龙海珊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3 D-CT)技术研究颅中窝入路听神经瘤手术时上半规管与弓状隆起之间的相互解剖关系,评价3 D-CT对颅中窝听神经瘤手术方式选择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 4例干颅和7例1 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进行颞骨部位...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3 D-CT)技术研究颅中窝入路听神经瘤手术时上半规管与弓状隆起之间的相互解剖关系,评价3 D-CT对颅中窝听神经瘤手术方式选择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 4例干颅和7例1 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进行颞骨部位的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AW4.1工作站对上半规管和弓状隆起解剖关系进行测量。结果3 D-CT可以清晰显示颅中窝及岩骨重要的解剖标志,上半规管和弓状隆起二者间的空间关系并非完全一致。结论弓状隆起并非是判断上半规管最精确的标志点,术前通过3 D-CT可以清晰显示上半规管与弓状隆起二者的空间位置关系,以指导术中避免损伤上半规管及准确定位内听道,通过术前3 D-CT可以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颅中窝 弓状隆起 上半规管 CT扫描三维成像 听神经瘤
下载PDF
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姬西团 章翔 +6 位作者 费舟 高海锋 刘卫平 张剑宁 贺晓生 王彦刚 张红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探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术式对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52例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患者(占同期收住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2.58%)的临床资料、手... 目的 探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术式对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52例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患者(占同期收住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2.58%)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其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为4.1∶1),以左侧居多(左∶右为3.6∶1),324例行囊肿切除术,28例巨大囊肿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3年.头痛就诊患者中75例(58.59%)术后头痛完全消失,41例(32.03%)明显缓解.癫痫发作患者中8例术后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或程度减轻.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或学习困难患者中11例术后改善明显.头围增大和颞部局限性隆起就诊者术后头围及局部隆起无明显变化.影像学复查显示囊肿完全消失者46例(13.07%),囊肿部分消失者257例(73.01%),囊肿无明显变化者49例(13.92%).结论 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为男性、左侧多发,年龄愈小手术效果越好,手术仅部分切除壁层即可;囊肿巨大时行分流手术效果好,分流管以中低压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中颅窝 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切除中颅窝底表皮样囊肿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建新 季玉陈 +2 位作者 白亚辉 陈鑫璞 刘献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切除中颅窝底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10—2019-05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手术治疗中颅底表皮样囊肿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根据肿瘤部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切除中颅窝底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10—2019-05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手术治疗中颅底表皮样囊肿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根据肿瘤部位选择额颞开颅,先于显微镜直视下分离切除肿瘤及其囊变与包膜,后用神经内镜观察显微镜盲区域是否有肿瘤残留,并于神经内镜下切除。结果5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长(150±15)min,术中出血量(50±8.5)mL,均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表皮样囊肿,其中1例并发无菌性脑炎,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其余4例均无并发症发生,无迟发性脑出血发生。随访时间7~14个月,5例病人症状好转,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联合神经内镜可以观察并切除显微镜死角区的残余肿瘤,从而提高手术全切率,有效防止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显微镜 表皮样囊肿 中颅窝
下载PDF
颞下经岩前硬膜外入路相关中颅窝显微解剖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鹏 田继辉 +1 位作者 孙涛 马东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0-703,共4页
目的 利用颞下经岩前硬膜外入路研究中颅窝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国人成人尸头湿标本10例20侧.模拟颞下经岩前硬膜外入路操作.磨除岩尖骨质,暴露并保留内听道(IAC)、耳蜗(Coch)、颈内动脉(ICA).观察并总结各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 目的 利用颞下经岩前硬膜外入路研究中颅窝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国人成人尸头湿标本10例20侧.模拟颞下经岩前硬膜外入路操作.磨除岩尖骨质,暴露并保留内听道(IAC)、耳蜗(Coch)、颈内动脉(ICA).观察并总结各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 (1)弓状隆起(AE)依气化程度不同,可分为3类:平坦型、梯田型和砾石型.前2型AE与上半规管(SSC)的关系容易确定;(2)颞下经岩前硬膜外入路所涉及的中颅窝解剖结构均位于以"三叉神经节"和"膝状神经节"为中心的两个扇形结构中."前扇"由三叉神经及三叉神经节组成,"后扇"由岩浅大神经(GSPN)、AE、IAC构成.ICA及Coch位于"后扇"内.两个扇形由GSPN相联系;(3)IAC位于"后扇"内,GSPN与AE的夹角为122.7°±7.6°(108.1°~137.5°),GSPN与IAC前壁的夹角为46.6°±4.9°(35.0°~55.2°).Coch位于GSPN与IAC前壁的夹角内.结论 两个扇形可以将颞下经岩前入路相关的中颅底解剖结构加以概括,简单直观,便于理解与记忆;磨除岩尖时,IAC的保护选择IAC前壁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解剖 中颅底 硬膜外入路
原文传递
内镜下经眶外下壁入路颅底手术应用解剖研究初探
18
作者 李烁 胡璟 +4 位作者 刘飞 曾楠 高春生 杨琼 张小萌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通过尸头解剖来探索经眶外下壁入路内镜手术所能达到的解剖通道、解剖标志及解剖方法等。方法对5具尸头(10侧)进行内镜下经眶外下壁入路颅底手术的细分解剖,通过逐步解剖来界定该入路所能达到解剖通道、颅内外重要解剖标志、解剖边... 目的通过尸头解剖来探索经眶外下壁入路内镜手术所能达到的解剖通道、解剖标志及解剖方法等。方法对5具尸头(10侧)进行内镜下经眶外下壁入路颅底手术的细分解剖,通过逐步解剖来界定该入路所能达到解剖通道、颅内外重要解剖标志、解剖边界等。结果本研究界定了内镜下经眶外下壁入路颅底手术所能达到的5个通道,它们分别是三叉神经通道、破裂孔通道、海绵窦通道、岩锥及后颅窝通道、中颅窝通道,它们的边界、解剖标志、解剖通道、解剖步骤及方法都得以明确的界定。结论内镜下经眶外下壁入路颅底手术可以到达旁中线颅底、中颅窝,甚至是部分侧颅底及后颅窝,而且对于上颌神经、下颌神经颅内外段的暴露能提供很好的视野。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实践加以完善及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手术 眼眶 前颅窝 中颅窝 侧颅底 后颅窝
下载PDF
以翼点中心部为基点显示颅中窝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先德海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57-658,共2页
目的:为翼点入路行颅中窝手术提供相关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对50例取脑后的尸头的测量,确定翼点至颅中窝各结构的距离和夹角。结果:翼点至前床突、视神经管口、圆孔、卵圆孔、棘孔、颈动脉管内口、三叉神经压迹、岩浅大神经管颅口、岩上... 目的:为翼点入路行颅中窝手术提供相关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对50例取脑后的尸头的测量,确定翼点至颅中窝各结构的距离和夹角。结果:翼点至前床突、视神经管口、圆孔、卵圆孔、棘孔、颈动脉管内口、三叉神经压迹、岩浅大神经管颅口、岩上窦沟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分别为(48.0±2.3)mm(75.2±4.8)°、(50.8±2.3)mm(79.8±6.2)°、(50.9±4.7)mm(74.7±6.0)°、(54.2±3.3)mm(56.2±4.0)°、(49.1±3.2)mm(49.6±7.6)°、(53.7±4.7)mm(61.2±4.0)°、(51.0±2.6)mm(52.5±5.5)°、(51.0±4.4)mm(40.0±6.0)°、(52.1±3.8)mm。结论:对翼点至颅中窝各结构相关数据的测量,有助于设计手术入路,为术中准确定位有关结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 颅中窝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中颅窝脑膜瘤术中蝶顶窦引流静脉的保护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宁 韩松 +3 位作者 杨亚坤 张林朋 刘亚伯 闫长祥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中颅窝脑膜瘤术中保护蝶顶窦引流静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中颅窝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55.5岁;...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中颅窝脑膜瘤术中保护蝶顶窦引流静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中颅窝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55.5岁;发病时间4个月至3年。27例患者侧裂静脉呈蝶顶窦优势引流者15例,非优势引流者12例。所有患者均经额颞筋膜间入路行脑膜瘤切除术。结果 27例中颅窝脑膜瘤患者中SimpsonⅡ级切除24例,Ⅲ级切除3例。术中3例蝶顶窦非优势引流者,因肿瘤包绕粘连,给予电凝切断。术后无1例死亡。术后1例因脑水肿加重行二次手术去骨瓣减压。随访2~13年,平均随访5.5年,无1例肿瘤复发。结论 中颅窝脑膜瘤常累及甚至包绕蝶顶窦引流静脉,术前要详细评估静脉引流情况,术中要重视该静脉的保护,锐性分离解剖保留引流静脉,才能减轻术后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顶窦 引流静脉 中颅窝 脑膜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